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怎样收集论文材料2000字论文

怎样收集论文材料2000字论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03 12:12:07 | 移动端:怎样收集论文材料2000字论文

篇一:毕业论文材料的收集原则和方法

毕业论文材料的收集原则和方法

1.毕业论文材料的收集原则

(1)选择围绕主题的材料

主题就是毕业论文的主题和核心,是对显示的分析研究和观察体验而提炼出来的主题思想。一篇毕业论文的主题与材料的关系就好比是“骨与肉“的关系。因此,围绕主题来占有和选择材料是收集材料的首要原则,要注意克服为了“凑字数”而选择一些与主题无关和关系不大的材料,应充分考虑到毕业论文内容表达的实际需要。

(2)选择典型的材料

毕业论文的典型材料主要是指能够反映出客观事物本质和共性的材料。围绕主题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能够反映出客观事物本质属性,有的只是涉及了事物的本质,还有的可能是与事物的本质没有什么关系。因此,要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不能把主题相关的材料都写进毕业论文。

(3)选择真实的材料

毕业论文的材料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而且能准确地反应出客观事物,这样才能使毕业论文做到学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所以,在选择材料时尽量选择第一手材料,如果第二手材料要进行考证核对,最好能查看到原文,同时,还应注意材料的局部真实和整体的真实。

(4)选择新的材料

新材料立足于新,材料新颖,就可以及时体现出新技术、新思想和新事物,使毕业论文更具有时代感和新鲜感,同时也更具有学术价值和应用性。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与毕业论文所研究课题相关的材料可能浩如烟海,令人眼花缭乱,将新材料写进毕业论文,既能反映出作者具有敏锐的目光,也表明作者具有驾驭新材料的能力。当然,新材料不完全等同于真实或完全可靠的材料,因此,在使用新材料时一定要先要进行反复认真的鉴别和分析,然后才能使用。当然,对于那些已经通过专家鉴别的新材料完全可以直接

使用。

毕业论文的新材料的收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最新出版的报纸、杂志和书籍等,最新公布或刊载的各类材料,如统计数据、最新技术等,由于是最新发行的,所以这些材料也是新材料。

②通过调查研究所得来的材料,例如,有的大学生为了写《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毕业论文,进行了采访,召开了座谈会,并设计了调查问卷,这些交谈、座谈记录和问卷调查统计数字就可以说是新材料。

③自己积累整理的材料,例如,有的大学生平时就注意收集整理材料,将大学校园中那些反应大学生积极向上,具有健康精神面貌的流行语一一记录下来,然后经过分析研究,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总结,写出了《大学校园流行语研究》毕业论文,所收集的这些流行语就是新材料。

④不曾被别人使用过或引用过的材料也是新材料。

2.毕业论文材料的收集方法

毕业论文材料的收集方法很多,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收集。

(1)作笔记

作笔记对任何一个毕业论文撰写者都是必要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书报杂志时,搞调查研究时,或在进行课题研究实验实习的时候,都要随身带笔和纸,随时记下所需材料的内容或有关的想法体会、理论观点等。在作笔记时,最好空出纸面的三分之一左右,用来记载对有关摘录内容的理解、评价和体会。作笔记的基本方法摘录、提纲等形式,可根据个人的习惯和课题研究需要灵活选择。

①作摘录。作摘录就是根据毕业论文研究课题的需要,把有关书籍、报刊和杂志中文章的重点和精华部分摘录下来,也可以把调查访问对象谈话的重点和精辟之处摘录下来。

②做提纲。做提纲就是编写查阅和访问到的材料的提纲,以便记录相关材料的观点和见解,启发自己的思路或提供一些例证。

③做提要。做提要就是对相关材料的内容、主要观点、例证和数据等进行简要的介绍,提要的内容要求少而精。

④作改写。作改写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把所需的原文材料进行改写,使客观材料和自己的主观见解能够融为一体。

(2)做卡片

做卡片收集材料,比较容易进行分类、保存和查找,而且所作的卡片可分可合,根据需要灵活的进行组合。卡片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到文化用品商店购买。一个问题通常写在一张卡片上,内容太多也可以写到几张卡片上。当然,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要不要做卡片,可依据个人习惯,不必有死板的规定。

(3)剪贴报刊

将有用的材料从报纸、刊物上剪下来,或用复印机复印下来,再进行剪贴。要把剪贴的材料分类贴在笔记本、活页纸或卡片上,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节省抄写的时间。

无论是摘录的材料,还是用卡片收集或是剪贴的材料,都必须要注明出处。如果是著作,则要注明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发行年月等;如果是报纸,则要注明作者、篇名、版次、报纸名称、发行年月日;如果是杂志,则要注明作者、篇名、杂志名称、卷(期)号、页码等,以便附录在毕业论文的后面。

