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天下无敌手

天下无敌手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6-30 05:48 | 移动端:天下无敌手

篇一:2017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三诊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7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三诊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 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无论是孔、孟,还是佛、老、墨翟、申、韩,孜孜汲汲,惕励忧勤,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已的念头。自庄子、列子之后,继之以巢父、许由,乃至西晋的王衍之辈,倡导洁身自好,愿做山林高人、达士,隐士之风骤然而起。两者之分,其根本在于“人”“我”之别: 孔、孟认得“人”字真,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而庄、列则认得“我”字真,视天地万物只是成就自己。 ② 事实确乎如此。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到处周游,辙环天下,孔子弟子亦不免事奉季氏。究其原因,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藉此行道。 ③ 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即使是史书中所广泛记载的隐士、逸民,尽管他们远离官场,然此类隐居行为之所以被不断强调,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

④ 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孔颜之乐”自宋儒周敦颐提出之后,已经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理念。所谓孔颜之乐,就是孔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究其本义,并非是说孔子以“疏食饮水”为乐,而是孔子将“不义而富贵”,视之轻如浮云。至于颜子之乐,则是倡导身处陋巷,不失自己的本心,即使身处富贵,仍能坚持自己的节操。儒家又有“仁者不忧”之说。所谓“不忧”,就是不忧于未来,是一种不对个人未来祸害加以担心的境界。至于万民之忧,却被儒家一直系挂心头。为此,儒家士人也就有了“居朝廷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之论。

⑤ 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也就是从做官为了“养民”“爱民”,进而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于是,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也从高尚的淑世理想,转而变成单纯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意识。随之而来者,则是官员为官意识、习气的三大转变:一是从“养德”转变为“养态”,士大夫不再为可怒、可行之事而显现出刚正、果毅的德容,而是追求宽厚浑涵,不再任事敢言、忧国济时的俗状;二是从“策名委质”转变为“营营于富贵身家”,士大夫不再为了任天下国家之事而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而是营营于富贵身家,将社稷苍生委质于自己,不再认真做事;三是“功名”观念的转变,也就是从做官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转乾旋坤,继往开来,转而变为追求富贵。

(选自《中国官本位意识的历史成因》,2014年11期《新华文摘》,有删改)

1.对“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按照原始儒家的观点,其核心内容是兼善天下。

B. 是原始儒家的理想,外在表现为依附国家体系。

C. 是原始儒家追求的忧乐观,即怀抱“孔颜之乐”。

D. 后期发生了异化,出仕的目的转向了个人私利。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①②段从中国文化源头说起,通过分析仕与隐的不同明确本文的讨论重点,即为何有人“居朝廷”有人“处江湖”。

B. 第③段承上启下,分析“士人必须出仕做官”的原因,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任职是 1

士人实践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

C. 第④段进一步阐述士人出仕做官体现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强调士人阶级的这种依附主要不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

D. 第⑤段着重剖析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异化的情况,即做官目的、依附国家体系的性质、为官意识与习气等的转变。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仕与隐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服务天下百姓,后者是为了成就自我。

B. 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开始异化并逐渐衰退。

C. 儒家的忧乐观既包括“孔颜之乐”又含万民之忧,主要是为兼济天下。

D. 为了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积极入仕成为士人的必然选择。

【答案】

1.C

2.A

3.D

【解析】

1.试题分析: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C项,“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并非等同于原始儒家追求的忧乐观,更不能喝“孔颜之乐”划等号。所以选C。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分析文章思路、结构的能力,同时也考查考生的整合、概括的能力。首先要求写出文章的行文思路,即概括地说明本段先写了什么、其次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或者说本段从哪些方面(正面与反面、客观与主观、古今中外、理论与事例、举例与引用等)分别写了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论证或说明或补叙什么。A项,“通过分析仕与隐的不同明确本文的讨论重点,即为何有人‘居朝廷’有人‘处江湖’”与原文意思不符。所以选A。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D项,“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开始异化并逐渐衰退”不合文意。所以选D。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柯洁微博(2016年12月31日):我从3月份开始到现在研究了大半年的棋软,无数次的理论、实践,就是想知道计算机究竟强在哪里。昨晚辗转反侧,不想竟一夜无眠。人类数千年的实战演练进化,计算机却告诉我们人类全都是错的。我觉得,甚至没有一个人沾到围棋真理的边。但是我想说,从现在开始,我们棋手将会结合计算机,迈进全新的领域达到全新的境界。新的风暴即将来袭,我将尽我所有的智慧终极一战!

