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试题答案 > 雪花的快乐阅读答案

雪花的快乐阅读答案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05 06:31 | 移动端:雪花的快乐阅读答案

篇一:再别康桥阅读训练及答案

再别康桥【同步达纲练习】Ⅴ.课后巩固练习(60分钟 80分)一、基础题(12分)1.填空。

(4分)撑一支 ,向青草更青处 。我 衣袖,不带

走 。2.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4分)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满载一船星辉 3.书写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2分)A.轻手蹑脚 水波荡漾 飘浮B.柔声细语 波光艳影 破锭C.力

挽狂澜 招摇过市 回溯D.悄无生息 沉默寡言 沉淀4.下列加粗词与例句中的词意

思相同的是( )(2分)例句: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A.父亲忽

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C.这件衣服不大

漂亮。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二、整体感悟(6分)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

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2分)

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

三、课文阅读题(14分)阅读第2~6节,回答问题。1.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 ,

第二层是 。(2分)2.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 的

内心感受。(2分)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里的“梦”是指 (当

时、昔日)的梦。(2分)4.《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

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8分)

四、类文阅读题(10分)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

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凉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

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贴近他柔

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1.给加粗字注音。(2分)

翩( )麓( )2.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

求。(2分)3.文中反复出现“飞飏,飞飏,飞飏”

表现出一种的执著。(2分)4.“她”是诗人美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

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如何理解?(4分)

五、中考题(18分)雨 巷 戴望舒 1.给加粗字注音。(4分)颓圮( ) 彷徨( )( )

寂寥( ) 彳亍( )( )2.对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整首诗凄清,

婉转,而又含意绵绵。B.整首诗意境深远,让人肝肠寸断。C.诗人以“雨巷”为题,揭示

内心的苦闷、惆怅以及对理想的渴望。D.诗人大量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给人回味。

3.比较诗歌的首尾两节,说说它们有何异同点?(5分)

4.请从诗中选取一处,简析戴望舒诗歌的意境美。(7分)

六、创新片段作文题(20分)只有观察生活,才能写出真实的生活。大自然赐予我们阳光、

雨露,也有风电乌云,请任选一个自然景观,从一个角度进行描写。250字左右。Ⅵ.合作探

究题徐志摩是我国诗坛上一位多情诗人,虽英年早逝,但留下了大量的诗作,其实他最初并

不叫徐志摩,请搜集资料探究一下,缘何改名?另有哪些诗作,试写出2~3个诗的题目。小

幽默夺 权有一个妇女,看到警察在大声吆喝她的丈夫,便不快地对警察说:“请你说话留神

些,向他大声吆喝的,除了我,没有第二个人。” 参考答案 Ⅱ.三、1.因为作者在1920

年10月至1922年8月在康桥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段美好时光。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归程

