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我看历史风云人物2000字论文

我看历史风云人物2000字论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03 12:11:34 | 移动端:我看历史风云人物2000字论文

篇一:近代风云人物专题 期中论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5 — 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论文题目: 从回忆录多层面了解周恩来 --读《峥嵘岁月》有感

课程代码及课序号:HUM466-0,1

课程名称:近代风云人物专题

学 号: 201420031

姓 名: 张成侠

学 院: 法学院

专 业:法学(国际经济法方向)

在笔者儿时,便常常听老师谈论起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著名人物。当时只是好奇,询问父母和其他长辈时大家说法各不相同。在本学期在近代风云人物专题的课堂上,老师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中国近代史发展以来的众多令人敬仰的著名豪杰。其中,我国伟大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的才能与魅力深深吸引着笔者。于是笔者在课下阅读了有关于周恩来的几本学术著作,其中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峥嵘岁月》给笔者留下的印象颇深,在此依据笔者自身理解对本书中的内容以及本书的特点做简要评述。

《峥嵘岁月》是由在1936年-1963年间跟随过周恩来总理的三位警卫人员(刘九洲、彭海贵、何谦)通过回忆在工作与生活中周总理的日常点滴整合编辑而成,其实质是一部回忆录。此书于1997年末出版,本书分为三部分,主要是以三位警卫人员回忆起的生活片段,并形成一个一个小故事为形式,内容真实感人,文字无任何华丽词藻,通俗易懂。读完本书,让笔者对于周恩来又有了新的认识,对其人格魅力与素养敬佩不已。

一、工作中严谨负责,坚持党的革命路线

周恩来总理在抗日战争时期一直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坚持贯彻执行毛泽东的革命路线,始终不渝的捍卫毛泽东思想,在生活中更是爱护人民,对战士们亲切教诲,和蔼可亲。本书中,据刘九洲和彭海贵回忆,抗日期间,周总理每天随身带着重要文案,每天抽出空余时间看书看报,对于革命文件认真审阅,有的时候废寝忘食。在苏联养病期间由彭海贵做其警卫人员,养病时还会时时刻刻挂念

共产党的境况。到战区视察,也不忘叮嘱战士将领坚守共产党的革命思想。

在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处理国家外交事务,更加繁忙,奔赴各个国家拓展新中国外交范围,在深夜也要抓紧时间看一些文件。为中国的崛起而日夜操劳的他,被战士们看在眼里,疼惜在心上。可见,他将毕生精力全部贡献于中国人民及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关心在抗日期间的科教文卫工作,只要是和国家的未来有关的他都会操劳重视,其中,在皖南事变后,周总理亲自指导《新华日报》的编辑,刊登有关于我党方针政策的文章。总理还亲自誊抄稿子,等报纸出版后,周总理沿路分发报纸,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这种严谨负责,踏实认真的态度,也必定会感染周总理身边的众多官员,形成良好的党政风气,这也是为后世党中央端正内部人员工作作风的相关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做出永远让人们颂扬的表率。

二、 战场上临危不乱,与战士共进退

周恩来虽然身居高职,但在战场上,周总理一直把自己当成众多为国拼杀的战士。据刘九洲回忆,在西安事变时,周总理肩负着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以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任,就在去机场的路上,遇到了国民党政治土匪的偷袭,周总理镇定的指挥跟随的警卫班进行还击,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周总理情急之下赶忙下车,冒着枪林弹雨指挥战斗,最后还是孔石泉同志强

行带走周总理。这次劳山遇险后,周总理对牺牲的战士很是惦记,在去南方时,还询问刘九洲那些战士的坟墓位置,并前去祭拜。从此事中便可看出,周总理有着上战场厮杀的气魄与胆识。当然从去祭拜牺牲的战士这点可以反映出周总理对战士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对将士的尊敬、对战死沙场的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着实令人动容。