(柯洁:中国围棋职业九段棋手,围棋等级分排名世界第一,也是榜单上唯一一名排在AlphaGo之前的棋手。)

材料二 :

昨天下午,棋圣聂卫平以七目半负于电脑屏幕后的神秘棋士Master。对弈刚刚结束,聂老单手托腮,两眼微闭,显然还沉浸在刚刚的对弈之中。他说:“我本来是赢棋的,一块活棋走死了,损失很大。”

当有人问他“连您都输了,人类智慧是否真的在围棋领域敌不过人工智能了?”时,聂卫平先是激动地反驳,后来的回答又有些沮丧。他说这一盘棋说明不了什么,但它前面下的50多盘棋非常说明问题。这盘棋它其实下的不好,我应该赢的,我的形势比较好。

试卷第!异常的公式结尾页,总13页 2

可以肯定的是,它很厉害,我知道人是下不过人工智能的。”

自从去年初李世石与AiphaGo进行公开比赛后,人类棋手终将全面不敌人工智能的结论似乎已经鲜有人反驳。沉寂一年后,AiphaGo的马甲Master在网络围棋平台上再出江湖,短短7 天,车轮战60场,挑落中日韩三国的顶尖才俊柯洁、井山裕太、朴廷桓,可谓打遍天下无敌手。

更加令人惊叹的是,Master在过去七天里一次又一次打破了不少“定式”和“棋理”,很多此前被认为“铁亏”的下法,它最后都赢了。日本著名棋手藤泽秀行先生曾说:“棋道一百,我只知七。”AiphaGo用60盘对弈,真正让当今棋手们领悟到了这句话的奥妙与实在。棋盘对面的人工智能,计算能力和学习能力都远超人类。在IT界看来这不仅不足惧,反而是内藏惊喜。

IT分析师付亮表示,从Master的连续获胜中能看到,电脑的进步相当快,计算机在学习方面比人有明显的进步,它可以快速学习,快速改正自己的错误,不需要休息,这些都是人没法做到的。“Master不用人定的规矩出牌,它自己找到了规律。它的棋谱让棋手推演,发现人给自己设置了很多陷阱,把思维封闭在某些环境下。如果跳出这些思维,有可能下得更好。相信经过AiphaGo和Master的比赛,各国棋手可能会有不少新的招式出现。”

(摘自《60连胜Master实为AiphaGo围棋界:打破职业棋手思维定式》央广网2017年1月5日)

材料三:

Master连克围棋顶尖高手后,围绕人工智能的讨论席卷网络,网民观点呈现多元化趋势。多数网民具有较强忧患意识,担心人工智能将抢占人类工作机会,恐惧它们终将拥有自主意识从而统治人类。部分吃瓜群众则热衷于利用段子调侃人机大战。还有网民感慨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期待其在科学领城的运用,并开始探讨人工智能的伦理界限。围绕围棋展开的言论集中于讨论人工智能战胜棋手的原因,思考职业围棋今后发展的意义等。

