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论文范文 > 论文格式 > 冰雪类音乐题材作品的特点与文化内涵

冰雪类音乐题材作品的特点与文化内涵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2-15 09:51:12 | 移动端:冰雪类音乐题材作品的特点与文化内涵

冰雪类音乐题材作品的特点与文化内涵 本文关键词:冰雪,题材,内涵,作品,文化

冰雪类音乐题材作品的特点与文化内涵 本文简介:冰雪文化是以冰雪为载体的一种文化样式,从广义上来说,“冰雪文化,是指人们在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从事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生产能力、精神生产能力和以冰雪为载体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冰雪文化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冰雪音乐文化属于冰雪文化的一部分,冰雪音乐目前国内还

冰雪类音乐题材作品的特点与文化内涵 本文内容:

  冰雪文化是以冰雪为载体的一种文化样式, 从广义上来说, “冰雪文化, 是指人们在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从事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生产能力、精神生产能力和以冰雪为载体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冰雪文化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 其中冰雪音乐文化属于冰雪文化的一部分, 冰雪音乐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概念, 本文中冰雪音乐指的是一切与描述冰雪或者寒冷特性有关的音乐题材和作品。

  一、冰雪音乐的界定

  (一) 冰雪文化

  冰雪文化是多方面、多层次, 多系统的综合性质的意识形态统一体, 寒冷的自然气候和水资源, 是孕育冰雪文化不可或缺的自然条件。我国冰雪文化的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 包含了冰雪服饰、冰雪旅游以及冰雪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冰雪文化受到其自身地域性和季节性的影响很大, 并且在相关冰雪文化的研究上不如其他的文化流派。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来说, 与其说是一种缺失, 不如说是一种潜力和优势, 有待于去进行更深层次和多方面的研究发掘。

  (二) 冰雪艺术

  冰雪艺术包含的范围也是比较广泛的, 不仅仅指的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冰雕、冰灯、冰花等, 其实冰雪艺术还包含了其他各种艺术形式, 冰雪艺术的发展和产生早在我国古代就有了, 例如乾隆年间宫廷画家张为邦、姚文翰, 根据宫廷中盛大的冰雪表演创作的《冰嬉图》。在诗词方面, 杜甫在《薛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中写道“千里犹残旧冰雪, 百壶且试开怀抱。”;白居易在《春游二林寺》中有“二月匡庐北, 冰雪始消释。”的描写。在众多冰雪艺术领域中, 冰雪音乐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冰雪音乐

  在冰雪音乐方面, 作品的体量也是不可小觑的, 除了人们熟悉的艺术歌曲《我爱你, 塞北的雪》和《踏雪寻梅》之外, 以解放军雪夜袭匪帮的为素材改变的, 《林海雪原》的各种艺术形式也都能被人们所熟知。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冰雪音乐作品, 如我国当代作曲家陈培勋的《前奏曲:咏雪》;于福源作词冰河作曲的艺术歌曲《雪花》等。除了这些中国作品之外, 国外也有许多作曲家的作品, 也是描写冰雪的, 如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柴可夫斯基的戏剧音乐《雪姑娘》;德彪西的《十二首前奏曲:雪上的足印》;维瓦尔第的《四季:冬》;等等。在冰雪音乐方面音乐作品也是相当之多。

  二、冰雪音乐的特征

  (一) 体裁

  从冰雪音乐的体裁上来说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 艺术歌曲较多有王德作词刘锡津作曲的艺术歌曲《我爱你, 塞北的雪》;黄自作曲刘雪庵作词的艺术歌曲《踏雪寻梅》等, 此外还有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声乐套曲《冬之旅》。钢琴曲肖邦《练习曲:冬风》;李斯特的钢琴练习曲《追雪》;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十一月在马车上》等。前奏曲有我国当代作曲家陈培勋的《前奏曲:咏雪》等。交响曲有我国当代作曲家邹野的交响作品《涅瓦河畔的冬日》等。此外还有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雪花圆舞曲》,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歌剧《雪姑娘》, 当代俄罗斯作曲家乔治·斯为里多夫《暴风雪组曲:冬之歌》。还有当代的一些流行音乐,

