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阿q正传论文一千字

阿q正传论文一千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11 09:20:41 | 移动端:阿q正传论文一千字

篇一:阿Q正传论文

浅谈《阿Q正传》之阿Q精神

摘要:《阿Q正传》是不朽的文学名著,其反映的社会问题是很值得我们当代人反思及研究的,我认为国家发展的先进与落后的表现在于国民精神,而国民精神的本质反映的却是人性,可以说,阿Q精神就是当时的“国民精神”,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国民精神是腐朽的,恶臭的!然而,当今的许多人会对阿Q精神辩驳,认为人应该有阿Q精神,那么,对于当今同样需要国民精神的我们,应不应该有阿Q精神,什么才是国民精神,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关键词:阿Q精神 人性 国民精神

《阿Q正传》的写作背景是鸦片战争后,中国处于内忧外患,政治腐败,以孙中山为首的少数有志之士,浴血奋战,拯救危亡的中国,发动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但是革命是成功了,民主却没能深入人心,对于当时大多数中国国民来说,依然没有摆脱封建束缚,思想仍没有解放,所以,封建主义的剥削,压迫,不平等,还在侵蚀着人民的思想,人民大众的奴性与劣根还未泯灭。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鲁迅以其犀利的文笔,通过《阿Q正传》深刻反映了当时的所谓的国民精神——阿Q精神。我们看《阿Q正传》可以了解到,精神胜利法并非阿Q个人专有,文章中每个人物或多或少的都有“阿Q精神”,那么,什么是阿Q精神,学者概括为:一种自慰精神,自欺欺人,

自轻自贱,自嘲自解,狂妄自大,自我陶醉等种种表现,简言之,是在失败与屈辱面前,不敢正视事实,而使用虚假的胜利来在精神上实行自我安慰,自我陶醉或即刻忘掉。下面我将文章中每个人物所表现的“阿Q精神”逐一分析探究。

阿Q的“精神”:1,阿Q与别人口角时,就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你算是什么东西!”(狂妄自大,自欺欺人) 2,凡是和阿Q开玩笑的人都知道他的精神胜利法,所以每逢揪住他的黄辫子时就让阿Q自己说——人打畜生!得胜之后,不到十秒钟,阿Q也心满意足的走了,因为他认为“状元不也是第一吗?”(自轻自贱) 3,在恋爱的悲剧中有这样一段:他的学说是,凡尼姑一定与和尚私通;一个女人在外面走时,一定是想勾引男人;一男一女在那讲话时,一定有勾当了;为惩治他们起见,所以它往往怒目而视,或者从后面掷一个小石头。(自慰精神,通过虚假的胜利实行自我安慰,不敢正视事实)。 4,当他调戏完小尼姑时,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而且他的身体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自轻自贱,自我陶醉)。

未庄人的“阿Q精神”:未庄人喜欢玩笑阿Q头上的赖疮疤,并且凡是和阿Q玩笑的人,几乎全知道他的精神胜利法,此后每逢揪住阿Q的辫子时,就先对他说:“阿Q,这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自己说:人打畜生。”但是,在续优胜计略中写到,未庄人认为,与一位名人打架即使败

了,也算是有名了,并且阿Q被他的本家赵太爷打了,认为还是应该尊敬些好。从这里可以看出未庄的人也是有“阿Q精神”的——欺软怕硬,自欺欺人,用伤害别人自尊的手段,获得满足感。可以说,他们与阿Q不敢打王胡却去调戏小尼姑的心态是一样的。赵太爷算是有地位的人了,代表的是地主阶级,未庄人不敢玩笑赵太爷,是因为他们被地主阶级压迫的已有奴性,不敢反抗,但是却喜欢欺负比自己弱的人,以至于阿Q成了他们的玩物。

小D的阿Q精神:几天之后,阿Q在钱府的照壁前遇见了小D,便迎上去,:“畜生!”阿Q怒目而视的说,:“我是虫X,好吗?。。。”小D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小D骨子里有自轻自贱和胆小怕事的“精神”。

赵太爷的阿Q精神:阿Q自从城里回来,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发财了。赵太爷让邹七嫂去喊阿Q,想买些阿Q的东西,但赵太爷家的人迟迟等不来阿Q,此时赵太爷不足为虑:因为这是“我”去叫他的。但当革命一章时,写到阿Q想去革命,赵太爷知道后,见到阿Q问:“老Q,…..现在….”赵太爷却又没话,“现在…..发财吗?”但阿Q对他们很不屑,都恍然,没有话。接着,第八章写到假洋鬼子回来的情景,赵太爷骤然大阔,远过于他儿子初隽秀才的时候,所以目空一切,见了阿Q也就很有些不放在眼里了。这里写出了赵太爷对阿Q的前后态度,现实妄自尊大,认为他在未庄这末有

地位的人怎么会连阿Q都喊不到,自我陶醉和自恋,随后,当他知道阿Q投革命时,自身的奴性随之暴露,因害怕革命党同时也不了解革命党,所以对阿Q心生畏惧,表现了他的自轻自贱,最后,假洋鬼子从城里回来,给秀才一块银桃子挂在大襟上,赵太爷便又不把阿Q放在眼里了,原因是他又胜利了——自己的革命与阿Q不一样,同时也体现了自己在未庄该有的地位!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像赵太爷这样不懂革命,却以参加革命为荣的人,为的是能够保住自己的地位而已,是以一种虚假的胜利给自己精神上的安慰,他终究还是剥削广大劳动者的!