总体而言,恐惧和担忧等悲观情绪一度占据主流。高晓松在Master连胜后感慨称“多少代大师上下求索,求道求术,全被破解。未来一个八岁少年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战胜九段,荣誉信仰灰飞烟灭。等有一天,机器做出了所有的音乐与诗歌,我们的路也会走完”,这一表态也引发众多网民共鸣。早在1997年,人就在与超级电脑“深蓝”的国际象棋对弈中败下阵来。但一直以来,围棋被公认为棋牌类游戏中最难被电脑攻克的一种,多年来成为一座堡垒,坚持捍卫着人类的尊严。然而,Master和AiphaGo的出现再次打破了这个局面,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可见一斑,越来越多人开始相信,人工智能会迅速发展直至超越人类。这也是人工智能在围棋界战胜人类,引发轩然大波的重要原因。

(摘自《Master横扫围棋界,被人工智能支配的恐惧感席卷而来》网易新闻2017年1月6日)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柯洁的微博中说“新的风暴即将来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人工,智能对围棋界的冲击很大。

B. 材料二从动作、神态、语言对聂卫平输棋后的反应进行了细致刻画,体现出他无法走出失败的阴影。

C. 材料三高晓松的话体现了多数网民在围棋被电脑攻克后对待人工智能时所体现出的恐惧和担忧。

D. 三则材料形式多样,微博、新闻、评论,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各界人士对人工智能的不同看法。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从棋手的角度提到了人工智能对传统围棋思维的突破,这些突破会反过来促使棋手进步。

3

B. 材料二引用藤泽秀行的话证明了人工智能打破了职业棋手的思维定式,使人们看到了围棋发展的无数可能。

C. 材料三从棋手和网民们的角度讨论了人工智能的各种影响,人们开始相信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会超越人类。

D. 三则材料既运用了正侧面描写、比喻、夸张等多种艺术手法,又融记叙、描写、抒情多种表达方式为一体。

E. 三则材料的语言体现了直白简洁的特点,材料三加人了“吃瓜群众”之类的流行语元素,轻松活泼,颇具特色。

6.比较三则材料,概括出棋手、IT届人士、网民对人工智能的不同态度。

【答案】

4.B

5.BE

6.①棋手认为人工智能很强,但同时也表现出自己积极乐观的态度;②IT届人士对电脑的学习和进步能力表示了欣喜,也对人类有信心;③网民观点则呈现多元化趋势。

【解析】

4.试题分析: B项“体现出他无法走出失败的阴影”对人物心理分析不当。选项对应的原文内容为“对弈刚刚结束,聂老单手托腮,两眼微闭,显然还沉浸在刚刚的对弈之中”,这个句子的重点是“显然还沉浸在刚刚的对弈之中”,因此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无法走出失败的阴影”。

点睛:本题A项考查对材料一中句子的鉴赏,B项考查对材料二中人物刻画手法和人物心理的分析,C项考查材料三中人物语言的理解,D项是对三则材料的综合分析,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解答这类体目的方法是:首先分别阅读各则材料的出处,找出三则材料讲述的共同内容,明确命题者的考查话题;然后快速通读三则材料,抓住关键句,理清每一则材料的结构,概括出每一则材料的要点;再认真品读重要段落和语句,把握每则材料的中心和三则材料共同的主题,分析作者观点态度;最后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5.试题分析:A项“材料一与材料二都从棋手的角度”不当,材料二的这个观点不是从棋手的角度看的,而是IT分析师付亮的观点。C项“从棋手和网民们的角度讨论了人工智能的各种影响”不当,材料三并没有从棋手的角度表述,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么认为,原文表述为“越来越多人开始相信”。D项,三则材料中没有“正侧面描写”和“抒情”。

6.试题分析:材料一取自中国围棋职业九段棋手柯洁的微博,柯洁认为“计算机却告诉我们人类全都是错的”“甚至没有一个人沾到围棋真理的边”,但他也表示“迈进全新的领域达到全新的境界新的风暴即将来袭,我将尽我所有的智慧终极一战”;材料二中聂卫平认为“我应该赢的”,但他也承认“它很厉害”,这些都表明棋手们承认人工智能很强,但也并不悲观,而是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材料二中提到“在IT界看来这不仅不足惧,反而是内藏惊喜”,并引用IT分析师付亮的观点,“认为计算机在学习方面比人有明显的进步” “各国棋手可能会有不少新的招式出现”表现出IT界的欣喜和信心。材料三则主要列举了网民的观点,特点是“呈现多元化趋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遗落在乡村的果子

刘国芳

我们已经去过好几次黄源了,这个村有许多老房子。这天,我们又去了,才进村,就有一伙孩子跟在我们后面,这些孩子大的十几岁,小的五六岁。见了我们,大一些的孩子会说:“又来看老房子呀?”

