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农业经济管理论文

农业经济管理论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9-01 11:43:14 | 移动端:农业经济管理论文

篇一:农业经济管理论文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经 济 贸 易 系

论文题目 :

专 业 班 级 :

姓 名 :

指导教师 :

答辩日期 :

毕 业 论 文

可再生能源与农村可持续发展 经管102班 王海龙 周敏 2011 年4 月

目 录

摘 要:···················································································································································· 3

1.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 ················································································································· 4

2.经济环境与会计的关系 ····················································································································· 4

2.1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广 ············································································································· 4

2.2法律法规依据的逐步健全 ·········································································································· 4

2.3市场经济效益的增长 ················································································································· 4

2.4可再生能源推广技术的成熟 ······································································································ 4

2.5农民文化素质的水平的提高 ······································································································ 5

3.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情况 ················································································································· 5

3.1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 ················································································································· 5

3.1.1农村沼气开发 ························································································································ 5

3.1.2农作物秸秆气化 ···················································································································· 5

3.2太阳能开发利用 ························································································································· 6

3.2.1太阳能热水器 ························································································································ 6

3.2.2太阳灶 ··································································································································· 6 2.3太阳能光伏发电 ···················································································································· 6

3.3小型风能发电 ····························································································································· 6

3.4小型水电资源开发 ····················································································································· 6

4.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现状 ············································································································· 7

5.可再生能源推动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 7 结束语 ····················································································································································· 7 参考文献 ·················································································································································· 8 致 谢 ····················································································································································· 9

摘 要:

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然而农村能源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的短缺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能源现状,并提出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必然性及重要意义,最后,根据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给出了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的措施和对策。

论文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农村;可持续发展

1.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必要性

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计算与计量,会计则采用专业方法,将各种物质量统一以价值量的形式予以科学的分类、汇总、计算并采用公认的方式为使用者提出报告。国民经济的发展总量、资源的消耗量、利用率以及其他各项经济指标的计算,都离不开会计人员在一线的辛勤工作。“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也早已为经济管理人士所认识。

2.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环境

2.1 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广

我国政府一直重视农村能源建设。上世纪 80 年代初以来,开展了以小水电为主的初级电气化县、薪炭林重点县、沼气重点县、省柴灶试点县等多种大面积示范工程,并大为推广。在此基础上,从“八五”开始,中国又开始组织实施“百县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到2009 年全国已有300 多个县开展了这项工作[1]。目前,户用省柴节能灶、小水电、沼气和太阳能热水器等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已在全国得到了较大规模的推广利用。温家宝总理早在2000年时就做出过重要批示:发展农村沼气,既有利于解决农民生活能源,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确实是一项很有意义、很有希望的公益设施建设。由此可见,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广,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是有着广阔的前景和未来的。

2.2 法律法规依据的逐步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五十七条: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水、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能、沼气、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在2005 年2 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该法于2006年1 月1 日开始实施。同时,国家已经开始制定法律相应的配套法规和政策,主要有提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量目标,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具体管理办法,出台可再生能源有关技术标准,制定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经济政策等,这些将有力地推动对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进程

2.3 可再生能源推广技术的成熟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同时也带动国防力量、科技水平的的迅猛发展。对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研究也一直未停止过,因此各 2

项新型技术及专利发明层出不穷,并广泛的应用于实际当中。目前农村地区的各种可再生能源有:生物质能–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房,农村户用光伏系统;小型风力发电;小型水资源开发等等。

2.4 市场经济效益的增长

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成熟并结合农村的实际的生产生活,创立了一大批具有市场经济效益的模式。如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以农户为基本单元,利用房前屋后的山地、水面、庭院等场地,建设畜禽舍、沼气池和果园等几部分,同时使沼气池的建设与畜禽舍和厕所三结合,构成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庭院经济格局,形成生态良性循环,增加农民收入。

