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研究
【内容摘要】以往发表的新词语的文章。侧重于从新词新义的显现入手探讨,从修辞格方面入手研究新词的比较少。本文主要从新词语的现状,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研究的意义,由比喻、借代、仿拟构成的新词的情况和其他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情况这几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修辞 新词语 比喻 借代 仿拟
新词新语是观察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其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改革的大门开放以后,国外文化蜂拥而来。诸如“的士”、“酒吧”等词语纷至沓来。国内国外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产生了一批反映时代变革的新词新语。随着国内旅游热兴起,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许多农村人口投身于旅游景点的商业服务,于是便在原先的交通工具上精心修饰,仿照“的士”,出现了“马的”、“驴的”、“轿的”、“摩的”、“板的”等系列新词。这种由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旅游文化的发展,农业文明开始向现代文明转换。研究这种新词新语具有广义文化学的意义。研究这种新词语还有社会学的意义。比如“下岗”一词,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不存在的。进入90年代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市场经济严酷的竞争机制,必然使有的企业破产,有的工厂倒闭,职工下岗不可避免。与“下岗”相对应,运用对义仿拟手段出现了“上岗”这个新词语。此外,“绿灯”、“黄昏恋”等等,都反映了这一特定时期的重要社会问题.最重要的是研究这种新词具有语言学的意义。语言同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反映生活也最为迅速。如“绿色工程”“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农业”“绿色事业”、“套书”“套裙”“套餐”“套会”“套票”等系列套词反映了修辞构词的灵活性、形象性和系统性。语言的活跃,反映思想的活跃,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的结果。研究由修辞构成的新词语是要寻找其规律,预测其走向趋势,引导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语言规范标准化。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全球化国际交往的需要。
一、“修辞学造词法”诠释
词汇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新词的产生概括的说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是构造新词,二是吸收外来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新的事物、新的现象不断出现,由此导致了人们的新观念、新感受的不断产生,面对这种现象,原有的词汇难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于是人们便倾向于寻求各种造词手段来对客观世界大量的空符号作及时有效的补充。产生新词新语的方式很多,有新外来词语的吸收、旧词语的复活、方言词语的吸收等等。我们着重要谈的是以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研究。任学良先生曾提出“修辞学造词法”,就是运用修辞手法(即所谓的辞格)来创造新词的方法。新词语有不少正是利用这种方式产生的。比如用“鞭打快牛”来喻指对贡献大的人或企业过度加码,使其做更大的贡献;
用演员出台表演的“出台”来喻指一系列成套的政策措施跟群众公开见面,即形象又生动。诸如“蛋糕”、“绿灯”、“断奶”、“窗口”、“余热”、“网络”、“黄牌”、“拳头”、“婆婆”、“阵痛”,“铁饭碗”、“红眼病”、“花架子”、“大锅饭”、“毛毛雨”、“大气候”,“一刀切”、“走后门”、“打头阵”、“剃光头”等都是通过比喻式构成的。“拳头产品”是指一种品牌或产品在企业中的作用向拳头一样粗壮有力,它是比喻方式造成的新词语。至于“龙头企业”、“文山会海”等等都是此类。还有借代式新词语,如“菜篮子”、“绿色食品”、“国脚”等。据语料库我们统计得出这种由修辞格形成的新词语约有700多个,以比喻、借代、仿拟方式构成的新词语最为常见。此外,还有其他修辞方式如比拟、夸张、谐音构成的新词语,下文中我们将会一一谈到。