我们笑笑说:“来看老房子。”

试卷第!异常的公式结尾页,总13页 4

然后我们在那些房子间穿行,孩子仍跟在我们后面,还说:“都是些烂房子,又没有人住,有什么可看的。”

孩子说对了,房子确实很烂,也没人住。莫说这些烂房子,就是刚盖好的新房,因为主人出去打工了,那些房子也是门上一把锁,关了。我们当中有个人,第一次来,见了那么多孩子,就问:“这个村怎么这么多小孩,大人倒见不到一个。”

一个孩子接嘴说:“我奶奶在家,她到地里去了。”

我说:“大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村里除了老人就是孩子。”

我说着时,看到一个老人了,站在一棵树下。是一棵枣子树,秋天时节,枣子熟了红了。一个孩子见了枣子树,忽地蹿过去。这个孩子,我后来知道他的名字就叫康枣,身上的衣服脏得像刮刀布。看见这个叫康枣的孩子往枣子树下去,我以为他要摘枣子吃,但错了,康枣摘了枣子不是吃,而是当石头,往其他孩子身上扔。其他孩子也蹿到枣子树下摘枣子,摘了去扔那个叫康枣的孩子。然后便互相扔来扔去,跑走了。我们在孩子跑走后走近了老人,我说:“这些孩子怎么把枣子当石头扔呀,多浪费。”

老人说:“这家人打工去了,几年都没回来,每年枣子都烂了落了。”

我说:“你们也可以摘了吃呀。”

老人说:“村里人走得差不多了,到处都是枣子,哪吃得完。”

老人这么一说,我们才发现,村里真的到处都是枣子树。那些枣子都熟了红了,一些熟透了,掉得满地都是。

而且,不但是枣子熟了没人摘,柿子熟了,也没人去摘。因为过了几天我们又去了黄源,在村口就发现好几棵柿子树,那些柿子熟透了,掉了一地,也没人摘。这时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走来了,我便问老人说:“我们可以摘树上的柿子吃吗?”

老人说:“可以。”

那孩子也说话了,他说:“想摘多少摘多少。”

我看着孩子,问道:“你叫什么呀?”

孩子说:“我叫李子。”

孩子说着时,我们摘了柿子,给他吃,但这个叫李子的孩子不要,他说:“不要,我家有。”

我们只好自己吃,熟透了,好甜。我于是问老人说:“这么好吃的柿子怎么不摘了卖?” 老人说:“划不来,摘一天柿子也卖不了几个钱,而打一天工,可以赚好几百。” 我说:“那不浪费了?”

老人说:“浪费也没办法。”

在黄源,许多橘子熟了,也没人摘,那些橘子最后黑了,同样落在地上,让人可惜。 过来些时候,我们又去了。这天,看到的是很多柚子树下落了一地的柚子。康枣和李子还有其他孩子同样跟在我们身后,在柚子树下,他们把柚子当球踢来踢去。踢了一会儿,他们就打闹起来,那李子打了康枣一下,然后爬到柚子树上去。在树上,李子跟康枣说:“有本事上来呀。”

康枣也往树上爬,但康枣穿着大人衣服,很笨拙,他倒是爬了上去,但树枝被他弄得摇来摇去,跌下来不少柚子。

忽地,康枣也失足跌了下来。

跌痛了,康枣趴在地上呜呜地哭起来。

那个李子看康枣跌下树去,便往树下爬,可能手忙脚乱,他也一屁股跌在地上,痛得哇哇大叫。

我看着他们,忽然想到,这些孩子,其实也是遗落在乡村的果子。

(选自《小说月刊》2015年11期)