2.5 农民文化素质的水平的提高

在科技下乡、文化下乡等活动的积极宣传下,使广大农民认识到了科学知识的好处,并在实际的生产中受益。由此激发了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科普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另外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培养出了一大批农民的子弟,为他们日后返乡工作,扎根农村,反哺家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情况

3.1 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

生物质能的开发将是农村可再生能源的重点。在农村农业生产当中所产生的大量生物副产物普遍被丢弃,浪费十分严重,若可以转化利用,则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3.1.1 农村沼气开发

目前,农村沼气生产的主要资源是禽畜粪便。通过厌氧发酵技术,禽畜粪便

在制取沼气的同时,也转化为更加高效、优质的有机肥料。根据农业部的统计,目前我国分散性的畜牧养殖户为,生猪 10675 万户,奶牛174 万户,肉牛1592 万户,蛋鸡6568 万户,肉鸡5146 万户,羊2843 万户,役畜2195 万户。通过自然地理条件和农村经济发展条件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全国分散性的畜禽养殖农户中适宜发展沼气的约 3

篇二:农林经济管理论文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毕 业 论 文

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问题及政策探讨

姓 名 陈嘉俊

院(系) 经贸学院

专业班级农林经济与管理102

学 号 201010914220

指导教师 张军

职 称 副教授

论文答辩日期 2014年 5 月 25 日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务处制

学生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张军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对本论文研究做了任何贡献的人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毕业论文作者(签字):陈嘉俊

签字日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和环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第一资源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不仅决定物质资本的开发利用水平,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还能填补物质资本的不足之处,所以世界各国纷纷加大了对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力度。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的农业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在数量的开发研究上,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主要的研究,在质量分析中,着重从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方面进行了分析;在分布状况中,主要分析了各产业劳动力去向和劳动资源压力。

关键词:农业 人力资源 管理与开发 战略措施

目 录

1引言 ..................................................................... 1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

1.2研究范围、方法 ....................................................... 1

2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实基础 ........................................... 2

2.1数量 ................................................................. 2

2.2质量 ................................................................. 2

2.3分布状况 ............................................................. 5

3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 6

3.1总体现状上的落后性 ................................................... 6

3.2经费投入上的局限性 ................................................... 7

3.3思想认识上的狭隘性 ................................................... 7

3.4管理服务上的滞后性 ................................................... 7

3.5组织落实上的分散性 ................................................... 7

3.6培训开发上的盲目性 ................................................... 7

4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建议 ........................................... 8

4.1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 ............................................... 8

4.2 建立和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9

4.3加强农村适用人才队伍建设 ............................................ 10

4.4强化农村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作用 .................. 11

4.5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 ................................ 12

5结语 .................................................................... 13

参考文献 ................................................................. 14

英文摘要 ................................................................. 15

致谢 ..................................................................... 16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 17

1引言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人力资源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或者说未来限制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中国最丰富的是人力资源,最缺乏的也是人力资源。中国蕴藏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是还未开发出来。而人力资源的原始状态,生产率很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充分证明是正确的:未来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只能由人力资源这一个因素去决定。

今天,几乎各行各业都在重视与探求经济生长点。要找到这样的增长或切入点是有意义的,但这本身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实施生长点方案的是人。任何高明的计划与方案都是要依靠相应的人力资源去支撑。因此,从根本上说,在任何一个行业的经济增长点,应放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生产力,己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因而,当今世界国家之间、行业之间展开竞争的焦点就是科技。因为人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因此竞争实质上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尽管中国的农业改革开始,并取得成功,但我们不能不看到进入九十年代后,国民经济新一轮高速增长和繁荣市场经济,各种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突出和农民的农业,使农业的情况比计划经济时代的更脆弱。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国的农业问题总是数见不鲜、循环反复,但总是不能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呢?我认为,我国农业飞跃过程中实现新的问题,其中一个最大的困难是人力资源素质低,即人力资本短缺,所以影响对整体效果的农业现代化。因此增强农业人力资源管理,深化农业人力资源改革,提高农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的投入并采取其他配套改革措施,是当代社会科技进步的第一要求,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的根本措施。

