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论文范文 > 论文格式 > 河南省传统音乐“遇冷”原因与推广策略

河南省传统音乐“遇冷”原因与推广策略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2-15 09:51:15 | 移动端:河南省传统音乐“遇冷”原因与推广策略

河南省传统音乐“遇冷”原因与推广策略 本文关键词:河南省,策略,传统,原因,推广

河南省传统音乐“遇冷”原因与推广策略 本文简介:Abstract:AsalargeprovinceoftraditionalcultureinChina,Henanisrichintraditionalmusic.However,thetraditionalmusicinHenanhasbeenencounteredwithcoldrecepti

河南省传统音乐“遇冷”原因与推广策略 本文内容:

  Abstract:As a large provi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hina, Henan is rich in traditional music.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music in Henan has been encountered with cold reception everywhere: many people ( even music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he impression that Henan traditional music is either " rare and eccentric" or " uncivilized"; many Henan people are unaware of the traditional music in their hometown; many Henan traditional music artists have to change their trade so as to earn a living, and so on. Researches have found that history, education and the self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usic jointly becom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 cold reception" of the traditional music. In today's market economy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usic can gradually embark on the track of benign development so long as it conforms to the operation principle of market mechanism, multiplies propaganda channels, exerts propaganda efforts, expands people's demand, and cooperates with the reasonable guidance of government organs and policies.

  Keyword:Henan traditional music;current situation;analysis of causes of "cold cold reception";promotion research;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从历史角度来看, 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直接反映了该国的政治、经济实力。以我国为例, 但凡经济发达、政治强盛的时代, 民族文化必定对周边各国和其他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 唐朝“开元盛世”和清朝“康乾盛世”时期, 民族文化的广泛输出便是很好的例证。反之, 鸦片战争以后, 随着国势的衰败, 各个领域均处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状态。不幸的是, 在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 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被国人遗弃。

  当下, 很多国家和民族都在寻求母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国即如此, 传统美德的大力宣传、传统文化产品的大力推广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广泛开展等举措, 不仅显示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也反映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整体提升。

  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很多专家学者都表达了传统音乐对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音乐教育家谢嘉幸认为, “音乐是文化的灵魂, 音乐是民族的血脉”[1]。与此同时, 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和措施也开始向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倾斜, 例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即传统音乐, 我们可以从四个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看到众多的传统音乐项目。国家政策以及专家学者对传统音乐的力挺, 为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河南省传统音乐的发展现状

  河南省传统音乐非常丰富, 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传统音乐门类, 主要有民歌、传统戏曲、传统曲艺、传统歌舞、宗教音乐和传统器乐等。

  目前, 河南省传统音乐的整体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很多传统音乐门类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这种现象一方面显示了政府部门对河南省传统音乐的重视, 另一方面则表明很多传统音乐门类已处于濒危状态。受众减少、传承人年迈、曲目更新慢等成为河南省众多传统音乐门类普遍遇到的问题。

  从经济发展状况来看, 一部分传统音乐的经济属性较弱, 如以个人情感抒发为主要目的的民歌和作为宗教活动一部分的宗教音乐, 这些音乐门类的经济行为较少;另一部分传统音乐的经济属性较强, 如传统戏曲、传统曲艺、传统歌舞和传统器乐 (特别是合奏类的传统器乐) , 这些传统音乐均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音乐商品”。但是, 除豫剧等极个别的传统音乐门类以外, 大部分河南省传统音乐的经济生存状况较差。以河洛大鼓为例, 虽“贵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且主要活动于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旅游城市———洛阳, 但是, 河洛大鼓艺人的相关收入每人每年仅为2万~3万圆 (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的经济状况尚且如此, 其他传统音乐的生存状况就更不言而喻了。

  二、河南省传统音乐“遇冷”原因分析

  虽然有关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在努力地保护和传承河南省传统音乐, 发掘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并努力扩大其影响力;然而, 传统音乐的生存状况仍不容乐观。其原因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 各阶段的音乐教育以及传统音乐自身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 中国近代历史之遗殇

  河南省传统音乐的“遇冷”不是偶然的, 与我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鸦片战争开始, 中国长期遭受外国列强的侵略, 效仿和学习西方成为大部分中国人的共识。长期以来, 很多国人甚至专家学者逐渐产生了西方文化优于中国文化的思想, 音乐领域也是如此。在20世纪初期的“学堂乐歌”作品中, 乐歌的旋律大都从日本和欧美的音乐中选取, 只有极少数的乐歌选用中国元素的旋律。提及为何大量选用外国音乐旋律作为学堂音乐的素材, 清朝赴日本考察其音乐教育情况的提学使黄绍箕说:“古乐存者, 仅十中之一二, 欲复兴之, 良非易易, 故鄙意谓不如袭用外国音乐, 较为便捷。”[2]45