二、比喻造词法
从结构上看,新词新语里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格的,大体有以下几类:
⑴、以喻体作修饰成分,本体类属作中心词,构成新词语。如:
龙头企业 拳头产品 窗口行业 星火计划 胡子工程 尾巴工程
这类新词的喻体一般都具有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特点,取譬的着眼点也多种多样,其突出之处是使得语言表达简洁明快。如:
草根工业:喻指植根于乡村土地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
龙头企业:像龙头一样能带动全局和其他企业前进或发展的企业。
尾巴工程:指某一工程主体部分已经完成,但尚有某些收尾项目未曾完成,好像拖了个尾巴。 ⑵、以喻体代指本体,也就是赋予某些词语以新的比喻义。如:
绿灯 窗口 龙头 新星 拳头 黄牌 气候 余热 婆婆 短平快
在这类词语中,由一些本来是普通语词,如“婆婆”、“窗口”、“拳头”;有的本来是专业、行业用语,如“绿灯”、“黄牌”,作为新词语,它们被赋予了新的比喻义,使用范围扩大了。而且有的新词语还可以作为构词成分,组成相关的新词语。如:
气候: 大气候 小气候 新星:网坛新星 影坛新星 诗坛新星 在这其中的“窗口”、“龙头”、“拳头”与前头所说的第⑴类关系密切或是由⑴类省略本体类属词形成的。比如“龙头”据一些语言研究者考察,在报刊杂志中先是出现“龙头产品”、“龙头企业”等短语,随后才出现“龙头”单独使用的情况。如:科学技术是脱贫致富的“龙头”。或是先出现喻体单独使用的情况,然后扩展成⑴类词语,像“窗口”,举个例子来看:商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部门是社会文明风尚的窗口。由此产生了把这些行业总称为“窗口行业”的说法。这两类词语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在口语中“窗口”、“龙头”、“拳头”等词语的比喻说法是早已存在的,当它们进入书面语后,很快就被推而广之了。
⑶、以喻体作中心词,前边加上一系列修饰、限制成分,构成新词语。其中心词有双音节的,也有单音节的。我们以单音节为例看一下,如:
坛:体坛 歌坛 影坛 泳坛 足坛 网坛
星:歌星 明星 笑星 舞星 泳星 新星
霸:电霸 水霸 车霸 鱼霸 油霸 波霸 声霸
热:武侠热 英语热 中国热 琼瑶热 追星热 足球热 旅游热
族:上班族 追星族 红唇族 推销族 打工族 工薪族
风:吃喝风 麻将风 浮夸风 宴请风
这一类单音节词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使用范围比较广,但它们能不能被认为是后缀成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首先,一般后缀成分如“子、头、儿”等本身已无实词意义,它们的词义已经虚化或消失了。而“坛、星、霸、风、热”这一类单音节词,仍保留一定的实词意义。例如“热”,指受很多人欢迎的或很多人热衷的某一社会现象。“坛”,在词典中早已说明指的是体育界或文艺界,只不过由它构成的新词更多了,而“坛”的词义并未消失。至于“风”本指一种自然现象,但自古至今就被喻指社会风气或作风,如“党风”、“世风”、“校风”、“学风”等,近年来产生的“吃喝风”、“麻将风”仍是这个意思。
其次,“子、儿、头”等后缀成分须依附于前边的词语存在,是名词的标志,而“热、坛、风”这一类单音节词,则勿须依附前边词语存在,可以单独使用。再次,在修饰性词语和这些单音节词之间,结构较松散,有的也可以插入其它词语。修饰这些单音节词的成分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没有一定限制。由于这类单音节词确实存在一种后缀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称其为类后缀成份。
⑷有的新词语,从它开始使用,就作为一种比喻用法。如:
大锅饭:喻指不符合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
一刀切;喻指那种不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的简单化的工作方法。
这类词语就字面意义谈,本指一种现象或事物,只是人们很少用它们的字面意义,而是常用它们来喻指某一事理、现象,在使用过程中这类词语逐步具有了某种习用的意义。这类词语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新的俗语、惯用语,如:“踢皮球”、“剃光头”之类,它们应用的范围比较广,很难说明这种比喻究竟是以那个本体为对象的。
