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试题答案 > 恰与够阅读答案

恰与够阅读答案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6-15 05:41 | 移动端:恰与够阅读答案

篇一:2016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6年初中毕业生中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姓名: 考号:学校: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躯壳(qiào)襁褓(qiǎng) 骊歌(lí) 憎恶(zēng)一抔黄土(póu) .....

B.哂笑(shěn)两栖(xī) 女娲(wā) 蜕化(tuì) 强聒不舍(guō) .....

C.家醅(pēi) 苋菜(xiàn) 剽悍(piāo) 睥睨(nì)叱咤风云(chà) .....

D.告罄(qìng) 砭骨(biān)骈进(pián) 庇荫(yīn) 相形见绌(chù)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荣膺 旁骛 冥思暇想 恪尽职守 不屑置辩

B.锦幛 赃物 恃才放旷 唯唯连声 文彩藻饰

C.招徕 取缔 断章取义 铤而走险 化为乌有

D.技俩 枘凿 中流砥柱 鳞次栉比 精血诚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默读的时候,我们可以细细地品味作品的语言,洗耳恭听作者的心声,从而让自己的....

心海同作者的心海一起扬波。

B.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C.目前,我市正在兴建城市快速公交。每天晚上,工地机器轰鸣,人声嘈杂,各种声响不.

绝如缕,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

D.朝鲜不顾世界各国的反对,坚决进行“光明星3号”卫星发射,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

的轩然大波。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大量的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B.那几天阴雨连绵,造成他家房屋因年久失修而大面积漏雨,屋内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C.在当今社会,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

途径之一。

D.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现着一种美

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5.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

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

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

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

片时行尽楚江干”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

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

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A.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气魄极大,意境萧疏。

B.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风格独特,技法高超。

C.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线条和笔力强劲,风格独特。

D.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意境萧疏,技艺高超。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

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

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B.⑤④③②①C.⑤④②③① D.④⑤①②③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305

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B.《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父亲的病》《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C.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奥赛罗》《威尼

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D.法布尔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

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

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

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

寻绎⑽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

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秦观《精骑集》序)

8.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A.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见辄能诵(立即,就)B. 比数年来(比较) ..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宋濂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B.【甲】文从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四个方面叙述了

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可以看出作者的谦恭和诚实的品质。

C.【乙】文秦观少时读书有很强的记忆力,但是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后来治学的道路上即

使刻苦勤奋,却常常荒废在善忘。

D.【乙】文秦观的经历能给求学者以深刻的启示:要注重后天的努力,勤于学习与总结,善

于吸取前人智慧来提升自我。

翻译与默写题(10分)

11.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⑵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12.默写填空.(6分)

①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②俱怀逸兴壮思飞,。(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③ ,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

阳楼记》)

⑤李清照《武陵春》一词中描写人事变迁让人伤心的句子

是, 。

⑥白居易《望月有感》一诗绘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含不尽情思于望月之中的诗句

是 , 。

二.阅读与鉴赏(30)

(一)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4题(4分)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韩愈【唐】刘禹锡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臵身。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C. 弗之怠(指代抄书) D.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

13.【甲】诗中 “左迁” 的意思是【乙】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是 和王质。(2分)

14.请你简要分析(甲)(乙)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2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恰与够

①在造“够”字时,仓颉为难了,天下什么东西有个够呢?冥思很久没有想出来,只好去请教黄帝。黄帝想了想说:“民用五材(金木水火土),再多都不够,唯有多余的话,半句都嫌多!”仓颉击节赞叹:对,就是这个——够!

②但是对“够”的程度把握是困难的,什么时候够了?什么情况下够了?什么程度才叫够了?很难有个量化。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开始列举了许多山名,后来一句“环滁皆山也”囊括了,这五个字就是正好,就够了。郭沫若写剧本,有一句“你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有人说,这样情绪表达不够,改为“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更好,郭氏拜之为一字师。

③文章如此,说话也是如此。有个相声模拟公交上劝架,前面义正辞严大方得体,后面来一句“什么玩意儿”,坏了。这样的事生活里很多,不只是笑话。一次我劝一个孤僻偏执的朋友,前面说得他引为知己,后面加了一句“你这种人也只有我能理解”,结果给人轰出来了。

④文章“过了”或“不够”,大不了不够好,没多大问题,但是话多了半句后果往往大得多,孔融、杨修、祢衡等还因此丢了性命。这样的事毕竟少,“够”字造出来,当然不仅仅专门用做说话写文章的。对物质攫取的态度,“够”更难掌握。

⑤没人嫌钱多,这是句老实话。取之有道还好,大不了穷于追逐,忘了生活的乐趣,若是取之无道,那么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往往要犯事。权位也是,名誉也是,一上道就高速向前,如果不慎思,很难遽然而惊:可够了啊?

