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洋务运动论文2000字

洋务运动论文2000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02 10:35:31 | 移动端:洋务运动论文2000字

篇一:洋务运动 论文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闫影

摘要:主要简单阐述了洋务运动了兴起,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最后的结局及影响。详细说明了洋务运动的性质及其意义,即虽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却不可否认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转变。

关键词: 中国,近代化,洋务运动,历史意义,封建属性。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对近代化概念的解释,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近代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士大夫及其统治阶级的天朝幻梦,进步知识分子开始探索西方强大、中国贫弱的原因,于是便有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力图使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运动,而洋务运动则是这一系列现化运动的起点。

洋务运动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的自上而下的经济改革运动。1840年的鸦片战争,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冲破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最强大敌人的挑战。而中国内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清政府面临太平天国的英法联军的双重威胁,在内外交困中,沉睡的中国里,有少数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不同出身、不同地位的人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他们从事研究了解西方情势,并提出模仿西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英法联军的嚣张狂妄和大肆侵略,更激起朝野若干士大夫的觉醒,开始具体的推动“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企业和民用工业,并相应的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政府机构多方面的活动。他们在中央已奕䜣、桂良、文祥等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官吏,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洋务运动。这场改革没有也无法改变当时的政治制度,西学中体的实验不可说失败但终不成功。伴随甲午烽烟的散去,同光中兴如昙花,短暂盛开后终于凋零。而中国从此丢失了成为近代列强的最后一张船票,在之后百年苦难的挣扎中越陷越深。 洋务运动所具有的封建属性,决定了它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的存在。

1.首先,因为洋务运动由清王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所主持,其根本目的又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

2.其次,洋务派所兴办的企业均由洋务官僚操纵。这些企业在封建性的严重束缚下,或瘫痪停办,或被帝国主义侵吞,或转让私人经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3.再次,洋务运动的变革措施与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和本末观发生了冲突,受到传统心理的束缚。中国是农业大国,重农抑商是历代统治者沿袭的基本国策,尽管西学的输入打乱了中华民族独立发展的轨迹,但长期以来民族发展的惯性,使很多中国人仍然按照本民族特有的观念去看待世界和社会,这就妨碍着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前车已覆,后人既要哀之,更要鉴之。

但这次运动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外交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改变固步自封、轻视科技的状态

中国古代历史上科学技术曾经居于世界前列,但清政府长期以来沉迷于“天朝上国”的幻境中,顽固派抱着“中国文化独尊”论不放。洋务派从中国被动挨打、屡遭屈辱的现实中看到

了科学技术落后的悲哀。洋务运动更重要的贡献在于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使国人不再一味以追求仁人先贤之道为唯一理想,奠定了“科学救国”的根基于基础。设立的新式学堂第一次将西方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带进课堂,从而培养出我国第一批造船、航海,机器制造以及近代医学等方面的人才,让国人重新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也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大的形势下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为祖国的独立与富强作贡献。

2、引发思想上的巨大转变

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最主要的困难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于是开办民用企业以解决资金等问题。在官办企业的倡导下,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进行,那些达官显贵以办洋务为荣,再不以经商为耻,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几千年来“重农轻商”的观念。掀起了以富国富民为主的重商运动,为清朝自强带来新的活力,使中国的现代化商业落地生根。历史表明只有农工商都为本,国家才会富强。

3、开新型军事形式先河

中国近代海军开始出现在洋务运动过程中,清政府觉得每年拨款四百万两白银作为海防经费,是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开端。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统领海军、海防事宜,推进了海军建设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清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对外国的侵略势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

4、开源广进、人才培养

清政府开始重视外交,致力于培养外交人才。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外语和外交人才。

洋务运动虽然有着种种的不足之处,但是,它作为中国现代化运动的起点,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的。在文化观念意识上,洋务思潮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价值观念、建立了“以工商立国”的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观念意识;在社会经济方面,洋务派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先进生产力,在社会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诸领域推进了现代化运动,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传统社会的若干特征,使古老的中国终于向开放和现代化迈进了一步。因此,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一个重要阶梯

总之,洋务运动处于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它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有消极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1.《曾文正公全集》作者:曾国藩 出版时间:2011年1月 出版社:中国书店

2.《李文忠公全书》作者:李鸿章

3.《中国近代史》 作 者:方敏 马克锋 耿向东 龚书铎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0年03月

