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格林童话论文

格林童话论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08 13:30:32 | 移动端:格林童话论文

篇一:小学语文 中召一小 韦笑笑 浅谈具有教育意义的格林童话.doc

浅谈具有教育意义的格林童话

我有一个外号“书虫”,我特别喜欢看童话故事,尤其是《格林童话》,因为它极具教育意义。

走进《格林童话》,你会了解到很多精彩感人的故事,认识那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聪明可爱的“小红帽”,沉睡了一百年的公主“睡美人”,可恶凶狠的老巫婆,馋嘴的狐狸和聪明的鹅??我最喜欢的就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其次是《灰姑娘》。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讲了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被皇后陷害,逃到大森林,遇到看七个小矮人,后来大家齐心协力打败了皇后,白雪公主也找到了王子,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好人会有好报,坏人有坏报,美丽不一定要看外表,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灰姑娘》里面讲述的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小女孩。她的妈妈死去了,父亲给她找了一个后妈,那个后妈带着两个小女孩,这两个女孩爱美、狠毒。这样,灰姑娘就被欺负,天天睡在厨房里,身上很脏,所以别人叫她灰姑娘,她在妈妈的坟旁认识了小白鸽。有一次,国王帮王子选妃,举行了三天宴会。最后,灰姑娘被选上了王妃,而两个姐姐气得晕过去了。

这个小故事让我认识到:人一定要善良,要有爱心。一个人如果有一颗善良的心,充满爱的心,那么他的生活就会快快乐乐。但是,如果一个人有一颗不好的心,爱妒忌的心,那么,他整天会活得很不开心,结局也不会美好。

我希望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善良的心,也希望小朋友们多多的看这样的书。

教师点评:

论文的观点很鲜明开头一针见血,并且内容很丰富,语言不是干巴巴的论述语而是充满感情色彩和童趣的语言,比如说:“精彩感人、美丽善良、聪明可爱、可恶凶狠、多多、不好的。”这些词语的运用不但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而且还是文章充满色彩。其次,小作者的概括能力也不错。最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在每个故事之后都悟出了一定的道理,并且发出了自己的呼声,要小朋友们都做一个善良的人,并且多读这样的好书。

篇二:童话论文

以童话为例阐述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顾珩

文学院 o8(7)班08113328

[摘要] 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与美学家普列汉诺夫在《艺术与社会生活》中,就是以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为论述的中心。此外,前人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意识形态。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艺术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关系,还能反映出人们的观点与思想,甚至包括了人们所具有的情感和理想。在本文中,将把童话与这些观点结合起来,从“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并反映社会生活”、“艺术是人的头脑对社会生活的改造,超越现实”、“艺术是作家主观能动性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和“艺术对社会生活起反作用”四个方面更全面地阐述艺术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 艺术 社会生活 童话 象征美 荒诞美 艺术超越现实 逻辑性

[引言] 在《艺术与社会生活》中作者认为,自有艺术以来,它就是为一定社会利益服务的,超然于社会之上的艺术任何时候也不曾有过。资产阶级当它还是一个革命阶级的时候,由于它与人们之间具有广泛联系,曾有过艺术上的光辉时期。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统治阶级并与无产阶级发生尖锐的冲突时,它们的艺术家与人们的联系大大缩小,以至有些人公开站到统治阶级立场上,使艺术成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工具,另一些人则对社会生活失去了任何兴趣,完全龟缩到“自我”中去了,资产阶级的极端个人主义阻塞了这些艺术家们灵感的源泉,因此,思想上的神秘主义和颓废主义,形式上的离奇古怪和矫柔造作就成为这个时期资产阶级艺术的特征,资产阶级艺术走上了衰落。作者认为,资产阶级衰落时期的艺术是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潮在艺术上的表现,也是脱离群众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悲观与颓废情绪的反映。正是忽略了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才使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整个体系衰落。

童话作为艺术的一种,是一个令人神往又充满奇异色彩的世界。往往采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象征等手法编织奇异的故事情节。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通过丰富的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有的童话在文章中借主人公之口或用总结性语言把要说的道理直接说出来了,有的则须认真阅读理解,深入分析文章,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阅读童话时,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领悟生活真谛。 [1]

