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试题答案 > 雪花的快乐阅读答案

雪花的快乐阅读答案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7-06 06:46 | 移动端:雪花的快乐阅读答案

篇一:四川省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四川省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一、选择题(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沁园春(qìn) 泌尿(mì)百舸(kě) 峥嵘(zhēnɡ) B.长篙(ɡāo) 蒿草(hāo) 悄悄(qiāo) 悄然(qiǎo) C.荫庇(bì) 蹊跷(qī)偌大(nu?)彷徨(pánɡ) D.巷道(xiànɡ) 惆怅(chànɡ) 憎恨(zēnɡ) 汲取(jí)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应该反复诵读揣摩,并且还要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这样对诗歌内容才能做到知情达理,了然于胸。

B.闻一多最赞赏五言绝句,认为五言绝句是唐诗中的精品,二十个字就是二十个仙人,容不得一个滥竽充数。

C.《再别康桥》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优美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愉悦。

D.今天我们重读徐志摩的诗作,在心潮澎湃的同时,诗人的悄然离世更令人扼腕叹息。 3.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 B.徐志摩作为一个充满着诗人气质的作家,短暂的人生的旅途中既表现出其旷世奇才的天真和浪漫,同时亦流露出生活在乌托邦之国中的理想主义者的幼稚和可笑

C.诗人非常善于以日常口语和朴实的描绘来绘景写情,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独特的质朴美

D.诗偏重于抒情言志,即便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诗情,才能生动感人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长沙是毛泽东早年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25年秋,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操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分,填下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

B.《再别康桥》通过“金柳”“青荇”“榆阴下的一潭”等寻常的意象,向读者展示了康桥秀丽的风光。C.《雨巷》通过象征的手法,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只是表达了作者对一种富有时代气息的爱情的追求

D.《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中,大量运用排比句式,而且多个诗节中首尾重复,使感情的表达凝重隽永、余韵深长。

二、阅读题(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

李长空

①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

②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③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④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

⑤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

- 1 -

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

(选自《长空诗话》,有删改)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 ) A.中国新诗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会问题 B.中国新诗越来越狭隘,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

C.近年来出现了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 D.质量上乘的诗歌越来越少,多数诗歌内容平庸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是() A.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 B.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 C.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 D.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 B.白话新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地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诗歌的发展江河日下

D.中国新诗只要注重与时代结合,并继承发扬传统诗词曲赋的艺术,就一定能够改变其“尴尬”处境

三、阅读题(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汉士择所从

汉自中平黄巾之乱,天下震扰,士大夫莫不择所从,以为全身远害之计,然非豪杰不能也荀彧少时,以颍川四战之地,劝父老亟避之,乡人多怀土不能去彧独率宗族往冀州,袁绍待以上宾之礼彧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去而从曹操其乡人留者,多为贼所杀

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和洽独往荆州,刘表以上客待之,洽曰:“所以不从本初,避争地也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不去,谗慝将兴”遂南之武陵,其留者多为表所害

曹操牧兖州,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柔举家适河北,邈果叛操

郭嘉初见袁绍,谓其谋臣辛评等曰:“智者审于量主,袁公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难与共济大难,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评等曰:“袁氏今最强,去将何之?”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操召见,与论天下事出曰:“真吾主也”

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钦数见奇于表,袭曰:“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及天子都许,俨曰:“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遂诣操

河间邢颙在无终,闻操定冀州,谓田畴曰:“闻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请以身先”遂装还乡里畴曰:“颙,天民之先觉者也”

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从之周瑜闻策声问,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

(选自《容斋随笔》,有改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可黩近 黩近:狎近 B.柔举家适河北 适:到 C.子盍去乎 盍:何不 D.袁公多端寡要 寡要:少谋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汉士择所从”的一组是(3分)( ) ①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 ②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 ③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 ④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 ⑤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 ⑥策从之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朝自从平定黄巾之乱以后,天下动荡不安,士大夫都在选择自己将要跟随的对象,以此来保全自己 B.郭嘉是一位有远见的汉士,他初次见到袁绍,就觉得袁绍不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于是劝说袁绍的谋臣辛评离开袁绍

