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论文生活在唐朝

论文生活在唐朝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06 16:22:46 | 移动端:论文生活在唐朝

篇一:关于文化在生活中的影响的论文

于文化在生活中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新时期的青少年教育工作,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一项宏大的跨世纪工程。生活在如此灿烂厚重的文化背景之下的人们,既是中国文化的承受者,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当文化内化为人们的精神素质时,便赋予人们一定的思想、观念、情感和性格,这对人们的生活起到重要的影响。

一、文化的含义:

什么是文化?在这个问题上,天涯社区中有人提出对文化的讨论,发言五花八门。实际上,我们很容易从众多文献和资料中查找到对文化的定义,这些专著的作者站在本专著所阐述的意义上,诠释文化的意义,所以文化就有了很多的含义。

文化在汉语中实际是“人文教化”的简称。前提是有“人”才有文化,意即文化是讨论人类社会的专属语;“文”是基础和工具,包括语言和/或文字;“教化”是这个词的真正重心所在:作为名词的“教化”是人群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共同规范,作为动词的“教化”是共同规范产生、传承、传播及得到认同的过程和手段。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说过:“文化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能力、习惯的总和。”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科学卷》写道: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作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二、文化在生活中的影响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发生剧烈演变的现代文化。而它们在生活中的影响为:

1、中国传统文化,它的内涵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在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等条件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文化习惯和文化积淀,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它与现代社会和生活总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强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其中孝道是最基本的,“百善孝为先”,孝道的推广衍化便有了老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现代社会依然提倡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睦邻友好。现在社会要求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把德置于首位,也是传统文化在现实社会的具体反映。古人讲“厚德载物”,孔子就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子也认为,自然无为便是德,“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还有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等等,这都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现代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强势文化藉现代传播方式而扩大其辐射力与穿透力,从气候、饮食、语言、服饰,直至行为举止、人口密度、政治经济环境,等等;比如,你上学时英语课的成绩单一直是你的骄傲,但这次你四周都是一张

张讲着浓重英语音的嘴,你可能有很多地方听不懂;比如你不知道如何开一个银行户头,不会使用提款机;上餐馆时你不知道怎样点菜,点的菜不知合不合口,结账时不知道小费该付多少;最让你焦虑的可能是你内急的时候不知道厕所在哪儿,好不容易找到厕所后又偏偏是你一点也认不出的当地文字标示的“男”和“女”……诸如此类的问题。

近代以后,尤其是近几十年来,“韩流”、“日风”以发达的经济为背景渐呈强势,远渗世界各地,比如,现在许多80后女生特别的迷恋韩剧,那些极端完美、极端理想的爱情观念不知道害了多少纯真少女的心。它使人们生活在幻想里,不能自拔,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正常的生活。我们知道生活总是有挫折和缺憾的,至少目前中国的大环境是这样。但是韩剧给中国女人灌输的思想就是好的男人首先要帅、然后要有钱,这些还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责任心,要专一、要有爱心、当然更要事业有成、最好再有家庭背景,还要宠爱自己一辈子等等,这都是现实中极少出现的人物,女人们就在那里傻眼的等吧。还有日本的A片,现在的男人电脑里几乎都存放着一些日本A片,用于业余的调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属正常,但这毕竟属于淫邪物品,久之使人意志消沉,沉湎于肉体享乐,而且日本的A片太夸大了,把某些东西描绘的美轮美奂的同时,又故意夸大男人的那方面能力。搞的中国男人太自卑了,甚至以为自己不正常,不够正常男人的标准。

还有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使原本胸部平坦的亚洲女性,开始追求丰满的曲线。根据整形美容业界的专家介绍,正常的隆胸手术,会使20%的人患有后遗症,虽然在手术前医生都有提醒要接受手术的女性术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但是多数人都愿意冒险尝试。而对美的追求,以及男士的眼光也是大部分女性走进手术室的原因。因此有专家建议,爱美的女性,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追求健康的完美身材。