人类童话发展源远流长,最初是传统口述民间故事的一部分。通常会被讲述的具戏剧性并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世代相传。最早有以文字形式流传的童话故事是在公元前1,300年的古埃及,自此之后童话故事开始在写作形式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中国的道家哲学家,像是《列子》与《庄子》,也都将一些童话故事以他们的表现方式出现在他们的哲学思想中。而在较广泛的定义中,《伊索寓言》(公元前六世纪)是西方世界第一本著名的童话集。卡洛·戈齐在他的意大利歌剧场景中用了许多童话故事的典故,例如他的歌剧其中有一幕取自于意大利童话的《橘之恋(The Love For Three Oranges)》。与此同时,中国的蒲松龄在他所出版的《聊斋志异》[2]中也收集了许多童话故事。首先尝试不仅仅是保存童话故事中的角色个性也同时保留故事风格的,是德国的格林兄弟。人类的童话作家两大最杰出的代表都是北欧人,丹麦的安徒生和瑞典的塞尔玛·拉格霍芙。童话一般有四种:拟人体童话(代表作如《木偶奇遇记》)、超人体童话(代表作如《巨人的花园》)、常人体童话(代表作如《皇帝的新装》安徒生)、知识体童话等等。但不管何种童话,都体现着艺术与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并反映社会生活。

童话作为一种文学艺术来自于社会生活,并反映社会生活的种种现象。具体体现在童话所具有的象征美。

童话是最具有象征涵义的文体类型。作为一种美学形态,象征通常是指以独特、完整的形象体系为基础,进而表现或暗示出一种超越这一形象体系的丰富、深邃的美学意境的表现方法。因此,象征艺术的基本特征应是:首先它具有独特、完整的形象体系,而不是只有局部、甚至孤立的细节形象;第二,它应能表现或暗示出超越这一形象体系的深邃、丰富的美学意境。也就是说,它不能只是一个形象的简单比附、单向譬喻,而要有多义性的哲理内涵,应是具象与抽象的深层融合。透过表象看本质,我们会发现,在童话故事奇异的世界中处处闪耀着现实社会的折光,渗透着现实生活的哲理和思想情感。无论是安徒生所创造的海底“人鱼世界”;还是张天翼笔下的“唧唧王国”;或是郑渊洁所畅想的“魔方城”,都具有很深刻的现实象征寓意。 因此,我们说童话应是最具有象征涵义的文体类型,童话的象征隐喻之美几乎是与生俱来的美学特质。这一特质可能与童话和寓言同出一源有关。当然,童话既然脱离了寓言,其象征的美学涵义也必然有所不同。寓言的象征更倾向于运用譬喻,通过喻体和被喻体之间的某种相似性来体现其象征性。而童话的象征是整体寓意和抒情经由一个象征性的形象体系而获得实现的。《海的女儿》中的那个美丽的海底世界正是表现了人类对于美好爱情和崇高精神品质的渴望与追求。《大林和小林》中的那个光怪陆离的“唧唧王国”正是对资产阶级贪得无厌、不劳而获的丑恶本质的最深刻地揭露。那个《魔方大厦》中变化多端的“魔方城”也是表现了现实中孩子们对自由快乐的游戏精神的倾心向往和自由追求。这些富有想象力的描写都极其自然地构成了这些童话的意蕴中心或思想灵魂,使童话中所传达的人情与哲理都更加深化了。以整体所具有的象征美学意蕴为前提,童话中的象征在不同的作品中常呈两种类型:一种更倾向于具象象征;一种更倾向于总体象征。所谓具象象征,一般是借助于一些特定的具体形象并以之为核心,来组织作品的整体形象体系。它既是童话有机构成中不可缺少的外在成分,更是童话内容的运作原动力,童话中各种场景、人物与情节、故事都是围绕着这一具象来展开,具有一种潜在的磁场吸引力,进而使整篇作品体现出整体的象征寓意。比如《大林和小林》就是以“大林”和“小林”这两个童话人物为核心来构筑作品的整体形象体系的。这两个童话人物分别代表了剥削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具象体现。于是围绕着他们之间发生的许多光怪陆离的奇遇故事,作品深刻地揭示出两大阶级阵营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于是整个形象体系也便显示出深刻的现实寓意。第二类总体象征:这一类童话的象征涵义并非来自某一特定具象的提携或渗透,而是来自总体形象体系本身。这总体形象体系同时具备作品的表象演绎与内涵体现两方面品质。比如《海的女儿》中所描写的“海底人鱼世界”,这里所发生的一切故事,实际上都隐含着现实社会中人类生活的百态及其观念品质,一个“人鱼

