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刘备人物论文1200字

刘备人物论文1200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03 12:45:26 | 移动端:刘备人物论文1200字

篇一:三国人物分析论文

《三国》赵子龙人物形象分析

李艳

(09语文教育 200902606008)

[摘 要]《三国志》所记载的赵云是一个一身是胆、忠心为国、处事机敏而有章法的英雄;《三国演义》遵循《三国志》的基调对赵云的形象给以了塑造,但围绕着忠义精神的颂扬,突出演绎了赵云救刘备父子的故事。后来在关羽形象逐渐拔高的过程中,赵云的形象也就成了永具活力的忠勇虎将的代表。赵云是《三国演义》里颇受读者青睐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武艺卓群,英勇过人,在战场上表现出了铁血汉子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他又深明大义,目光长远,不仅在军事战略上书写了许多传奇,更在政见上表现出了为国为民的的良臣风范。

[关键词]《三国演义》、赵云、忠义精神、人物形像

在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五虎将”中,赵云身上表现的不仅是一个完美的英雄,而且是一种伟大的人格。赵云形象是《三国演义》提供给我们的人格审美和形象审美高度统一的、最具男子汉阳刚之美的典型在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中,赵云被罗贯中写成了一个近乎于完美的人物。自古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奇怪的是,历代读者不但接纳了赵云,而且深深地喜爱着这样一个人物。罗贯中先生在作品中为什么偏爱赵云。史书中赵云的原型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下面我们一起来谈谈这个风云三国的人物。

一智勇兼备的英雄形象

(一)有勇有谋

首先,赵云具有高超的武艺。赵云的勇武神威在小说中第一次全面地展现,便是大战长坂坡。他的英勇独特地透视出铮铮铁汉子的血气、血性,他的英雄性格进发出石破天惊的光彩,曹操见了,也深生敬爱。在汉水战斗中,他的枪法曾得到这样诗情画意的赞美:“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简直是审美化了。而在凤鸣山战斗中,年已七旬的赵云,力斩五将,不减当年之神勇。

其次,赵云是智勇双全的大将。赵云精通兵法,有勇有谋,其勇敢和机谋有

机地融合在一起。汉水战斗中,赵云单枪匹马,大开营门迎敌数十万敌军。此情此景,粗看起来,和后来诸葛亮的空城计何其相似。但细加比较,二者大不相同:诸葛亮的空城计,冒险成份相当大,倘若司马懿手下拼死上前搏击,则后果难以想象。而赵云的单枪拒敌,则有经过精心布置的坚强伏兵做后盾。街亭之战,独有赵云全师而还,兵将毫无损失。这种勇敢镇定,也是其勇敢和机谋的表现。再次,赵云善于处理棘手问题。“截江夺主”这一场特殊的战斗中,他面对的是孙夫人,赵云不敢无礼。孙夫人携阿斗归东吴,是孙、刘两家荆州相争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赵云对此比任何人都清楚。当年东吴招亲,是他跟随刘备深入虎穴,与东吴明争暗斗;刘备携孙夫人返荆州,是他保护刘备,在刀枪拦阻下离开险境;如今孙夫人携幼主不辞而别,虽明知是东吴设下的计谋,但赵云碍于夫人的身份,只能据理相争。面对孙夫人这样的特定对象的胡搅蛮缠,他把问题处理得极有分寸感。这和张飞在同一场合中一剑砍倒周善,“提头掷于孙夫人前”,并怒声叱问,恰成鲜明对比。

(二)机警心细,谦虚谨慎

1.不可多得的将才

作为第一流的武将,赵云很好的把他的将识同他大无畏的胆气相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个军事上的传奇。他的这种将才之识我认为首先是一种灵活善变的无畏常胜的军事才能。将他的这一“识”表现的淋漓尽致的是有名的汉水之战。在《三国演义》的第七十一回中就有其精彩的描写,活脱脱是诸葛亮?空城计?的翻版。他引军撤回,面对曹操的大军毫无惧色,单枪匹马独立营前,这就显现出他过人的胆气。趁着曹军多疑退去,却令旗一招,戎弩飞射曹军。最后乘胜追击,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神话。这份谋略不得不让人佩服。这次的汉水之战,充分显示了赵云胆气和将略的完美结合。加上在第五十二回中的三千精兵计取桂阳的精彩和在九十六回中不折一骑的箕谷退敌的传奇等等,都充分显示了赵云可以独当一面的军事才能,这些都是赵云胆大灵变为将之识的具体表现。

