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农学论文

农学论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9-06 10:38:21 | 移动端:农学论文

篇一:农学论文

对贵州农业发展的几点看法

——农学院 农学091 雍刚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这句话是曾经对贵州省情的概括,虽然“人无三分银”这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下得到了改善,但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这些自然因素却永远也改变不了。

贵州降水虽然比较丰富,但由于坡高山陡,降水流失较快,利用十分困难,所以贵州常出现干旱情况。贵州的干旱主要分为春旱和夏旱,春旱主要发生在2~4月的一段时间,夏旱主要发生在6~8月的一段时间,今年贵州发生的旱灾就是春旱和夏旱的结和。今年的春旱发生时,正是小麦和油菜的生长期,干旱造成了小麦和油菜的大量歉收,由于春旱时间比较久,还影响到了水稻和玉米的春播,很多地方由于缺水,种子一直播不下去,播下去的地方,也没有逃过夏旱的迫害。在农民刚插了秧,又遇上了6月分的夏旱,玉米苗也因缺水枯死,造成了水稻和玉米的歉收,局部严重地区还出现了颗粒无收的重大损失,所以解决干旱问题是解决贵州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问题。

贵州地处高原山区,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少,耕地少,土壤肥力不高,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全省17.62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中,山地和丘陵占92.5%。全身万亩以上的坝子不到20 个,是名副其实的“地无三里

平”的山区。田块以梯田为主,交通也不发达,所以机械化生产在贵州根本就行不通,这也是制约贵州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贵州山区的农民,有劳力的都到沿海城市务工,留下来种地的都是些老弱病残的。这导致了农村农业劳动力的不足。贵州正在进行城镇化建设,所以政府的大量资金都投入到了城镇化建设当中,而投入到农业方面的资金却很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贵州农业的发展。

基于以上几个因素,要想解决贵州的农业生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水利设施的修建

修建水利设施是解决干旱的重要措施。贵州每年的降水量都很丰富,只是因为山高坡陡,降水容易流失,所以必须兴修储水设施,使降水得以保存,待干旱时得以灌溉,从而解决干旱问题。储水设施不一定就要修水库,可以因地制宜地修一些小体积的简易的储水设施,比如储水窖和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生态蓄水池等,既降低成本,又达到方便的目的。

(二)、增加育种投入和优良品种的推广

优良品种的选育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对各种作物品种的共同要求。贵州的山区耕地,土层薄、肥力低、产量低而不稳,季节性干旱年年都有发生,造成作物的严重减产,所以耐瘠抗旱品种的选育对贵州粮食稳产性尤为重要。

由于在家务农的都是些老弱病残的农民,而抗病虫性和抗除草剂的品种可以节约劳动力。有了这样的品种,农民就不再花那么多的劳动力去除草,只需要喷洒除草剂就可以。 (三)、加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抗旱节水栽培措施的研究是解决贵州当前种植形势的主导方向,栽培学家们也研究出了许多先进的栽培技术,比如玉米的地膜栽培技术。可是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应加强推广。

地膜栽培就是使地面增加一层保护层,主要是塑料薄膜,主要在玉米种植上推广。白天阳光透过薄膜,地面获得辐射热,使土壤温度升高,由于薄膜具有不透气性,近地面空气层流动不能带走地下土壤热量,夜间,土表下层的热量逐渐向地面方向传导,有薄膜阻隔,减缓了土壤温度的下降,因而覆膜能起到保温作用。覆膜还能提高光照效应,盖膜以后,薄膜本身和膜下附着的水珠对光都有一定的反射作用,能够增加作物行间的光照强度。

在盖膜情况下,自然降水的大部分被薄膜阻隔,不能下渗,只能流向沟内下渗,所以能防止雨水冲刷,避免水土流失,起到保水防泽的作用,在缺水时,由于地膜的阻挡,土壤水分蒸发量显著减少,故可较长时间的保持土壤水分的稳定,起到保墒提墒的作用,所以推广玉米覆膜栽培对减轻旱灾,获取玉米稳产高产有重要作用。 (四)、提高农民的素质

再好的品种、再先进的栽培技术,如果没有得不到推广,再好也是没用的,这就需要农民的配合,所以农民的素质高低对农业生产具有

决定性作用。而贵州,农民们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所以要想在贵州发展现代化农业,就必须先提高农民的素质,就需要大力发展教育和对农民的培训。从而使优良品种和先进的培技术得到推广,使贵州的农业得到发展。

篇二:农学毕业论文

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北京农业大学

题 目:不同玉米品种的根系活力与产量性状关系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 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职称: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7月

目 录

中文摘要 ................................................................. 2

关键词 ................................................................... 2

Abstract ................................................................. 2

Key words ................................................................ 2

1. 文献综述 .............................................................. 2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 3

2.1 试验材料 ............................................................ 3

2.2 试验方法 ............................................................ 3

2.3 试验地玉米品种种植安排 .............................................. 4

3 结果与分析 ............................................................. 5

3.1 不同玉米品种苗期植株性状的分析 ...................................... 5

3.2 不同玉米品种根系活力的测定 .......................................... 6

4 小结与讨论 ............................................................. 8

4.1 小结 .................................................................. 8

4.1.1不同玉米品种的根系活力与产量之间成正相关的关系 ...................... 8

4.1.2不同玉米品种苗期地下部根系性状与产量有一定的关系 .................... 8

4.1.3不同玉米品种苗期地上植株性状与产量亦有一定的关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9

