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消费经济学论文三千字

消费经济学论文三千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29 07:56:29 | 移动端:消费经济学论文三千字

篇一:消费经济学论文

论文类别:消费经济学

自控、头脑帐户与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生命周期假说(LCH)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经典理论框架,但在实证分析中,由于该理论的假设太强而不断遇到挑战,这些挑战来自于对消费者行为问题更加现实的思考,其中包括对不确定性的思考、对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思考,这些思考丰富和发展了消费函数理论,产生了诸如预防性储蓄,缓冲存货,流动性约束等消费者行为理论。近年来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主要是建立在持久收入生命周期假说(钱颖一,1988;王燕,1995;Modigliani and Cao,2004)和预防性储蓄理论(臧旭恒2001;张颖,万广华2002)上,这些理论框架用于解释中国消费者行为运用中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持久收入生命周期理论在某些方面难以解释中国消费者行为。表现为1、中国农村家庭很少为生命周期而储蓄,他们往往是几代人住在一起的大家庭,家庭内部通过某种机制,将资源在生产者和被抚养者之间、高生产率和低生产率之间进行代际分配和转移。家庭内部的资源转移可以保护家庭成员免于疾病和养老的风险。因此,储蓄仅仅作为一种缓冲存货抵御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而非生命周期储蓄。2、中国的信贷市场还不发达,信用评估机制还未健全和完善。银行不愿意贷款给没有抵押或者具有高收入风险的消费者,即使能够贷款也因手续繁杂而令人望而止步。由于中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着流动性约束,难以达到生命周期消费效用最大化。3、中国居民正经历着社会经济转型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就业、医疗、养老,教育等一系列改革无不触及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而生命周期理论并不能就转型经济对消费者的影响给予深刻的解释。

其次,尽管预防性储蓄理论在解释中国消费者行为方面补充了生命周期理论的某些不足,但也存在以下欠缺:1、高估了消费者理性化程度,认为消费者能够理性地制定计划,同时也能够理性地执行计划。这个假定令人怀疑。因为消费者的行为经常存在自控问题,既存在长期行为和短期行为的不一致,即使是再周密的预防性储蓄计划也常常由于消费者缺乏自制力而打折扣。2、在不确定性的刻画上,研究者惯常的作法是用截面数据个体之间或时间序列数据年度(月度、季度)之间收入或消费的方差作为不确定性(张颖和万广华,2003;孙凤,2002)。但这种做法已经受到学者的批判(Luasardi, 1998)。他们指出以方差替代不确定性是相当不准确和不科学的,因为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可控制因素。

考虑到中国消费者的现实状况,本文运用行为生命周期理论(BLC)作为分析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理论框架。

二、 自控与头脑帐户

Irving Fisher (1930)在《利息论》中将影响个人储蓄的原因归纳为五个特征:远见,自我控制、习惯、预期寿命和遗产动机。由于预期寿命特征和遗产动机特征已被引入生命周期理论,因此行为生命周期理论主要讨论远见、自我控制和习惯这三个特征。之所以关注远见,是由于为退休而储蓄需要长期的计划,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之所以关注自我控制,是由于五彩缤纷的商品世界颇具诱惑力,大大超过为退休而储蓄的动力;而之所以关注习惯,这与自控有关,因为要成功地发挥自控的作用,需要培养一个好的习惯,所谓习惯成自然。自* 本文受密执根大学消费者调查中心Director Richard, Curtin教授的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控包含三个因素:个人内部的思想斗争,欲望和自制力。自控是指既得的愉悦和长期利益之间的思想斗争;欲望是指人们对愉悦和利益的向往,有欲望才需要自控;自制力代表了抵制欲望的实际成本。