⑥范蠡功成身退,并留一书信给大夫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子何不去?”文种没走,结果被害死了。“够”的领会与否,关系到生死。王翦出战,带兵六十万,一路走一路派勤务兵和始皇帝讨价还价,要“美田宅甚众”,一连五次,谋士说:“将军,是不是太过了?”王翦大笑道,皇帝见我求田问舍贪图富贵,反而放心我了!看来,够与不够,真的是要悟性的。王翦果然无恙,得以寿终正寝。

⑦什么时候是够?有词叫“恰好”“恰巧”“恰恰”,都是“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不可”的“够”。恰是“合心”,合乎心意就好,心满意足就够,可是前提是“心”要知足。知足的心来自于对欲望的控制,对人生的理解,所以“恰”字造得好,也不好,因为心真的难以控制啊,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5.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6.第⑤段画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7.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18.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2分) 张良的功劳很大,却不居功,逐步退隐,名、利和性命都保住了;韩信要求封王,结果被诛灭三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雕花烟斗

冯骥才

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 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A)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说。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

篇二:《有趣的“三”》阅读答案

有趣的三

①数字中最神秘、最受青睐的大概要算三了。在我国,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到《淮南子·天文训》,历来注家对此都有解释。其中,较为权威的解释是: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是两性合和的成果,是万物生殖繁衍的体现。

②如中国古代建筑,王城的营建制度是九里见方,城的每一面各开三个城门;城内南北道路、东西道路各九条,路宽72 尺。这些数字都是三或三的倍数。为何要这样修建呢?一是帝王都自称受命于天,表示其统治人民的权力是上苍赋予的,于是干什么都打着行天之道的旗号;二是因为三生万物,王朝要兴盛发达,就得行三之法。

③再如历史上的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共计120 个官。这说明王朝设官也是以三为法的,其用意仍然是为了表明王者法天,即所谓顺天成道。

④在社会和民俗方面,三这个数字也是无所不在的。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体现了事物的开始、过程和结果。三羊开泰中的三在民俗中有吉祥之意。三教九流中的三和九概括了社会各行业的方方面面。

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通过对中国古代礼节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事情,古代的礼节也多与三这个数字有关。古时候,中国人待客,往往要客人熏三次香,洗三个澡,叫做三衅、三浴,表示极高的尊重。古有退避三舍之说,也是起源于一种礼节。晋重耳为报楚王之恩,在两国交兵时,后退三次,以表示感谢和敬畏之心。

⑥古代,臣民们拜见帝王都得行三叩九拜之礼,同时还得三呼万岁。如遇家中长辈死丧,晚辈人还有守孝三年之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高卧隆中,刘备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请他出山,帮自己打天下,演出了一部思贤若渴三顾茅庐的剧目,诸葛亮在三请之下如再不出山,恐怕就有失礼之嫌了。

⑦古代的许多礼节对于现代人来讲是很繁琐的,没有必要去讲究了,但是有的礼节我们还仍然保留着,如去吊唁时,面对死者,哀悼者要三鞠躬;去别人家里作客,需得敲门而进,而敲门三下,则是比较礼貌的行为;现在还有一种礼貌与三的联系比较密切,就是我们常见到汽车的厢板上往往写着礼让三先。

⑧三这个数字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时空和算数。凡极言时间之长、空间之大、数量之多,古时多用三或三的倍数来表示。如三思而行、 九天、十八层地狱、 三人行必有吾师、三百六十行等等。

⑨可见,三这个数字,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被广泛运用到各个方面。 (作者:谭英 选自《趣文选读——数学篇》,有删改。)

10.阅读全文,根据下表中已填内容的所属类别,在空格处填上相应的内容。(3分) 古代建筑 王城九里见方等

古代设官 表示顺天成道

三衅三浴等

表示时间之长

11.第⑤段中把熏三次香叫做三衅,熏和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请运用你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推测其中的原因。(3分)

12.运用文中有关知识,分别指出下面语句中 三的文化含义。(3分)

①率子孙荷担三夫。

②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③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13.第⑧段介绍了三在时空和算数方面的表达功能,而下面几个成语中的三却恰与之相反。请以这几个成语为例,在该段后面再补写一段话。(3分)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寸金莲 三言两语 三三两两

参考答案:

10. 表示行天之道和行三之法;三公九卿等;古代礼仪;表示尊重;时空算数;三思而行(3分,每2空得1分。符合要求即可。)

11. 不设统一答案。古代汉语中长用音同或音近字代替另一个字,可能是通假字。又衅古有祭祀仪式意,可从仪式上推测。还可从校对印刷传抄上考虑。(3分,推测合理2分,语言流畅1分。意对即可。)

12.句①是在算数中的运用,表数量多;句②表行天之道或数量多;句③表行三之法,用于营建制度。(3分,每句1分。意对即可。)

13.参考答案:择生与择死;生与死选择;生的(得)伟大,死的(得)光荣;两种生死观&&(2分,能紧扣生与死即可)