C.文章列举的一些汉士,更多的是投奔曹操,作者这样安排,可以更加突出这些汉士的远见卓识 D.作者对荀彧、和洽、高柔、郭嘉、杜袭、赵俨、繁钦、刑颙、吕范、周瑜、诸葛亮等汉士的选择都持有肯定态度。

- 2 -

第Ⅱ卷 非选择题(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 译文:

(2)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1)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 诗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3.补写出下列词中空缺的部分(9分)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红军不怕远征难,。 (毛泽东《七律长征》) (3)俱往矣,,。 (毛泽东《沁园春·雪》) (4)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5)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五、(2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6题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漠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14.诗人为什么把自己比做雪花?(4分)

15.怎样理解诗中反复出现的“飞飏,飞飏,飞飏”?(5分)

16.“她”是诗人美好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该如何理解(4分)

1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偶 成

- 3 -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1) 你认为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比喻什么?

(2) 诗人通过抒写“梦”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15分)

18.以“希望”为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可以添减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戴望舒的诗情总是笼罩着一层不可排解的伤感在黑暗和残酷的现实面前,诗人不得不从昔日的旧梦中寻找希望,而虚幻无力的希望不可能给诗人以精神的拯救。

希望

19.以“红叶飘零”为主题写一段文字,具体细致地描绘红叶飘零的过程,不少于80个字(5分) 20.在下面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一致,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6分)

有些事情我们要勇于放弃,只有放弃才是明智的。悬崖上的青松懂得只有放弃平坦,才可以展示自己独特的风采; ,。如果对什么都坚守,对什么都穷追不舍,则是愚蠢的。池中的鱼儿往往不知道放弃那些诱人的美味而上钩,从而把自己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问:“麻雀太太,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麻雀斜着眼睛瞟了它一眼,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公鸡!”

“公鸡伯伯,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公鸡骄傲地在房顶上迈着八字步,反问道:“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鹌鹑!”

“你为什么不能飞得高一点呢,鹌鹑姐姐?”鹌鹑奋力从草尖上飞过去,得意地对云雀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癞蛤蟆!”

后来,云雀遇到雄鹰,便向雄鹰请教:“雄鹰叔叔,你为什么飞得那么高呢?”“不,不!”雄鹰谦虚地说,“离蓝天,我还差得远呢!”

这则寓言故事中的麻雀、公鸡、鹌鹑、雄鹰对所飞的高度有着不同的认识,你对“高度”又有怎样的认识呢?请以“高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

- 4 -

篇二:现代诗歌阅读答案

学习目标:

1、巩固现代诗歌阅读知识。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诗歌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阅读徐志摩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回答问题。(本题为选做题)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

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1)你觉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

情绪?

甜美而又哀伤

(2)结合下面的知识链接,你能发现诗中的“她”指什么吗?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理想

二、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完成1~4题。(3、4题为选做题)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1.作者以凉风吹拂下的颤动的水莲花作比,是为了突出其柔媚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

欲言又止、含羞带笑、娴静与纯美的神态。

2.“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中,“蜜甜”和“忧愁”矛盾吗?请谈谈你的

理解。

不矛盾。女郎处在将要分别、不忍分别、又只好分别的复杂的

情绪交织之中,她不能一味沉默,只好把万千浓情蜜意化做一

声声的“珍重”,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爱慕敬仰之意;诗人与

这位温柔多情的日本女郎在交往中已经结下了真挚的友谊,即

将分别,顿生“忧愁”。

3.最后,诗人用“沙扬娜拉”(日语,意谓“再见”)作结,有何作用?