邹七嫂的“阿Q精神”:邹七嫂在阿Q那里买了一条蓝绸裙,但当得知阿Q的衣服来路不正时,第二日就把蓝裙子去染了皂,又将阿Q可疑之点传扬出去,可没提到秀才要驱逐他这一节。这里反映了邹七嫂的虚伪,欺软怕硬,不敢正视事实。

总之,在那个时代的人,或多或少的都有阿Q精神,不过鲁迅通过塑造阿Q这样一个人物,将阿Q的精神“完美”的表现出来,所以,阿Q算是“阿Q精神”的集大成者!

那么,阿Q精神作为当时的“国民精神”,又与人性有怎样的关系,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的。人有自然性和社会性,孔子提出“仁”的儒家学说,目的是为了完善人的社会性,并且带有功利性的知道我们如何做人,此后,孟子,荀

子,告子三家各取仁的三分之一,提出“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不善”,但人们以后还是较多的赞同并继承孟子学说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学从此高于其他学说,并且功利性更强,无可否认的是,人性还是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至于唐朝,贞观之治,“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成为了每个人所学习和倡导的,但是,到了宋朝,程明道为了继续巩固和完善儒学在政治中的地位,将儒释道三家合一,创一新学说,假借孔子儒家之名,可以说,从那时起中国的“精神”开始扭曲,至朱熹,将格物致知解释一番,成为自己学说之根据,并将孟子的“怵惕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加以继承,可惜丢掉了怵惕,后人所学只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岂不知没有怵惕何来恻隐,可知宋理学为何“存天理灭人欲”了,至于宋后,理学逐渐发展,明代王阳明又将“格物致知”解释一番,提出“心学”,其实,早已丢了儒学之根,反而更加禁锢人性,又由于封建制度不断完善,人欲早已泯灭,人性已被扼杀!接着,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混乱,中国盲目学习外国,本国文化又找不回,致使国人已不知有真善美,只知假恶丑,自此,新的国民精神诞生了——阿Q精神。所以像鲁迅笔下的未庄人,阿Q的丑陋滑稽行为,王胡,邹七嫂这样无知,可怜又可恶的农民阶级,和赵七爷这样的地主阶级,都认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们骨子里并不知道什么是人性!造成

篇二:阿Q正传论文

河 南 大 学本科课程论文

院系: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宋亚光

学号:

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任课教师:白春越

浅谈《阿Q正传》之文学成就

摘要:《阿Q正传》是不朽的文学名著,是说不尽的。其具有深刻

的主题思想和深刻内涵,而且其中塑造的阿Q形象,更是一个群像概念,“画出沉默的国民的魂灵”,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中华民族觉醒与振兴的最严重的思想阻力之一,而这部作品正是鲁迅对我们民族的自我批判。鲁迅的这部作品,不论是其艺术特色还是其深刻内涵,都是值得我们深究的。 关键词:阿Q,思想,国民性,艺术特色

《阿Q正传》这部小说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倘若我们能够深刻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对阿Q就能够有更深刻的理解。鲁迅创作这部作品时,辛亥革命业已结束,但却并没有改变广大农民的现状,他们仍然想做奴隶而不得。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向来采取暴力镇压和精神奴役的政策。就后者说,是利用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和愚民政策。在阿Q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封建精神奴役的“业绩”和被奴役者严重的精神“内伤”。统治者的“精神胜利法”和对人民进行的封建麻醉教育,正是造成劳动人民不觉醒的精神状态的麻醉剂。这种麻醉剂只能使劳动人民忘却压迫和屈辱,无反抗,无斗志,永远处在被压迫、被剥削、受毒害的状态中,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奴才和顺民。鲁迅以思想家的冷静和深邃思考,以文学家的敏感和专注,观察、分析着所经历所思考的一切,感受着时代的脉搏,逐步认识自己所经历的革命、所处的社会和所接触的人们的精神状态,《阿Q正传》由此而生。

但凡成功的作品,无一不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而引起无数读者思考的《阿Q正传》更是如此。从这部作品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鲁迅大师娴熟的写作技巧。其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了典型化的手法。这里的典型化具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塑造人物的基本手法。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中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是嘴再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这部作品中的阿Q 形象,作者说采用了这种“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手法,将众多不同的人物的突出的特点综合起来,然后进行化合创造,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形象。二是采用了现实主义文学基本创作方法。作品所塑造的阿Q这个形象具有符号的意义,因为他不仅是阿Q这一个体,而同时也是“国民性”的浓缩体;他所生活的环境也具有高度的历史概括性,从中可以窥见中国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状况,人性状况。