4.《现代化新论》 作者: 罗荣渠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04-01-01

篇二:洋务运动论文原稿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摘要:洋务运动是十九世界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由清政府内部的地主阶级开明派推行的一场带有自救性质的社会改革运动。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虽最终没能救中国,使中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但却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链条上最重要的一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关键词:洋务派 洋务运动 近代化

一、近代化概述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指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为推动,实现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化。“近代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它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变化,也就是社会的转型。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 即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厂。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即发展资本主义。三是政治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变化。具体来说,中国的近代化,是在中国社会巳经沦为半殖民地的历

史条件下,由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开始起步的。洋务运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虽然没能救中国,却为中国的进步、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链条上的第一环。

二、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一)洋务运动与政治近代化

政治近代化是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由农耕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时,社会政治制度发生与现代经济基础相适应的转换。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许多近代企业建立,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发展,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近代产业工人增多,无产阶级开始形成,同时洋务运动中也形成了中国资产阶级。这对封建社会形成了猛烈冲击和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迫解体,这也为以后的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鸦片战争以前,清朝自恃甚高,推行所谓的理番外交,不设专门的外交机构。鸦片战争以后,五口通商,开设五口通商大臣。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应外国列强的要求,1861年1月,咸丰帝批准了奕欣等洋务派人士的奏请,设立总理事务衙门,主管洋务事宜。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标志着清政府开始放弃闭锁国政策。同时,清政府冲破了理番外交的传统观念,派遣了第一批驻外使

节,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这体现了早期中国近代的外交意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改革过程中,洋务派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后来洋务派中还出现了要求政治改革,主张效仿英国的君主立宪的维新派,他们要求从政治制度方面进行改革,这为戊戌变法准备了条件。这些都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二)洋务运动与经济近代化

洋务派通过“官办”、“官督商办”等形式兴办的近代工业,构成了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主体,是中国近代化早期阶段的经济基础。

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二十几个民用企业,其中较重要的有福州船政局、开平矿务局、电报总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炼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这些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虽然要受到地方官僚的控制,但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工业.它们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为中国带来了现代生产力和大工业生产方式。洋务派的求强求富活动,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指引了道路,创造了机会,起了摧生扶幼的作用。一些企业后来直接转化为民族资本主义,官督商办、官商合办这种形式也保护了民族资本主义。

洋务运动揭开了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引迸了

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科学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洋务企业的开办,把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冻土顶开了裂缝,示范并带动了民间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民间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阶段。洋务派从西方引进了新的生产力,使中国跨出了近代化的艰难的第一步,为开始创建新社会准备了一定的物质条件;洋务派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生产关系,从而揭开了中国资本主义历史的序幕。

(三)洋务运动与军事近代化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延伸到了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而此时,国内太平天国运动也愈演愈烈。清王朝统治受到来自外国侵略势力和国内农民起义的双重威胁。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清政府力图通过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以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

洋务派通过大量购买并进而制造新式枪炮,组建新式军队,实行洋式练操,以促进清军队的建设和国防的近代化。同时他们还筹建海防,建立新式海军,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 , 共有船舰六七十艘。军队改革使清王朝的军制进入了多元化时期。1885年清设立海军衙门,统理海军、海防事宜,这大大推进了海军建设与国防的近代化。

(四)洋务运动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学说,成为中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先声,推动了社会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洋务派通过开办洋务学堂和派遣留学的途径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打破了旧式教育和科举制度的一统天下的局面,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军事人才和知识分子,输入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为中国造就了一支具有资产阶级新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据统计,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的各类学堂共计35所,各洋务学堂毕业的学生约计有一千余人。这些学校以学西学为主,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教育,新式学堂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学习外语、自然科学知识及专业理论和技能,成为具有近代化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洋务派还共派出了7批留学生,共200余人。他们在国外刻苦学习,回过后,多数成为各行业的骨干,对推进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如著名的铁道工程专家詹天佑,便是洋务派派赴美围留学的第一批学生之一;著名思想家兼翻译家的严复也曾被派赴英国留过学。洋务运动的教育改革打开了中国面向世界的文化之窗,它所设立的近代教育体系开中国近代教育之先河,促进中国文化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三、洋务运动历史研究的启示