中写了此诗,故为“再别康桥”。2.不是桥,是英国的一个城市,靠近康河,著名的剑桥大

学就在此城。3.首尾呼应,结构基本相同,字句稍有变化。Ⅲ.一、金柳 新娘 艳影 荡

漾 青荇 招摇 柔波 水草 一潭 清泉 虹 浮藻沉淀点拨:对诗歌一定要记牢。二、

(二)1.万千离愁 2.描绘 情感 3.呼应 惆怅悲伤Ⅳ.1.略 点拨:抓住作者的情感,

掌握诗句的舒缓节奏。2.清丽、亢奋、乐观,对生活充满撞憬。点拨:此时的感情应和课文中表露的形成对比。Ⅴ.一、1.长篙 漫溯 挥一挥 一片云彩2.①写出河中水草的飘忽肥美 ②把星的光辉装满船舱,采用拟人手法,写出夜色的美好。点拨:要真正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景物的特点。3.C 点拨:A项中“飘”应为“漂”,B项中“锭”应为“绽”,D项中“生”应为“声”。4.B 点拨:要结合具体语境揣摩词的意思。二、1.三个 即金柳、青荇、潭水点拨:“意象”即“诗人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事物”,要充分把握诗歌所绘景物。2.诗人不愿把来寻旧梦这件事嚷出去,尤其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复杂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此外“悄悄”也有“寂寞”的含义,这一片感情领域是属于他自己的。点拨: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来理解。三、1.写景 抒情 2.悲伤、遗憾、苦闷 点拨:要抓住诗人在诗歌中贯穿始终的感情。3.昔日4.如“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既是写景,又是写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迷离恍惚,色彩斑斓。清泉潭底的浮藻间荡漾着染有晚霞的榆树的倒影,美丽得如同幻觉,使诗人遥想当年的欢乐。这些美丽的、斑驳的颜色和水草,仿佛是当年欢乐和理想的沉淀,像梦一样遥远,可它又在眼前。诗歌景中有情、音调柔美,被人称道。点拨:解答此题,要把景物描绘的内容写出来,同时把寄寓的情道出来。四、1.piān lù 2.自由、美好 点拨:要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3.坚定、欢快、轻松自由 点拨: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出来。4.诗人愿化作雪花,自由地毫无拘束地飘舞在空中,去追寻永恒的东西。他借雪花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欢乐,一旦追寻到美好的东西,就再也不会放弃。点拨:抓住“溶入”一词来理解。五、1.pǐ páng huáng liáo chì chù2.B 点拨:本诗并没有让人达到肝肠寸断的程度。3.首尾运用反复的手法,内容大致相同;不同处是,开首表明希望逢着,后面则是希望飘过。4.如诗的第二节,诗人拿丁香来比喻姑娘,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充满了意境美,在这里,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丁香姣好,但易凋谢,丁香一样的姑娘,是做着脆弱的梦的姑娘,她的愁怨自然少不了,因此,作者又把她置于雨中去哀怨、彷徨,更突出姑娘的凄清、迷茫、叹息,增强诗歌的惆怅、清丽的意境。点拨:要认真体会诗歌的内容、诗人的感情,才能领略诗歌的意境。六、作文思路:自然界是变化的,平时要注意观察周围景色,要选取自己熟悉的自然景观来写,写出它的特点,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例文:雨点儿越来越急,打在我身上的雨点也越来越多。??地上湿的已不再是一个一个的小圆点,而是一块一块的,继而又汇成一大片一大片??这地上便再也找不到一小块干土了。(点评:写雨由疏而密,由小到大。)从“哗哗”的雨声中不难听出,这雨点儿很大,很重,它们击在路上,溅起朵朵小银花,皇冠似的,然后迅速消失,紧接着又有千万朵雨花开了。(点评:运用比喻,形象、贴切。)雨声渐渐小了,雨花渐渐稀了,雨点渐渐轻了,雨帘渐渐消失了。雨后的天空格外纯净,空气格外清新,树木格外翠绿,我的心情也格外舒畅。(点评:运用排比,写出雨由小到无,雨后景色的美好。)(桂明)总评:本文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一次下雨的过程,细致入微、生动传神,运用一些修辞方法,更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观察细微,把下雨写得形象具体,如临其境。Ⅵ.徐志摩最初并非此名,原名叫章垿,改叫志摩意即志在王摩诘(王维)之意,是他离开北京大学后赴美国时改用的字。其诗集有《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云游》等,散文集有《落叶》、《秋》等。 点拨:同学们可分组到图书馆查阅,或向有关老师请教。

篇二:华中科技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华中科技大学08-09中国语文考试试题(A卷) 一、多项选择(2*7=14)

1、中国散文的源头是 ( B D )。

A、《春秋》B、甲骨卜辞 C、《国语》 D、铜器铭文

2、新乐府运动的代表诗人有( BD )。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元稹

3、下列诗歌中属于徐志摩作品的有( ACD )

A、《雪花的快乐》 B、《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C、《再别康桥》D、《偶然》

4、下列散文中,( AD )是余秋雨的作品。

A、《文化苦旅》 B、《雅舍小品》 C、《绿风土》D、《文明的碎片》

5、对“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句读合理的分别是:( AB )

A、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B、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C、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D、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6、下列句子有歧义的是:( ABCD )

A、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B、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C、我在教室里发现了他。D、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7、词语“恐龙”指称的是生活在中生代时期的爬行动物,但在网络语言中,所表达的意思却是“相貌比较难看的女孩”。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BD )

A、拟人B、拟物C、对比D、夸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8、中国古代诗歌因为(诗经)和( 楚辞 )两部经典,形成“诗骚传统”。

9、元杂剧一般只有一个主角唱韵文,因此元杂剧一般称为旦本或(末本)。

10、小说发展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唐代的( 传奇 )、宋代的( 话本 )、到明清的白话章回小说和文言小说。

11、五四时期散文创作派别林立,出现了散文创作的盛况,其时产生了( 鲁迅 )、( 周作人 )、(朱自清)、( 林语堂)、(冰心)等名家。

12、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有:( 李金发 )、王独清、穆木天、梁宗岱等。他们提出了( 纯诗)的概念,指出诗歌是“内生活”的象征,人间生活才是散文的领地。