Thaler(1981) 通过引入这三个心理特征来修正生命周期LC理论的。BLC模型首先构造了一个二元偏好结构框架,既个人行为包含一对共生的但又不一致的偏好:一个偏好关注长期,另一个偏好关注短期,前者定义为计划者,后者定义为行动者。假定个人的生命周期为T期,存在完善的资本市场,利率为零,退休期收入为零,那么生命周期内各期收入为y=(y1, y2??yT),生命周期内各期消费为c=(c1, c2 ??cT),生命周期内的财富为LW=?Tt=1yt,生命周期的预算约束为?ct=LW。

BLC模型是通过建立计划者与行动者的博弈关系而将自控问题何嵌入生命周期理论中的。假定行动者是完全近视的,仅仅关心当前消费,在时刻t,行动者的效用函数为Ut(ct);假定计划者是完全远视的,仅仅关注行动者一生消费效用的最大化。由于行动者的效用依赖于既时消费所带来的满足感,这就存在一个消费机会集Xt,代表在时刻t所有可能的消费选择。如果选择是无成本的,近视的行动者将会选择能够产生当前效用最大的ct。与此相反,计划者通常选择较小的ct,因为计划者往往通过行使自制力来降低消费,而这又必然产生心理成本。假定行使自制力后的心理成本可以用Wt表示,它被看作是一个负效用,将部分地抵消由消费产生正效用。假定计划者的效用函数为Zt,可由消费的愉快和痛苦表示:

Zt = Ut + Wt

自制力Wt的大小可以通过Zt与Ut的比较得到,它的大小影响了计划者的效用函数,因此自制力成本被纳入计划者的决策中。为了降低成本,计划者需要寻找一些技术途径来达到自控,头脑帐户就是达到自控的一种有效途径。

解决计划者和行动者偏好不一致的一个有效策略就是对消费的选择集Xt增加约束条件,例如强迫人们将可支配收入存入养老金帐户,不得随意动用,以此缩小行为者的选择集。头脑帐户也是一个约束条件,只不过养老金计划是一外部约束手段,而头脑帐户则是一个内部约束手段。

若计划者在制定消费计划时,预先规定了未来消费的专门路径,执行者无权选择其他消费路径,也就不存在动用自制力的成本问题,这应是一个最优化效用模型。实际上这相当于LC消费模型,也就是说,LC模型是自制力成本为零的BLC模型。然而自制力成本为零在现实中是及其罕见的,即使养老储蓄和其他金融产品极其丰富,执行者还是具有选择空间的,因此单靠外部金融市场机制是不足以完全决定消费者的消费路径,更何况,收入和消费的不确定性也使得这些金融工具在具体操作上具有相当的难度。

这种由外部机构完成的强制手段,例如养老金计划,我们称其为外部规则。还有一类规则是自我强制手段,我们称其为内部规则,例如强迫自己不要以贷款的方式购买消费品,但这需要动用自制力才能完成。

如何才能降低动用自制力的成本呢?这就需要人们考虑收入、财产与消费的关系,很自然的思考方式就是先对总财产进行头脑分类,这种思考方式被心理学家称为“头脑帐户”。最简单的头脑帐户为:当前可支配收入(I),当前财产(A),和未来收入(F)。在BLC模型中,财产的边际消费倾向的计算与LC模型不同,例如LC模型是将各类财产因素等同看待,汇总后计算边际消费倾向的,如工作中收到奖金1000$,意外中大奖1000$,房屋升值1000$,得到遗产1000$。而BLC模型则把这些财产分别记录在不同的头脑帐户中,然后分别计算不同财产的边际消费倾向,其中有些帐户有可能有消费倾向,而有些则不然。每个人都有一个分配财产到各个头脑帐户的框架,不同帐户的财产具有可替代性。

