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论文范文 > 论文格式 > 浅谈蒙古族宫廷音乐“阿斯尔”

浅谈蒙古族宫廷音乐“阿斯尔”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2-15 09:51:26 | 移动端:浅谈蒙古族宫廷音乐“阿斯尔”

浅谈蒙古族宫廷音乐“阿斯尔” 本文关键词:蒙古族,浅谈,宫廷,阿斯,音乐

浅谈蒙古族宫廷音乐“阿斯尔” 本文简介:关于“察哈尔”的词义,目前学术界有多种解释。据蒙古文献,“察哈尔”是古突厥语,意为“汗之宫殿的侍卫”。古代蒙古察哈尔部,原驻牧于阿尔泰山,强盛于明代时期,成为蒙古各部的中心,其汗为蒙古各部的“共主”,世袭

浅谈蒙古族宫廷音乐“阿斯尔” 本文内容:


  关于“察哈尔”的词义,目前学术界有多种解释。据蒙古文献,“察哈尔”是古突厥语,意为“汗之宫殿的侍卫”。古代蒙古察哈尔部,原驻牧于阿尔泰山,强盛于明代时期,成为蒙古各部的中心,其汗为蒙古各部的“共主”,世袭蒙古汗位。明时,察哈尔部分 8 个“爱马克”(部):敖汉、奈曼、苏尼特、乌珠穆沁,称岭南四察哈尔鄂托克(或爱马克,亦即四部);主固特、布里雅特、阿刺黑,阿刺齐特,称岭北四察哈尔鄂托克。

  统称察哈尔 8 部(鄂托克)万户(蒙古左翼三万户之一)。察哈尔部为达延汗长子图鲁博罗忒的后裔,到林丹汗时期,于天聪六年(1632 年)察哈尔部众归清。林丹汗之子额哲被封为亲王,位高于内蒙古其它 49 旗之上。察哈尔部设札萨克旗,置于锦州的义州地方。康熙十四年三月(1675 年),林丹汗之孙布尔尼,乘江南“三藩之乱”,联合奈曼旗王札木山等举兵叛清,但其他蒙古王公不肯参与。5 月,康熙帝调蒙古各部之兵,讨伐察哈尔部,布尔尼战死。7 月,察哈尔部左翼四旗降清,余军亦溃。自此清在原察哈尔驻牧地置牧场,移察哈尔余众游牧于宣化、大同、张家口外,废察哈尔部蒙古王公的札萨克旗制,改为八旗总管旗制,分东西两翼,设总管旗 8 旗(以镶黄、正黄、正白为上 3 旗;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为下 5 旗,并按方向定其位置。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故称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故称右翼),隶属于以满洲人充任的察哈尔都统的管辖之下。察哈尔都统驻张家口,另置两大中央大牧场,即达里冈爱牧场、商都牧场。清朝皇帝又将察哈尔部蒙古以分散驻防等形式,迁居于全蒙古各地,因此蒙古九部以及兴安岭至天山的 38 旗,都有察哈尔部蒙古。

  《阿斯尔》是蒙古族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之一。‘阿斯尔’一词通常指楼阁,在此指搭建在高处带横帘的宽大帐幕之意,古代蒙古人常在舞榭歌台上燕宴奏乐,所以“阿斯尔”一词中衍生出“奏乐”之意。

  这种器乐曲常选用,林比(西夏语,笛子),胡尔(四胡),黑勒(马头琴),弦子(三弦)等乐器以固定的曲目为主要演奏内容。阿斯尔曾经是察哈尔地区家喻户晓的器乐曲。察哈尔人甚至把能否演奏阿斯尔作为辨认是不是察哈尔人的依据,足见察哈尔人对阿斯尔乐曲的感情之深。史无前例的“文革”运动把阿斯尔作为“四旧”打入“冷宫”。很多知名的艺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迫害致阿斯尔这一草原文化的艺术瑰宝濒临消亡。

  一、《阿斯尔》之名称的由来

  “阿斯尔”是察哈尔蒙古部特有的丝竹乐曲。在众多的蒙古部落中,唯有察哈尔部有传统的丝竹乐曲——阿斯尔。对于阿斯尔乐曲名称的由来,目前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阿斯尔乐曲是由蒙元时期的宫廷器乐曲转化而来,因其在有“阿斯尔”(楼阁)的地方演奏,故名“阿斯尔”。二是认为阿斯尔乐曲的名称本来是叫“阿苏茹”,因口误而叫成“阿斯尔”。阿斯尔这样一套器乐曲,为何冠以“阿斯尔”这样的名称,决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与察哈尔部的历史息息相关。北元时期,察哈尔达延汗再次统一蒙古后,把察哈尔部划为六个万户之首。