不要认为文化冲击都是负面的影响。其实,各种各样的文化对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也是个非常有意义的影响。人们以各自的方式生活,我们这个星球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我们担心的是:在这样一个通讯、交通和传媒发达的地球村里,这个世界带给人们的冲击越来越少了。你的钱包里有一张信用卡,口袋里装着全球通的手机,就可以走遍天下了。你在哪儿都可以看到CNN的播音员用英语讲解着达沃斯、萨达姆、禽流感、疯牛病……其实,那只是多种语言中的一种,多种新闻视角中的一个。更不要说,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文化冲击,你的视角应该更丰富,你应该更加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方式,更深刻地理解,我们这个星球的确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的星球。

三、总结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只有文化的优劣之分,没有有无之分。面对迥然不同的各种文化,我们无力去分辨哪一种文化更为优秀。因为,无论哪一种文化都各有所长,从而孕育了各种不同的文明;也各有所短。而各种文化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让人类更幸福,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儒教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和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文化只有经过互相取长补短后,形成全新的文化体系,才能更合理的解决生存中的个体化满足问题,从而是得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达到和谐相处的境地。

最后,我引用美国著名哲人马丁﹒路德金的一句话:“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

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证明,我们的现代化,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还需努力,再努力!

篇二:唐代文人的漫游情结--期末论文

唐代文人的漫游情结

曾经有人以“狂者以道自任,狂者进取,狂者先天下之忧而忧,狂者多命舛;逸者逍遥,逸者陶然,逸者静穆”来概括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性格两极。狂者如孟子、如屈原其思想和行为有偏于狂。而至于后半句,我倒觉得,这种说法似乎显得过于靓丽了。逸然逍遥者,并不见得就一定是静穆,有时候更多的却是郁郁不得志的无奈。仕途的不顺,当然会心存不满,想想自己的“怀才不遇”,生出一点点怨气、不平,那也是难免的。于是外出散心,游山玩水的,顺便编文造句舞文弄墨的就显得顺理成章了,这也是古代纪游文学作品产生的方式之一吧。

能做到像孟子那样“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者,毕竟少数,即使到了今天,“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仍然不失其积极性。而另一个极端,能够做到像庄子那般怡然逍遥,“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这样的文人则更是极少数。而屈原,他将楚王比作美人,作为自己追求、相思的对象;而认为自己在众多追求者(臣)中间是真正的君子,足以教导国君;如果在追求和竞争中失败,那么就以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和德行纯正,换言之,情场失意引发壮烈徇情。当然这个“情”不是爱情,而是君臣之情。

或许是屈原的影响力太大了,追随者太多了,此后的中国古代文人们大多都有这种愚忠而执着的思想,即一定要得到皇帝的赏识才能体现自己作为有才能的人的地位,而一旦不如意,就会陷入失意的境地。于是便有了前面提到的游山玩水编文造句舞文弄墨,其对于纪游文学的发展也有一个一个推动作用,虽然有点可笑,但是却是真实的。

历代文人中,又以唐代的文人怀才不遇的故事最多。这可能是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唐代自中唐及其后,国内和平,人口得到较大增长,而随之受学堂教育的人较多,从而从现代的教育角度看来,“人才”较多,这自然会有部分人得不到重视,就像现在大学毕业生增多自然就业率下降一样。话又说回来,这两者居然有惊人的相似性,古代文人的“就业”途径更加狭窄,除了出仕之外似乎并没有其它途径来安排他们“就业”,又不能经商。当然也有一些文武双全的人投身军营,但是毕竟是极少数。第二就是文人们一贯的习性,把世界看得过于理想化,看不惯官场的“潜规则”,不懂圆滑处世,从而常常遭到排挤。

因此唐代纪游性文学作品比较多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当然还有其它因素拉,比如说国内安平,交通顺畅,自然以及人文景观较多等。