当然,这三种帐户与实际头脑帐户相比过于简单化了,更加现实的帐户体系是将这三类帐户具体细分为一些亚帐户,分别帖上标签,如孩子受教育帐户,财产收入帐户(包括利息、

股息、租金),购置房屋帐户,医疗帐户,防不测帐户等等。

在某时点上,边际消费倾向在(I)头脑帐户中最高,A帐户次之,F帐户最低。这意味着BLC总量消费函数需要计算三种及以上与头脑帐户相关的收入和财产类型。以函数表示为:C = f(I,A,F),其中I,A和F代表了总分类,模型为:1??C??I??C??A??C?DF?0,该不等式产生了一系列需要实证的问题。Hersh M. Shefrin and Richard H. Thaler (1992)运用该理论分析了养老金计划、房产、消费与持久收入的非比例问题, 消费对收入的过渡敏感性问题,暂时收入以及储蓄的充分性等问题。

近年来行为经济学家对BLC理论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实证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有:1、损失厌恶理论(Loss averson), 该理论认为由于头脑帐户的存在,人们对财产的损失比对财产的增加更为敏感。他们的实证结果证实:损失对人们心理的负影响两倍于所得的正影响,如损失100元的负效用两倍于得到100元的正效用(Tversky and Kahneman, 1991)。2、 时间非连续性偏好(time-inconsistent preferences), 该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是不耐心的,愿意尽可能早的得到利益,而将成本尽可能地延迟。建立在该理论基础上的Hyperbolic discounting模型(Laibson,1996),主要用以解释人们储蓄行为时间偏好的不一致性。3、偏于现在的偏好(Present-Biased Preference), 该理论认为人们对于当前变化的敏感程度超过其实际水平。例如,当我们适应了酷暑,温度急剧下降到零度,其寒冷感远远胜过冬天同样温度的寒冷感(Rabin, 1999)。以行为经济学分析消费储蓄问题已成为当前该领域的主流。这也为我们研究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消费者行为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三、中国消费者自控与头脑帐户

(一)中国消费者自控与头脑帐户的历史考察

自1949年以来,中国经历了计划经济、双轨制和市场经济三种经济体制,三种不同的制度背景,为消费者所设计的外部规则不一样,消费者的选择集不一样,消费者所需要动用的自控也不一样。我们对中国城镇消费者自控与头脑帐户的变动做一历史考察。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中央政府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消费者行为基本上被外部规则所控制,外部规则表现为:职工的低工资和全面的福利补偿;消费品短缺和消费品的行政配给。在这种外部规则下,消费者的年平均消费倾向为98.50%,这意味着消费者作为计划者,其前瞻期仅仅是一个月,而作为执行者则别无选择,只能按照计划行事,计划者与执行者在该时期得到完美的统一。由于外部规则的刚性,消费者不需要动用自控来进行跨时资源配置,因此也就不需要动用自制力成本;与此外部规则相适应,头脑帐户中仅仅是现期收入帐户,以及对现期收入帐户的再分类,如食品帐户、衣着帐户和用品帐户。

1979年以后-1992年为双轨制时期,外部规则表现为:收入分配多元化,使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福利制度被进一步强化,表现在价格补贴、住房补贴、医疗就业及退休福利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龙志和,1994)。在这种外部规则下,消费者的年平均消费倾向为80.97%看,消费者的内部规则和自控开始发挥作用。1988年中国社科院所做的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储蓄动机排在前二位的是“购买耐用消费品”和“供养子女”,从居民的储蓄动机看,自控主要是为了满足购买耐用消费品,这说明居民的前瞻期大致1-2年。尽管自控在人们的消费选择中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成本并非很高,因为由储蓄动机折射出的头脑帐户,仅仅是增加了一个财产中的日常消费帐户和积累帐户,而不具投资、计划和预防账户的功能。

1992年以后,消费者面临的外部规则发生了变化为:除了收入继续增加以外、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解体,就业、养老、住房、医疗和教育改革逐步展开,不确定性预期开始产生。 随着这些外部规则作用于消费者,消费者逐渐调整内部规则。该时期的平均消费倾向为67。