7.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我们”去黄源看老房子为契机,着重描述乡村的房屋和果树,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冷清、衰败、荒芜的乡村图景,读后令人倍觉心酸。

B. 小说的对话简洁传神,通过“我”与老人、孩子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揭示 5

篇二:五(下)词语手册答案大全

五(下)《词语手册》答案

欢迎阅读这份资料,这份文档将提供给您本学期《手册》的全部详细答案。让您抄遍天下无敌手,得来全不费功夫,解除了你的后顾之忧!欢迎抄袭ˇˉˇ 第1课:

1、请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迂回—(回旋) 疾驰—(飞驰)

清鲜—(清新) 惊叹—(惊讶)

洒脱—(自如) 回味—(体味)

2、请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清鲜—(混浊) 静寂—(喧闹)

团结—(分裂) 亲热—(冷漠)

拘束—(自然) 羞涩—(大方)

第2课:

选一选,填一填。

货 贸

商旅们利用骆驼运载(货)物,经过丝绸之路,到西域各国进行(贸)易。 隐 稳

在800米决赛中,晓钢有些力不从心了,但他似乎(隐)约听到了爸爸妈妈的加油声,于是(稳)定了情绪,奋力向前,终于夺得了第一名。

暇 遐

小明(遐)想着:要是人类能自由自在地在星光璀璨、令人目不(暇)接的太空中遨游,那该有多么美妙啊。

冶 治

(冶)金厂周边地区又脏又乱,必须马上彻底(治)理。

第3课:

读一读,比一比,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界限 界线

吴刚和英红本是一对很好的同桌,但近来两人因一件小事闹别扭。为此,吴刚在课桌上画了一条长长的(界线)。这种做法多不好啊,既损坏了桌子又破坏了友谊。 分辩 分辨

在科学课上,我和邱鹏刚同学合作做(分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试验。邱鹏刚说我的答案错了,我马上(分辩)道:“能帮助燃烧的,肯定是氧气。”

第4课:

有些词语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着完全不同的意思。请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意思。

(一)(1)

(二)(2)

(一)(2)

(二)(1)

(一)(2)

(二)(1)

第5课:

请将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并读一读,感受儿童那与生俱来的天真和可爱。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第6课:

1、照样子写出同偏旁字并组词。

例:日 〈暖〉 (暖和)

〈明〉 (明亮)

〈晒〉 (晒衣服)

囗 〈吃〉 (吃饭)

〈咀〉 (咀嚼)

〈叶〉 (叶片)

毛 〈毯〉 (毯子)

〈毡〉 (毛毡)

〈毫〉 (毫升)

衣 〈衰〉 (衰老)

〈袋〉 (口袋)

〈袭〉 (袭击)

2、请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寂寞--(孤独)情趣--(志趣)

清脆--(清亮)悦耳--(动听)

第7课:

按照每组词的不同特点分别写出三个词语。

嗡嗡 汪汪 啾啾 (咩咩)(喵喵)(嘎嘎)

蓝悠悠 白茫茫 (黑洞洞)(红彤彤)(金灿灿)

胖乎乎 圆滚滚 (亮晶晶)(水灵灵)(热乎乎)

马马虎虎 随随便便 (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整整齐齐)

第8课:

1、下面的词语可以分为两大类。你发现其中的规律了吗?请分别写下其中的规律和词语。

反正 祸患 惩罚 幸亏 妨碍 始终 出入 迷惑

第一类的规律是:(前后两字互为反义字)。

词语是:(反正) (始终) (出入)

(幸亏)

第二类的规律是:(前后两字互为近义字)。

词语是:(迷惑) (妨碍) (祸患)

(惩罚)

2、请将下面表示变化的词语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进化 发育 演变 生长 繁殖 成长