  由于察哈尔部既是蒙古大汗的亲军护卫,又担负着历届汗廷的礼乐、库府、帐册、车马、兵器等内务管理职责,宫廷礼乐的演奏人员本身就是察哈尔部的成员,因此,蒙古宫廷音乐阿斯尔,由本部乐工们代代相传。根据蒙古族对事物起名的一般规律,一是依据事物本身的内在性质和外观特点,二是依据该事物所处的地点和环境。“阿斯尔”,蒙语意为“楼阁”。所谓的楼阁,必然是叠层架屋的气派建筑,在过去辽阔的蒙古高原,只有皇都汗廷才有这种建筑的可能。据元上都(锡盟正蓝旗境内)遗址的考证,元代上都不仅有“阿斯尔”楼阁,其规模与豪华,让西方的马可波罗都感到震惊。所以,察哈尔部的传统乐曲阿斯尔,过去在有楼阁的宫廷中不是偶然演奏,而是经常演奏,甚至是专属宫廷中的乐曲而得名。当然,当时众多的宫廷乐曲,另有其名。(如 1635 年,清军从察哈尔部缴获的宫廷音乐《茄吹乐章》和《番部合奏》)等。另外,从“阿斯尔”乐曲的本身来看,它也具备了宫廷乐曲的乐理内涵。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认为,“阿斯尔”不是喻意为“楼阁”,而是蒙语副词“阿苏茹”。从蒙古语言学角度讲,“阿苏茹”在蒙语中是程度副词,加在形容词或动词前面具有加强行为状态程度的附加意义,相当于汉语中的“很”、“极”、“非常”等词,而且“阿苏茹”在蒙语中既不是多音词.也不是多意词,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产生程度副词以外的其它含义。用这样本身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来给具体事物——乐曲起名,其结果只能是这个乐曲名叫“很”或“非常”,既不合乎蒙古语法规律,也有悖于蒙古民族的语言语法之科学性和准确性。

  根据元史乐志记载:成吉思汗灭王罕、破西夏,他就想到宫中需要奏乐庆贺。元至正年代,世祖忽必烈每年盛夏都要到元上都避暑。那时候宫中设大乐署,专管大汗宫廷的乐队和乐谱、人员编制和乐器配备,让宋朝降臣施德仲审校音律,组织乐工在大汗宫中奏燕乐。而当时蒙古族乐工们用的是“曲线谱”。同器乐曲同台歌唱的曲子叫“蒙古护卫绰克诨歌”。故名思意,“蒙古护卫”当然是指察哈尔部的前身,这种歌曲显然是流传在察哈尔部的歌。据《清史稿》“乐志”记载:“太宗平察哈尔,获其乐,列於宴乐,是为蒙古乐曲。有茄吹,有番部合奏,皆为掇尔多密之乐,掌於什帮处。”文中介绍“番部合奏”所用的演奏乐器是:“云锣、箫、笛、管、笙、筝、胡琴、琵琶、三弦、二弦、月琴、提琴、轧筝、火不思、拍板等。”上世纪三十年代,德穆楚克栋日普(德王)王府中就有专门的乐队演奏阿斯尔乐曲,并把巴布若阿斯尔更名为“德王阿斯尔”。

  二、阿斯尔的艺术风格

  (一)音调风格

  阿斯尔是草原文化的一大亮点,虽是宫廷乐曲,却也是来自大草原的天籁之音。阿斯尔乐曲全部采用 2/4 拍的变奏曲式,节奏欢快、活泼,音调流畅、凝练,以短小精焊的主部主题经过多次变奏而成,调式以民族五声调式中的,宫调式、(宫调式以明亮开阔为特色)羽调式(羽调式以暗淡柔和为特色)、徵调式为主。旋律起伏跌宕、句法清晰方整、音域大都在十二度以内。全曲由两到三个段落组成,并设有两个高潮,节奏型集中在四分、八分、前十六、后十六及十六分音符的范围,紧紧围绕调式主音形成调式色彩非常鲜明的蒙古族宫廷器乐合奏曲风格。阿斯尔的曲目很多,最早流行的有“巴布若阿斯尔”、“白翎雀”“阿都沁阿斯尔”、“和音”、“固勒查干阿斯尔”、“太卜寺阿斯尔”等。

  (二)阿斯尔的演奏风格与技巧

  察哈尔阿斯尔在旋律形态和结构上以变奏为主。如:阿都沁阿斯尔是蒙古族宫廷器乐曲的具有代表性的曲调。“阿都沁”汉译为“牧马人”。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他们生产、生活都离不开马,因而把马看作是最好的伙伴,甚至是精神依托。通过乐曲赞颂牧马人是当然之举。这首乐曲现在了解到的有六种曲调变化:原调,蒙语叫“依佳古若  阿依”,汉意为“原始曲”;第二种是经过变调成了“韵律—阿斯尔”;第三种变调,蒙语叫“努格拉嘎  呼格”,汉意为“曲折调”;第四种变调,蒙语叫“羽德贝.呼格”,汉意为“羽调”;第五种变调,蒙语叫“苏拉盖