篇三:枕上作 阅读答案附赏析

枕上作陆游一室幽幽梦不成, 高城传漏过三更。孤灯无焰穴鼠出, 枯叶有声邻犬行。壮日自期如孟博①, 残年但欲慕初平②。不然短楫弃家去, 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①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②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1)诗的前两联是如何写诗人枕不成眠的?(4分)(2)诗的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4.(1)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或从听觉的角度)(1分),通过写诗人听到漏报三更、鼠出犬行等声音(2分),从侧面描写出枕不成眠的情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1分)。(4分。意思对即可)(2)通过叙写壮年想报国而无门,晚年欲长寿而不得,转而要纵情山水,(2分)表达了诗人的超脱之意和愤激之情。(2分)(4分。意思对即可)赏析陆游的山阴故居,乃水乡泽国,家中备有小船,所以他可以萧萧白发卧扁舟,酣染入梦。老诗人的身体躺在家乡的小船里,可心中仍在思虑着国家大事。当年和他意气相投,以恢复万里关河期许的朋友,有不少已经与世长辞。六年前,范成大卒;五年前,陈亮卒;四年前,赵汝愚自杀;本年初,朱熹卒。这便是死尽中朝旧辈流所指。中朝,即朝中,朝廷。韩愈《石鼓歌》有中朝大官老于事。朋辈凋零殆尽,诗人自己呢?也已是风烛残年,只落得老病有孤舟而已。但是,他那颗时刻不忘恢复中原故土的赤字之心,仍在顽强地跳动。身临前线虽不可能,可故国神游却谁也挡不住。据赵翼《瓯北诗话》统计,陆游计梦的诗有九十九首之多。对统一大业的热切盼望,使他朝思夜想,形诸梦寐。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也许,诗人从军南郑时铁衣上马蹴坚冰、飞霜掠面寒压指的生活,又复现在梦境?也许,诗人悬想过多次的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的景象,又呈现在脑海?也许,诗人一向怀抱的夙愿关河可使成南北,豪杰谁堪共生死(《猎罢夜饮示独孤生三首》),因朋辈的殒折和年华的流逝而益渺茫,故于梦中一展宏图?孤枕梦之孤,自是实写,然又恰与上联之死尽相对,照应极严。秋风秋雨声惊醒了诗人的美梦,把他从梦寐以求的万里关河天气了,四山的秋色和着雨丝风片一齐向他袭来。回思梦中的情景,再看看自己现在的处境,他不由得想起两位古人郑虔和李广。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唐玄宗时郑虔文才很高,他的诗、书、画,曾被玄宗赞为三绝;但生活贫困而嗜酒。汉将李广长于骑射,一生与匈奴七十余战,屡建奇功,但命运坎坷,终未封侯,最后自杀。陆游自信文可以比郑虔,武可以比李广,而自己晚年的遭遇也与郑、李相仿佛。就在写此诗的前一年,他已被准予致仕,实差和祠官一并勾销,不再食俸。生理虽贫甚(《致仕后述怀》),但绿樽浮蚁狂犹在(《题庵壁》),酒还是不能少的,只好自己酿造(见《村舍杂书》)。这两句的自笑和何妨,是句中的诗眼,透露出诗人的心曲。自笑,非自我解嘲,而是欣慰之情的表现。当他出于政治斗争的考虑,决定辞官时,曾写过一首《病雁》诗,其中说:病雁不辞道路远,置身湖海宽;而自己虽云幸得饱,早夜不敢安,于是乃知学者心,羞愧甚饥寒。忍饥寒而免羞愧,故有欣慰之自笑。何妨者,境界颇高,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正可作为注脚。诗人所关心的,决非自己的名位权势。大而言之,是国家的统一;小而言之,是品德的高洁。既不能进而兼济天下救苍生,便退而独善其身持操守,纵未封侯拜相,又有何妨?况且,在内心的坦然、村酿的陶醉之外,还有少年时的风味积习,增添了无限的情趣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牋着句写清愁。这里的清愁既是前面所写孤枕梦的余波,也是秋风秋雨的阴影。梦里的万里关河,醒来变为一叶孤舟,梦中的驰骋沙场,醒来变为老病卧床,集中到一点,就是白头不试平戎策,虚向江湖过此生的终生遗憾,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清愁之情与清秋之景交融,情景相生。全诗脉络分明:首联中之卧扁舟,对上而言,紧承诗题《枕上作》之枕上,对下而言,内启孤枕梦的出现,外启四山秋的环境描写;风雨惊觉后,梦境变为实境,但思绪未断,由想象中的我,回到了现实中的我;于是乃有自笑、何妨之论;尾联吴牋着句云云,再回应题目《枕上作》,重点则在作。堪称针线细密,无懈可击。


恰与够阅读答案》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4502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