胚胎的(发育),细胞的(繁殖),骨骼的(生长),青少年的(成长),人类的(进化),历史的(演变)??一切都有着各自的规律。

第9课:

请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也来做做小诗人吧。

蓝天是我的课堂,

那———

白云就是我的(课桌),

风儿就是我的(书本),

太阳就是我的(老师),

而鸟儿呢,

她是我不大安分的(同学)。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变小树,长得(挺拔),

变小虫,过得(自由),

变小羊,咩得(欢乐),

第10课: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在括号里。

闻:[1]听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3]用鼻子嗅。

捂住某人的鼻子,他竟然能用耳朵*闻*[*3]出东西的气味,这真是一件奇*闻*[2],简直闻所未*闻*[1]。

应:[1]回答。[2]接受。[3]应付。

张丽*应*[2]阿姨的邀请前去参加她的婚礼。在宴会上,婚礼司仪与台下的客人一乎一*应*[1],气氛甚是热闹。新郎新娘在司仪们指令下,一会儿拜天地,一会儿喝交杯酒,真是有些*应*[3]接不暇啊。

第11课:

1、将画线部分换成词语填在括号里,再读一读,你会发现这样表达简洁而又凝练。

(1)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摩肩接踵)。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2)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强盛强大

是(强大)的热爱祖国的力量驱使着刘翔、姚明等一大批运动健儿为国争光。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国力的(强盛)。

尊重尊敬

在班队课上,我所(尊重)的班主任吴老师对大家说:“有同学上课起立回答问题时,我们要认真倾听,这表示我们对他的(尊敬)。”

第12课:

照样子用叠词填空。

(孤零零)的长桌

(明晃晃)的镜子 (亮晶晶)的星星 (红彤彤)的脸蛋 (蓝悠悠)的天空

(嘭嘭嘭嘭)的敲门声

(哗哗哗哗)的流水声 (啪啪啪啪)的走路声 (嘟嘟嘟嘟)的喇叭声 (嘟嘟嘟嘟)的哨子声

(咣咣咣咣)的敲锣声 (咚咚咚咚)的撞钟声

第13课:

趣味填空。(可以问一问,也可以查一查)

“二老”指的是老父和老母。

“三国”指的是(蜀国)、(魏国)、(吴国)。

“四害”指的是(老鼠)、(蟑螂)、(苍蝇)、(麻雀)。

“五官”指的是(耳)、(口)、(目)、(鼻)、(舌)。

“六畜”指的是(猪)、(牛)、(羊)、(马)、(鸡)。

“七彩”指的是(赤)、(橙)、(黄)、(绿)、(青)、(蓝)、(紫)。

“八仙”指的是(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韩相子)、(铁拐李)、(何仙姑)、(蓝采和)、(曹国男)。

“九流”指的是(儒教)、(道家)、(法家)、(名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十项全能”指的是(100米跑)、(跳远)、(铅球)、(跳高)、(400米跑)、(110米跨栏)、(铁饼)、(撑竿跳高)、(标枪)、(1500米跑)。

第14课:

1、请根据意思写出带有"慈"字的二字词语。

对人仁慈而怜爱叫(慈爱)

对人和蔼而安详叫(慈祥)

对人仁慈而和善叫(慈善)

对人仁慈而悲悯叫(慈悲)

2、请根据意思写出带有"深"字的四字词语。

深厚的感情和友谊叫(深情厚谊)

极深的冤仇和恨意叫(深仇大恨)

深远的谋划和思考叫(深思远虑)

幽深的大山和树林叫(深山老林)

第15课:

1、我能用上“积少成多”第2题中的词填一填。

风驰电(掣) (擎)天一柱

提纲(挈)领 高不可(攀)