对于文人来说,山山水水、花草树木,最能触动他们敏感多思的情怀,引起心灵的共鸣,得到身心的愉悦和精神的慰籍。因此,历朝历代不少文人,不辞劳苦,爬山涉水,将自己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陶醉在美丽的山水之间。唐朝文人热衷山水游的不乏其人,著名诗人陈子昂、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等,都有过不少此类经历,“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就出自李白的《初下荆门》。

在山川秀水美景、田园风光雅园中流连忘返的一些文人,他们或由于上述提到的诸多原因,往往被贬黜到远离朝廷权力中心之所在地(又或者

根本就没有被录用),只好纵情山水,在品酒咏诗作赋中消遣时日,而好文章经常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譬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里面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以及《小石潭记》等文。在描述风景幽美的地方如何的以山水自乐,蕴藏着深厚的思想感情,同时提倡“文以载道”,主张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以及讽刺作用,收放自如,“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在此达到了纪游文学的一个新的高度。

王维常常与文士游览赋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常游至的地方有二十余处。他的作品以诗词的形式描述景物及情景居多,譬如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行》等,描述山中幽境的《山居秋暝》《过香积寺》,描写途中所见闻的《终南山》以及《汉江临眺》等。王维命运也算是坎坷的了,安史之乱被叛军所获,随即送往洛阳。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不过后来因为一首《凝碧池》而为肃宗嘉许,加之其弟请削官为之赎罪,终尚书右丞。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做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其对于纪游文学的贡献主要在于用诗歌的形式描写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后来苏轼称赞他的诗画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说到漫游,当然不得不提到诗仙李白了。李白自恃有旷世之才,不屑科举,不愿走应试入仕之路,而希望能够通过别的途径来表现自己的才华从而获得赏识。李白自二十五岁开始,游历四方,他“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结交不少文学上的仁人志士,做过都督、长史等芝麻小官,但都没有做长久。在长达十多年的漫游经历中,他浏览过许多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海,也著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譬如《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

此外还有高适、孟浩然、王昌龄、白居易、韩愈等人也写有不少的纪游文学作品,可以说这是一个无论是作者还是作品都“高产”的时代。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比较有趣的现象,在唐代,由于诗的影响太大了,所以很多纪游文学作品都带有诗的特点。唐代的思想比较自由,文人们把隐逸视为与应举、出塞一样重要的功名之路。在出征途中、在贬黜路上、在隐逸之地,都留下了他们风格各异、行文独特的著作,将各地山川幽景、人文风情作了形象的描绘。

文人的漫游丰富了文学创作的题材,文人学者们在漫游途中扩大了见闻,增加了社会的阅历,切实体会了民间生活,使得文学完全从朝廷之上、宫廷之中走向了社会,拓展了文学发展的空间,丰富了题材,军旅、宦游、漫游、谪居、隐逸等各种各样的形式都有。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增添了厚实的内容,而纪游文学的发展也由此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

2、 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3、 吕丽辉.唐代文人与旅游文化建设[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3

篇三:社会生活史论文

繁盛璀璨的大唐服饰

姓名:李亚斌

学号:10160143

班级:政史学院历史系10-6

繁盛璀璨的大唐服饰

摘要: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

意。中国的服饰一开始就呈现各民族多元化、本民族雷同化的特点。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社会风气开放,与此相适应

的服饰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开放性,尤其是女子服饰和化妆。服饰的发展也呈现出

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到全盛时期。大唐二百余年的女子服饰

形象,主要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关键词:社会风气开放 时世装 襦裙 胡服 女着男装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

意。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我们的祖先

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批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终于

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创造出一个物质文明。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

化的功能。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

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

精神文明内涵。而中国丰富的服饰文化宝藏也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中国的服饰一开始就呈现各民族多元化、本民族雷同化的特点。由于历史上

民族分布格局的动荡和各族人民的相互交流,中原传统服饰和周边少数民族服饰

一直处在相互碰撞、渗透、模仿和交光互映中,不仅形成华夷杂服的多元化服饰

结构,而且是周边的胡服不断被吸收、沉淀到中原传统服饰之中,最后演化成整

体的所谓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服饰文化。这正应验了美国人类学家英菲的论断:“一个文化项目是外来渗透的结果,还是自然独立发明的产物,这个问题对于那