其次,赵云在其胆大灵活中又多了一些细致谨慎。谦虚谨慎既是一个人的品格,也是他作为一位将军应有的认识。从关羽的刚愎自用导致最后的灭亡,我们可以看出谦虚谨慎对赵云为将的作用。而且,这一类将军通常都有保护君主的能力。所以,从《三国演义》上来看,赵云的工作多是充当“保镖”。我们知道,在

封建年代,君主无疑是一个国家的核心,一个国家的灵魂。保护君主等于是在保护一个国家的灵魂,可见其重要性是非同一般的。不谨慎的将军是胜任不了这一任务的。众观《三国演义》,你看刘备和诸葛亮哪次出席什么重要活动,不是由赵云陪同的,如第二十四回参加刘表的宴请等。难怪网上有人说要是没了赵云,也就没了刘备和其蜀势力。这话虽然夸张了些,但我认为还是有其合理性。而且,我们知道,赵云的救主行为是出了名的。在文章的前面已经说过了的的“长坂救主”,这不仅体现了他的勇猛无惧,能达到目的全身而出就显示出他的胆大心细的为将之识和忠君为国的大智大勇。正如诗歌所赞的:“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⑦]。面对曹操百万大军无所畏惧,面对跋扈的女主人与吴兵更能“昔年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向大江。船上吴兵皆胆裂,子龙英勇世无双!”[⑧]。如果说在前次救主是靠大无畏胆气和过人的武艺的话,那么,后一次救主则是对赵云勇气和智慧的挑战。因为,这次面对的不是百万大军,而是自己的主子,既要把小主子留下来又不能够伤害自己的女主子,这就不得不要用合适的智谋了。最后与张飞联手,终于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难题,通过张飞和赵云的对比,更显示出赵云细腻灵活的处理同上下级的关系。对比刘备的手足——张飞把嫂子失陷给吕布(第十四回)关羽失陷二嫂(第二十五回),还有谁能比赵云更能胜任保护家小的工作。而且,上文已经说过,君主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要不然,曹操为何独独先哭典韦。可见,赵云在保护君主方面的确劳苦功高。由此可见,赵云既有独当一面、决胜千里的大将之才,更有胆大心细、不求名利的大将之风。

2.忠杰良臣

赵云的“识”不仅表现在他战无不胜的军事才能上,更表现在他那些具有远见卓识的政见上。首先,就表现了赵云的择主之识。三国是一个君选臣,臣亦择君的时代。一些名臣在择君的时候都或多或少的显露出他们的政治主张,如鲁肃、诸葛亮等。而正面表达出了政治理想的只有赵云,在《三国演义》中第二十八回中赵云对刘备是这样说的:“云奔走四方,择主而事,未有如使君者。今得相随,大称平生。虽肝脑涂地,无恨矣。”[⑨]那么在赵云的心目中“主”该是什么样的呢?在第七回赵云对公孙瓒的话里就可以看得明明白白:“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本袁绍辖下之人。因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故特弃彼而投麾下,不期于此处相见。”[⑩]可见,赵云择主的前提条件是其主必须要有忠君爱民之心。

我们知道,在《三国演义》里刘备的确比任何人更符合赵云心目中的这一君主形象。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更在“衣带昭”事件上为君出力,虽然并没成功,却能见其忠君。他更是仁慈的主子,携民渡江犹能看出其爱民。难怪跟了公孙瓒的赵云后来“叹曰:?某曩日误认公孙瓒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耳。

赵云为军之将,为国之臣,在他忠君爱民的思想下,他能用其无惧的胆气同出色军事谋略相结合,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胜利;更能够深明大义的向君主上谏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主张。他的“识”以“忠君爱民”为核心,达到了空前统一。使其形象更加完美。