世界”就是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当然,它最突出的还是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人性中最珍贵的精神品质。其深刻的象征涵义是通过作品整个形象体系表现出来的。但“小人鱼”本身也是一种完美人格和高尚精神的具象象征的体现。《小狐狸阿权》

[3]是日本战时最著名的童话家新美南吉的童话名篇。它十分鲜明地体现出新美南吉优美而感伤的艺术情调,是他“求爱”文学的代表作,具有很浓厚的情感象征寓意。作家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孤独的存在,并非轻而易举就能相互结合的。而“爱”则起到了使其实现结合的桥梁作用。但作家在表现对爱的追求时,大都着意于这追求的艰难,为爱而付出的沉重代价。因此特别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小狐狸阿权对爱的希求从一开始就是悲剧性的。阿权独自生活在山林中,生性顽皮,常常搞些恶作剧,比如把地里的山芋刨得乱七八糟;把农民挂着的辣椒揪下来等等。这一系列的恶作剧使人们深深地误解了它。但阿权其实心地善良,本性并不坏,当它得知兵十的母亲去世后,对自己的淘气很后悔。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从此以后,阿权每天都在暗中给兵十送去栗子等食物。兵十却以为是神的恩赐。一天,当阿权又带着食物去兵十家时,被兵十发现,误以为阿权又来捣乱,而拿起火绳枪把它打死了。后来兵十才明白一直给自己送食物的原来是阿权,这才追悔不已,但一切却已无法挽回。作品以阿权的死为代价,使爱实现了结合,充分体现了“生存所属不同世界”的人与动物之间的爱的实现是多么的艰难!作品成功地运用了误会法,通过一次次的误会,使人与动物之间的沟通始终无法实现,而最终导致悲剧的酿成。但这一悲剧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多么的深远!它所传达的人类在寻求与大自然的和睦相处过程中的艰难与困惑的现实象征寓意也特别耐人寻味。童话故事中无时不体现着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与感情。

二、艺术是人的头脑对社会生活的改造,超越现实。

作家在进行童话创作时,首先对社会生活进行选择,然后根据自己的意向进行加工,同时运用想象等方法丰富故事内容与增强故事趣味性。完成对社会生活的改造。

艺术是人的头脑对社会生活的改造首先表现在对生活的选择上,其次,作家、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他对生活的加工创造上。其三,作家、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他对生活的审美评价上。

我们知道童话所构画的幻想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所以童话是超越现实的,具有荒诞美。

在小说、报告文学等写实文体中,人们追求的是一种真实感,越是接近生活本身,就越能激发读者的热情。而童话则恰恰相反,你越接近生活本身就越觉得没味。评价:太缺乏想象了。童话要就是神奇瑰丽的幻想色彩,想象越奇异、越荒诞、越陌生,就越能激发小读者的阅读热情。奇异与荒诞是童话最重要的审美品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4]、《木偶奇遇记》[5]、《假话国历险记》[6]等等无一不是以出色的奇异荒诞之魅力赢得了一代又一

