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试题答案 > 一步之遥阅读答案

一步之遥阅读答案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05 06:30 | 移动端:一步之遥阅读答案

篇一:福州的三坊七巷阅读答案

篇一:福州的三坊七巷阅读答案

福州的三坊七巷

①早就听说福州“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地位与江苏周庄、山西平遥、云南丽江齐名,在建筑界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但省里每次接待北京和外省的客人时,参观的目的安排表上却未出现“三坊七巷”。带着疑惑,我拨通了福州大学陈晓博士的电话,约他周末与我去“三坊七巷”看个究竟。 ②我们相约在塔巷的老字号“永和鱼丸店”集合,穿过塔巷到了南后街。陈博士边走边说,“三坊七巷”由白墙、灰瓦、亭台、楼阁等组成。具有典型的闽越民居特色,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占地约40多公顷。它始建于西晋末年,到唐代逐渐形成规模。当时在南街建起了“七巷”,后来隔了一条街(南后街)又建起了“三坊”,形成了以南后街为中轴的“非”字形结构的大型建筑群。“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侧从北到南依次排练的十条坊巷的统称。 ③听了陈博士绘声绘色地介绍,我建议说,那我们就按古人的建筑顺序先去“七巷”再走“三坊”吧。陈博士摊开双手摇了摇头遗憾地告诉我,杨桥以后改造的杨桥路了,遗址上仅留存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的故居,盛下的全是高楼和商业街。 ④站在南后街与杨桥路的岔路口,面对车水马龙的杨桥路和衣锦坊的建筑工地,我们和“三坊七巷”一道仿佛一同被挤在高楼大厦的夹缝中。“三坊七巷”成了现代建筑群中的孤岛,现代派家居豪华大厅中的一件小古董。 ⑤不经意间我们走进了郎官巷.这里与最繁华的东街口只一步之遥,却是两个世界,一边是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一边是幽深古老的庭院,它静谧地躺在高楼大厦之中,散发出古老的芬芳。郎官巷20号是严复的故居,那是一幢三进三开式的古建筑群,白墙灰瓦,精致的木雕,土筑的马鞍形风火墙。这里的每块砖瓦仿佛都透露出浓浓的书卷味,让人释怀。参观结束时,为了纪念这位近代史上的启蒙思想家,我还专门买了一本《天演论》。 ⑥现在的南后街成了一条时装街。据说,每一种时装新款刚上市,在南后街就能买到它的仿制品,而且价格十分便宜,每到节假日,满街都是购物者。在福州这片最古老的坊巷里,我们仅看到一家字画装裱店。这是南后街唯一的文化窗口。店内正中挂着一副精致的匾额,上写“米家船”三个字,我走进店内向林师傅请教,他递给我一张名片后解释说,该店建于1865年,由清代著名学者何振岱题匾。取意北宋书画家米芾携带书画作品游览山水,以船为家。 ⑦漫步在“三坊七巷”中,仿佛置身于明清时期,浮躁的心境也会随着挂钟不慌不忙的摆动而平和下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杨桥巷和吉庇巷已分别扩建为杨桥路和吉庇路,衣锦坊的一大半已被推倒拆建为现代化住宅小区。“三坊七巷”成了“二坊半五巷”。但尽管如此,“三坊七巷”宏大的规模和别具一格的建筑群,仍然掩不住昔日曾有的气派和辉煌。 ⑧在宫巷我们慕名来到林聪彝的故居。据说它是明清以来福州最大的私宅,占地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现今里面住了二三十户人家,内有十多个小天井,天井里栽培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把整个庭院衬托得更加妖娆。 ⑨院外却是另一番景象。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的坊巷,两边的高墙有已倾斜的、白粉墙有的已脱落,坊巷里的名牌有的已残缺,蓝天被凌乱的电线分割得支离破碎。经过历史沧桑,昔日辉煌的历史文化景象如今已黯然失色,再也很难寻找到往日的风采。“三坊七巷”不知不觉地变得浮躁起来,那浓重的商业味,把整个坊巷压得透不过去来,承载着福州久远的历史文化的“三坊七巷”渐渐被现代文明吞没。福州是否在远离多样性、差异性和历史性文化特色中逐渐失去了记忆。 ⑩建筑学家黑川纪章说:“建筑是一本历史书,我们在城市中漫步,阅读它的历史。把古代建筑遗址留下来,才便于阅读这个城市,如果旧建筑都拆光了,那我们就读不懂了,就觉得没有读头,这座城市就索然无味了。”城市现代化不仅仅意味着高楼大厦,更重要的是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文明就诞生了;而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文明结束了。