(2)叙述体的结构。对诸如《水浒传》等中国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的继承,但又加入了现代的精神分析的对人的精神的深度透视。作品中的“序”“优胜记略”“续优胜记略”“生计问题”等是众多故事/事迹的并行排列、堆积,各个故事之间缺乏有效的时间联系,因此都是空间性的叙事。只有到了“革命”和 “不准革命”尤其到了结尾“大团圆”,才进入一种时间的流程,形成时间性叙事。

(3)犀利的幽默和讽刺。在小说的批判与讽刺特色方面,小说不仅有头尾两部分议论,而且其他诸多地方都穿插有议论,这些议论具有批判与讽刺特色,是突出主题和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部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1]例如,小说开头关于作品的名目和阿Q的性格、籍贯的探讨和借题发挥,一方面对儒家的“正名说”,旧社会的阔人和立言的人,以及有历史癖和考据癖的人进行了讽刺。另一方面,又写出了阿Q生活的社会环境及其社会地位,因而与人物性格的刻画是密切相关的。

(4)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首先表现在人物对话的性格化上。有时尽管是很简单的几句话,却能准确的表现人物的身份和突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其次,小说使用了不少古语,如“谁料博雅如此公”等,不仅简洁明了,而且给文章增加了诙谐的意味和讽刺性。第三,语言包含幽默感,好用反语,喜欢夸张,如“老 Q”等;第四,使用了大量口语,如“儿子打老子”;最后,小说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富于表现力。

这部作品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固然值得我们重视,然而其主题思想和深刻内涵更应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都会有着自己的发现和发挥。那么,究竟鲁迅笔下的阿Q有着哪些特点吸引着如此多的人呢?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生活十分悲惨,阿Q的性格十分丰富、复杂。他有农民的优点:“真能做”,割麦便割麦,

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他身上又有农民的弱点:主观、保守、狭隘、愚蠢。他还受封建思想的种种影响,严于“男女之大防”及排斥异端等等。“存在着阿Q主义的阿Q是一个勤劳、质朴的雇农,他也有好的品质,有革命的积极性,他的性格中也有有价值的东西。他终生劳动却不得温饱,最后做了无辜的牺牲品。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的悲剧结局令人同情。”[2]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畏强凌弱、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手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伪的精神胜利之中。“不准我造反,只准你造反?妈妈的假洋鬼子——好,你造反!造反是杀头的罪名, 我总要告你一状,看你抓进县里去杀头——满门抄斩——嚓!嚓!”[3]精神胜利法是一种麻醉剂,它使得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现实处境,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悲惨命运,虽然受尽欺凌,却并无真正的不平。阿Q的精神胜利法,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的弱点。所以,阿Q又是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同时,由于人类各民族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类似的病态心理,因此,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是对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精神弱点的形象概括。

鲁迅通过笔下的阿Q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和内涵。

1、对国民性问题的思考。鲁迅一生都在思考国民性问题,他一生以笔为刀,解剖中国人的灵魂,对民族精神的消极方面给予彻底的暴露和批判。鲁迅创作《阿Q正传》意在“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

篇三:论《阿Q正传》文化隐喻论文

论《阿Q正传》的文化隐喻

钱理群先生在其著名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一书中指出《阿q正传》是最早介绍到世界去的中国现代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自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的伟大代表,并认为阿q和一切不朽的文学典型一样,是说不尽的。

建国前阿q这一形象主要被解读为“国民性弱点”的典型,而建国后很长一段时期基于阶级分析论而被解读为“落后的农民”的典型。应该说这种由外而内的社会历史批评固然阐释了阿q的部分本质,但显然不是全部,因此新时期以来人们开始转向对“阿q精神(性格)”的人类学内涵的探讨,并做出了另一种分析:阿q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几乎面临人的一切生存困境,他的一切努力挣扎都不免是一次绝望的轮回。人只能无可奈何地返回自身,如恩格期所说:“他们既然对物质上的解放感到绝望,就去追寻精神上的解放来代替,就去追寻思想上的安慰,以摆脱完全的绝望处境”,[1]并借以维持自己的的正常生存,在这个意义上,“精神胜利法”的选择几乎是无可非议的。但这种为摆脱绝望的生存环境而做出的“精神胜利”的选择,却使人坠入了更加绝望的深渊,于是,人们生存困境就是永远不能摆脱的。[2]鲁迅正是对这一生存状态的正视,而揭示了人类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侧面,从而使自己具有了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与价值。[3]

钱先生从文学接受史的角度对《阿q正传》的文学地位作出了较准确的定位体现了一位文学史家的眼光与卓识。


阿q正传论文一千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9397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