用“沙扬娜拉”作结,不仅点题,而且把女郎的声声嘱咐,殷

殷叮咛的眷恋心情,传达出来,这是深情的呼唤,也是美好的

祝愿。

4.今天,我们感受了徐志摩的离情别绪,其实,离别是没有时空界限的,它会超越历

史,不觉来到我们身边。月假结束,要与父母告别;高中毕业,要与同学分别;出差在外,

要与亲人离别。你最喜欢怎样的告别情感和告别方式?让我们把动人的离别留下来,一起

分享好吗?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偶 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

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溢于言外。

B.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

“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

C.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似”之类的标题,当会富有诗味。

D.“云”、“波”、“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其之间的

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

3、阅读臧克家的诗《老马》,完成下面的问题。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二年四月

2 对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诗人表达了对被压迫而不觉悟

的农民的深切同情即“哀其不幸”但“怒其不争”没有体现。)

A.老马象征着贫苦的农民,作者通过写老马,实际上写出了30年代农民的悲惨命运。

B.全诗充满了哀怨的气势和凄楚的情调,饱含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愤恨。

C.作者以悲愤的笔触,表达了对过去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

D.作者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典型的镜头,逼真地刻画出老马的形象,朴素中见坚守,平

淡中见深远。

四、对下面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能说是“我”听了牧羊女的诉

说而引发了自己的梦) )

秋天的梦

戴望舒

迢迢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是静静地来了,但却戴着沉重的昔日。

唔,现在,我是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A.这首诗实际上写了两个“秋天的梦”:“牧羊女的梦”和“我的梦”。是“我”听到牧羊女的诉

说而引发了自己的梦。

B.牧羊女的梦是“牧女之恋”,从全诗的思路脉络看,能够判断“我的梦”也是“有关恋情的”。

正是因情入梦,以梦抒情。

C.“牧羊女的梦”像羊铃那样迢遥,像落叶那样曼妙,是清纯而温暖的。“我的梦”,则是

沉重、寒冷、忧郁的。

D.全诗四节,形成了一个对应式结构,许多信息就是从对应、对比中传达出来,显得简

捷而又有蕴藉。

五、类文阅读题(10分)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凉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

贴近他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1.给加粗字注音。(2分)

翩(piān)麓(lù)

2.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 自由、美好。(2分)

3.文中反复出现“飞飏,飞飏,飞飏”表现出一种坚定、欢快、轻松自由 的执著。(2分)

4.“她”是诗人美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如何理解?

(4分)

诗人愿化作雪花,自由地毫无拘束地飘舞在空中,去追寻永恒的

东西。他借雪花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欢乐,一旦追寻到美

好的东西,就再也不会放弃。

六、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

偶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篇三:高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精练精测题

第一单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伴侣 慷概 主宰 风华正茂

B.岐视 草霉 废墟 激浊扬清

C.奥丧 追朔 斑斓 鱼翔浅底

D.榆阴 摸索 星晨 天纶之乐

3.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舒婷把这种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

③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 灌注 揣摩

C.品味 灌注 揣摩 B.品位 贯注 揣测 D.品味 贯注 揣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读鲁迅的作品,你会随着作品一起愤怒、忧伤、欢喜,时而陷入沉思,时而掩卷失笑,叹为观止。 ....

B.当时,解放区的大秧歌、活报剧一类下里巴人的节目,受到城里人极大的欢迎。 ....

C.喜剧中的正面人物也应具有喜剧性,可这部喜剧中的两个正面人物道貌岸然,不苟....言笑,与整个影片的气氛极不协调。

D.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侃侃而谈地乱说一通并不能解决问题。 ....

5.下列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6.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C.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的打击。

D.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戴望舒原名戴梦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1929年4月,他所作的《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B.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被认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代表作有《再别康桥》 《雪花的快乐》等。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 长沙》是中调。

D.“沁园春 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名,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首词的内容。

9.填入后边横线上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梅尧臣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说明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D.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10.阅读北岛《迷途》,对诗歌意象意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你/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小路上/一棵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我找到了你/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A.“哨音”象征天使般的召唤,“森林”象征遮挡前进道路的障碍。

B.“蒲公英”象征一时迷途的同伴,“我”与同伴一起找到追寻的目标。

C.“湖泊”象征追寻的归宿,它是作者心目中美好的理想。

D.“你”“眼睛”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湖泊和清清一碧的湖水。

二、阅读鉴赏

(一)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完成1~3题。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1.作者以凉风吹拂下的颤动的水莲花作比,是为了突出其___________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态。

2.“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中,“蜜甜”和“忧愁”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诗人用“沙扬娜拉”(日语,意思是“再见”)作结,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现代诗