85%,说明消费者在跨时消费选择上较前一时期更偏重于未来。为什么消费者会进一步控制自己的消费呢?主要源于社会保障解体导致居民风险意识和风险预期行为强化,要求规避风险的动力不断加强,1997年中国城镇居民生活状况调查中居民储蓄动机调查显示,排在前二位的是“子女教育”、“应付疾病及意外急用”。由于外部规则不断放松,自控在人们的消费选择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由此形成的头脑帐户既包括日常消费帐户、积累帐户也包括投资帐户、计划帐户和预防帐户,而计划性帐户和预防性帐户的边际消费倾向低,说明需要动用的自制力成本则相当高。

(二)中国消费者头脑帐户的影响因素分析

1、数据来源与分类方法

本文运用截面数据对中国消费者头脑账户的影响因素做一分析。分析数据来源于1997年中国职工生活进步抽样调查,该项调查是由国家统计局、全国总工会、卫生部、劳动人事部、民政部联合组织的,调查样本14977个,调查城市72个。本次调查包含详细的居民家庭预算信息,如收入、收入构成,消费、消费构成,储蓄动机,资产及负债,住房、耐用消费品等状况;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念。本文选用该调查数据的原因是由于1997年前后是中国市场化改革一个大的转折点,政府人事制度改革,企业削减冗员,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都对消费者的资源配置与头脑帐户产生深刻的影响。可以认为该年是考察中国消费者复杂头脑帐户生成的重要时点。

本文参照Hersh M. Shefrin and Richard H. Thaler(1988)的头脑帐户分类,首先将居民总资产分为现期收入帐户、财产帐户和未来收入帐户,在此基础上,再对收入帐户和财产帐户做进一步的分类,如收入帐户分为经常性收入帐户和暂时性收入帐户;财产帐户分为日常生活帐户、积累性帐户、投资性帐户、计划性帐户、预防性帐户。由于资料有限,本文暂不对未来收入帐户进行分析。

本次调查对当年家庭总收入做了7种划分,1、户主的工资、退休金等单位收入;2、赡养、赠送收入;3、个人兼职兼营收入;4、家庭其他成员工资合计;5、家庭财产出租、利息收入;6、社会救济和亲友救济;7、其他收入。本文将户主的工资和家庭其他成员工资合计为一项,为经常性收入帐户;将另外五种划分合计为一项,为暂时性收入帐户。

对财产进行头脑帐户的再分类,最直接的分类标准就是依据居民的储蓄动机。本次调查对居民的储蓄动机分为13类,分别是:0、没有存款;1、日常开销;2、买电器家具等耐用消费品;3、应付疾病及急用;4、防老;5、准备装修、建、购房;6、子女教育;7、成人学习深造;8、准备投资经营;9、获得利息;10、购买汽车;11、外出旅游;12、其他。由于储蓄动机可以直接体现居民财产的头脑帐户,本文的财产帐户是以居民的储蓄动机做为头脑帐户的分类依据。共分为日常开支帐户(包括日常开销、其他)、积累性帐户(买电器家具等耐用消费品、准备装修、建、购房、购买汽车、外出旅游)、获利性帐户(准备投资经营、获得利息)、计划性帐户(防老、子女教育、成人学习深造)和预防性帐户(应付疾病及急用)。各类帐户的分布见表1:

2、收入帐户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OLS模型建立两类收入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其中,因变量为家庭人均经常性收入和家庭人均暂时性收入,自变量根据户主的基本特征以及家庭人口经济特征选择若干变量,户主的基本特征涉及以下变量:1、性别;2、文化程度;3、目前的工作状况;4、单位

的所有制形式,自变量多为定类或定序变量。我们选择这些变量基于两个原则:一是从微观经济学理论出发,建立收入及构成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二是从中国经济发展与体制变革出发,寻找影响收入及构成的制度因素。