(4)目录、索引

目录、索引是学习和检索材料的工具。目录是用来记录图书名称、作者、版本等,索引则是用来汇集编排散见于图书期刊中的相关材料,编排时要注明出处、页码。

(5)因特网检索

由于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处理技术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信息的收集、利用和检索等都可以在因特网上实现。

通过材料的收集,应准确及时地掌握前人已取得的成果,以使自己能了解所研究的课题目前已达到的研究程度和它的“终点”,从而找到自己毕业论文的“起点”,还应该了解前人从事该项研究工作的经验教训,以此作为自己写论文的借鉴,以便少走弯路。此外,还要把握完成毕业论文各阶段收集材料的重点,一般来讲,开题时,要求资料“全”而“新”;撰写论文时,要求资料“全”而“可靠”;准备答辩时,要求资料“全”而“有理”。 本文来自于:http://gocheck.cn

篇二:论文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论文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一)材料的查找与收集、

图书馆是我们检索查阅资料的重要场所

检索工具手工检索(卡片和书刊的目录、索引等)

电子计算机的使用 电脑的联网查询

材料收集方法1记笔记 (如平时的读报笔记、提纲笔记等)

2做摘录 摘录就是在资料的收集、查找中将阅读到的一些能为自己的论点、论据所用的名言、警句、事实和数据等资料摘要摘录下来,为了今后的查找和引用,懂事应把这些摘要分类整理。每条摘要要注明出处,如

——摘自《潘天寿》第72页,学林出版社,1996年

3制卡片卡片式一种携带方便,为资料的组合、归纳、查找而是用的硬纸片,卡片要表明资料的题目、作者、出处、时间等,以便分类查找,大小为12cm*7.5cm 4剪辑资料把报纸和期刊上的有研究用处的资料剪下或复印,可以装订成册,也可以粘在笔记本和活页纸上

5编目录、索引 是用来记录书刊名称,论著的题目出版单位和版次用的,是我们用来研究和查找资料的工具盒备忘录。

6 社会调查

(二)材料的整理和使用

1检查

2材料的分类

二 论文的要求与内容

(一) 绪论部分

1说明论题的研究目的与作用

2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3阐述论证的方法

(二) 本论部分

1展开论题,提高作者的见解与观点

2通过用大量材料和逻辑推理加以论证,并根据它们的内在联系安排论题,详细

论证文章的全部思想和见解。

3围绕大的层次,逐步论证与组织晓得分论点

(三) 结论部分

1对全文研究论证的结果与看法

2对论题今后研究发展走向的预测

三 提纲的编写

(一) 作用

(二) 内容:一、大项目——即上位论点

(一) 中项目——即下位论点

1、 小项目——小论点(包括所用材料)

(三) 步骤

第一 吧自己考虑成熟的标题写出来

第二 写出论文的整个学术中心论点

第三 从全篇整体布局入手,从多方面到概括几个主要方面,以什么程序来论述基本论点,根据这些把整个文的逻辑构成骨架写出来

第四 在大的基础上安排后,逐步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并把每一重要层次段落的安排列出,通史找出每段论点部分

第五 把每个段落所使用的材料按需要顺序编码,便于写作时采用 第六 把整个提纲检查一遍,做一些必要的调整

(四) 方法

1标题式写法以标题的形式把要写的部分概括出来

2句子的写法把一个能代表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或小段语言部分内容概括出来

(五) 要求

1 突出中心 注意整体

2注意提纲的简明概括性

篇三:2000字论文格式

百年世博与中国

一、百年世博与中国

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定期举行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集会,是世博会的最早形式。公元5世纪 ,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18世纪 ,随着新产品的不断出现 ,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 ,但只展不卖 ,以宣传, 展出新产品和成果为目的的展览会。1791 年捷克在首都布拉格首次举办了这样的展览会。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展览会的规模和参展的地域范围也逐步扩大 ,直至发展成为由许多国家参与的世界性博览会。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占据了“世博会之最”它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博会,象征着发展中国家也登上了世博会的舞台,世博会的发展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851年 ,英国宣布举办首届世界博览会 ,极具商业敏感与智慧的中国上海商人徐荣村获悉后 ,深感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很快命人精选了12 包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紧急用船运到伦敦 ,赶赴世博会参展,可谓是在第一时间进人世界文明发展的快行道。“荣记湖丝”最终荣获金、银大奖。尽管年头久矣 ,世人也不常提起 ,但这件事应该是被记入史册的,它充分证明了中国开明人士对世博会的热切关注。