代的小读者。这里所指的“荒诞”概念是一种美学意义上荒诞感、荒诞性,概念较为宽泛,与现实生活中所指的荒诞一词有所区别。它涵盖幻想、奇异、怪异、稀奇、善变、荒诞可笑、无稽之谈、难以置信等多种含义。正是这种宽泛意义上的荒诞性,才能使童话产生出趣味盎然的美学效果。荒诞是儿童文学作家用以进行童话艺术创造的手段,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在童话中常常离不开强烈的夸张、离奇的幻想、扭曲变形和机智的反讽,其中夸张和想象是最重要的。在幻想世界中,什么样的事情都可能发生,不可思议的事也能当作事实的体验,按照无限的想象和丰富的表现,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实的奇幻世界。荒诞的本质乃是透过表面的荒诞,体现出本质的合情合理,因为人们在形象的奇异中,看到和感觉到的是新的和谐统一。荒诞以牺牲“自然可能性”为代价,同时在保全“内在的可能性”中得到补偿,从而创造出一个蕴含着现实生活种种意蕴的,别开生面的幻想世界,因此,出色的荒诞创造的应是一种新的美学意义。出色的荒诞应该是荒诞得离奇、荒诞得新鲜、荒诞得美妙、荒诞得机智幽默。只有荒诞得离奇、新鲜、大胆才能出效果,否则步人后尘永远也不会给人以新奇感。孙子兵法上有一计“出奇制胜”,说的就是策略上的变化多端,以“奇”胜。同样,童话的荒诞也必须出奇,奇得超出了常人想象的程度,使想象和生活的真实造成一种强烈的反差,那么,荒诞的最佳效果就体现出来了。应该说只有新鲜、别致的荒诞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新鲜、独出心裁之不易也正考验着童话家的敏锐性、机智感和创造力。当然,荒诞有时候却也可以美妙无比。人们有时候形容美丽的情景,总说就像进入了“童话境界一样”,充分说明在童话荒诞中的确也包含着许多美的因素。比如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海底人鱼世界”这一荒诞的美丽境界。当然,这美不光表现为意境的美,还应包括人情的温暖、心灵的美好、高尚的精神境界等等,都可以通过荒诞的幻想来加以表现。《海的女儿》通过小人鱼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为爱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来表现小人鱼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美好善良的心灵,其荒诞的美学涵义十分丰富,令人回味无穷。此外,荒诞还可以通过怪诞和滑稽表现出来。事实上怪诞和滑稽常常也是同时出现,表现一种意味隽永的笑趣。比如挪威作家埃格纳的童话《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7]就是一篇妙趣横生、以滑稽反常出名的作品。童话中的三个强盗不是人们一般印象中的凶狠残暴的强盗,相反是三个童心味十足,又懒又笨,而心眼并不坏的强盗。他们的口号是:“打倒洗碗!”因此,他们的贼窝又脏又臭。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们把熟睡中的苏菲姑姑给偷来做“管家婆”。但苏菲姑姑力图使他们自食其力的严厉管束,又使他们宁肯坐班房也不愿受管束。因此在她酣睡中又把她送回了家。后来强盗们被抓,但班房却是在民警家里。在善良的民警夫妇的教育帮助下,他们终于抛弃了强盗职业,改邪归正,并在一次救火中,为豆蔻镇立了一大功。整篇作品在荒诞的宽厚和仁爱的故事中弥漫着令人捧腹的滑稽笑趣,读来令人感到趣味无穷。 艺术超越现实。因为艺术和审美从本质上就从属于体现人类生命本能的活动,与压抑

快乐原则的操作原则对立,具有超越现实的本能。马尔库塞认为,这是由于艺术和审美在心理上是想象和幻想的活动。在人的生命本能和爱与恨早压抑的时候,惟有幻想与想象才有使人摆脱现实原则束缚的力量。