  呼格”,汉意为“反调”;第六种变调,蒙语叫“查干  呼格”,汉意为“正调”或“宫调”等。无论怎样变奏其基本素材和音调风格是相同的。阿斯尔的变调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毕图  呼格”是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过去的蒙古族演奏家没有现在的这种校音器。所有的弦乐和弹拨乐主要以横笛作为标准来定音。“毕图  呼格”,汉意为“闭合调”。“哈交杜日波”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于用“上四眼”定弦。将笛子紧挨笛膜孔的四个孔眼按住,吹出的音就是这个笛子的[1]音,如果这个笛子是 G 调的,那么这个[1]音就是 G 调的[1]音。因为这四个孔在笛膜孔旁边,蒙语为“哈交”,“杜日波”蒙语为“四”的意思,所以叫“哈交 - 杜日波”。

  上述两种方法是把原调改变了,但调式结构没有变,是蒙古族演奏家用于变调的基本方法。藏传佛教传入蒙古高原后,随之而来的是喇嘛庙的大量建立和佛教文化的盛行。每一座大型寺庙,都有管理佛教音乐的专职喇嘛,叫“劳温喇嘛”。“劳温”是藏语“鲁邦”的音译,专指寺院里掌管佛乐的喇嘛职务。清朝雍正年间,有一位劳温喇嘛将阿斯尔的曲调加以规范,在元代五音“宫、商、角、徵、羽”的基础上,利用寺庙里的记谱法创造了一套变奏曲、(变调法),后人称其为劳温喇嘛变调法。

  阿斯尔被清宫作为燕乐选用了 200 多年,宫廷里的乐工们也进行了变奏、变调。如:阿都沁阿斯尔的花调演奏法和羽调演奏法可能是他们的杰作。

  此外还有苏拉盖(反调)变调法和查干呼格(正调)变调法,这两种方法是满清中、晚期,蒙古族乐师们仿照兄弟民族的变调法进行的。京剧有反板、平板之说,苏拉盖变调法与“反板”,察干胡格(正调)变调法与“平板”,在技巧上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当然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现今的阿斯尔乐曲在演奏风格与技巧上有了很规范而成熟的一整套演奏技法。

  三、阿斯尔的传承与发展情况

  察哈尔早期流行的如大汗白马群歌、八部音、牧马人、和音、三恩等,应当是由察哈尔原生态艺术转化为宫廷器乐曲的。到了清代,阿斯尔被清宫列为燕乐所用,虽然加进了一些新的东西,但是没有依据说明有实质性的变化。阿斯尔在察哈尔地区普遍演奏是在满清后期。这是由于阿斯尔这一蒙古宫廷器乐曲本身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清朝政府因腐败而松懈了对察哈尔部的文化管制,察哈尔地区的总管、佐领甚至平民百姓设宴时也仿照宫廷演奏阿斯尔,从而使阿斯尔得到了普及。那时候,察哈尔地区的艺人们除了演奏传统的阿斯尔曲调外,他们还创作出许多新的阿斯尔乐曲来。如正黄旗阿斯尔、镶黄旗阿斯尔、正白旗阿斯尔、镶白旗阿斯尔、正蓝旗阿斯尔、正红旗阿斯尔,镶红旗阿斯尔、镶蓝旗阿斯尔。

  阿斯尔主要流传于察哈尔地区,即现在的乌兰察布市大部辖区和锡林郭勒盟的中部和南部。由于察哈尔在北元时期曾是蒙古族的宗主部,既是历届蒙古大汗宫廷的护卫部队,也承担着汗廷内务、库府、车马、兵器、礼乐的管理职责。因此,管理宫廷礼仪、宴乐、歌舞的人员和艺工、舞女,本身都是察哈尔部的属民。宫廷器乐曲必然先在察哈尔部传承,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北元中兴时期,苏尼特、乌珠穆沁、克什克腾、奈曼等都曾属于察哈尔部的鄂托克。因此,这些地区的民间艺人不仅也会演奏阿斯尔,而且这些扎萨克旗的王爷贝勒府也曾有专门的乐队来演奏阿斯尔。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 50 年代,内蒙古自治区的文艺工作者们将阿斯尔乐曲作为整个晚会的开场音乐或基调,在北京汇演中获得了巨大成功。自治区也有达  桑宝、高  青格勒图、巴布道尔计、吉米彦色仁、孙良等,很多着名的阿斯尔演奏家们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参考文献:
  [1] 乌兰洁着 .《蒙古族音乐史》.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8.10.
  [2] 武殿林着 .《察哈尔史迹》. 远方出版社 ,2010.8.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浅谈蒙古族宫廷音乐“阿斯尔”》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917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