三、借代造词法
用借代修辞格形成的新词语,一般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类:
⑴、以专称代指通称。如:伯乐,原为韩愈《马说》中的人名,擅长相马的人后来代指擅长发现人才推荐人才的人。硅谷:源自美国,电子工业基地,现代指电子工业基地。 ⑵、以某一相关事物代指一事物。如:
红包:代指家长给晚辈子孙的赏钱或厂矿、企事业单位给职工发放的奖金。
菜篮子:代指城镇居民的副食蔬菜供应。
“菜篮子”:是城镇居民采购蔬菜、食品时携带的工具;“红包”:使用红纸包着钱币,象征喜庆、吉祥,以示奖励。
⑶、以事物的某一特征部分或标记代指该事物。如:
橄榄绿:代指这种颜色的警察制服。
大团结:指拾元面值的人民币,因上面印着民族大团结的图案而得名。
国脚:专指具有高超球艺的国家级的足球队员。
⑷、以具有特征性的动作行为代指某一事。如:
画圆圈:代指圈阅文件。一些领导同志在阅读或批示文件时,常画圆圈表示已经过目。 爬格子:因写文章要用带格子的稿纸,所以拿“爬格子”来形容勤奋艰苦写写作。 挂鞋:代指足球队员退出绿茵场,不再参加比赛。
“画圆圈、爬格子”,“挂鞋”都是动宾结构。前者口语色彩浓,后者书面语色彩浓。此外,它们之间的感情色彩也有区别。“画圆圈、爬格子”含有戏谑的意味,“挂鞋”则显得庄重。 ⑸、以形象性称谓代指原有专名。如:
铁榔头:因郎平扣球凶猛有力,而“郎”与“榔”同音,人们就以“铁榔头”代指朗平。
聂旋风:我国围棋手聂卫平在中日围棋赛中,连连获胜,象一股旋风,令对方无法招架,于是“聂旋风”就成了聂卫平的代称。
⑹、以专名代指该专名所具有或体现的某种社会现象、观念等。如:“条子现象”指领导干部随意批条子办事的不良社会现象。“明星效应”指文艺、体育等领域里的明星由于受人崇拜而产生吸引力和号召力的社会现象。这类词语从意义上说,带有一定的模糊性、随意性;从结构上说,为定中结构;它不同于一般修辞上借代里所说的“专名代泛称”,从整个短语看,可以认为是部分借代。
四、仿拟造词法
采用仿拟手法构成的新词语,实际包含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为了修辞的目的,利用仿拟格而产生的偶发性新词语。这类新词语有些会超越原语言环境,被更多的人认可并使用,逐步获得一般词语的性质;有些只是偶尔出现或偶尔重复出现,很快被遗忘和淘汰。另一种情况则是依据汉语词汇中已有的词语,利用仿拟手法来构成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可视为用仿拟构词法构成的新词语。利用仿拟构词法产生的新词语有着一般新生词语的性质,接下来我们着重分析仿拟型新词语的情况。
⑴、格式仿。汉语词汇中有些词语的构成在形式上呈明显的框架结构,这种框架结构也即一类词语构成的格式,依据一定的格式,通过改换某些构词要素,能产生一系列同格式的词语。“格式仿”就是通过仿拟词汇系统中这类典型格式而构成新词语的方法。依据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类:
①、仿前式。即仿造词仿拟原型词的结构,更换原型词的前一个词素,后一个词素不变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仿词造词法中占多数,下列两组例子都属于仿前式。
面的→轿的 酒吧→网吧
→货的 →陶吧
→残的 →奶吧
→摩的
②、仿后式。与仿前式相反,这是一种仿拟原型词结构,并替换原型词的后一个词素,前一个词素不变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仿拟造词法中用的比较少。例如:
国手→国脚 的哥→的姐 廉政→廉业 陪读→陪教
③、格式仿产生的新词语四音节的也较多,所仿格式有些是词汇系统中具有的,有些则是近年新造,经反复使用获得习用性特征的新格式。格式仿构成的四音节的新词语大多是在一个固定格式中嵌入新语素,如:由“大×大×”仿拟出“大红大绿”、“大红大紫”、“大操大办”、“大包大揽”等;由“小×小×”格式仿拟出“小打小闹”、“小夫小妻”、“小修小补”等。这些新仿拟的词语,均在原格式中嵌入一定的语素,词型格式化特征突出。格式仿利用已有的格式,形势特征明显,改换语素灵活便利,是一种常用的仿拟构词的手段。
④、还有一种仿拟则是依据一定的句法形式,即所仿格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句法模式。它们大多是汉语词汇系统中使用时间长、出现频率高、生成能力强的句法模式。因而往往带有一定的文言句式的色彩。如:“以NVN”,介词“以”在这种句法模式中表示“凭借、依据”,是一种文言格式。根据这种格式仿拟的“以权谋私”、“以党代政”、“以工挤农”等新词语,概括性强,具有明显的文言特征。