13、( 黑话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14、( 洋泾浜)是外语在本族语的影响下产生的变种,其特点是词汇量少,采用迂回的说法指称事物,外语语音经过当地语的改造,外语语法不系统,带有本地语法特征。

15、在语言符号中,语音和意义的结合是( 约定俗成 )的。

16、仰韶文化时期的(几何符号),大汶口时期的(图象符号),在文字发展中

起了过渡作用。

17、( 押韵 )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常放句尾,故又叫( 韵脚 )。

18、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他格式来写词,叫做( 填词)。

三、分析改错题(每题3分,共6分)

19、学校组织参观了汉代新出土的文物。

语序不当

20、修改文章的时候,要删去那些多余的废话。

成分多余

四、阅读欣赏、理解题(第21题为必答题,为12分;第22、23、24、25题中选做两题,每题14分;共40分)

21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并回答问题。、

(1)《春秋左传·宣公二年》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 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慼。’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

(2)《《春秋·宣公二年(晋灵公十四年)》:

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1试比较两段文字在叙事上各有什么特点?(4分)

前者叙事完备,有剪裁运化之妙,后者大事记

○2请问第一段文字中是否有虚构叙事?如有,请举例说明如此虚构是否符合历史叙事的特点?(4分)

有,如鉏麑刺杀情节,符合,是设身处地的虚构

○3请问第一段文字体现了该段文字所书写年代的什么观念?(4分)

人本\民本

22、阅读《诗经·秦风·蒹葭》一诗,并回答问题(14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①本诗每章首句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种手法为全诗奠定了什么基调?(4分)

兴 凄婉的基调

②本诗每章中用一“宛”字,请问此字表现了什么?(5分)

让伊人虚化,从而使伊人具有象征意义

③请分析本诗中“伊人”的象征意义。(5分)

贤臣、明君、美女

23、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

送孟东野序(唐)韩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犹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洗?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1将“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句译为白话文。(4分)

音乐是郁结于心的感情抒发出来的,选择了那些善于发声的东西而借助它

们来发出声音。

○2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其特点是什么?(5分)

赠序体,大致如序而稍微短

○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述主旨的?(5分)

题旨: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借以抒发了孟郊怀才不遇的情感。 通过类比等方式

25、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粘指民族 林语堂

染指,中饱,分羹,私肥,还是中国民族亘古以来上自王公大臣下至贩夫小卒文武老幼男女贤愚共同擅长的技术。根据这技术之普遍性及易学性,我们几乎可以主观的演绎的断定这染指性已是中国人之第二天性了。最近普斯基大学生物学教授摩尔君发明,中国人巴掌上分泌出来一种微有酸味之粘性液质,分泌管之后有脑系膜直通第五脊椎与眼系脑筋联络。凡眼帘射到金银铜时,即引起自然反应作用分泌额外加多,钱到手时尤甚。此时所发出之泌液特富粘性,特别见于拇指与食指之末,而巴掌正中的一生蒂米突见方亦然。因此银钱到手,必有一部分胶泥手上,十元过手,必泥一元,乃无可如何之事。故中国人向来认为钱不沾手,违反天性,“粪夫挑粪,亦必蘸一蘸。”此粘指性,科学名词名为Agglutindigitalism。最近赈灾委员(记不清姓名,但必是慈善家,又必是仁义之徒),以侵水灾款而被老蒋枪毙,即粘指性下之冤魂。又本日(十一月五日)《福尔摩斯》载,“《东北捐款七百万元查无着落》”一文,令人想到“若不染指,非中国人”八个大字。因此我们梦想中国自杀团计划也不能实行了。原来中国人很可以自杀,大规模的相约投入东海,以免身受亡国之痛。但自杀团亦必举出几位委员,办理该团旅行购票事项。然而自杀委员如果是中国人,定必大做其中饱,克扣,私肥,分羹的玩意起来,因此自杀委员之旅费亦无着落,并自杀亦不得。呜呼,神明帝胄!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4分)

○2本文通过怎样的方式产生了亦庄亦谐的幽默效果?(6分)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4分)

五、作文

26、请根据以下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且不多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面朝常识 春暖花开

今天,2008年12月18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念日。30年前的今天,一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的会议召开,会上人们做出“关键抉择”: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关心粮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今天的青年难以想象,这般人之为人的平常愿景,当年却要经过千难万险才

能最终作出选择。恰恰这样的难以想象,反衬出当年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是何等荒诞不经。

那时的人们,并不关心粮食和蔬菜,他们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那时的人们,陶醉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其乐无穷中,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阶级斗争;那时的人们,爱戴伟大领袖、英明领袖胜过一切亲人;那时的人们,坚信越穷越光荣;那时的人们,不知学历为何物,因为知识越多越反动??

