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信息化战争2000字论文

信息化战争2000字论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05 09:14:18 | 移动端:信息化战争2000字论文

篇一:信息化战争论文

信息化战争

摘要: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信息社会以后的必然产物.农业时代的战争,有信息但谈不上信息技术,信息的传递靠自然信道和人体信道,军队的指挥靠旗,鼓,锣,角和人的传信.工业时代的战争,出现了电报,电话,雷达等信息技术,可以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为大空间,远距离作战开辟了道路.但这是机械化战争,并不是信息化战争.当战争中使用导弹这种信息化武器时, 信息化战争就萌芽了;当导弹战与电子战结合运用的时候, 信息化战争的威力已震慑世界军事领域;当战场信息基础设施已经完成,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战争形态 一体化

前言

进入21世纪,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在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催动下, 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开始登上人类战争的舞台. 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

一、信息化战争的概念。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信息化战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技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

(2)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这是战争历史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信息时代战争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综合化,信息武器装备体系的形成,必然导致信息化战争的出现。

(3)信息化战争首选的并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信息获取、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基础设施,剥夺敌方信息控制权、使用权和对己方信息系统的威胁,同时建立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实现己方意志。

(4)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因此,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力量的战争。在信息化战争中,掌握信息和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二、信息化战争的产生与形成

战争形态是指由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构成的战争整体.其中,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的变化决定了不同战争形态的特性.主战兵器决定着军队的编成,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的变化,并由此产生了不尽相同的战争形态.主战兵器是战争形态最显著和最重要的标志.按照这个定义,我们认为,可分为四种战争形态,即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

纵观人类社会至今出现的战争形态可以看出,战争形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其嬗变的速度越来越快,生成周期越来越短.

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战争的时代特征决定于战争存在和发生的社会历史环境,战争的特点规律,是战争时代特征的具体表现.尤其是当战争处在时代转换的过渡时期,只有抓住战争的时代特征,才能把握住认识战争特点规律总的方向.对信息化战争特点的研究一直是世界各国军事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此将信息化战争归纳为六大特点:

1,战争工具——信息主导

战争工具决定着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信息时代的战争工具主要是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

2,战争力量——整体凝聚

信息化战争中,智能和知识处于力量凝聚的核心和主导位置,战争力量的凝聚主要依靠信息控制.从力量要素

来看,信息化武器装备成为主导性要素,传统的机械化作战平台地位下降.力量的凝聚,必须是在掌握制权优势.

3,战争时空——多维一体

. 信息化战争仍然需要分别制权,各军兵种仍可继续主宰各自传统的作战空间,所不同的是在时间,空间和力量诸要素之间,必须统一标准,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最终形成一个相互融合的体系.这样一个横向一体化的网络体系建立起来之后,陆海空天电等相互分离的作战空间将成为一个全维一体的作战空间,在这个全维空间内,战场是流动的,信息是实时的,时间,空间和力量等诸要素是融合的,力量的运用将非常灵活而且可调,可控.

4,战争实施——精确打击

精确作战从量变到质变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跨越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从近距厮杀到火力毁伤.第二,从面杀伤到点摧毁..第三,从精确摧毁到实时打击.

5,战争保障

信息化战争中,侧重于智力,知识,信息,网络的综合保障,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保障要素的融合与控制.保障.传统战争中,战场建设和战争动员是战争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战争保障的情况下,战场建设将更具备军民两用特征,而且平时和战时必须实现快速转换.随着战争持续时间急剧缩短.

6,战争制胜——人机融合

信息化战争中,人的智能与武器的性能融为一体,赋予武器以智慧和灵性.信息化武器不再是傻大黑粗的机器组件,而是具有人工智能,会思考,能判断,可以自动发现,识别和打击目标的机器人.

四.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我们将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概括为"一个中心,八个特征",即 夺取制信息权为中心,一体化,网络化,精确化,实时化,多维化,有限化,社会化,无人化等特征.