⑵、语义仿。语义仿即利用词语间语义上存在的类义、对义、反义等关系来仿拟构词。 ①、类义相仿。利用类义关系仿拟的新词语,如由“奖学金”仿拟出“奖教金”,由“空姐”仿拟出“海姐”,由“廉政”仿拟出“廉业”等。这些仿拟词与原型词都是同类事物,同属一个范畴,利用同类事物的相关性,类推联想,仿拟出新词。
②、对义相仿。对义仿拟则是由记录某一事物、现象、行为的词语,仿拟出另一与之相对应的新词语。如,以性别为对应关系由“公关小姐”仿拟出“公关先生”,由“家庭妇女”仿拟出“家庭妇男”,“空姐”仿拟出“空哥”,“的哥”仿拟出“的姐”。
某些相对应的概念,也会产生对义仿拟构词。如,由“民办”仿拟出“官办”,由“民风”仿拟出“官风”等等,“民”与“官”便是建立在相对应的概念基础上的仿拟。
③、反义相仿。这种仿拟词与原型词意义相反,这是由于仿拟词语中替换的词素与原型词中对应的词素意义相反造成的。这种仿拟是语义仿中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许多仿拟型的新词语,都是通过反义仿拟构成的。如,以“大”与“小”相仿拟的“大我”与“小我”、“大气候”与“小气候”;以“冷”与“热”相仿拟构成的“冷销”与“热销”、“冷板凳”与“热板凳”等;以“优”与“劣”相仿拟的“优生”与“劣生”等等。此外,象“上”与“下”,“公”与“私”,“正”与“负”,“快”与“慢”,“强”与“弱”等反义语素的变动,都是仿拟构词的重要手段。
⑶、依据是否只用仿拟手段来划分,可以分为单纯式和兼用式。单纯式是指仅仅利用仿拟这一修辞方式造词的方法。根据兼用的修辞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仿拟兼谐音。如“气管炎” →“妻管严”,“哑巴亏”→“喇叭亏”
②、仿拟兼简缩。例如:博导(生导师)→硕导(硕士生导师)。这里人们兼用了仿拟和简缩两种造词法。
篇二: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密级
:_________
NANCHANG UNIVERSITY GONGQING COLLEGE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THESIS OF BACHELOR
(2008—2012年)
中文题目:
英文题目:
学 院:
系 别: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论《三体》带来关于人性善恶的思考 To concern “three-body” bring about human nature of good and evil thought 共青学院 英汉语言文学系 08级汉语言文学本科班
二○一二年五月
南 昌 大 学 共 青 学 院
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
摘要
作为中国科幻史上里程碑似的“三体①”系列小说的出现,为我们合理阐释了以前很多哲学和物理学上难以将就过去的问题②,同时也描绘出宇宙的现状,在文学上掀起了科幻创作的新波澜。“三体”系列小说巧妙地将“人与社会”这一主流小说的经典命题融合进去,成为一部既包含奇诡想象、又富含人性哲理的深刻作品。
“三体”系列作为科学幻想小说的一次突破,它对人性的善与恶作了细致的刻画和直观的表现。本篇将重点讨论人性中善恶带给人的思考。
关键词:人性;善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①
②“三体”指的是半人马座三星系统。 这些问题包括费米佯谬,即费米悖论,以及很多关于费米佯谬众多的讨论。费米佯谬阐述的是对地外文明存在性的过高估计和缺少相关证据之间的矛盾。
ABSTRACT
As China's science fiction history milestone " three-body"① like the appearance of the novels, for we reasonable explains a lot in physics and philosophy before to will the problems of the past, and also describ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universe, in literary creation science fiction of a new waves. "three-body" series of novels ably "human and society" the mainstream of the classic novel proposition fusion in, become a both contains rich in humanity, and away imagine the profound philosophical works.