些注重历史遗产的人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对于那些运用比较研究方法的人来说也

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所有文化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内容,最先

都是以文化渗透的形式出现的。”

隋唐五代三百年,在中国服饰发展的历史长河里是变化极为显著的一个阶

段。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

也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到全盛时期。隋唐服饰一方面

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中国古代在每次改朝换代时统治者都要“改正朔,易服色”,

这种“易服色”也是改。朝换代的重要标志之一,隋唐时期也不例外。从历史传

承的角度来看魏晋南北朝以来,国家长期分裂割据,南北服饰特征各不相同,随

着国家的统一,随着民族大融合服饰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中而趋于大融合。另一方

面,隋唐时代社会风气开放,与此相适应的服饰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开放性,极具

有明显的历史阶段性特征,特别是社会风气的开放性与多元性,尤其表现咋妇女

的服饰及化妆方面。隋唐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最繁荣昌盛的时期,经济

发达、文化昌盛,特别是丝绸及纺织工艺闻名世界,为服饰争奇斗艳的发展提供

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由隋入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

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对异国衣冠服饰的兼收并蓄,使唐朝服饰的奇葩

开得更加鲜艳夺目,更富有时代的特色。服饰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

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

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在唐代许多新颖的服饰纷

纷出现,胡服在此时的影响巨大,尤其是对裤褶服饰的产生,将秦汉时期的交领、

宽衣大衫、曳地长裙的服饰逐渐淘汰,转为盘领、紧身窄袖、合身的短衫、瘦长

裙所替代。服饰逐渐的开放,强调体态的美感,配挂披或胡帽;鞋子除云头高履

外还出现了小蛮靴。在加上织品的发展,许多轻薄细柔的布料被开发出来,因此

透明的、多层次的穿着开始引领风骚。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装特色有:袒胸、

高腰、披巾、明衣、男装、胡服和所谓的“时世装”等。

在初唐时期,襦裙半臂穿戴已经出现,不仅在中原地区流行,西北地区的妇

女也同样喜欢穿,穿的时候一般用对襟,穿在胸前结带。还有一种大袖衫。唐代

仕女下装多穿裙子,腰束的极高,甚至高过胸部。裙色以红、紫、黄、绿最多,

其中以红色最为流行。衣身袒胸短襦、肩披宽长的肩巾、下穿高头云履。妇女服

饰展现性感魅力,其中著名的是明衣的使用。明衣原属礼服的中单,是用透明的

薄纱制成。在以往只当作内衣穿着,但是在盛唐时期,明衣被拿来当作外衣,并

成为盛装。说到唐代女服的代表,“女式大袖衫”可谓之一。大袖衫一词本

泛指宽衣大袖的款式,比如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风

流倜傥,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

尚。但我们这里讲的大袖衫,专指唐代女子的特宽大袖礼服。它比通常的

宽袖外衣还要宽大,在普通中衣外或披或系,大气飘逸。充分反映了唐代

繁华、恢弘、大气的文化特征,呈现出当时华丽开放的审美风尚。现今很

多人想象中的“超宽超大的仙女衣”基本就源自这种大袖衫。中晚唐之后,女服出现了宽袖对襟衫,长裙,批帛穿戴。这是中晚唐

之际的贵族服饰,一般多在重要的场合穿著,如朝参,礼见以及出嫁等。

穿著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细钗礼衣”。这种服饰

是受回鹘装的影响。回鹘是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即现在的维吾尔族的前

身。在唐朝开元年间,回鹘曾一度是北方最强盛的少数民族政权。回鹘族