所谓制信息权,是指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战场认识系统,通信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等来夺取战场信息的获取权,使用权和控制权.

制信息权主导着制空权,制陆权,制海权,制天权等主动权的争夺.没有制信息权,也就没有战争的控制权和主动权,只能被动挨打.所以,信息进攻和防护的斗争将贯穿于战争的始终,是交战双方争夺的中心.因为信息化战场已经打破了机械化战争那种陆战场 ,海战场,空战场等单一战场格局,使作战成为作战体系间的较量.在这种体系与体系的整体较量中,任何一个作战领域的主动权都不能左右整个战场局势,无论是陆战场,空战场还是海战场都必须依靠作战体系这个大系统进行整体协调和运作战争.而制信息权作为主导和沟通陆,海,空战场上一层位的战场主动权, 显然会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焦点.只要能把正确的信息,用正确的形式,传递给处在正确位置上的正确的人和武器系统,谁穿哪个军种的服装已经不重要了.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老师指正。谢谢!

参考文献:[1] 《大学军事学教程》,陈润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9月第2版。

篇二:信息化战争论文

论文题目:

学号:

中国与日本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分析

中国与日本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分析

摘要先从二战胜利写起,中国人民经历了八年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但日本右翼不去思考自身的错误,不去痛定思痛,反而篡改历史教科书,掩盖战争罪恶,不去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不为本国人民负责,参拜靖国神社,不承认慰安妇,拒不赔偿,与中国有钓鱼岛之争,甚至购买钓鱼岛企图使之国有化。安倍政权提出解禁自卫权,推进核电,独裁扩张之心昭然若揭。

关键词 抗战胜利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 参拜靖国神社 解禁自卫权 核电信息化战争中国的强大 军事发展 新概念武器 中国的责任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赢得了民族的独立,捍卫了主权和尊严,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做成了杰出的贡献。回顾历史,这份胜利太沉重了,中国人民付出了重大的牺牲,所以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不能让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然而,作为侵略失败的日本,应该反思自己的罪恶,为自己给人类带来的劫难深刻反省,不该在现在为侵略战争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掩盖历史真相,混淆视听,毒害日本年轻的一代。日本不敢面对历史,却敢篡改历史教科书,美化自己的罪恶,同时,大多数首相上任都去参拜靖国神社,那里供奉二战中甲级战犯的灵位。这些都能让爱好和平的人们警醒,惊醒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我国政府一直奉行和平发展五项基本原则的外交政策,对日本的倒行逆施予以驳斥,让人民擦亮眼睛,看清军国主义的本来面目。如果真有可能将来有一天与日本发生战争,那胜利毋庸置疑一定是属于中国人民的。因为现在的中国已经与二战时的中国不可同日可语。

那么日本发动战争的理由是什么呢?

1、强大的经济实力,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①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废除了生产关系

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②美国对日本的扶植。③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④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促进出口。⑤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1950年,日本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就已经达到99%;1970年,高中学生考进大学的已达23.6%。教育的发展,为经济现代化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⑥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期间,美军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日本经济迅速活跃起来。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稳步发展。1988年,根据权威的美国《商业周报》统计,世界排名前30名的大公司中,日本占了22家。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2、日本尝到了发动战争侵略中国的甜头,中日甲午海战毁灭了中国海军,得到了中国巨额赔款、割地,中国赔款是当时日本人八年经济总值,等于全日本人不用动手生产工作都可吃八年,这膨涨了日本人侵略扩张的野心,侵略也成为了日本既定国策,要土地,要钱,要资源,都可在中国获得,通过侵略中国就可实现。在得到了中国巨额赔款后,大力发展工业,农业,军工,造船,引进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日本在一战后几十年里成为世界军事强国,二战时期日本己制造了25艘航母,各式各样飞机总计6万多架,各式大型水面舰船,潜艇,装甲车,坦克,火炮,应有尽有,都是为中国准备的,用中国人的钱制造尖端武器,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由于日本野心过大,企图与德国联盟独霸全球,偷袭美国珍珠港,才招惹美国毁灭性的报复。