三、 生活中艰苦朴素,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

周总理在生活中简单朴素,自食其力。一位国家高级领导人,能做到如此地步实在令人感到震撼。在抗日战争期间,周副主席住宿条件并没有比战士好多少:“土炕上铺着两块旧木板,铺板上铺一层草,一条旧毯子,一块白床单就算是床了……”这些旁人看上去与副主席身份完全不符的生活布置,周总理却很是满足。即使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发展时,周总理依旧住着平房,房屋内部装饰如同寻常人家。书中字里行间便可想象出周总理是一位身居高位但却廉洁正直的清官。现如今我国正大行反腐倡廉,周总理一生的清廉质朴,是现在我国中央乃至地方上下各级官员学习的楷模。

周总理在生活中不仅个人作风端正,还经常教诲身边人。当然,他身边的警卫人员就是其中受益人。周总理在参观前门饭店时,只不过主厨多端上来一道菜,周总理也要要求和代表们吃一样的饭菜,绝不搞特殊,还借此在饭桌上和蔼可亲的教诲着身边

其他官员,

四、外交事务中不卑不亢,彰显独立的中国新形象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周总理毅然挑起外交事务的大梁,奔走各国,为我国发展初期的和平外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他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各国领导人的赞许与认可;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的求同存异方针更是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短短十几年,我国便与众多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友好和平外交,并且与当时的超级大国苏联保持合作关系,这其中的功劳大部分都来自于周总理。

而这些辉煌的背后也有些不为人知的困难与艰辛。据何谦回忆,周总理在去向万隆会议时,美蒋特务在周总理要搭乘的飞机上做了手脚,导致飞机在中途爆炸。幸运的是,周总理因为国内有些事务处理没能按时登机,避免了这次厄运。还有种种技术与人才上的缺失困难,很多时候都是总理亲历亲为。在各国首领与人民面前精神抖擞,彰显正在崛起的中国的大国风范;在超级大国的威慑下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理念,充分体现我国不卑不亢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在背后的艰苦劳顿,周总理经常一人承担,从不抱怨。这种精神值得后世众人学习借鉴。

本书也有所缺陷和不足,其中内容只是三位警务人员的回忆,有些故事情节并没有文献材料进行考证,因此,其中是否有夸大成分也无法说明但通过周总理身边的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也可以大致

篇二:近代史2000字论文

4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有其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简单地把它的发生归于某些个人的因素,尤其是企图从个人品质上找原因,都无助于我们正确的总结历史经验。 文化大革命是党和毛泽东在探求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时走入歧途的结果。是在错误理论指导下的错误实践,他们尖锐的形式,相当充分地暴露出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体制等方面从在的缺陷。

从政治、法律上来看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1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决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而必须把党和国家的的工作重心转到搞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轨道上来。

2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为了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不受干扰,必须对社会主义建立后国内的阶级现状和阶级斗争作出合乎客观实际分析,并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方法。

3要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根本任务,坚持集体领导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4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全体公民的民主权利,必须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化、制度化。

5必须保持政治上的安定团结,才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经济上来看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1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和和平的国际环境变化。

2经济政策的正确必须要用思想理论的正确作保证。

3生产力布局的改变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不能盲目进行急于求成。 4现代化的生产,必须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劳动制度,不能搞“无政府主义”。

5加速增加培养科学技术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 6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能采取闭关政策,必须加强对外交流。

二继承发扬抗战民族精神

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剑与火、血和泪、苦难和抗争的交响曲。顽强的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求得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世界展开了声势浩大的隆重纪念活动。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年

轻一代的其中一分子,在特殊的时期写下这篇纪念文章,主要是想表达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纪念抗战,我们要牢记历史,警钟长鸣,居安思危

70年,对于个人的一生来说,刚好一个花甲,似乎是很漫长的一段时间;但对于一个国家的一段历史来说,却异常的短暂。人上70,容易健忘,但中华民族70年前那段惊天地、泣鬼神、异常悲壮的抗战历史,却不容许忘记。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70年前的胜利来之不易,代价万分沉重。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人民都是受害者,而付出的牺牲之大,遭受的苦难之深,当数中国人民为最。结束于1945年的二次世界大战,涉及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人口,总兵力达1.1亿人,军民伤死9000万人以上,中国就损失了3500万军民。日军在中国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目前已发现的“万人坑”就有近百个。单是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的大屠杀,死难者就不下38万,日本侵略者欠下中国人民的血债罄竹难书。

纪念,是为了认清历史、正视历史、记住历史,在人们庆贺胜利70周年之际,世界还不太平,我们一定要不断增强自己的民族防范意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务必常抓不懈,居安思危的警钟当在中国人民的心中长鸣!