从回归结果看,1、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对经常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有显著的正影响,学历越高,经常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越多。2、所有制形式对二种收入帐户有显著影响,若单位的所有制形式是私营企业,对经常性收入有显著的正影响;若所有制形式是外商投资、港澳台企业对暂时性收入有正的影响。然而若所有制形式是科研事业、群众团体、党政机关、联营、私营、其他所有制形式则对暂时收入有显著的负影响。因此,市场化程度在解释居民经常性收入帐户和暂时性收入帐户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3、财产帐户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观察各类财产帐户的影响因素,本文运用Logistic模型建立五类财产帐户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其中:因变量分别为日常生活帐户,积累帐户,获利帐户、计划帐户和预防性帐户。本文选择户主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状况、单位所有制形式、是否享有医疗保险、与过去和其他人相比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对当前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作为自变量。

自变量的选择依据Thaler and Shefrin(1981)的观点,即消费者的内部规则的建立主要依据社会阶层、教育、年龄及习俗。由于自控及其头脑帐户是从心理的角度展开对居民储蓄行为分析的,不仅要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还要受文化水平、职称、职务等反映居民人力资本存量因素的影响,而人力资本存量又决定着居民的远见、精明程度和自控能力。这些因素最终应该通过居民对待财产的方式和对风险的态度上得到具体体现。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得收入分配的差距拉大,不同收入等级居民,由于在财产总量及财产结构的积累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导致在时间偏好和风险厌恶上有很大的差异,同时也使其在自我控制的方式和成本上存在很大差异。本文从被访者对自己生活状况的主观判断上,讨论不同阶层居民的头脑帐户。

居民当前的工作状况以及医疗保障的资金来源与居民的财产积累方式密切相关。若家庭成员发生失业、下岗或生老病死,其直接后果就是动用财产来平滑消费。对五类财产帐户的动用方式与动用次序的考察可以验证BLC理论有关不同财产有不同边际消费倾向的基本思想。

Logistic 模型的结果如下,1、性别对预防性储蓄帐户有显著性影响,若户主为男性,则相对于女性有较低的预防性储蓄帐户,这说明女性对风险的厌恶程度更高。2、受教育程度对预防性帐户有明显的正影响,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理性化程度高,其收入也高,头脑帐户的选择空间相应大。3、从工作状况看,若户主是下岗失业,他在头脑帐户的分配上将增加日常生活帐户而减少预防性帐户和其他帐户。若户主是就学、自由职业者或无业者,则削减日常消费帐户而增加预防性帐户。4、单位的所有制形式对头脑帐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户主是自我雇佣者或就职于私营企业,对日常生活帐户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在集体企业工作的户主头脑帐户更多倾向于积累帐户,其前瞻期要长于前者。若户主就职于股份制企业,则有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4、专业技能对头脑帐户有显著的影响,若专业技术技能低,则倾向于配置更多的资金于计划帐户和预防性帐户。5、享受公费医疗保障对预防性储蓄帐户有显著的负影响,这意味着预防性头脑帐户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替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6、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变量对各个帐户都有显著的负影响,若家庭与过去或与其他家庭相比感觉生活有很大改善,则财产帐户的目的性不强,或更多用于当期消费。

篇二:消费经济学论文

大学生应如何合理消费

合理消费【Reasonable Consumption】: 在一定消费水平的基础上实现消费结构的优化,以提高消费的效益。合理消费注重消费支出各个项目之间的适当比例和相互搭配、消费品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互相适应。

还是等毕业工作后再考虑理财比较好。现在你可以用个本子记下你每一项花费,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同时对于每一项花费都要标注什么是必需品,什么是舒适品,什么是奢侈品。这样一段时间后你就可以发现有一部分钱是不必花的.?? 9月份,又一批学子迈入大学校门,开始自己崭新的人生。然而,大学生活并非完全没有烦恼,不少同学反映,如今校园里“负翁负婆”大有人在,还没真正进入社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提前感受到了“月光族”的烦恼。 针对这种情况,理财专家指出,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争取在真正踏入社会之前修足“理财学分”。 ???? 学会和银行打交道 ????