人民与汉族人民,有着亲密友好的关系,相互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来往从

未间断。回鹘族的服装,对汉族人民曾带来较大的影响,尤其在贵族妇女

及宫廷妇女中间广为流行。回鹘装的基本特点略似男子的长袍,翻领,袖

子窄小而衣身宽大,下长曳地。颜色以暖色调为主,尤喜用红色。材料大

多用质地厚实的织锦,领、袖均镶有较宽阔的织金锦花边。穿着这种服装,

通常都将头发挽成椎状的髻式,称“回鹘髻”。髻上另戴一顶缀满珠玉的

桃形金冠,上缀凤鸟。两鬓一般还插有簪钗,耳边及颈项各佩许多精美的

首饰。足穿翘头软锦鞋 。

在唐朝,“时世装”,袒领服、男装、胡服也是重要服饰。流行与开

元天宝年间。他的特征的是翻领对襟,窄袖,锦边??唐朝是一个流行胡

服的年代。“时世装”,即时装,唐初女子衣衫小袖窄衣,外加半臂,肩

绕披帛,紧身长裙上束至胸,风格简约;盛唐时,衣裙渐宽,裙腰下移,

服色艳丽;至中晚唐时,衣裙日趋宽肥,女子往往褒衣博带,宽袍大袖,

色彩靡丽。袒领服、男服、戎装和胡服,在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的妇女中

广为流行。袒领服为一种半袒胸的大袖衫襦,衣料为纱罗制品,时人形容

为“慢束罗裙半掩胸”、“参差羞杀雪芙蓉”、“绮罗纤缕见肌肤”等,

下配以曳地长裙,充分体现了唐代女子的婀娜身姿和自然之美。

女扮男装也是唐朝服饰的一大特点。唐代妇女喜好戎装、男服。“军

装宫娥扫眉浅”,则描绘了宫中女子穿着戎装的情景。武宗时,王才人因

着与武宗同样的衣服,而常被奏事者误认为皇帝。上有所好,下必效之。

盛唐时,士人们的妻子不约而同地穿戴起丈夫的衣衫、帽子和靴子,侍女

们也纷纷仿效女主人穿起男式圆领服,头裹幞头,足蹬乌皮靴。唐代妇女并无华夷之别的观念,开元天宝年间,在长安、洛阳等大都市的街头,处处可见身着翻领、窄袖紧身胡服、腰系蹀躞带的汉族女子,体现了盛唐帝国妇女们开放、健美的精神风貌。女扮男装的原因主要有:唐朝统治者出身胡族,因而尚武,故此喜着胡服;唐朝前期社会开放,妇女参加社会活动较多,男装较为方便;唐代妇女的自我表性意识较强,男装可以体现女性身体各部位的曲线。尚武和开放,无疑是女扮男装流行的大背景,但北齐、北周、隋朝也同样有胡族血统,有尚武精神,有开放的社会,却还没有见到妇女大量穿男装的现象。所以突出女性人体美,则可能是个别妇女的意识,未必是所有人的想法。而开放和体现人体美,也可以通过其他装饰表现出来,像太原金胜村337号墓壁画中袒胸的妇女,要比着男装的侍女开放得多。从史料来看,贞观初身着胡服的粟特男女大量进入中国,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特别是男式胡服被唐朝妇女当作时髦装束。这种社会风尚在高宗、武则天时期迅速扩散。

唐代服饰主要继承了周、战国、汉代、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这样的基础上更加的华贵,使服饰和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花纹对后代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完美地展现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的意蕴。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往频繁,世风开放。加之域外少数民族风气的影响,唐代妇女所受束缚较少。在这独有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氛围下,唐代妇女服饰,以其众多的款式,艳丽的色调,创新的装饰手法,典雅华美的风格,成为唐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唐代是中国服饰艺术发展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服饰艺术的发展不仅体现了唐代物质生活的发展与科技技术的提高,体现了这一时期审美意识的转向,而且也反映了这一时期思想意识的开放以及各民族文化传统的融合。

参考文献:

【1】《中国风俗史》张亮采著 团结出版社2005(p140-p142)

【2】《唐朝文化史》徐连达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p53-p71)

【3】《隋唐五代史下》吕思勉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p978-p988)


论文生活在唐朝》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8952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