⒉“三坊七巷”成了现代建筑群中的孤岛,现代家居豪华大厅中的一件小古董。

⒋作者引用了黑川纪章的话的目的是什么?

⒌能否将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删去?为什么?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①历史文化地位高 ②文化底蕴深厚 ③规模大 ④建筑风格独特 解析:分别从第1段,第5段,第8段,第10段概括2、答案:形象地说明了“三坊七巷”已被都市的现代建筑群包围,古代建筑渐渐地被现代文明吞没。 解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从本体和喻体分析。

[1]

篇二:福州的三坊七巷阅读答案

篇三:福州的三坊七巷阅读答案

篇四:福州的三坊七巷阅读答案

福州三坊七巷_五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50份文档

78份文档

篇二:山西省太原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评(一)语文试题

太原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评(一)

语文试题

第一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有"茶道"一词,并承认"茶之为艺"。其"茶道"、"茶之艺"有时仅指煎茶之艺、点茶之艺、泡茶之艺,有时还包括制茶之艺、种茶之艺。中国古人虽没有直接提出"茶艺"概念,但从"茶道"、"茶之艺"到"茶艺"只有一步之遥。"茶艺"一词是台湾茶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提出的,现已被海峡两岸茶文化界所认同、接受,然而对茶艺概念的理解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可谓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王玲教授在其著作《中国茶文化》第二编“中国茶艺与茶道精神”中指出:“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节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理事长、中华茶艺协会秘书长范增平先生认为:"什么叫'茶艺'呢?它的界说分成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界定。""广义的茶艺是,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业原理、原则,以达到物质和精神全面满足的学问。""狭义的界说,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从这里,我们知道:茶艺的范围包含很广,凡是有关茶叶的产、制、销、用等一系列的过程,都是茶艺的范围。举凡:茶山之旅、参观制茶过程、认识茶叶、如何选购茶叶、如何泡好一壶茶、茶与壶的关系、如何享用一杯茶、如何喝出茶的品位来、茶文化史、茶业经营、茶艺美学等,都是属于茶艺活动的范围。""所谓茶艺学,简单的定义:就是研究茶的科学。""茶艺内容的综合表现就是茶文化。"[1]范增平先生的茶艺概念范围很广,几乎成了茶文化、茶学的同义词。

另有学者认为,茶艺即饮茶艺术,是艺术性的饮茶,是饮茶生活艺术化。中国是茶艺的发源地,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民族具有自己的茶艺。中华茶艺是指中华民族发明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饮茶艺术,主要包括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技艺以及品茗环境、仪容仪态、奉茶礼节、品饮情趣等。中华茶艺不局限于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已经远播海外,有在日本的中华茶艺,有在韩国的中华茶艺,有在美国的中华茶艺等;在中国的茶艺也不都是中华茶艺,还可以有日本茶艺、韩国茶艺、英国茶艺等,不能将在中国的外国茶艺视为中华茶艺。

茶艺之艺是指艺术,它具有一定的程式和技艺,但不同于茶学中的茶叶审评。茶艺是人文的,茶叶审评是科学的;茶艺是艺术,茶叶审评是技术;艺术是主观的、生动的,技术却是客观的、刻板的。在茶艺中,所用茶为成品干茶,因而种茶、采茶、制茶不在茶艺之中。 茶艺是综合性的艺术,它与文学、绘画、书法、音乐、陶艺、瓷艺、服装、插花、建筑等相结合构成茶艺文化,茶艺及茶艺文化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自丁以寿《中华茶艺概念诠释》,有改动)