(摩)拳擦掌 (拿)腔(拿)调

2、我会照样子把词语变成成语。

热气——热气(腾腾) 目光——目光(炯炯) 风度——风度(翩翩) 大名——大名(鼎鼎) 神采——神采(奕奕) 生机——生机(勃勃) 忧心——忧心(忡忡) 忠心——忠心(耿耿) 虎视——虎视(眈眈) 威风——威风(凛凛) 书声——书声(朗朗) 议论——议论(纷纷)

第16课:

1、课文中有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我能把它们补充完整。

(1)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5)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2、表示时间极短极快的词语,除了课文中的“猛然间”,我还能想出好些。

猛然间 (霎时间) (眨眼间) (一眨眼) (一转眼) (转眼间) (顷刻间) (一瞬间) (倏地)

第17课:

1、照样子写一写。

一(声)不(吭)一(窍)不(通)

一(尘)不(染)一(丝)不(苟)

一(成)不(变)一(文)不(值)

一(毛)不(拔)一(蹶)不(振)

2、我能用“迫不及待”来写个句子。

迫不及待——爸爸答应我今天去游乐园,我早早地起床,*迫不及待*地准备出发。 第18课:

1、我知道括号里分别该填写哪个“bi`”。

墙(壁)(碧)绿逃(避)

金(碧)辉煌(壁)垒森严

白(璧)微瑕

2、我能在课文中找到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勇敢--(胆怯) 守信--(失信)

批评--(称赞) 尊重--(侮辱)

接受--(拒绝) 增强--(削弱)

侵袭--(抵御) 理屈词穷--(理直气壮)

第19课:

1、我会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调*度(diao)*调*控(tiao)

*调*皮(tiao)南腔北*调*(diao)*调*查(diao)风*调*雨顺(tiao)

2、我也来写几个由一对反义词构成的词语。

虚实 (动静) (古今) (甘苦) (东西) (天地) (来往) (多少)

第20课:

1、我知道有很多种不同的笑,每一种笑代表的意思可不一样哦。

(耻)笑 (傻)笑 (奸)笑 (冷)笑 (大)笑 (狂)笑 (讥)笑 (嘲)笑 (欢)笑 (微)笑 (苦)笑 (暗)笑

2、武松单凭一根哨棒就降伏了猛虎。课文中写到哨棒的地方有多处,而每一处使用的动词都不一样。

找一找,填一填。

(拿) (抡) (劈) (看) (跳) (丢) (揪) (按) (踢)

第21课:

我能根据意思从“积少成多”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形容恩情深厚。(天高地厚)

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一样长,形容永久不变。(天长地久)

形容声响强烈或变化巨大。(天崩地裂)

形容天气非常寒冷。天寒地冻

比喻绝对正确的不容改变的道理。(天经地义)

综合性活动(1):

1、我也照样子积累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金黄(碧绿)(碧蓝)(墨绿)(墨黑)(瓦蓝)(乌黑)(雪白)(草绿)(花白)(血红)

金灿灿(红通通)(灰蒙蒙)(白花花)(黑乎乎)(黑洞洞)(篮悠悠)(红艳艳)(银晃晃) 白里透青(五彩缤纷)(五颜六色)(姹紫嫣红)

2、C

综合性活动(2):

篇三:201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共26题。

2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 夜来城外一尺雪,___。 (《卖炭翁》)

2. ___,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3. 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楼》)

4. 衣带渐宽终不悔,___ (《蝶恋花》)

5. 山水之乐,___。 (《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第6-7题(4分)

【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6. 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2分)

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

乙句:___

丙句:___

7. 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以上三句都在感情高潮时结束。

B 以上三句或写现在或写将来。

C 三句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

D 三句都与标题有直接关系。

(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8.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6分)

文学常识

大苏泛赤壁

大苏指___(人名) 词语解释 水波不兴 兴:___句子翻译 尝贻余核舟一 译句___

9. 下列不能体现核舟雕刻技艺精巧的一项是(6分)

A 覆盖在船舱上的箬篷清晰可见。 B 船舱有八扇窗,且都可启可闭。

C 能用直径一寸的材料刻成核舟。D 左窗和右窗共刻有十六个文字。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1分)