"Three-body" science fiction series as a breakthrough, it's human nature of good and evil in detail the depiction and intuitive performance. This will focus on human nature of good and evil to bring people's thinking.
Keywords:Human nature; The good and evil; The outlook on life; Values; World outlook① 《三体》名称来自“三体”问题(“三体”问题英文名称:three-body problem),只能翻译为“three-body”。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目录 ................................................... III
前言 ..................................................... 1
第一章 “三体”呈现出的人物形象 .......................... 2
1.1人性善和智慧的人物形象 ....................................... 2
1.2人性恶的代表人物形象 ......................................... 3
1.3在人性善恶中挣扎的人物形象 ................................... 4
第二章 恶被放大的原因 .................................... 5
2.1宗教信仰的缺失 ............................................... 5
2.2 民主人权被践踏 ............................................... 6
2.3 道德法律的沦丧 ............................................... 7
第三章 重新审视“三体”系列主人公人性中的善和恶 ........... 8
3.1由恶到善的转变 ............................................... 8
3.2由平常人的小善到至善 ......................................... 9
结语 .................................................... 11
参考文献 ................................................ 12
致 谢 .................................................. 13
篇三: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
殉道者的悲凉
学 院:人民武装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2007级中文
学 号:PB092026128
学生姓名:李 森
指导教师:张 泽 渡
2011年6月1日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诚信责任书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完成。毕业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特此声明。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李 森
日 期:2011年6月1日
————论普氏,鲧,侠,佛之殉道精神。 姓名:李森学号:PB092026128 学校: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 指导教师:张泽渡 殉道者的悲凉
摘要: 殉道者,自从人类有了自身历史的记载起就不时的活跃于人类的历史和传说中,扮演着各色惨烈或者激荡的情感角色。本文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殉道者,他们分别隶属于四个不同层面的殉道者,透过他们我们可以大致的看出殉道者的真实命运与其不屈的性格和执着的抗争。他们推动着人类历史前进的车轮,他们被人类的大车碾压成了一道道干涸的血迹洒落在人类布满尘埃的记忆中。殉道者的出现原因究竟为何?对于其的出现我们究竟是应当庆幸还是应当叹惋?在殉道者的命运中我们每个人又扮演了如何的角色?
Abstract: martyr, since humans have records of history is sometimes active in human history and legend, plays all kinds of bloody or agitate emotional role. This paper selects out four typical martyr, who were affiliated with four different levels of martyrs, through their we can approximate see the true destiny and not the natural and fate succumb to the persistent struggle. They push forward wheel, their human life by human cart crushes became a sunbeam dry blood, on the human is full of dust in memory. The emergence reason exactly why the martyr? For the emergence of what is the shall be glad we should be post-colonial regret? The fate of those who were martyred we played and everybody how role?