1.下列关于“茶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艺”这个概念虽然在中国古代还没有直接提出来,但“茶道”和“茶文艺”的提法和“茶艺”有相近之处。

B.“茶艺”一词由台湾茶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提出,海峡两岸茶文化界虽已认同、接受,

但对其概念的理解却有许多分歧之处。

C.“茶艺”是关于茶的艺术,虽具有一定的程序和技艺,但它是人文的、主观生动的,不同于具有科学性的茶叶审评。

D.“茶艺”具有综合性,它与文字、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结合起来,构成了茶艺文化,茶艺和茶艺文化就构成了茶文化。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玲教授认为,茶艺指艺茶艺术,茶道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一艺一道,构成了茶文化的核心。

B.范增平先生认为,茶艺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界定。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范先生的茶艺概念和茶文化、茶学意义相同。

C.有的学者认为,茶艺就是艺术性的饮茶,是把生活中的饮茶活动艺术化,包括烹制过程中的备器、择水、取水等技艺。

D虽然上述几种说法在对茶艺的概念的理解上有所不同,但在茶艺包含着人的精神活动这一点上,看法是相同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中国古代的茶道在概念上与后来的茶艺有所不同,但也仅仅是一步之遥,对后来的茶艺发展还是有影响的。

B.先有“茶道”一词,后有“茶艺”一词,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历来都有不同,这种理解上的混乱不利于中国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C.在作者看来,茶艺具有一定的程序和技艺,但由于茶艺中所用茶为成品干茶,所以这个程序和技艺是不包括种茶、采茶和制茶的。

D.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会有不同的饮茶方式,这些饮茶方式融入一定的文化特质,就有可能形成具有本地区、本民族特色的茶艺形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时勉,名懋,安福人。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 成祖..决计都北京,时方招徠远人。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及远国入贡人不宜使群居辇下。忤帝意。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密召医,得不死。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 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 时勉叩头曰:“臣言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 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 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初,时勉请改建国学。帝命王振往视,时勉待振无加礼。振衔之,廉其短, 所得。时勉尝芟彝伦堂树旁枝,振遂言时勉擅伐官树入家。取中旨,与司业赵琬、 掌馔金鉴并枷国子监...前。监生李贵等千余人诣阙乞贷,呼声彻殿庭。助教李继请解于会昌侯孙忠。忠,皇太后父.也。忠附奏太后,太后为言之帝。帝初不知也,立释之。继不拘检柙, 时勉尝规切之。继不能尽用,然心感时勉言,至是竟得其助。

九年,帝视学。时勉进讲《尚书..》,辞旨清朗。帝悦,赐予有加。连疏乞致仕.., 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 时勉为祭酒六年训励甚切崇廉耻抑奔竞别贤否示劝惩诸生贫不能婚葬者节省餐钱为赡给

督令读书灯火达旦吟诵声不绝,人才盛于昔时。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勉为祭酒/六年训励甚切/崇廉耻/抑奔竞/别贤否示/劝惩诸生/贫不能婚葬者节/省餐钱为赡给/督令读书/灯火达旦/吟诵声不绝/

B.时勉为祭酒六年/训励甚/切崇廉耻/抑奔竞别贤/否示劝惩/诸生贫不能婚葬者/节省餐钱为赡给/督令读书/灯火达旦/吟诵/声不绝/

C.时勉为祭酒六年/训励甚切/崇廉耻/抑奔竞/别贤否/示劝惩/诸生贫不能婚葬者/节省餐钱为赡给/督令读书/灯火达旦/吟诵声不绝/

D.时勉为祭酒/六年训励甚切/崇廉耻/抑奔竞/别贤否示/劝惩诸生/贫不能婚葬者/节省餐钱为赡给/督令读书/灯火达旦/吟诵/声不绝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祖是庙号,庙号是帝王死后于太庙中立室奉祀时特气的名号,每朝的第一个帝王称祖,其他都称宗。