本文以农业人力资源管理为题进行研究,意在系统而深入地进行理论分析和政策探讨,为推动我国农业人力资源的问题与开发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1.2研究范围、方法

具体的研究内容:首先,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分析了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分析了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并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

思路和方法:具体的研究主要运用了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在本文中,出于对实际工作的目的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对政府角度实际情况的分析,基

1

篇三: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21世纪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

论文作者 孔祥智

论文关键词 ,论文来源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在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新的学科目录中,二级学科“农林经济管理”实际上由“农业经济管理”和“林业经济管理”两部分构成。我校和财经、农业院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主要侧重于前者,林业院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主要侧重于后者。因此,本文仅就“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农业经济管理科学的来源和现状

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主要从两部分综合而来,一是综合院校和财经院校的农业经济专业,二是农业院校的农业企业管理专业。前者侧重于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的把握和宏观经济管理,后者侧重于宏观农业经济运行的基础——农业微观组织(包括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乡镇企业和农户等)的管理问题。可见,这次专业调整对二者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是微观化问题,后者是宏观化问题。因此,在专业调整过程中,我系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在原来的学科体系中增加微观问题的内容,这不仅仅表现在增加新的课程上,更主要的表现在原有课程内容的改造上,即尽可能地在有关专业课中增加农业微观组织运行和管理的内容,使整个学科体系更加符合新的专业目录的精神。

如果从农业经济科学和农业企业管理科学的发展算起,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科学产生于本世纪中期。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尤其是80年代初期农村改革以来的探索,这门科学逐渐成熟起来。从当前的体系来看,其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我国农业经济宏观、微观两个层次运行规律的总结。这个内容在各门课程中都大量存在,问题在于,无论是教材还是教案,都表现为总结得较为肤浅和不够全面,尤其是对当前(国内的和国外的)农业经济运

行的状况把握得不够。当然,这与编写教材或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关,但总的来说,这方面的欠缺较大,从而使这门科学表现得相当不成熟。二是对西方经济学有关内容的引进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原来苏联模式的修改。这部分内容是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体系的基础。在这方面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对西方经济理论的消化和吸收不够。食洋不化,形成板块结构,尤其在研究方法的借鉴上,数学模型泛滥,与中国实际结合得不够。因此,实现西方经济学有关内容的中国化,是近期内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三是对中国历代农业经济管理思想的总结。这部分内容所占比例很小。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的是能够熟练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胜任宏观和微观农业经济管理部门、涉农综合管理部门以及农(林)工商企业高级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必须和农业科技、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相一致,符合国内、国际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当前,已经明显表现出来的农业科技、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主要有两点,一是世界性的农业科技革命,主要表现为生物技术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另一个就是WTO条款即将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遵守的、 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贸易规则。在21世纪,面对这两大趋势,我国高等院校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必须在教学体系和学科内容上进行较大力度的改革。

二、21世纪是生物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世纪

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纷纷改革农业科技体制,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对农业科技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与产业化的力度,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形成。目前,已经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在生物科学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令世人震惊的成绩,并已经开始了产业化。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表明生物技术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科学家将应用生物科学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的动植物新品种,研制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动植物生物调节剂,进而大大减少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

污染。当前,这一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主要有:(1 )基因资源的占有和研究;(2)植物基因工程;(3)动物基因工程良种与克隆技术;(4 )动物生物反应器,即以动物乳腺或其他组织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贵重的医用蛋白,这是动物转基因技术的一种特殊形式;(5 )动物抗病基因工程育种;(6)农业生物制剂,如生物农药、基因工程疫苗、 动物生长调节剂等。