贵州茅台酒在1915 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荣获金奖。茅台酒在展出的过程中,通过“酒香为媒”的轰动效应 ,成为世博会上的明星 ,直接由高级评审委员会授予荣誉勋章金奖。

古人云 “万事从头来 ,千思梳蓖起。”一把小小的中国传统梳蓖也曾在1915 年世博会上大放异彩。西方人被其古朴精致深深折服,“常州梳蓖”的名字就此留在了世博会荣誉奖项名单上。

1873年 ,中国清朝政府第一次以官方的名义组织并派代表出席了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但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当时的代表是洋人。1876年,中国第一次派出了中国人代表参展美国费城世博会。此后 ,中国陆续参加了多届世博会,新中国成立后共参加 次世博会。通过世博会展 见自我 ,走向世界,发现世界。

在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国家中, 中国第一个向国际展览局正式提交申请函,第一个递交《中办报告》,第一个接受国际展览局考察,并在国际展览局第129次、第130次、第131次、第132次全体大会上就申办世博会作陈述报告。

2002年12月3 日, 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全体大会 上,中国以 54票对韩国 34票的胜利 , 获得2010 年世博会的举办权。上海市成为举办2010 年世博会的城市。

而上海世博将成为一场高科技盛宴——纳入国家863科技项目的自动语言翻译系统将应用于世博多语言热线;整个世博园区覆盖首个IPV6试商用网络;还有准4G技术、非接触式手机支付、全球眼视频监控安保等新技术。

胡锦涛总书记殷切期望上海世博会“展示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文明、展示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展示我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

二、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1.促进文化的交流:在可达七千万的的庞大游客数量之下,隐藏着各种人士之间,各种民族之间,各个国家之间,不同的文化与习俗的交流。在世博会上,最重要的是礼貌待人,要尊重别人。这样,我们国家才会更被别人看得起。既然要尊重别人,首先要尊重别人的习俗。在博会上,你会看到,不同民族之间有互不相同的习俗,或许你会觉得可笑。但是,每一种习俗都有它自己的来历与意义,那就是它的文化。我们不但不能取笑别人,而且还尊重别人。在这么多人的世博会上,聚集了各国的文化,我们会学会更多我们所没见过的。同样,别人也会学习我们民族的文化与学习。这对于世界和平来说,有一定的作用。

2.推动经济的发展:在地理学中,有一种环境演变过程的整体性。具体来说,就是说一种东西的改变,往往会导致其他东西的改变;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也会带动它旁边区域的经济发展。这次上海世博会,给上海引入了大量的人流。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许多城市,都借助这个天载难逢的机会,来发展各自区域的经济。

这次世博会,推动发展的企业,多达几十个,这将会为上海的经济乃至我国的经济都会迅猛增长。上海世博园总规划师吴志强说:“这次世博展览会将会给中国带来超50年的影响。”他说的是不是有点夸大呢?经过调查,上海每年的GDP可增长2%,预计这次世博带来的新增消费达上千亿元,对于上海之前的GDP提高了65%。由此可见,吴志强之言并非夸大。

3.提升举办国的国家形象:世博会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从内容等角度来讲,设计的范围都非常广泛。由于不受国体限制,不受地域限制,也没有民族、宗教、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参展国家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就给主办国创造了足不出户便可宣传自己、广交朋友的机会。

4.推动重大科技创新:世博会是工业革命下科技进步的产物,它代表着当代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并被人们认识,从而得到普及推广的。

5.让生活更美好: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有史以来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是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鲜明的主题,伟大的理想!使这次世博会深受世界人民的欢迎,更受我国人民的欢迎。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以城市为目标,创建更美好的生活目标!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向往的目标,现在我国已经完成了带领人民奔小康的阶段,上海世博的主题,将会是我国前进的新一步。是我国人民的美好愿望,同样也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借助这次世博,我国中央有关人员都计划着怎样发展,人民向的美好愿望,也会随着世博的到来开始徐步前进。

同时,这次世博会使上海成为世界所向往的城市。使上海成为永久性的国际交流中心,成为日不落的世博会。

此后,上海世博会将列入中国史,成为中国人的一个骄傲,永远的骄傲。作为中国人民,我们都应该为这次世博感到自豪,在此,愿上海世博顺利举行到底,更希望上海世博的主题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立洁. 百年世博[J]. 三月风, 2010,(04).

【2】 张立洁. 中国与世博会的不解之缘[J]. 三月风, 2010,(04)

【3】 朱明东,李明强.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意义[J]. 中国民兵, 2010,(05) .


怎样收集论文材料2000字论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1126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