B.国子监是隋朝所建,以后历代沿袭至清代,为中国古代体系中的最高学府,祭酒为该部门主管。

C.《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传说为孔子编订,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D.古代官员退休或请辞归居叫做“致仕”,《春秋公羊传》《礼记》均有记载,说明该提法在周代就有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时勉性格刚直,敢于直言进谏,又不阿附权贵,所以多次遭受皇帝和权臣的打击,有时甚至受到生命的威胁,但他始终不改初衷。

B.宣帝震怒于李时勉得罪先帝,先令使者将李时勉押来,后又改变主意让王指挥直接杀了他,幸亏王指挥和前使者未遇,才使李时勉免于不幸。

C.李继曾通过皇太后的父亲解救了李时勉,所以后来李继虽不守规矩而被拘禁,仍得到李时勉的恳切规劝和救助。

D.李时勉学问突出,曾因给皇帝讲授《尚书》出色而得到皇帝的赏赐。他治学严谨,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心体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

(2)监生李贵等千余人诣阙乞贷,呼声彻殿庭。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①②昔看黄菊与君别,金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五夜:五更。②飕飕:风声。

8.前两联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我与秋风的关系?请简要分析。(5分)

9.后两联是如何表现诗人的寓意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十则》中孔子所说的“ , ”两句,表明了孔子见到贤人和不贤之人的态度。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 , ”两句,写出了时序的交替,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3)杜牧《阿房宫赋》中的“ , ”两句,写出了楼阁各随地势而建、错落有致的状态,也写出了宫室结构的精巧。

三、现代文阅读

祖训

迂夫子

春儿赶着马车进院子的时候,王木匠正跟儿子大栓合计着锯一块木头。

大栓这头扯着墨斗,王木匠那头拽着墨线,另一只手指勾起墨线,啪的一声,一条笔直的墨痕打在刨光的木料上。儿子就抓起手锯,吭哧吭哧地锯起来。

王木匠把手上的墨迹往帆布兜肚上抹了抹,跟着春儿来看车上的木头。

他围着马车转了一圈,掏出兜里的皮尺,量了量方子,拿耳朵上夹着的铅笔做了几个记号。回身对春儿说,够了,足够了。春儿就搓着双手呵呵地笑。

春儿,你小子好样的,我做了这么多年的寿材,顶数你给你娘备的这个料好。上等红松,大兴安岭都不多见了,就这木材,没个百八十年,长不这么粗。你娘有福啊。

春儿就呵呵的笑,俺娘这辈子没享受着啥,俺寻思将来咋的也得让她占个好寿材。 春儿三岁上死了爹,娘就守着他过日子,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他拉扯大。等春儿娶了媳妇生了娃,娘也就老得差不多了。这几年身子骨越发不硬朗了,成日子齁了气喘的,蔫得像园子里生病的茄子秧。老娘就跟春儿叨咕,你看前院庆他娘那板子多好,将来啊,你也给娘打一个那样的。

农村管棺材叫板子,叫寿材。早些年,到岁数的人,家境好点的多数都给提前置办下寿衣和寿材。后来土葬改火葬了,村里人仍然在小盒子外面套上大棺木。

春儿他娘就羡慕庆他娘占了一块好板子。据说那是庆儿从大兴安岭拉来的木头。春儿就上心了。去年秋收完了,春儿揣着三千块钱去了大山里。开春就弄回来一马车好木材。

王木匠就招呼大栓跟春儿一起卸木头。卸完了木头,春儿就赶着马车走了,回头还不忘了嘱咐木匠,叔啊,要打二寸的厚板子,俺娘这辈子就怕冷。

王木匠就冲着春儿远去的背影笑骂,那么厚,等你娘殁了,看抬棺的时候压不死你的。 木匠坐在那把太师椅上,顺手掏出烟袋锅子,在烟荷包里掏挖,一边就眯缝着眼睛打量院子里春儿卸下来这几棵红松。木匠遇到好木料,就跟玉匠淘到一块美玉一样,稀罕巴叉的。老木匠就寻思,每棵红松粗的一个成年人合抱不过来,真是好料子啊,这几年山里的木头越来越少了,听说那年大兴安岭大火,烧得差不多了。

“刺啦”一声,木匠划着一根火柴,歪着脑袋点烟袋锅子。“吧嗒吧嗒”抽了两口,对儿子说,将来我要是死了,也能占上这样的寿材就好了。

大栓就说,你老没事瞎琢磨什么呢?就你那身板再有五六十年都不够你活的。老木匠握着烟袋咳了两声,儿子会说话,忌讳老人说老,但是那一天谁能挡得不住呢?