  自此以后, 虽然刘天华的“国乐改进”思想受到很多音乐人士的推崇, 他们结合中西音乐的特点, 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开辟了不同于“学堂乐歌”的道路, 然而, 长期以来, 西式音乐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的沿用, 加之西方音乐优于中国音乐等思想的普遍存在, 使传统音乐的地位一直处于西方音乐之下。时至今日, 依然如此。

  (二) 传统音乐发展缓慢

  改革开放后, 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生活方式的改变, 生活节奏的加速, 以及诸如电视、电影、互联网等众多娱乐方式的出现, 使河南省传统音乐的观众群体逐渐减少, 艺人们的演出机会逐渐减少, 传统音乐赖以生存的土壤逐渐萎缩。在此背景下, 很多传统音乐艺人不得不改行以另谋出路。因此, 艺人逐渐流失, 曲目少有创新, 技艺的传承逐渐中断。

  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开展, 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逐渐意识到挖掘和保护河南省传统音乐文化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他们积极关注和研究河南省传统音乐文化, 并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 由于很多传统音乐资料难以搜集, 且研究结果难以运用到实际生活和教学中, 河南省传统音乐的整体发展状况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久而久之, 人们逐渐没有了聆听传统音乐的习惯, 大部分人遗失了欣赏传统音乐的“耳朵”。

  (三) 音乐教育体制对传统音乐的忽视

  教育体制因素也是河南省传统音乐“遇冷”的一大原因。我国的音乐教育有很多环节———基础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等, 各个环节相互联系, 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

  1. 基础音乐教育领域

  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 可以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可以培养儿童的学习习惯, 可以构建儿童最初的知识结构, 对儿童一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基础音乐教育阶段是儿童初步接触音乐的时期。在此期间, 儿童对音乐各要素的认知能力逐渐增强, 对音乐技巧的掌握能力突飞猛进, 对音乐的审美和欣赏能力也会初步形成。学校基础音乐教育是大部分儿童认识、学习音乐的主要途径, 基础音乐教育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全民音乐素质的高低, 基础音乐教育内容的设置将引导儿童的音乐审美观。

  然而, 在河南省的主流小学音乐教材中, 中国风格的乐曲数量远远少于外国风格乐曲的数量。笔者对2014年12月出版的河南省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音乐》 (第1版) [3]目录的曲目进行统计, 整套教材共413首乐曲, 其中, 中国风格乐曲152首, 约占总乐曲数的36.8%;外国风格乐曲238首, 约占总乐曲数的57.6%;其余23首乐曲为儿歌性质的歌曲, 旋律简单, 无法归为上述两类音乐风格。而该教材中河南省传统音乐的曲目几乎没有。

  这样的内容编排使学生无法接触到更多种类的传统音乐, 以至于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感知度不高, 不利于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2. 社会音乐教育领域

  社会音乐教育以音乐技能的培训为主, 大部分音乐培训机构办学的目的是商业性的。因此, 大部分社会音乐培训机构大都会开设一些容易招生的项目。

  目前, 在河南省的社会音乐教育领域中, 钢琴、电子琴、吉他、架子鼓等乐器是开设最为广泛的教学项目, 也是很多家长和学生学习乐器的首选。虽然学习这些西洋乐器也能接触到中国风格的乐曲, 但是其所占比例非常有限。

  传统音乐方面, 除极个别的传统音乐项目 (如古筝、二胡等) 较好招生外, 其他项目 (如扬琴、唢呐、戏曲等) 的培训招生则比较困难。

  现在, 社会音乐教育领域已经呈现出“外来和尚会念经”的态势, 这种风气的持续必然使传统音乐在社会音乐教育领域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3. 专业音乐教育领域

  专业音乐教育不仅以培养音乐表演人才为目的, 也以培养各个阶段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为目标。从河南省众多高校音乐教育的培养计划以及课程设置中, 我们也能看到一些不利于传统音乐发展的现象。

  首先, 培养计划中传统音乐的分量过轻。

  在河南省内, 大多数高校音乐学院 (音乐系) 的本科阶段培养计划中, 与传统音乐相关的课程较少, 常见的课程有《中国音乐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民族乐队合奏》和地方传统音乐类的课程等。其中, 一些课程还属于选修性质课程。与之相比, 《和声》《作品分析》《复调》《歌剧赏析》等课程的数量和课时数远远多于传统音乐。

  其次, 课程内容过于“西化”。

  专业音乐教育中, 除培养计划“西化”外, 很多课程的内容也以西方音乐知识为主。以《音乐理论基础》[4]为例, 乐理知识是每位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此书的使用量非常大、使用范围非常广。然而, 在此书中, 中国传统音乐的知识少之又少, 且大部分的传统音乐知识被标记为“仅需了解”。