三、艺术是作家主观能动性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

童话具有幻想和现实结合的逻辑性。所有的童话都是虚构的,但有的读起来似乎入情入理,而有的却觉得牵强附会,原因就在于前者符合童话的逻辑,而后者却忽略了这一点,以至破坏了整个故事的合理性。童话的逻辑性建筑在假定之上,即作者必须为幻想人物的活动、虚构的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一个假设的条件,然后从这一假定的前提出发,使事物按照自己的逻辑发展下去,使假想的人物在假想的生活环境条件下,合理地自然地发展。在一些超人体的童话中,并不是随意地让一个平常人腾云驾雾,各种魔术仙法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施展,只有童话人物被赋予超人的能力,获得某种“宝物”,或者当这个人物进入一个足以产生魔法的境地以后,才会发生奇境。因此,如果超人体童话,不揭示出种种超人力量产生的原因,童话所描写的一切就会成为无源之本、无本之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童话的逻辑性还要求在安排人物思想活动、角色之间相互关系、事件发展变化等方面,必须遵循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也就是说,童话描述的虽然是超脱现实的幻想世界,但其中的人物、现象却仍然要严格地遵守真实生活的逻辑性。比如,作者尽可以讲述小羊如何和凶恶的狼打交道,但如果写一只初生的羊羔竟然吃掉了狼,那就显得十足的荒唐。常人体童话也是如此,人物的种种活动都与他们的身份、性格等相符。童话的逻辑性能使虚构的故事得到合乎逻辑的发展,也就是使假戏真做,使作品获得强烈的艺术真实性。但是,运用童话的逻辑并不能改变童话本身纯虚构的性质,让读者真去相信种种假想的故事,相反,它只能突出童话虚构的性质和作用。科学童话尤其要注意童话的逻辑性,更要符合科学逻辑性,不允许违背科学规律和科学实际的情况存在。

四、艺术对社会生活起反作用。

童话让我们拥有美好的向往和追求,更好地生活。同时,童话能让人长知识,让人快乐,人类就是在童话的指导下长大的。当前童话故事的主要读者是少年儿童,儿童的自身特点使得童话故事的影响更为深刻。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中教育人,启发人。与此同时,童话故事中的丑恶形象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艺术家们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为人类生活构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美好的虚幻世界会让人充满希望,产生美好的想象。而丑恶的虚幻世界则会让人厌恶。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以上四点充分说明了艺术与社会生活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关系。艺术离开了社会生活将无法呈现,反之,社会生活离开了艺术将失去光彩。

[参考文献]

篇三:童话论文

浅谈如何进行童话的教学

童话,一个美丽的世界,源于幻想却基于现实,描摹大胆新奇而又饶有童趣。孩子们在童话营造的世界里流连徜徉,呼吸芬芳,悄然成长。阅读童话,教学童话,永远是孩子和老师必经的一条花园香径。漫步其间,须谨记的是:教学童话,不可缺失童心的关照。那么,我们如何进行童话的教学呢?

一、 童话阅读需要审美体验

传统的童话教学往往只注重儿童课堂上的收获,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往往定格在某一阶段,或立足于成人的理解,或停留于儿童的感性认识,忽视了儿童认知发展的空间,忽视了童话在儿童生命过程中的特殊意义。因此,我认为用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来进行童话的阅读指导是不妥的,只有注重童话阅读过程中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才能在成人与儿童之间寻找支点,实现童话陪伴孩子一生,在其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有不同启示的目的。

要实现童话的审美体验需要做到以下两方面:

1、 品味诗性语言

童话以其生动的语言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来反映自然、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心理状态,创造了许多典型的形象,它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能给人以很强的审美感受。教学时,我们可紧紧抓住童话的优美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揣摩、品味语言美。

2、 激发情感体验

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动情性,这是它能够对人的心灵塑造发挥

作用的原因所在。在这个意义上,美育又被称为情感教育。童话故事中饱含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我们完全有可能而且有必要运用质疑、创设情境、感情朗读、拓展延伸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实现学生童话阅读的审美体验。

例如《丑小鸭》这篇课文有的同学读完之后突然问:“丑小鸭是从天鹅蛋里孵出来的,它本身就是一只天鹅,这里有什么值得欣喜呢?”面对这节外生枝,教师没有训斥学生胡思乱想,而是问学生:“你绝得丑小鸭比其他的天鹅美吗?为什么?如果丑小鸭还跟在鸭妈妈的身后,对鸭子的欺负逆来顺受,如果他仍和其他的鸭子一样在篱笆下寻找能填饱肚子的蚯蚓??请大家在想象一下,这会是一只怎样的天鹅?”这一问,激起了学生重新阅读课文的欲望,他们再次思考丑小鸭的经历对于丑小鸭成长的作用,从而在思维的碰撞中体会丑小鸭的成长给他们的启示。