精神力量如此强大,照理那时的人们脸上洋溢的都是幸福,但后来“伤痕文学”证明,当年的幸福都是娇嗔与虚妄。所以,深圳河上,才有无数人冒着被边防射杀的危险,奋力游向资本主义的香港,是谓“逃港潮”。

那时,也并非人人盲从,但张志新几句“文革是左倾”、“个人崇拜可笑”的真话,就让她惨遭割喉虐杀。底层如此,身居庙堂高位的清醒之人,亦难逃被打倒乃至家破人亡的厄运。因为那时最高领袖的话句句是真理;其身后,凡是他的决策,凡是他的指示,人们也必须维护、遵循。

??

在人类的公共生活里,最为珍贵的不是大师们浩如烟海的著作,不是领袖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普通人的常识。常识,在人类所有的识见中最为珍贵。许多时刻,人们囿于种种偏见,将认识对象意识形态化。欺骗性质的反复言说,教科书给定的认知模式,如此这般的忽悠,固化了人们的头脑,“从来如此”成为难于逾越的智障。

常识的珍贵之处,就在于穿透迷雾,说出“皇帝什么也没穿”。邓小平表达改革开放的语言极其平实,却总是蕴意深邃。把“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无疑就在奉常识为圭臬。

所有与常识为敌的决策,都将付出灾难性的代价。我们不该忘记,今年还是“大跃进”五十周年。1958年的那场浩大运动,领袖一声唤,人们大干快上,赶英超美,亩产粮食十万斤的“卫星”频频上天,到头来却是资源耗尽,饿殍遍地,数千万人饿死的悲剧酿成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饥荒。

改革开放的起步,得益于常识的回归;改革开放的历程,正是一步步找回常识的历程。尽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常识说出多年,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仍然争了十余年才有定论。改革每进一步,都要突破教条、本本的夹击,都要杀出既得利益者的重围。发现常识的“血路”布满荆棘,不由不让早已知道常识的人扼腕长叹。

回望来时的“血路”,幸运的是,三十年我们未曾虚度,“中国奇迹”正是常识的胜利。但改革未有尽期,我们仍需重新回归常识,重新从常识出发。教条仍然遍布经济、政治、民生、文化诸多领域,改革推进,端赖抛却更多的本本迷信,汇聚更多的民众常识。而汇聚常识的渠道,就在建立一个人人有话说的议决机制。这是公共生活里最大的常识。 做一个幸福的人,每个人心中都怀有这样的常识,愿国家佑护她,愿改革者珍视她。

篇三:高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精练精测题

第一单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伴侣 慷概 主宰 风华正茂

B.岐视 草霉 废墟 激浊扬清

C.奥丧 追朔 斑斓 鱼翔浅底

D.榆阴 摸索 星晨 天纶之乐

3.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舒婷把这种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

③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 灌注 揣摩

C.品味 灌注 揣摩 B.品位 贯注 揣测 D.品味 贯注 揣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读鲁迅的作品,你会随着作品一起愤怒、忧伤、欢喜,时而陷入沉思,时而掩卷失笑,叹为观止。 ....

B.当时,解放区的大秧歌、活报剧一类下里巴人的节目,受到城里人极大的欢迎。 ....

C.喜剧中的正面人物也应具有喜剧性,可这部喜剧中的两个正面人物道貌岸然,不苟....言笑,与整个影片的气氛极不协调。

D.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侃侃而谈地乱说一通并不能解决问题。 ....

5.下列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6.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C.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的打击。

D.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戴望舒原名戴梦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1929年4月,他所作的《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B.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被认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代表作有《再别康桥》 《雪花的快乐》等。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 长沙》是中调。

D.“沁园春 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名,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首词的内容。

9.填入后边横线上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梅尧臣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说明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D.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10.阅读北岛《迷途》,对诗歌意象意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你/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小路上/一棵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我找到了你/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A.“哨音”象征天使般的召唤,“森林”象征遮挡前进道路的障碍。