  试想, 在这种体系下培养出来的音乐教师, 他们的音乐理念、知识储备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必然是不利的。

  三、河南省传统音乐的推广策略

  (一) 政策导向是关键

  在当下市场经济体制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影响。可喜的是, 近十几年来, 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传统文化的保护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对于河南省传统音乐的发展而言, 笔者认为, 政策导向可以倾向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加强基础音乐教育中河南省传统音乐的比例和受重视程度。基础音乐教育特指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 是中国儿童必须接受的义务教育, 覆盖人数众多。因此, 应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大力推广河南省传统音乐文化, 使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其艺术魅力。这样, 人们才会逐渐喜欢传统音乐, 才能为传统音乐的传承提供巨大的受众群体。

  其次, 加大对河南省传统音乐研究的支持。近几年, 国家已经加强了这一方面的支持力度, 传统音乐的很多研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国家艺术基金对河南省传统音乐项目提供了很多支持, 每年都有大量传统音乐项目中标, 如2017年度的《豫剧陈派表演人才培养》《曲剧表演人才培养》;2018年度的《河南坠子<慈母泪>》《豫剧<常香玉>巡演》等。只有这样, 传统音乐才能被很好地整理、研究和宣传, 才能为其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 加强对传统音乐的推广和宣传。百余年来, 我国的音乐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音乐已然不是大多数中国人聆听音乐的首选。况且, 当今社会是大信息量的社会, 也是信息快速交替的社会。没有良好的宣传, 很多优秀的传统音乐不会被更多人所了解, 更不可能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 对大众进行传统音乐的宣传是非常必要的, 传统音乐亦需要有更多、更大的平台去展示自己。这些方面的政策支持, 对河南省传统音乐的发展十分重要。

  (二) 拯救和发掘是基础

  改变河南省传统音乐文化“遇冷”的现状, 应从传统音乐自身的发展做起, 这是发展河南省传统音乐的基础。

  其一, 做好整理工作。目前, 在众多的河南省传统音乐中, 除个别门类的传统音乐发展状况较好外, 大部分门类的发展状况堪忧。对于这些传统音乐门类而言, 拯救和发掘是第一位的。拯救和发掘等工作需要专业音乐人士的积极参与, 需要传统音乐艺人的不断努力, 需要对传统音乐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 发掘其优秀的艺术品质和音乐特点。其二, 音像资料的记录和保存也非常重要, 它能为后人的研究和创新提供鲜活的参考和支持。

  研究成果的运用同等重要, 只有将研究成果运用在实践中, 理论研究才具有现实意义。根据研究成果进行全新的艺术创作, 将研究成果及新创作作品运用在教学和演出中, 从而影响更多的人喜欢上传统音乐。

  (三) 传统音乐教育是根本

  教育对人的影响意义深远。在众多传统文化中, 诗、词等传统文学在各个阶段的教育中得到了很好的普及, 加之它们自身的巨大魅力, 使国人对其情有独钟。2017年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观众累计达11.63亿人次, 总决赛收视率占比超过12.3%[5]。相比而言, CCTV举办的“民族器乐大赛”的受关注程度则远不及“中国诗词大会”。这真实地反映了传统音乐在教育中的受重视程度远不及古诗词, 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对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因此, 弘扬河南省传统音乐文化, 必须从教育入手。在基础教育中增加河南省优秀传统音乐的内容;在高等音乐教育中, 树立重视传统音乐的理念, 并大量学习各种传统音乐及乐器, 从而培养出具有传统音乐观念的教师队伍;在社会音乐教育中, 从事传统音乐教育的教师不仅要积极宣传传统音乐, 更要开展优良的教学实践活动。只有这样, 才能为河南省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环境, 才能为更多的传统音乐门类带来勃勃生机。

  四、结语

  “习惯成自然”。河南省传统音乐文化“遇冷”格局的形成, 正是由于百余年来人们逐渐地习惯了西方音乐, 遗失了本国、本地区的传统音乐所造成的。百余年形成的局面绝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 但是, 对一个民族而言, 人们不能漠视这样的情况继续发展。近年来, 很多学者已经身体力行地实践着振兴传统音乐的相关工作, 政府部门也切实地为传统音乐做了很多工作。现在, 人们已经开始重新审视传统音乐的重要性, 力争为传统音乐的复兴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谢嘉幸.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J].中国音乐, 2000 (3) :35-39.
  [2]夏滟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3]费承铿, 杜永寿.音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5.
  [4]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5]李贞.中国诗词大会缘何广受追捧[N].人民日报 (海外版) , 2017-02-09 (2) .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河南省传统音乐“遇冷”原因与推广策略》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915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