理财专家认为,大学生最基本的理财ABC首先应从如何同银行打交道学起,不要以为去银行仅仅是取钱和存钱那么简单,即便是简单的存款,也能从中学到不少理财知识。中学期间,学生们虽然都在银行设有独立户头,但大多数是

由父母直接掌控的,对存钱、取钱、银行利息计算等没有什么感性认识。通过和银行打交道,大学生可以了解最基本的金融常识、ATM机和信用卡的一些服务功能,学习如何独立理财。 ????

大学生××每个学期的生活费都是一次性带足的,原先××每次都将这笔钱存活期,后来她改变了存款方式,用通知存款代替活期存款,每个月规划好支出费用后定期去银行取现。一个学期下来,××发现自己的账户比原来多出了不少利息,大呼自己“找到了理财的感觉”。而学习和银行打交道不仅仅是存取钱那么简单,据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今年4月份在北京、上海、陕西三地针对1500名大学生所作的调查显示,现金仍然是大学生目前最主要的付款方式。随着信用卡的日益普及,理财专家建议大学生可以尝试一下用信用卡来替代现金进行一些支付活动。其实,使用信用卡不仅仅只是体验“用明天的钱”进行消费,信用卡一般都有50天的免息期,如何用足这50天的时间,力争资金利用最大化,也是一门不小的学问,其中的窍门和经验必须在实际操作后才能有所体会。目前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信用卡,其中的一些特色服务如优惠取现、免费异地存款等服务是普通信用卡所没有的。如果能够好好利用这些功能,无疑能节省不少交易费用。

???? 专家提醒,大学生使用信用卡应该量入为出,适

可而止,过度消费不仅会加重自身和父母的经济负担,还会对自己将来的消费习惯和经济状况带来不良的影响。查相关资料知香港、台湾地区就有不少大学生过度用卡,只支付最低还款额,到毕业后才发现,自己的大部分薪水都要用来偿还信用卡借款,成了不折不扣的“卡奴”。

???? 开源节流很重要

???? 在理财师的规划书中经常可以看到要开源节流的建议,对于大学生来说,做好自己的理财规划,开源和节流同样重要。如今很多大学生都觉得“钱不够花”,最积极的解决办法是设法增加收入以弥补资金不足的尴尬。

???? 勤工俭学是目前最常见的大学生“开源”方式,协助老师做研究、做家教、到一些公司或企业兼职打工……这些都是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加收入的办法。但理财专家指出,光是开源还不够,关键是要学会如何打理和规划自己的钱财,要学会节流才行。银行理财师建议大学生节流不妨从记账开始。不少大学生兼职后,觉得自己有了收入,花钱开始大手大脚,请客吃饭、娱乐消费等支出直线上升,到了月末或期末,手头依然很紧甚至需借钱“过渡”。理财师表示,不少大学生不是没钱花,而是不会花钱,要每天记下自己的支出,过一段时间后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可以尝试节省那些可花可不花的支出。如果把这些钱存进银行,还能得到一笔不小的利息。

???? 尝试做一些小投资 ??

?? 除了勤工俭学之外,大学生其实还可尝试进行其他投资。招商银行陕西分行零售银行部副主任×××建议,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大学生可以适当尝试进行一些真正的“投资”———如股票、基金定投等。

???? 涉足这些投资领域,并不完全是为了挣钱,更多意义上是一种“演习”。大学生×××就曾经尝试过在建设银行投资“纸黄金”,×××学习了一些黄金投资知识后,将自己的积攒下来的压岁钱投入“纸黄金”,由于恰好遇上国际市场上金价不断上涨,4000多元的投资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赚到了2000多元的收益。这次经历让×××对投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更多地关注投资理财这一领域。

???? ×××指出,尽管这些投资相对存款而言带有一定的风险性质,但只有通过“实战”才能更好地了解投资市场,为将来步入社会后进行投资积累经验和教训。但投资也要量力而行,不要一开始就投入过多的资金,以免投资失败遭受较大的损失。

终上通过合理消费 一方面让我们大学生

提高识辨力、评价力、挑选力,克服消费过程中的盲目因素,增强消费的计划性、合理性,以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消费,