二、纪念抗战,我们要感谢党,拥护党,坚定不移跟着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我们就不可能取得那场伟大战争的全面胜利。在70年前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国内矛盾尖锐、国家积贫积弱的艰苦条件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百年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胜利。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上一次雪洗百年耻辱、开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历史性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争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主力,使其既无力北上攻打苏联,也难以抽调更多力量南下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决战。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争取世界和平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正因为如此,国力羸弱的中国在当时才有资格有条件作为战胜国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一道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又开始赢得世界的尊重。而这一切的改变皆因有了中国共产党。

铁的事实证明,无论是在抗战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今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纪念抗战,我们要感谢党,拥护党,坚定不移跟着党。

三、纪念抗战,我们要弘扬抗战精神,奋发有为,强势推进中国的和平崛起继承发扬抗日战争民族精神,必须牢牢抓住发展的主题。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落后就要挨打,综合国力?强就要受辱。一个民族要自强、自立,就要具备强大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强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关键在于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此,一座城市、一个区域也是如此。只有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才会有繁荣和富足,才会占据发展的制高点,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当前,我们正处于二十一世纪前20年的战略机遇期,肩负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这一前无古人的壮丽事业,既充满艰辛又充满希望。我们要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继承发扬抗日战争民族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体现到热爱家乡,为中国和平崛起做贡献上来。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证明,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创造如此彪炳千秋之伟业的凝聚力,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把零散的个体力量聚合为宏大的集体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把热爱家乡、建设祖国作为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作为每一个中国人的自觉行动,尽心尽力地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继承发扬抗日战争民族精神,必须把远大理想落实到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中去。推进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自强不息、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巨大精神动力。我们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要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就是要围绕实现祖国的强盛和富裕,从具体的工作做起,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就是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业务,在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就是要敢为人先,创优争先,以自身的创新发展,以敢于挑战前人、超越前人的勇气,开创各项事业发展的崭新局面;就是要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立志干大事,勤于干实事,肯于干小事,善于干成事,在推进中国和平崛起的伟大事业中强势发力,建功立业。

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万户千家,到如今全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中国,这个在噩梦中奋起的雄狮,开始展现他威武的一面。建国六十年来,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人民在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

成就。伟大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正在大步迈向小康社会!

篇三:魏帅帅重看历史2000字

吕梁学院

《近现代史纲要》

评价袁世凯

之新解

姓 名:魏帅帅 学 号:20140807231

班 级:土木(专升本) 1402

评价袁世凯之新解

辛亥革命是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地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但最终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失败了。 袁世凯是何许人也?在中国上至百岁老翁下至十岁顽童,恐怕大都知道袁世凯。有人说他是一代枭雄,有人说他是窃国大盗;也有人说他是治世能臣,有人说他是卖国贼;还有人说他是爱国英雄,有人说他是卖友求荣的的小人等等。为何对一个人的评价有如此之大的差别,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没有几个人。历史极为复杂,评价历史人物,很难用一个框框来简单地评其一生是非功过,也不能仅仅简单地根据他的动机如何,而应该根据他的所作所为是否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有利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进步而定,我们只有事实求是地对历史人物从事活动的事实活动进行分析,才有可能得到或者基本上得到符合实际的论断。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是中华帝国的皇帝,也是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他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还担任过大清帝国的首相、朝鲜王朝的总督。他至今被自己的中国同胞骂作卖国贼与窃国大盗,虽然他也曾为中国立下了“几乎被健