3、二战日本虽战败,但对中国完全不服,认为没败给中国,而是屈服于美国核弹。有些日本人认为,二战日本一心一意打中国,相信日本可占领中国,至少可占半个中国,如果不去惹美国,日本不会亡,中国将永无翻身之日,历史将改写。现在安倍很狂妄,就能看出日本人的好战心理,同中国争钓鱼岛的主权,可看出日本对中国侵略占领的野心不死,蠢蟊而动。篡改历史教科书,掩盖历史真相,欺骗世人,不承认慰安妇,拒不赔偿,拒不道歉,事实证明日本从来就没有放弃过侵占中国的野心。

4、现在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迹象令人看不到其“和平之心”。朝中社11日

发表评论文章,称日本炒作“导弹攻击论”,是向国际社会隐瞒其扩充军备阴谋和再次侵略野心的阴险卑鄙之举。战败迄今,日本没有一天放弃过重新侵略的野心,并为此系统地增加军费。日本媒体报道说,日本大张旗鼓地举行主题为“空降离岛作战”空降兵部队演习。与美国联合军演,要求解禁自卫权,要推进核电技术,让日本民众抗议示威。日本防卫省计划增加购买约100架F-35战斗机,强化西南诸岛和东海防卫。朝鲜《劳动新闻》12日题为“再寻回的只有灭亡”的文章说,安倍在新年讲话中“重寻‘强大的日本’的战斗现在开始”等论调,这是把军国主义狂热分子的本色暴露无遗的危险妄论。日本正走向军国化之路。

5、日本一直与俄罗斯、中国、韩国都有领土之争,与俄罗斯是北方四岛,与中国是钓鱼岛,与韩国是独岛,领土之争让日本与领国关系失和,不是自己的国土,日本也强硬地要占有,可能是日本是个岛国,领土少,对外侵占成为一种必然。甚至弄出购买钓鱼岛的闹剧,想使钓鱼岛国有化。

针对日本的倒行逆施,违背人类正义感情之举,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中国必胜的信心。

第一方面:中国构建强大的外交网。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这符合中国人民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作为主权国家的中国一直在自觉地履行和遵守国际法,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在外交上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不结盟政策),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改善和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与日本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的大方向,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中国积极参加各种国际条约——包括《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在内的几乎所有军控和防扩散国际条约。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以负责任和建设性态度参与安理会审议重大国际或地区热点问题,为推动有关问题的公正、合理解决发挥了独特的积极作用。中国充分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参与解决全球性和地区热点问题,并始终倡导以和平对话方式政治解决分歧,积极参加国际军控、裁军

和防扩散领域各项工作。迄今已向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人员两万人次。这些都是爱好和平的世界,中国的这些努力,也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认可,当然也包括爱好和平的日本人民,要知道二战也让日本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对战争,日本人民也是深恶痛绝的。日本右翼的倒行逆施,也遭到日本人民的抗议示威。

第二方面:中国构建强大的人民网。

我们可以看看在2014年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新闻中心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外记者的提出的“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相关问题的回答——王毅部长说:要办好新时期中国外交,我们首先要有底气。我们还要有骨气。我们同时还要大气。在涉及领土和主权的问题上,中国的立场坚定而明确:不是我们的,一分不要;该是我们的,寸土必保。