二、 童话教学需要引导想象

学生对童话情有独钟,他们一旦展开想像的翅膀,就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小学语文课本里有许多童话,都是用一个浅显动人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童话世界里,牛羊会说话,木偶能旅行,人死能复生??这些都符合儿童的幻想心理,孩子们也感到有趣、自然。面对这些童话,学生往往将童话故事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情不自禁地走进童话,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只要教师启发得当,学生就会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此外,童话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特别适合儿童阅读。要不要告诉儿童童话的真假倒是次要的,而引导

儿童围绕这个问题去发现童话世界的真善美,揭露童话世界的假恶丑,把人性中最“闪亮”的部分温柔地藏在心灵的一角,滋养心根,让孩子们思维活跃起来,保持想象力才是重中之重。

首先,儿童在阅读童话故事时,往往会将童话故事中的人物与自身联系起来。例如,在阅读《七颗钻石》后,他们会想:假如我也像故事中的小女孩那样,会不会也能看到那耀眼的七颗钻石和涌出的清泉呢?在阅读《白雪公主》后,他们会想:我怎样才能成为(或见到)那么美丽、那么善良的白雪公主呢??儿童提出这些问题时,他们已被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所感染,而这种感染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此时,作为教师切不可认为那只是孩子式的幼稚。抓住这一契机,与孩子一起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告诉孩子只要像故事中的人物那样坚持下去,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帮助他们呵护这善良人性的萌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

其次,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渗透童话在表达和语言方面的特点,告诉学生,童话世界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作者将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运用幻想、夸张、对比等手法形象地融进了生动曲折的故事之中。鼓励学生将我们身边那些美好的人、事、物及丑恶的现象用童话的方式表达出来,表现自己对真善美的赞颂和向往,对假恶丑的鞭挞和唾弃。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童话的距离,自己身边的同学、老师、父母、伙伴、邻居都成了自己童话中的“人物”,既丰富了童话阅读的体验,又感受到了创作的乐趣。只有将童话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让童话滋养心根的目的。

三、 用童话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童话是以儿童的眼睛看世界的,它给所有的东西赋予了生命,注入了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性化。因此,童话是感性的。”爱幻想、善想象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阅读童话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随作者的想象沉浸于童话情境中,喜角色之所喜,忧角色之所忧,与其说他们在阅读,不如说在体验。沉浸于童话中的孩子,自然把童话形象当做身边的朋友,把童话故事当做自己的故事。在进行童话教学时,教师要避免理性的探究,应从感性的角度引导学生去感受童话中的人和事。

四、 童话教学应引导学生反思

童话,是文学宝库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来说,童话更是不可缺的精神营养。学生对童话情有独钟,教学后的反思对童话教学也很重要。例如:在完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时,要让学生体会小女孩恶劣的生活环境及不幸遭遇,进而对她连基本生活需要都得不到满足的身心饥渴产生同情,对她那充满幻想的美好心愿与残酷现实之间的落差产生同情,对她的悲惨命运产生同情。这样学生就会更深入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再让学生联系今天的生活环境,学生就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五、 课后引导学生编写童话

在学生深入的理解了童话之后,课后可以引导学生编写童话故事,带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展开思想品德教育。如针对部分学生不爱护花草树木这一现象,可以引导学生编写童话故事:可以让花草树木诉

说自己的不幸遭遇,也可以让花草树木讲述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学生把自己置身于童话世界中,与童话中的人物一起成长,这样,童话在把学生引上作文之路的同时,也把他们引上了人生之路。这正是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体现。

总之,儿童本身富于感性,教师站在儿童的角度去解读对话,在与儿童一起分享童话世界中喜怒哀乐的同时,也更好的体现了童话的特点,切合儿童的心理,使童话故事彰显出特有的感性魅力。


格林童话论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9158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