获得良好的消费效益

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真正认识到父母供自己上大学的艰辛,改变他们对国家、学校和家庭的依赖心理,自觉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还能够培养大学生自主、自强、自立的精神,同时这也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应用知识、提高能力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篇三:消费经济学小论文

大学生的手机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探究

11营销1班xx201133cxxxx232

【摘要】如今,手机已成为大学生的生活必用品,大学生在手机消费上整体偏于理性和前卫,但个人当前经济状况、预期收入等是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因此追求性价比,追求效用最大化,但价格和价值要相对称。消费方式偏爱网络购物,品牌意识比较强。

【关键词】手机消费方式消费理念

【问题的提出】消费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而消费方式是否合理,是否科学,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刚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用科学的理念来指导自身的消费,使既定的收入获得最佳的消费效益,正确处理当前消费和长远消费、消费和积累的关系,是消费既能满足显示需求,保证身心健康,又能兼顾长远需求,是现金社会都提倡的。而大学生的手机消费方式是否属于科学的消费。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因此,就本次调查就大学生的手机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进行研究和探讨。

尽管影响大学生手机消费需求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是决定消费支出最重要的因素。经济学通过消费函数来表示收入和消费之间的依存关系。消费函数一般以收入为自变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呈现同方向的变动,即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减少,消费减少。

对单个商品消费需求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也就是说,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收入水平成正方向的变动。对于某些低档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消费者对其需求与收入成反方向的变动。不过,以上两种情况不是绝对的,会因人、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就是消费者的偏好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消费偏好就是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喜好或嗜好。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偏好,该商品的就需求大;对某种商品不偏好,该商品就无需求或需求小。广告宣传往往会改变人们的偏好,从而改变需求。对应对大学生身上,可以知道由于大学生属于“无收入”群体,钱的多少会影响其手机消费方式但是也由于最在广告及个人偏好。大学生手机消费的另一个表现是最时尚的追捧。

在我国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增长和移动通信服务快速发展的今天,手机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目前,手机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尤为惊人,拥有高达2.96亿的用户,超过了固定电话用户数量。在手机普及率的增长速度上,中低年龄层群体明显高于中高年龄层群体,而且,手机消费市场凸显低龄化趋势,青少年已经成为手机市场里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在大学生中手机的消费更是一个充满巨大活力和空间的市场,也是手机制造商和销售商所必需拓展的市场。,本小组的此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研究,分析了目前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主要特征,针对品牌、质量、价格等来揭示影响大学生手机消费心理的主要因素,从而分析大学生手机消费的行为特征。

一般来说,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有产品因素,也有消费者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而手机市场产品因素影响包括品牌、质量、功能、外观、价格。目前我国大学校园中手机拥有率已达到很高的比例,并且手机在大学生中已成为一种必要的工具。

根据本次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在选择手机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为品牌、价格、其次为功能。产品的质量永远是吸引消费者的首要因素。作为品牌,是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意味着可靠的质量,代表着先进的技术。消费者往往依据品牌来推断产品的质量。而价格高低与购买意向则比较复杂。但消费者对产品品牌不熟悉的,倾向用价格作为判断产品质量的依

据,价格高的被推断为高品质的。而对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而言,显然属于依据品牌来推断产品质量的消费群,他们的经济来源决定了他们不会考虑价格很高的手机,不管产品的品质如何。

以下是本次调查分析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现状:

注重质量。产品的质量可以说是产品的核心,本次调查我们发现,有40%的人目前使用的手机价位在1000-2000元之间,33%的人手机价位在2000元以上,剩余的27%的人手机价位在1000元以下对大学生而言,受经济的限制,频繁的手机更换不现实,因此手机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手机的外观选择。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首先考虑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且多数被调查者均明确表示,选购时会优先考虑质量可靠、设计轻巧、款式新颖、色彩时尚、功能齐全的手机,也有少部分的被调查者表示受到了各种商业广告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大。