关键词:殉道者,普罗米修斯,鲧,佛,侠
Keywords: martyr, Prometheus, Gun, Buddha, man
殉道者的悲凉
————论普氏,鲧,侠,佛之殉道精神。
殉道,为道义或某种主张而献身。《孟子?尽心上》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辞
源》①
在古希腊的神话中有一位被马克思称之为“哲学日历中最高的圣者和殉道者”②的神祇,这位神祇就是为将人类文明标志之一的“火”从天际带到人间的普罗米修斯。想到这位西方的“盗火”者,我们自然会想到东方神话中的一位人物。其实只要稍微看一些有关于历史的书籍,我们便会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历史似乎总是在不经意间铸造着令后人费解的相似之处,这些有着相似之处的存在有的隔着万千的岁月有的隔着万千的距离,但是他们的存在却是不因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消亡。普氏的神奇“相似命运”也是如此,就在与之相当的年代,在遥远的东方华夏也诞生了一位与普氏相伴的 “殉道者”。
也许是历史的捉弄,也许是凌驾于神祇之上的命运的安排,这两位未曾蒙面的殉道者伫立在东西两大古老国度的神话中隔着万水千山彼此静静地相互支持着。他们未曾相识,他们甚至并不知晓在距离的彼岸存在着自己的一位挚友,但是作为后人的我们可以去联系他们,去崇敬缅怀他们,甚至去幻想他们。
(一)往世书
普罗米修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伟大的神祇。在现在看到的几乎所有专门记载古希腊神话的各种版本书籍中普氏往往是被放在全书第一卷卷首的,这也许是因为大地之上的第一批人出自他的双手,也许是因为后人对其功绩的推崇对其人物的缅怀崇敬。
在古希腊神话的记载中,卡尔斯恰生下了大地女神盖亚、爱神厄洛斯、黑暗和黑暗女神,这些最初数目众多神祇的诞生标志着古希腊神之家族的开始繁盛。再之后大地女神生下了天神乌拉诺斯,二者结合生下了十二位提坦巨神,而十二位提坦巨神中的伊阿珀托斯的儿子正是普罗米修斯。后面的故事则是乌拉诺斯的儿子克洛诺斯杀死了自己的父亲成为了神祇中最高的王,之后是宙斯杀死自己的父亲克洛诺斯成为了奥林匹斯山的王!从这些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古希腊神王之位更迭的血腥性及普氏和他的敌人宙斯二人之间极为亲密的血缘关系!
普氏用泥土仿照神祇的样貌造出了人类的形体之后从野兽的身体内抽取了善与恶两种性格并封存于人的胸腔中,智慧女神雅典娜很是欣赏这位提坦之子并且帮助这些仅① 辞源4(修订本). [Z]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② 马克思.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及附录 [C].1927
仅具有神之形状的泥团获得了成为生命所必须的灵性!普氏在此后的岁月中陪伴着这些逐渐壮大的人类种族,教导着他们天文历法、日常知识等等。很快这个逐渐迅速壮大的种族就得到了奥林匹斯山诸神的关注,诸神理所当然的要求这个具有自己样貌的新兴种族敬重他们!最后甚至为此在希腊召开了诸神会议,本身即是人类创造者的普氏以人类利益的代表和维护者的身份参加了这次会议。为了维护人类的权益,普氏编织了一场并不是十分高明的骗局,明察秋毫的宙斯很快识破了一切并且以此为借口将众神本应送给人类的最后一件礼物收回,这件礼物就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失的火!
但是当得知普氏运用计谋将火“偷”回人间之时,宙斯终于无法继续保持自己的宽大形象,他愤怒了,人间得到了宙斯的愤怒之礼——潘多拉及其的魔盒。普氏也得到了宙斯愤怒的惩罚,他被锁在了大高加索山,承受着日夜重复永无止境的撕心之痛!
普氏的遭遇大体如此,在此我们再看一下另一位东方的“普氏”。
鲧,中国神话之中的一位人间英雄,但是与普氏不同的是这是一位曾经真正存在于东方这片土地上的人物。与西方神话中神祇英雄的诗人吟唱编织创造不同,中国神话中的神祇往往是来源于那些曾经真正存在过的人物,这也正是中国神话独有的一大特色。鲧不同于普氏在西方人眼中的殉道者姿态,其在中国的神话中是以一位无能者罪臣的身份被世人所广泛认知的。
鲧,从身世的角度而言也是帝王之后了,在《山海经》中我们可以看到相关的记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①作为黄帝的孙子,鲧的身份可以说是显赫至极的。鲧的能力实际上也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在尧寻找治水能人时,百官举荐的能人就是鲧,鲧作为治水的主官治理那场罕见的泛滥洪水长达九年之久。九年的时间,如果鲧没有才能和成绩的话身为帝王的尧岂能容忍和信任他!同样这也在另一方面证明了鲧是有治水之才的,并且其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的。
鲧最后的结局在《山海经》中亦有记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②
鲧的结局是被尧杀了,被杀的原因是因为“偷窃”,这种偷窃的目的是为了“堙洪水”。这就与普氏的受刑存在着共同点了,我们甚至可以说鲧在某些层面上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普氏。 ① 方韬译注 . 山海经 [M]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9.3
② 方韬译注 . 山海经 [M]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