农业是从事生物性生产的最古老的产业,生产的原材料是生物体本身,因而育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20世纪初期开始建立并至今仍在起着主导作用的常规育种技术主要是利用有限的种内杂交优势,而现代生物技术突破了物种界限,把生物育种拓宽到整个生物界种质优势的利用。目前,细胞和胚胎工程育种、分子标记技术、转基因技术等已经逐渐成熟。虽然生物技术仅仅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它为人类进行生物遗传改良和育种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天地。在生物技术的推动下,农(兽)药和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业生物制剂技术也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在20世纪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体系中,对农业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还有在50年代凸现、80年代大发展和90年代形成高潮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它开创了人类社会的信息化时代,对农业和农业科技以及各个传统产业和学科产生着越来越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特殊产业,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十分明显,增加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控程度是农业科学家梦寐以求的事情。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出现,将全面改善传统农业的这一弱势。农业专家系统等智能化多媒体软件技术可明显提高农业和农业技术的量化、规范化和集成化程度;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全面的信息服务可以明显改善农业生产者在信息获取和应用上的天然不足;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技术将对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自然和生物性灾害等进行有效的监测预报和宏观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控性程度。信息化是21世纪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不可或缺的

内容。毫无疑问,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并不直接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但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革命性进展将使农业的基本特点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于受到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的双重影响,弱质性至今仍然是我们描述农业特点的最常用词汇。科学家预言,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多边突破将会在21世纪30年代前后产生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并将在现代农业科学的根基上重新构建农业科学大厦。正如前文所分析的,这次革命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农业的弱质性特征,从而使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科学的根基发生变化。因此,构建新的农业经济管理科学体系必将成为21世纪前半叶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三、农业国际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随着与美国政府签署的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我国政府历经13年的“复关”和“入世”的艰辛努力终于有了实质性结果。实际上,即使与美国的谈判不能获得成功,我国农业的国际化也是必然的,只不过步伐会稍慢一些而已。WTO的条款很复杂, 其实质就是农业资源流动的国际化,就是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形成以各国的资源禀赋为基础,各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出售用丰裕资源生产的农产品,买回本国难以生产或者即使能够生产也是使用稀缺资源的农产品,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化配置。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入世”的机遇都是大于挑战,但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加入WTO后, 粮食等农产品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与粮食出口大国的激烈竞争。如果按照资源禀赋条件,可以把所有农产品划分为土地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前者如粮食等占用耕地较多的农产品,后者如水果、蔬菜等占用劳动较多的农产品。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我国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竞争能力较小,其中,小麦和玉米的竞争能力最小,“入世”后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竞争能力较大,有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大的竞争优势。

加入WTO的面临挑战是现实的、短期的,而机遇则是潜在的, 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表现出来。首先,“入世”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其

次,“入世”会使中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弊端更加充分的暴露出来,给中国农业生产者带来压力,促使他们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自己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从而有利于我国农业纳入市场经济轨道;再次,“入世”有利于促进中国农业体制改革,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实现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最后,“入世”还有利于外资参与我国农业开发和生产,弥补我国农业资金投入的不足。总之,“入世”将会使我国农业在体制上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科学体系是建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过渡性”体系,必将随着体制的完善而发生变化。

四、中国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21世纪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者将大有可为。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将发生相应变革,主要有:(1)不断与发达国家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接轨, 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不但在课程体系上会有根本性的创新,还要对传统学科的内容和体系进行较大的改造。在这里,创新和改造的目标是国际化和实用化,当然也存在着西方经济理论、研究方法和国外经验的中国化问题,使其更加符合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2 )更加注重对农业技术创新的经济分析,注重对新技术选用的经济效益的分析,推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技术的先进性、生产可行性和经济的效益性三者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盲目的越先进越好。同时,在各个学科中尽可能地融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所带来变化的内容。(3)适当增加内外贸课程, 培养学生对贸易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尤其是适应WTO 框架的外贸工作的能力。(4)更加注重对微观农业经济管理问题研究能力的培养, 力求从小见大,从一个具体的微观问题角度探测宏观政策应该或可能发生的变动,从而使学生能够满足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决策部门要求。(5 )更加注重对综合性、全面性人才培养。现代科学的发展在本世纪后期已经出现了综合化现象,下个世纪这一


农业经济管理论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3361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