二,梗直正义,忠心为国。

(一)为了正义而战

赵云是《三国演义》中武将形象最完美的一个之一,与关羽的刚傲相比,他谦和;与张飞的粗豪相比,他稳健;他同关羽、张飞一样追随刘备,誓同生死。但他比关、张更具有胆识,即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他并不属于最早结义的刘、关、张核心集团,在群雄竞起的乱世中,赵云相继脱离袁绍、公孙瓒,通过比较、思考,最终选择了刘备作为他的人生理想的寄托,足见他有自己的识见、眼光和洞察能力。他与刘备君臣关系的建立,既不带有关张式的结义的盲目性,也不带有马超黄忠式的投降的被迫性,而是对正义事业和“明君”理想的主动追求。因此,赵云一生忠勇的业绩,也就不只是为了刘备个人和蜀汉集团,而是对一种进步的明君仁政的政治理想的追求与献身。

(二)功高且忠

赵云把自己的命运与刘备的帝业联系在一起,他不但负责保护刘备的安全,而且关心他处事的得失。赵云力谏刘备,一次是在刘备攻入益州后,欲以城外园田房舍分赐功臣,赵云当即予以反对。这不仅为刘备收取西川民心,在西川站稳脚跟,也为日后夺取汉中,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起了积极的作用。“义”是《三国演义》中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但对义的理解,赵云是高于刘、关、张的。关羽兵败身死之后,刘备不顾孙刘联盟这个大局,要大兴问罪之师,此时率先而出,以批逆鳞的姿态进谏言的也是赵云。可以这样说,这番谏言是结合“曹丕篡汉”以后的新形势,对“隆中策”的新发展。赵云是以战略家的眼光,为北取中原,统一天下而考虑的。关羽挂印封金、秉烛达旦,同样体现出一种人格美,但关羽是为“私”而赵云是为“公”,因此仍有高下之分。赵云人格魅力的另—个显著特点,是他的谦虚平和。论资历,比贡献,看本领,凭威名,赵云都与关张并驾齐驱。但是,赵云却从来没有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过。他往往

是不动声色地接受军令而去,然后不折不扣地完成军令而归,与诸葛亮配合默契。刘备死后,曹魏发动五路大军围攻西蜀,这位元老重臣又接受诸葛亮的调遣,领兵镇守阳平关,挫败了曹魏五路大军中最主要之敌— —曹真率领的十万魏兵。接着,他又随诸葛亮挥师南进,平定了雍闽叛乱,七擒七纵孟获,安定了蜀国的南疆。

赵云是除了诸葛亮外与蜀汉二主关系最密切的两朝元老,他和刘备相识于患难此后紧密相随,他是刘备建国的大功臣;他救过刘禅两次,是刘禅的救命大恩人。他对刘备有功,从不居功自傲,谦虚谨慎得很;他对刘禅有恩,从未借恩求宠,朴素淡泊得很。他是刘家父子难得的功臣加忠臣,是乱世中少见的荷花。难怪他逝世之后,不仅诸葛亮“跌足痛哭”,后主“放声大哭”,众将们也“无不挥涕”。参考文献:

[1][明]高儒.百川书志

[2]毛宗岗.读三国志法

[3]李宗吾.厚黑学大全

[4]陈寿.三国志

[5]罗浩波.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

[6]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作者简介::罗浩波(1966一 ),男,喀什师范学院人文系副教授

篇二:论三国演义中刘备形象的塑造

德州武城张艳美

指导教师 吕高超 潘庆玉

关键词:三国演义 刘备 重德尚义 礼贤下士 计谋过人 坚韧不拔

摘要:在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霸道昌而王道衰,诸豪强为了夺取天下而攻城略地,杀人盈野,弃仁义而不顾,凭恃的是实力、武力和暴力。《三国演义》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特征。与诸豪强相比,刘备势单力薄,既无实力,又无地盘。尤其是与曹操、孙权相比,劣势明显。曹操占尽天时,孙权占尽地利;刘备几乎是靠白手起家来与他们争天下,依靠的主要是人谋,即以仁德忠义来争取人心,招揽人才,扩充实力。刘备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更懂得“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因而从起事之初就刻意树立自己的仁德宽厚形象,并由此广泛地赢得民心。作为“采小说,据正史”的《三国演义》,虽然如实地描写了历史人物的主要经历,但却不囿于正史和某些历史著作,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的艺术虚构的方法,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审美情趣,塑造了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周瑜等上百个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其中又以刘备最为突出. 罗贯中极力在《三国演义》中塑造刘备胸有大志、重德尚义、仁德爱民等方面的理想化的封建仁君形象,以“仁德”赢得了民心,人民纷纷归附他。罗贯中对刘备仁义之师,仁政之举,可以说是尽情颂扬彰显。同时又抓住其礼贤下士、重用人才、慧眼识英才等来塑造刘备的善于用人。他聚揽了一批又一批的文臣武将,特别是感动了诸葛亮出山辅佐,竭忠尽智,死而后已,最终奠定刘备三国鼎立有其一的基业。作者对刘备“仁君”形象的塑造寄托着儒家的仁政爱民理想。也反映出在当时兵荒马乱的年代里,百姓渴望贤君明主的出现,渴望太平盛世的到来。这部文学作品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封建统治者的价值观以及正统思想在封建社会对人们价值取向的影响。