篇三:有关洋务运动论文关于洋务运动论文

试论洋务运动中的军事自强

摘要 满清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自强开始的到了后来虽然增加了“求富”的内容但军事自强的目标始终未变。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和北洋海军的覆灭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从而完全否定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这些看法是值得讨论的。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抵御 甲午战争

一 在认识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同中日甲午战争的关系时首先要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推动洋务运动军事自强特别是进行近代海防军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防御日本的侵略。 清朝统治集团兴起洋务运动从根本上讲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统治。但是再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全国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后对清朝封建统治威胁最大的是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清政府办洋务的目的。有对内镇压的一面但主要是为了抵御外辱。洋务运动是在国内统治阶级矛盾缓解海边防危机日益加重的情况下清朝统治者位增强抵御外辱的力量而采取的一种对策。 与其说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刚开始时军事自强抵御外辱还是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话那么从70年代中期以后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则主要是为了遏制和防御日本的侵略。明治维新后日本队中国的一系列侵略扩张活动 是促使清政府加紧从事军事自强活动特别是大力推进近代海防海军建设的最主要因素。 经过1874年日本制造的侵略我国台湾的事件和1879年日本侵吞琉球的事件促进了海军的建立。此后北洋海军开始购造大型铁甲舰船迅速走向成军。 洋务派创建新式海防海军的目的主要是防御日本的侵略从1874年开展海防大讨论以来一直是很明确和一致的。建立南北洋海军都是“隐为防御日本之计”。内阁学士梅启照指出。日本“擅废琉球”“窥伺高丽”企图进而侵我东北对中国安全造成的威胁最为直接因此“防东洋优胜防西洋”。李鸿章更明确的指出日本实“为中国永久大患”。他说“日本狡焉思逞更甚于西洋诸国今日所以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驭日本起见”。正是从防御日本侵略拱卫京畿安全这样一个根本目的出发并考虑到他日朝鲜“有警或须派兵应援”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海防建设中决定以北洋为重点首先发展北洋海军并优先更新驻防华北地区的淮军和练军的武器装备加强其训练同时将防御日本队我国台湾的侵犯作为南洋海军福建海军建设和作战的一个重要目的。 可以看出抵御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扩张在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活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特别是建设近代海防海军主要是为了防御日本的侵略而进行的。

二 经过30多年的苦心经营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取得了较大进展不仅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中国进行反对日本侵略扩张的斗争也发生了积极的作用。 第一清政府依靠洋务运动中建立军事力量多次挫败了日本吞并朝鲜进而侵略中国的阴谋。 日本侵略势力是1876年开始进入朝鲜的1882年7月朝鲜发生兵变。日本企图利用这一事变控制朝鲜。清政府即派丁汝昌率北洋3艘兵轮赴朝并将淮军吴长庆部两千人快速运至仁川登陆进入汉城扣留了亲日朝鲜大院君挫败了日本阴谋。 第二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开始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进程使中国军队以近代新式武器装备投入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 洋务运动前中国军队武器装备是极为落后的。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是中国军队武器装

备近代化的起点。 甲午战争时中国进行海上作战和保护海上运兵线是当时亚洲第一流的北洋舰队。如果没有这支近代化装备的舰队中国就不能同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进行规模空前的“世界史上第一次整齐舰队的海战”——黄海大海战并重创日本海军5艘主力战舰粉碎日本“聚歼清舰于黄海中”的狂妄计划也不可能与威海地区新式海防炮台“水路相依”坚持近一个月之久的威海保卫战给进攻威海的日军以重大杀伤。 第三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军事工业是甲午战争中国军队军火装备的主要供应来源。甲午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枪弹的需求量很大而外购又极为困难。正如张之洞所说“方今求一千支枪难于筹十万之饷”。在此情况下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军事工厂就成了为中国军队武器弹药的唯一供给来源。 由于各军事工厂平时的储备和战后加紧生产中国军队在前方作战时所需的武器弹药供给问题较好的得到了解决对支持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起了一定得作用。

三 甲午战争对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是一次检验。它既展现了洋务运动军事自强对看机日本侵略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同时暴露了洋务运动军事自强的许多弊端和不足。 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使得清政府认识到军事自强仅仅更新武器装备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对陈旧落后的军制进行革新。


洋务运动论文2000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0999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