木匠抽了一袋烟,咳了一气,喘了一气,鞋底磕掉了烟灰,收拾了烟袋烟荷包,望了望天,快晌午了。就跟大栓说,我屋里眯一会儿,你锯完这块,咱吃饭。然后,顿了一下,指着太师椅说,这把椅子也该修一修了,一坐上去就“吱嘎吱嘎”的叫唤,木匠家坐着把坏椅子,多让

人笑话。

大栓一面锯着木头,一面应承着,到时候我给你打一把比这好的。王木匠从门缝里挤出一句,我还就要这把,这椅子跟了我半辈子了,有感情喽。

春儿他娘的寿材拖拖拉拉的用了俩月才完工。因为老木匠病了一个多月,大栓自己一个人就不出活儿。这是个大件,不像做把椅子打个炕桌那么简单。

春儿赶着马车来拉寿材那天,王木匠把寿材拍的山响说,春儿,你娘的寿材是咱村最好的,够厚!

春儿说,叔,够厚!

够厚!二寸板子,绝对够厚。

大家就七手八脚的往车上抬寿材,果然沉得要命,压的那挂马车吱嘎嘎的响。

车刚一起步,王木匠喊了声,停。

春儿就问,叔咋的了,少你钱了?

木匠回身问大栓,还剩料没有?

大栓说都在那儿呢,一指院子堆的两根方子。

木匠就让大栓把那两个方子扔到了车上。

春儿说,叔,你磕碜我呢?这个在你手里有用,我拿着就是烧火的材料。

王木匠说,你叔啥脾气你不知道么?拿回去,垫寿材。

春儿欢天喜地的把娘的寿材拉回去了,就放在他家房后。上面放块塑料布盖着,怕是遭了雨,寿材掉色儿。

村子里都知道王木匠的脾气,木匠只留工钱外带刨花锯末子,剩下的边角废料都要主顾带走。几十年了,木匠这脾气始终不改,按王木匠的话说,这是祖训。

当初木匠跟他岳父学手艺的时候,岳父让他跪在祖师爷的画像前磕了仨头。说,做木匠的,心就是一把尺子,如果心不正,锯出来的木头都是斜的。

后来大栓跟他爹学手艺,王木匠就对大栓说,做木匠的,心就是一把尺子,如果心不正,锯出来的木头都是斜的。以后收徒弟必须先传这句话,这是祖训。

转年开春,北河水刚开化,小草儿才冒个尖,小北风还很硬,但已经有了点春意。可是,王木匠却死了。

那天春儿正在炕上眯缝着眼睛打盹呢,他娘就坐在炕头上唠叨。媳妇在外屋地下拾掇。只听妈呀一声。春儿睁开眼,一看,大栓闯进来了。

春儿赶紧招呼大栓,栓哥,你咋来了呢?

大栓扑通就给春儿跪下了,春儿,我爹殁了。下葬用寿材,现做来不及,想用你给婶子备下的那口,行不?等事过了,我给你打一口更好的。

春儿一想到跑北山里淘登木头费得艰辛,就有点舍不得。正犹豫呢,炕头娘听见了就说,春儿,麻溜儿套车,给你大栓哥送过去,你娘一时半会儿还用不着那个。

大栓趴地下就给春儿他娘磕了仨头。

春儿他娘就说,赶紧给你爹操办去吧,这么好个人,咋说没就没了呢,我这一天天病歪歪的阎王爷咋就不来叫我呢?替好人死了算了。

春儿就说他娘,娘你说啥呢?