中国的现代诗,如果从被称为 “象征派” 首创的李金发算起,以他发表于1925年2月6日出版的《雨丝》杂志第14期上的《疯妇》和1925年11月由北新书局编入 “新潮丛书”出版的诗集《微雨》为标志,迄今已近80年了。

在20世纪充满坎坷与辛酸的历史夹缝中曲折沉浮的中国现代诗人,不能不面对中国苦难而又多变的现实来完成自己的艺术创造。我们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中国现代诗的这

种“中国”方式的改造。

首先,中国现代诗人在现代工业文明发展不足的背景下的现代诗创作,大抵是以在中国多难的战争与离乱历史缝隙中所产生的生存荒谬感、孤寂感和失落感,来代替西方现代诗人在机械文明对人的心灵侵扰、挤逼、异化中所产生的荒谬感、孤寂感和失落感。

其次,在对现代诗的哲学、心理学、美学基础和艺术技巧的某些可操作的层面上,中国的现代诗人不仅引介自西方的哲人和诗人,往往还从博大的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经典中找到了可以与之相沟通、融洽、替代的对象,从而从精神内涵到外在形式上,赋予了现代主义的“中国”方式。洛夫诗歌就是一个典范的例子。洛夫把西方奠立在尼采哲学、弗洛伊德心理学等基础上的现代主义审美方式与东方建立在庄子哲学与禅悟精神基础上的艺术思维方式沟通起来。洛夫自觉地从庄、禅哲学拓展了它的现代视野,也为中国的现代诗创作寻找到它的民族本源。

这种把现代诗的创作引入中国人文传统精神的努力,还表现在相当多的现代诗人都积极地从中国古代的历史与文学中开拓重新诠释与蕴藉现代空间中。他们或者翻用前人的辞章、典故、境界,以创造新的意境,或者重构历史故事和人物,给以现代诠释和观照,或者溯游在古代人文环境的历史胜迹中,以抒写现代的感怀。这一趋向,从“五四”新诗草创初期即已开始。在台湾现代诗的发展中,有一个时期,这种被余光中称为“新古典主义”而在“命名”上为洛夫坚决反对的艺术趋向,曾经成为许多诗人共同的实验,并以此来扭正屡受 “西化” 的现代诗与中国人文传统的联系。80年代以后的大陆现代诗,在“朦胧诗”的初潮过后,也出现了一股回溯传统的努力,以和当时文坛上的“寻根”热潮相呼应。不管如何为中国现代诗发展上这一趋向“命名”,它都表现了现代诗人重新诠释历史与经典的现代意识的另一侧面,和现代诗人从接受西方的引介到寻回自己人文传统的努力,同时也为现代诗呈现了它在中国的一种存在方式。这是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从70多年前引自西方的最初一声吟唱,到70年代后以“中国”方式广泛存在于至今还残留裂痕的国土,中国现代诗的起起落落,无不与我们的生命、土地和时间息息相关。

(摘自《新华文摘》2000年第12期)

1.中西方现代诗分别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中国现代诗的起起落落,无不与我们的生命、土地和时间息息相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段分析不合理的两项是()

A.从全文看,“中国现代诗”与“中国现代诗歌”不是同一概念,它们之间是被包含和包含的关系。

B.中国的现代诗应从“象征派”代表李金发创作的《疯妇》算起,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C.中国现代诗人无论是重构历史故事和人物,还是借用前人的辞章、典故、境界,在内容上大都赋予它现代的感情与观照,在形式上予以翻用和创新。

D.台湾诗人余光中与大陆诗人洛夫,对现代诗的产生背景、发展、趋向、命名有不同见解。

E.中国现代诗人洛夫自觉地从庄、禅哲学拓宽了现代诗的视野,为中国现代诗创作找到了它的民族本源。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诗的境界

朱光潜

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人生世相本来是纷繁的,常驻永在而又变动不居的。诗并不能把这漠无边际的人生世相抄袭过来,或是像柏拉图所说的“模仿”过来。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剪裁,有取舍剪裁就必有创造,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自然与艺术结合,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诗与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

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任举二短诗为例: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雪花的快乐阅读答案》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4857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