同时,作者在塑造刘备“仁德”形象的同时,还向读者呈现出善于审时度势,精于谋略的天下“枭雄”的 形象。刘备打起“汉室宗亲”的旗帜,标榜正统,使其自然成为他与群雄争霸的一张王牌,为自己赢得在政治上的优势。同时,作品又赋予刘备百折不挠的精神。在各路军阀穷兵黩武、逐鹿中原的时候,他还是位卑职小,势单力簿,无处安身,只得带着兄弟寄人篱下,委曲求全。他先从吕布,再事曹操,又投袁绍,后依刘表,直到曹操统一北中国、孙权坐领江东之时,他还几乎没有什么势力,更没有一块地盘,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虽连遭挫败,但刘备败而不馁,折而不挠,不懈奋斗,拥有雄心壮志的刘备何时何地都坚持“忍”为上策。他暗暗积累力量、蓄势待发,就为有朝一日复兴汉室。

绪论《三国演义》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在我国家喻户晓.它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 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这段历史中,政治事件风云变幻,战争场面惊心动魄,谋士如云,猛将如雨.《三国演义》在曲折紧张,舒展自如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了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周瑜等上百个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给人印象深刻,其中又以刘备最为突出. 本文就罗贯中如何在《三国演义》中塑造刘备的重德尚义,礼贤下士,计谋过人等性格及其成因加以分析论证,旨在进一步了解人物,感知社会,认识历史,借鉴历史.

一、少年刘备虽贩履织席为生,但胸怀大志

《三国演义》开篇置当时诸多显赫人物于一边,首先将后起的、出身孤寒、名不见经传的刘备作为第一英雄推向读者,以期收到先入为主的效果。渲染他的出身,描绘他的异形怪貌,凸显他的远大志向,预示他将获得成功而贵为天子,进而不断完善他的形象,提高他的身世。

(一)据《三国志》陈寿记载,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是汉景帝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刘备少年丧父,家道衰落,与母亲贩履织席为生。在刘备家东南角有一棵高五丈多的桑树,远远望去,“童童如小车盖”,刘备儿时与一群小孩在树下游戏说“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1】可见少年刘备虽出身贫寒,却胸怀大志。家境清贫使得刘备没有纨绔子弟的坏习气,反而坚定了他的志向。他“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与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时,立誓要“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兴复汉室。自桃园三结义至白帝城殒命,刘备为实现大济天下、兴复汉室的理想壮志,呕心沥血,死而后已。

(二)出身于皇族

首先在书中编造了宗族世谱。《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编造了一个自汉景帝到刘备共十九代的直系传承世系,虽然祖父、父亲未及封侯,但使刘备出身皇族的“世爵之家”在书中得以明确。其次,让皇帝认刘备为皇叔。《三国演义》第二十回记载: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帝大喜,遂拜玄德为左将军,宜城亭候。自此人皆称刘皇叔。

二、“仁德爱民”形象的塑造

作者用艺术虚构的技法来塑造刘备“仁德”形象,体现其“收民心之智”罗贯中在塑造刘备“仁君”形象时,始终让其“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理想贯穿于小说始终。首先, 刘备是以“仁”立世的。刘备的“仁义”是众所周知的,他在汉末诸强施虐时以宽仁誉满天下,感召百姓,聚拢英才,从而建立帝业。 是“仁义”使刘备成为东汉之末的乱世的人心所向,由一个贩履织席之徒

而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天下枭雄,成为蜀汉开国的贤君仁主。

作者从生活小事和心理言行等微观方面来塑造刘备的“仁德”