  (二) 音乐特点

  关于冰雪音乐的特点, 除了在音乐作品的名称上之外, 在乐曲的乐思中也是有所体现的, 例如肖邦的作品25-11 (Op.25No.11) 也称《冬风练习曲》。

  作曲家在一开始就用单音展示了全曲的主题动机, 在中低音区表达了一份沉重的乐思, 传达的是一份悲凉的感情。紧接着在高音区快速跑动中, 不停地在低音区重复主题, 给人带来沉重和苍凉的感觉。这首乐曲是肖邦在感叹自己的祖国起义失败, 带来的一种沉重和悲凉的情绪, 并把这种情绪传达给听众。

  三、冰雪音乐的文化内涵

  传统相关冰雪文化的研究更注重其情感性和价值性, 从冰雪音乐的角度上来说, 更多地是主观性的表达。冰雪音乐作为一种听觉是如何让人们产生寒冷而的触觉, 以及冰雪画面的视觉, 笔者认为主要是文化认同产生的联觉现象。

  (一) 联觉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部分人, 当他们听某些特定的声音时可以看到一些画面, 当看到某些颜色时, 能够感觉到温暖或者寒冷, 这种现象被称为联觉 (synaesthesia) , 联觉是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在冰雪音乐中,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感受可以引起一部分人很冷的触觉, 以及冰雪的画面感。例如在王德作词刘锡津作曲的艺术歌曲《我爱你, 塞北的雪》中, 歌词中第一句“我爱你, 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 歌词通过演唱被我们听到, 从而有了漫天飞雪的画面感, 这就是联觉产生的效果。如果说在这里歌词的提示性太明显的话, 若没有歌词只有音乐的话, 也能让人产生寒冷的冰雪画面感, 可以把这种情况视为对作品的熟悉程度高, 或者说是一种文化认同感。

  (二) 文化认同感

  文化认同感是一种群体文化认同, 这种认同超越了政治的界限, 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本。这种文化认同是一个群体共同处于同一种文化影响范围之内, 对于所熟悉的文化具有群体性的共同肯定认知。例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歌剧《雪姑娘》, 我们是从歌剧的题目中知道这个作品与冰雪音乐的关系, 实际上雪姑娘是俄罗斯民间传说的一个童话形象, 被俄罗斯人民所熟知, 她不仅出现在俄罗斯的民间仪式中, 更是口头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有着“用雪堆成, 并且复活”的寓意。从此可以看出, 一个族群的文化认同感的不同, 对于冰雪音乐的理解和思考程度就不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更深层次的基础, 从冰雪音乐的角度出发, 在当时全球一体化, 文化多元化的今天, 如何创作出在更大范围内产生文化认同的冰雪音乐, 成为助力我国冬奥冰雪音乐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结语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 冰雪文化的研究正在逐渐升温, 并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迪士尼动画电影《冰雪奇缘》热映, 国内有关冰雪音乐的研究也有初见, 电影中的音乐《Let It Go》甚至成为冰雪音乐的代名词, 我国创作的冬奥会申办歌曲中, 最着名由孙楠和谭晶演唱的《冰雪舞动》, 这首歌曲与《Let It Go》相似度较高, 目前仍存在抄袭的议论, 可见在冰雪音乐创作的研究方面欠缺音乐素材和音乐理论支撑。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促使更多更深层次的冰雪音乐类研究, 为我国2022年冬奥会的音乐创作与运用提供音乐素材与理论支撑, 更好的促进“三亿人上冰雪”、“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冰雪产业”、“北冰南展西扩”战略等宏伟目标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王清海.冰雪文化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11.
  [2]刘建廷.冰雪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7 (1) :119-122.
  [3]杨军.中国冰雪文化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8 (9) :35—36.
  [4]刘易呈, 于立强.冰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冰雪运动, 2014, 36 (5) :46-49.
  [5]孟令军.论冰雪文化资源的内在机理及开发[J].冰雪运动, 2014, 36 (2) :59-63.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冰雪类音乐题材作品的特点与文化内涵》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914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