价格区别不大的情况下更愿意选择品牌机。学生手机购买注重的是质量,但就质量而言,大学生属于品牌推断型,而不是价格推断型消费群。随着手机市场不断更新换代,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苹果,三星等高端机型,在高中档的小米,HTC而言,越来越多的人宁愿选择苹果或者三星品牌。从调查结果也可以发现,学生最喜欢的手机为苹果和三星品牌。

使用通话短信外的手机功能。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在购买手机的功能选择方面,大多数同学对于网络社交媒体和玩游戏的功能较为注重,很多同学认为除了正常通讯外,手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上网,其次是玩游戏,再次是听音乐和拍照,更有甚者,已成为重度手机使用者,可见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精神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手机话费的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生活费用大部分来自家长。因此,大学生都会通过办理各种套餐来节省话费,67%的被调查者一个月的手机费用大约在30—60元之间;30元以下和60-100元的各占15%;手机费用在100元以上的所占的比率较小,为3%。 购买方式转向网购。网购在大学生中间可谓司空见惯,双十一火爆程度可见一斑,而京东等平台更是推出了分期付款购买电子产品等营销模式,可见网购仅已逐渐成为仅次于卖场或专卖店的大学生的重要消费方式。

同时,本次调查还发现大学生手机消费心理行为有以下特点:

第一、购机地点较集中,对大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地点的调查发现大学生购买手机的地点较为集中,大体上分布在手机大卖场和品牌专卖店。手机是高科技产品,他们只好以手机大卖场的信誉和专业程度作为判断标准,而手机大卖场或品牌专卖店的销售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因而容易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此外手机大卖场的价格优势也是学生朋友们考虑的重要因素。

第二、新经济、新文化、新观念的影响,学生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总体规范发生了极大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的经济必然与新的文化相对应,而新的文化则必然带来新的观念。作为E时代的“e人类”,学生消费者大多受新经济下新文化的影响,具有求新、求奇的消费心理,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他们会对一切感兴趣的新奇事物产生强烈的消费欲望,有了新目标就又会想换新手机,而这种强烈的消费欲望恰恰正是消费的动力所在。

第三、攀比心理的影响。爱面子和喜欢攀比是年轻人的特点,这也表现在学生对手机的选购上。学生选购手机,品牌问题也成为其考虑的一个因素。很多同学经常在一起谈论手机,那么那些手机档次较低或没有手机的同学就会觉得没有面子,而欲买手机的同学就想买个好于其他人的手机。这种手机的消费心理实际上不仅仅只存在于学生手机市场中,在所有年轻人的手机市场中都是比较突出的。在调查中,近九成以上的学生受身边同寝室或者同班同学的影响,“迫于”压力表示想拥有一部苹果手机,或准备更换一部苹果手机已彰显“土豪”

气质。对此笔者认为,大学生作为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群体,对于超出自己经济承受能力的消费,并不值得提倡,否则很容易形成一种畸形的手机消费观。因此,学生在选择手机时,应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对品牌的盲目追求,多看重其性价比。

第四、受舆论评价影响,周边人的推荐对大学生的购买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方面,随着新闻媒介的多层次拓展和渗透,包括互联网的发展、论坛和BBS的广泛使用,使得舆论评价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力大大增强。影响大学生选择品牌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周围人的推荐。这是由于大学生这样的消费群生活在集体中,有着基本相同的学生生活,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当周围某人拥有一种品牌时,他(她)就是个活广告,可以把产品的信息传达给周围的人,所以对某一产品或品牌容易产生认同感。相比之下,传统的广告及促销手段等并没有显着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学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欲望增强,商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缩短,特别是在通信领域,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多数大学生对手机有极大的心理需求,他们注重手机的款式,注重手机的质量及功能,而且他们也是品牌的忠实拥护者。学生消费者比较喜新厌旧,一旦有推出功能更完善的手机他们就会对自己所拥有的手机产生不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手机消费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学生消费者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将越来越表现出其巨大的消费潜力。


消费经济学论文三千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3391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