这底气、骨气和大气来自强大的国家。我们知道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家强盛了,综合国力强大了,在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有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克服了重重阻力,发展经济建设,致力民生改善,重视科技发展,富民强军,走出了一条改革开放的道路。建国六十五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民生角度,人民生活得到了提高,国富一定是人民先富,只有富裕了的人民才能有热情去建设自己的国家。国富了才有能力去发展自己的实力。中国不扩军,但中国强军,中国不为侵略,中国为和平而努力。在指导思想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和平崛起的战略性指导方针,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了指导思想、铺平了道路,让世界上又出现了一个负责任的不侵略的和平崛起的大国,坚持对外开放,与时俱进,使中国这条巨龙飞速发展和不断强大。历史给我们以启迪: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必须自尊自立,自信自强;未来给我们以召唤: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必须胸怀宽广,博采众长,才能以昂然身姿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忘历史,面向未来,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一去不复返了,再想奴役中国、侵略中国,这样的历史不会再有,强大的民族必有强大的民族精神,她的人民定会保护她的安全。

第三方面,中国构建强大的军事网。

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贴近人民,保护人民。在和平时期,中国军队深度参与所有经济社会发展活动,在基础设施建设、抵抗自然灾害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当然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

篇三:军事理论 论文 信息化战争

论信息化战争

提要: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在信息化战争中,战争目的有限、战争与和平的界限模糊、对抗手段出现了多样化、战争主体多元化、武器装备高度信息化、作战时间短等特征。作战形式出现了情报信息战、网电一体战、精确火力战、心理作战、特种作战等。在战争形态上,信息化战突破传统战争的界限作战效能,把常规作战效能推到极限,大量使用新概念武器,信息化战争中军队向小型化、一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 战争特征 作战形式

正文:人类战争史的发展,经历了冷兵器时代、热兵器时代、机械化战争时代,目前正在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信息化战争运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时代、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武器装备,并采用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有限的战争。

一、 信息化战争概念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

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

信息化战争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随着21世纪各种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及其产业群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面貌已经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军事领域的发展。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几场局部战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其中所应用的高科技技术也强烈的凸显。

[百度百科]

二、 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武器系统信息化:武器系统的信息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能

化。其中包括硬杀伤,软杀伤和新概念武器三方面:

I.硬杀伤--直接杀伤,破坏直至确保摧毁的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

精确制导武器与遥感武器(不是传统武器).代表武器:激光等精确制

导炸弹(JDAM),军用无人机,新一代巡航导弹.

II.软杀伤--对敌方信息化系统渗透,干扰,压制的手段.旨在破坏

敌方的信源.信宿.信道.间隔敌方的通讯和指挥系统.对对方的精确

制导武器致盲.代表武器:黑客武器和计算机病毒.

III.新概念武器--以新的毁伤机理为目的以高新科技手段和信

息技术为依托设计的不同于传统武器的全新作战单元.代表武器:定

向高能粒子武器.动能电磁武器微机电纳米武器和机器人.

指挥自动化、实时化,一体化:拥有完善的C4ISR甚至更高级

别的系统.可以实时远程侦察和预警,及时快速更新情报,指挥网络

化即时化,一体战场控制.作战命令可直达单兵作战单元.通讯达到

近乎无阻碍的标准,可全方位武器平台单兵单元战场定位.以前那种

宝塔式的逐级指挥体制将不附存在..

信息战场全维化、网络化:涵盖海陆空天电的战术数据链连接直

至单兵,及时刷新单兵或基层指挥员作战电脑上的战场资讯,方便明

确的更新战场时态.确保直接指挥权在特殊情况下的传递.传统的作

战地域概念和习惯已经不管用了.鉴于信息作战是无缝连接,高立体,

大纵深,全维度.手段是非线形混沌而模糊的.

作战方式多样化:信息化战是全方位的面临,其包含了情报信息

战、网电一体战、精确火力战、心理作战、特种作战等各方面的作

战内容。一场信息化战争是极度考验一个国家的战争意志的.

毁灭性武器的高技术化:大面积的毁灭性武器被高技术手段改

造,作战意图明显.针对性强.三代核武器中的中子弹,三相弹,中子弹

当量都很小,但效果是致命的再如电磁脉冲弹,很可能在战争一开始

就被使用.四代的反物质弹和再聚
信息化战争2000字论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1274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