任安喜县尉,“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入主益州后“开仓赈济百姓”, 因此当督邮来到安喜县要淘汰刘备时,五六十个老人一齐到督邮馆驿为刘备苦告求情。后来刘备遭到严重挫折不得不投奔荆州刘表,受命屯驻新野多年,他以安民为务, “军民皆喜,政治一新”,因而受到新野百姓歌颂:“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刘备的一生始终牢记“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结义誓言,即便到了穷途末路,也心系百姓。在生死关头,刘备表现出的仁德爱民品德更为感人。当他由樊城经襄阳向江陵撤退时,十几万百姓愿追随他渡江,因而只能日行十余里,曹兵追来,情况危急,众将劝刘备“暂弃百姓,先行为上”,刘备竟哭着说:“举大事者必以民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行至当阳,果然被曹操率兵赶上,十余万军民顿时大乱。刘备在张飞保护下且战且走,至天明,身边仅剩百余骑,他不禁大哭道:“十数万生灵,皆因恋我,遭此大难;诸将及老小,皆不知存亡。虽土木之人,宁不悲乎!”。这一仗,刘备在军事上虽遭到惨败,但在道义上却赢得了极大胜利。从此,刘备的“仁德爱民”更加名扬天下,远得人心,近得民望,成为刘备迥别于其他创业之君的最大的政治优势。因而刘备入川时,其军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百姓扶老携幼,满路瞻观,焚香礼拜”。刘备虽无权无势,但他靠自己对百姓的“仁德”征服了百姓。

(二)同时,作者还从人心所向、为人处世、教导后世等宏观大方向塑造刘备的“仁”。刘备的仁德品格给他带来了成大事者必不可少的凝聚力。原本被曹操打散的军队很快又集结到他的身边,参加了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已归顺曹操的很多刘表的部下又纷纷投奔刘备,短时间之内,刘备的势力迅速崛起,形成三国鼎足之势。甚至刘备临终时仍不忘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正是这个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的基本政治理念,铸成了他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也自然成为历史上最有人缘的平民皇帝了。

(三)作者除了注重塑造刘备的“仁德”,还着重塑造刘备的“义”。

1、由于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需要而正史中又没有依据的内容,作者大胆采用民间传说,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含量。如“桃园三结义”是采用民间传说为蓝本进行再创作,来展示刘备集团的向心力、凝聚力,颂扬他们的“义”。[2] 自桃园三结义刘备对结义弟兄关羽和张飞,视如手足,同食同寝,情同骨肉,患难与共。即使当了皇帝也从来不摆架子。为报关羽张飞之仇举全国之兵攻打吴国,后被吴国儒将陆逊火烧七百连营,大败蜀兵。刘备遂退兵白帝城,卧病不起。从"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到"雪弟恨"兴兵伐吴,为义而死,履行了当初桃园三结

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

2、在整个三国时代,刘备的人气和号召力是第一的,这无可置疑,因为他重情重义.化名单福的徐庶刚投奔刘备,曾试探刘备的仁德之心,说刘备所骑“的卢”马妨主,让他将此马先送给意中仇人。刘备闻言变色,斥责徐庶“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己妨人之事,备不敢闻教”。刘备对徐庶坦诚相待,拜他为军师,打败吕旷、曹仁之后,刘备更视徐庶为天下奇才。而当徐庶得知母亲被曹操囚禁要辞别刘备时,刘备虽然难以割舍,但为顾全其母子之情,允其离去。刘备拒绝了孙乾所设留住徐庶的计谋,说“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亲送徐庶出城,置酒饯行,挥泪送别,甚至"伐树望徐"。可见刘备爱才之深又仁义之极。

3、曹操攻打徐州时,公孙瓒应徐州太守陶谦的求助,派刘备带兵解了徐州之围,陶谦让刘备接掌徐州之印。关羽、张飞等都劝他接受,刘备一再推辞,认为这是陷他于不义。刘备对同宗刘表父子也表现出大仁大义。曹操南征荆州,适逢刘表病死,刚刚继位的少子刘琮不战而降,诸葛亮建议刘备攻刘琮而夺荆州,刘备垂泪答道:“吾兄临危托孤于我,今若执其子而夺其地,异日死于九泉之下,何面目复见吾兄乎?”于是决定走樊城以避曹操。这体现了对同宗兄弟的“义”。

4、作者除了正面直%b
刘备人物论文1200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1141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