陆象山少年时,常坐临安市肆观棋,如是者累日。棋工曰:“官人日日来看,必是高手,愿求教一局。”象山曰:“未也。”三日后却来,乃买棋局一副,归而悬之室中。卧而仰视之者两日,忽悟曰:“此《河图》数也。”遂往与棋工对,棋工连负二局。乃起谢曰:“某是临安第一手棋,凡来着者,皆饶一先。今官人之棋,反饶得某一先,天下无敌手矣。”象山笑而去。

【注】①陆象山,南宋哲学家。 ②肆:店铺。 ③河图:介绍占卜等内容的书。 ④某:我。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常坐临安市肆观棋

11. 对陆象山棋艺进步的原因,理解错误的两项是:(4分)

A 常找高手过招 B 观摩他人下棋

C 善于知识迁移 D 善于思考领悟

E 坚信天下无敌

12. 结尾“象山笑而去”,请写出“笑”的含义。(4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8分)

①在世界美食文化的大餐桌上,有一种面食简单而平常,却风靡已久,这就是面条。 ②若问面条的问世时间,科学的定论为时尚早。有资料记载,1991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一处两千年前的墓葬里.发现器皿中盛有又细又长的食物。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面条。墓葬的主人是早在2500年前就定居在新疆的古欧洲人,他们可能是最早制作面条的先人。

③面条横跨亚欧,它的普及与商贸密切相关。我国宋代的开封曾有“面条天堂”的美誉,这与其繁华开放的国际商贸大都会的地位不无关系。有文字记载,当时阿拉伯商队长途báshè 穿越丝绸之路来到开封经商,能够保存6个月的干面条就是他们最喜爱的食品。在经商途中,他们将干面条技术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后来,面条又以开封为起点,传播到蒙古、韩国、日本等国。商贸的繁荣客观上促进了面条的普及推广。

④传说中世纪初期,阿拉伯人征服了意大利的西西里,于是阿拉伯面条就随着伊斯兰文化传入西西里,促成了意大利面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一批西藏喇嘛为传播中国文化来到不丹,不久,不丹人的餐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面食——“面迟”。有学者认为“面迟”是对中文词语“面条”的异读,也是两国文化交融的见证。可见,面条的发展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有关。

⑤面条细长易煮,可干食,可汤食,适合东西方不同的烹饪方法,因而能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青睐,成为人见人爱的美食。如今,全球50亿人口每年消费約100亿块现代版干面条——方便面,如果用这些方便面来搭建埃菲尔铁塔,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些方便面足以搭建327座埃菲铁塔!

⑥在面条普及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赋予它丰富的象征意义。仅以亚洲为例:在日本,人们在农历七月初七吃素面象征着好运连连。在泰国,人们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象征着喜

事不绝。在我们中国,生日吃面条的传统绵延千年,它象征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细长的面条蕴含着人们对好运绵长、幸福持久的殷切希望。

⑦一碗小小的面条丰富着我们的饮食文化。它是一种“美味粘合剂”,内有不同寻常的意义。面条记录着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它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起全世界。

13. 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báshè ___

14. 第⑦段画线句在文中的意思是指___

15. 面条的普及与发展有哪些原因?请概括。(6分)

16. 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出现在新疆。 B阿拉伯人是最早发明干面条的。

C全球年消费方便面100亿块左右。 D人们经常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

17. 下列这段文字可以放在本文哪一段末尾?请具体阐明理由。(5分)

在一幅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油画上,有一名妇女正在揉面,而另一名妇女在把又细又长的生面条挂在架子上准备晾干。这表明距今1000年前,面条又神秘地出现在地球的另一端——欧洲。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20分)

评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8.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6分)

?小学三年级时,___;

?十多年后,___

19. 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句式?该句反映了我当时___和___心理。(3分)

20. 第?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4分)


天下无敌手》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4754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