忘的中国人忘却了的”伟大功绩。袁世凯被中国人骂了快100年了,在此我不想骂他,只想谈谈他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卓越贡献。

要公正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要作到客观,这对一百年来一直具有革命造反思想的中国人来说确实不易。但历史就是历史,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你可以掩盖它,不让人们知道,但却无法抹杀它的曾经存在,让所有人都不知道。

袁世凯出生在书香门第世代官宦的大家族,少年聪颖好学,性格刚毅,好武学。青年从戎,胸有大志,他曾说:“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焉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耶”随军入朝,锋芒初露,奠定了他的军事基础。寻求自强之道,小站练兵,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保境安民,创建警察部队。他是推行新政的有力人物,力废科举,大办学校,创办中国近代公、检、法体系,创办商会,发展实业,加强金融管理,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顺应潮流,逼迫清帝退位,实行共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因促成共和有功,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久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在此后时间里他实行新政,推行改革,社会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经济上出现了振兴实业、提倡国货的热潮,政治上民主空气浓厚,政党、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报纸“风起云涌,蔚为大观”。

但是袁世凯却也是个悲剧人物,在那外强侵入,革命蜂起,内外交困,民不聊生,动荡不安的年代里,袁世凯以强者的身份,左右逢源,

自立派系,确实做过不少有利于国家社会发展的好事,充分显示了他的雄才大略。但他野心私欲太大,又好迷信,其家人和部属的怂恿使他产生了称帝的闹剧,也暴露了他是乱世枭雄的面目,导致了他的悲剧人生。

综观袁世凯从政40余年的生涯来说,他对于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他的政敌---民主主义革命家黄兴曾这样评论过袁世凯,他“算得个四十年来天下英雄”众所周知,黄兴是道德高尚、宽容厚道的君子,他对袁世凯的评论是公道的,确切中肯。作为今人的我们,对袁世凯何必那样耿耿与怀呢?

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儒家学者办的学堂,主讲儒家经典。而当今中国社会的教育模式则是全盘来自西方,如教育的管理体制、升学制度、师资系统、教学科目等,如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院等升学制度,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语文、体育等学科,无不是从西方引进的。这种教学模式,在二十世纪初均被称作“西学”或“新式教育”,是相对中国传统的“中学”或“旧式教育”而言的。今天司空见惯的事,在二十世纪初却是一个创举。而袁世凯正是这个给中国新式教育带来曙光的最杰出的人物。

1905年,由袁世凯领衔,联合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岑春煊、两江总督周馥等奏请朝廷停止科举考试,推广西式学校,得到批准。清政府谕令从1906年起停止所有乡试、会试和各省岁试。这样,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了,为新式学校的发展扫除了障碍。袁世凯后来经常与其子女谈起这件事,认为是他一生中最为得意的事情,并说

自己从小就痛恨科举制度。

袁世凯还积极兴办新式学校,通过组建教育行政领导机构、筹措办学经费和培养师资等措施,使得他管辖下的直隶省(今河北省)的新式教育发展迅速。他建立了以“北洋六镇”为首的现代化陆军及“保定陆军学堂”、“军医学堂”等一大批军事院校;创办北京、天津两市的现代化警察部队,使民国初北京、天津两市的治安曾享誉全世界;他还是百年名校山东大学的建校元老,于1901年上书光绪帝,创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所官立大学堂,即现在的山东大学(时称山东大学堂),对当时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人认为,袁世凯在政治上的蜕变是有一个过程的。早年的袁世凯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物,剧中他出场时年仅37岁,他担任驻朝鲜使节被撤职查办,落难之余投奔李鸿章。那时他的心态是生怕别人听不见他说话。而到最后,他俨然成为别人生怕听不见他说话的人,这就是他的一个发展轨迹。袁世凯算是个大家,也是少有的没有经历科举制度出身的枭雄。袁世凯和孙中山的根本区别在于,孙中山完全是出于公心,为民族,求解放,一生奔波;他则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才去干,客观上也做了一些好事,但最后野心膨胀,成为一个遗臭万年的人。


我看历史风云人物2000字论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1125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