王木匠下葬那天,天下着蒙蒙细雨。大栓扯着灵幡前面走着,就总觉得后面王木匠在叫他,回头看看,只有一口棺材。但是转回头,耳边就又响起爹抽烟之后的憋得喘不过来气的咳嗽声。大栓后脊梁就有点凉飕飕的了。

王木匠自打那次病了一个多月之后,身体就迅速瘦下去了,一天到晚就是咳,无论怎么咳,烟袋锅子还不离手。大栓叫爹去城里医院看看,王木匠就说,抽烟咳嗽,算啥病啊,不去。大栓拗不过王木匠,知道老头儿脾气倔,拿他没办法。

篇三:青蒿素 阅读答案

9月12日,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离诺贝尔奖只有一步之遥。斯坦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露西夏皮罗在为屠呦呦致颁奖词时说:屠呦呦的这一发现,缓解了亿万人的疼痛,在100多个国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尤其是儿童的生命。据世卫组织2009年最新的统计数据,世界上约有2.5亿人感染疟疾,将近100万人因感染疟原虫而死亡,如果没有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那么2.5亿疟疾感染者中将有更多的人无法幸存下来。拉斯克基金媒体负责人对此评价称: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现代抗疟疾药用疗法,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入21世纪。《纽约时报》援引世界卫生组织的评论说,使用这种药物是治疗疟疾的首要疗法。尽管青蒿成药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但是早在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其撰写的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已经首次描述了青蒿的抗疟功能。1971年,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中受到启发,认为温度高可能对青蒿有效成分造成影响而影响疗效,便由用乙醇提取改为用沸点比乙醇低的乙醚提取。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在实验室里,屠呦呦终于成功提取到青蒿的中性提取物,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100%的抑制率。通过进一步实验,屠呦呦还发现青蒿药材的活性部分位于叶片上而不是其它部位,于是确定出何时采收会有最大疗效。这些创新在提高青蒿素药效的同时大大减少了它的毒性。美国期刊《细胞》称,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疾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屠呦呦在国内不是学术明星,甚至没有博士学位、海外留学背景和中国两院院士的头衔。有学者指出,这是反思中国学术体制的最佳样本。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表示,青蒿素的发明,一直是我国引以为豪的科技成果,但仅仅由于难以确定成果归属而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表彰和奖励,其中折射出的不少问题值得深思。他认为,学术评价需要更加公开、透明,在重大成果和重大项目评定时,是否采用专家实名制,值得考虑。 (选自《法制晚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青蒿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已经在100多个国家临床使用,效果显著。B.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这一古老的中医疗法缓解了亿万人的疼痛。C.青蒿素是一种中性提取物,是由屠呦呦及其课题组经过多次实验研发成功的。D.使用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首要疗法,但对青蒿抗疟功能的发现,可以追溯到公元340年。2.下列解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书中认为温度高可能对青蒿有效成分造成影响从而影响疗效,屠呦呦受其启发把用乙醇提取改为用乙醚提取。B.抗疟疾药物青蒿素属于为数不多的、短时期内就能产生价值和效益的药物之一。C.青蒿素的成功提取,有赖于先进的现代技术,前人的探索也功不可没。D.屠呦呦课题组经历了多次失败后,提取了对实验鼠的疟原虫有完全抑制作用的青蒿素。3.根据原文意思,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蒿素的研制成功,使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疟疾患者的治愈成为可能。B.青蒿素的药效,除了与用现代技术提取有效成分有关,还与原材料的选用、采摘季节有关。C.屠呦呦在国际获大奖,但在国内不是学术明星。从这一点看,我国的学术评价仍存在弊端。D.在科技重大成果和重大项目评定时,采用专家实名制,就可以保障评比的公开、透明。参考答案1.B(3分)(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属于现代中医技术,并非古老的中医疗法。)2.A(3分)(张冠李戴,原文是说屠呦呦认为而非葛洪认为。)3.D(3分)(就可以保障评比的公开、透明,说法过于绝对。)


一步之遥阅读答案》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3179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