B.“蒲公英”象征一时迷途的同伴,“我”与同伴一起找到追寻的目标。

C.“湖泊”象征追寻的归宿,它是作者心目中美好的理想。

D.“你”“眼睛”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湖泊和清清一碧的湖水。

二、阅读鉴赏

(一)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完成1~3题。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1.作者以凉风吹拂下的颤动的水莲花作比,是为了突出其___________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态。

2.“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中,“蜜甜”和“忧愁”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诗人用“沙扬娜拉”(日语,意思是“再见”)作结,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现代诗

中国的现代诗,如果从被称为 “象征派” 首创的李金发算起,以他发表于1925年2月6日出版的《雨丝》杂志第14期上的《疯妇》和1925年11月由北新书局编入 “新潮丛书”出版的诗集《微雨》为标志,迄今已近80年了。

在20世纪充满坎坷与辛酸的历史夹缝中曲折沉浮的中国现代诗人,不能不面对中国苦难而又多变的现实来完成自己的艺术创造。我们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中国现代诗的这

种“中国”方式的改造。

首先,中国现代诗人在现代工业文明发展不足的背景下的现代诗创作,大抵是以在中国多难的战争与离乱历史缝隙中所产生的生存荒谬感、孤寂感和失落感,来代替西方现代诗人在机械文明对人的心灵侵扰、挤逼、异化中所产生的荒谬感、孤寂感和失落感。

其次,在对现代诗的哲学、心理学、美学基础和艺术技巧的某些可操作的层面上,中国的现代诗人不仅引介自西方的哲人和诗人,往往还从博大的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经典中找到了可以与之相沟通、融洽、替代的对象,从而从精神内涵到外在形式上,赋予了现代主义的“中国”方式。洛夫诗歌就是一个典范的例子。洛夫把西方奠立在尼采哲学、弗洛伊德心理学等基础上的现代主义审美方式与东方建立在庄子哲学与禅悟精神基础上的艺术思维方式沟通起来。洛夫自觉地从庄、禅哲学拓展了它的现代视野,也为中国的现代诗创作寻找到它的民族本源。

这种把现代诗的创作引入中国人文传统精神的努力,还表现在相当多的现代诗人都积极地从中国古代的历史与文学中开拓重新诠释与蕴藉现代空间中。他们或者翻用前人的辞章、典故、境界,以创造新的意境,或者重构历史故事和人物,给以现代诠释和观照,或者溯游在古代人文环境的历史胜迹中,以抒写现代的感怀。这一趋向,从“五四”新诗草创初期即已开始。在台湾现代诗的发展中,有一个时期,这种被余光中称为“新古典主义”而在“命名”上为洛夫坚决反对的艺术趋向,曾经成为许多诗人共同的实验,并以此来扭正屡受 “西化” 的现代诗与中国人文传统的联系。80年代以后的大陆现代诗,在“朦胧诗”的初潮过后,也出现了一股回溯传统的努力,以和当时文坛上的“寻根”热潮相呼应。不管如何为中国现代诗发展上这一趋向“命名”,它都表现了现代诗人重新诠释历史与经典的现代意识的另一侧面,和现代诗人从接受西方的引介到寻回自己人文传统的努力,同时也为现代诗呈现了它在中国的一种存在方式。这是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从70多年前引自西方的最初一声吟唱,到70年代后以“中国”方式广泛存在于至今还残留裂痕的国土,中国现代诗的起起落落,无不与我们的生命、土地和时间息息相关。

(摘自《新华文摘》2000年第12期)

1.中西方现代诗分别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中国现代诗的起起落落,无不与我们的生命、土地和时间息息相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段分析不合理的两项是()

A.从全文看,“中国现代诗”与“中国现代诗歌”不是同一概念,它们之间是被包含和包含的关系。

B.中国的现代诗应从“象征派”代表李金发创作的《疯妇》算起,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C.中国现代诗人无论是重构历史故事和人物,还是借用前人的辞章、典故、境界,在内容上大都赋予它现代的感情与观照,在形式上予以翻用和创新。

D.台湾诗人余光中与大陆诗人洛夫,对现代诗的产生背景、发展、趋向、命名有不同见解。

E.中国现代诗人洛夫自觉地从庄、禅哲学拓宽了现代诗的视野,为中国现代诗创作找到了它的民族本源。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诗的境界

朱光潜

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人生世相本来是纷繁的,常驻永在而又变动不居的。诗并不能把这漠无边际的人生世相抄袭过来,或是像柏拉图所说的“模仿”过来。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剪裁,有取舍剪裁就必有创造,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自然与艺术结合,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诗与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

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任举二短诗为例: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雪花的快乐阅读答案》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3186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