4.2 讨论 ................................................................. 9

参考文献 ................................................................. 9

致谢 ................................................................. 9

附件(外文文献译文) ...................................................... 11

不同玉米品种的根系活力与产量性状关系的初步研究

农学与生物技术专业学生 向明星

指导老师 李彦岭

中文摘要:通过甲烯蓝吸附测定法研究不同玉米品种根系活力与产量性状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不同玉米品种在种子发芽率、千粒重和幼苗时期的苗高、茎粗、根条数、苗鲜重、根鲜重、根系活力等苗期幼苗性状以及收获时期的产量性状和株高、穗位高度、单株绿叶数等植株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根系活力与产量关系成正相关;玉米的根条数、主根长度、根鲜重、根体积等性状与产量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玉米品种;根系活力;产量关系。

The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species Maize root vigor and yield traits

Student majoring in Agricultural Science XiangMingxing

TutorLiYanling

Abstract:Trough the methylene blue assay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ize root activity and the yield traits. Analyzed the different maize varieties in the seed germination rate, grain weight. and seedlings period of seedling height, stem diameter, root number, seedling fresh weight, root fresh weight, root activity and other seedling traits, And harvest period of Yield Characters and plant height, ear height, number of green leaves per plant and other plant trait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oot activity and yield of maiz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relationship; Maize root number, root length, root fresh weight, root volume and other traits with Yield have a certain relationship.

Key words: Maize; root activity; production;

1. 文献综述

玉米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饲兼用和高产作物之一,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手段,玉米又是世界上杂种优势利用面积最大的作物。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研究玉米的杂种优势,主要集中在籽粒性状、生理生化研究和品质性状等地上部

植株性状的研究上。根系是植物生命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的器官, 它与植物的生长和产量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近些年来,国际上已将根系研究作为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生产力的一个极具潜力的基础性科研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进展,但由于根系生长的特殊性和限于根系生理研究的技术手段,有关根系活性的资料则不多。

根系是作物的主要吸收器官, 根系活力是反映植株吸收功能的综合指标,是衡量根系主动吸收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玉米根系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与其地上部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但关于玉米根系活力与不同品种的产量关系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有关玉米根系活力的研究较少,把玉米根系活力变化及根系活力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更少。为此, 我们对玉米的根系活力变化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以期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及玉米生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采用甲烯蓝法测定不同品种玉米的根系活力,田间种植比较玉米不同品种的产量性状。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选用当前邯郸地区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10个,分别是西玉3号、锐步1号,中科11,先玉335,郑单958,冀农3号,浚单20,武科2号,邢抗2号和先玉128。

试验设备:培养皿若干,穴盘若干,智能光照培养箱,分光光度计,移液管,烧杯,比色管,实验用沙,电子天平。

药品材料: 0.0002mol\L(0.064g\L)甲烯蓝

2.2 试验方法

2.2.1 玉米幼苗的培养(方法一:培养皿育苗)

2010年6月23日,取10个玉米品种,每个品种筛选出大小一致的40粒种子做好标记以备用。取40套培养皿并将其清洗干净,经计算每个培养皿装125g左右已消毒的沙子使其占培养基总质量的80%另加水31.25g左右,制成培养基,每个品种用4个培养基,每个培养基里放同一玉米品种的种子10粒,将写有玉米品种名称的标签贴在培养皿外沿边缘。将制做好的培养基依次放入G2P--250B智能光照培养箱里,设定状态为:温度28摄氏度,灭菌。每天定期浇水,观察。

6月26日观察并记载玉米品种的发芽势,7月1日观察并记载玉米品种的发芽率,7月2日制作植物根系活力标准曲线。

2.2.2 甲烯蓝标准曲线的制作原理

根据沙比宁等的理论,植物对溶质的吸收具有表面吸附的特性,并假定被吸附物质在根系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单分子层;当根系对溶质的吸附达到饱和后,根系的活跃部分能将吸附着的物质进一步转移到细胞中去,并继续产生吸附作用。在测定根系活力时常用甲烯蓝作为吸附物质,其被吸附量可以根据吸附前后甲烯蓝浓度的改变算出,甲烯蓝浓度可用比色法测定。已知1mg甲烯蓝形成单分子层时覆盖的面积为1.1m2,据此可算出根系的总吸收面积。从吸附饱和后再吸附的甲烯蓝的量,可算出根系的活跃吸收表面积,作为根系吸收活力的指标。

2.2.3 甲烯蓝标准曲线的制作

将甲烯蓝溶液配成0、1、2、4、6、8、10ug\ml的系列溶液,于分光光度计660nm处比色测OD值,以甲烯蓝溶液浓度为横坐标,OD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7月2日分别测10个玉米品种的苗高、叶数、茎粗、苗鲜重、根条数、主根长度、根线重、根体积以及玉米根系活力的测定即在分光光度计660nm处比色测的OD值。做好记录以备分析。

2.2.4 玉米幼苗的培养(方法二:穴盘育苗)

每个穴盘长为10个小格,宽为5个小格,每个穴盘分为两部分,每个品种种25株,共用5个穴盘。

6月26日下午进行穴盘育苗,操作过程如下,将无土育苗基质倒入盆中约为盆体积的3\4左右,倒入水搅拌使其适度湿度在70%---80%左右,即手抓起一把基质可凝聚在一起但不会溢出水;将搅拌好的基质倒入穴盘中,以填平小格即好;筛选10个玉米品种种子各25粒,以粒大饱满为好;放置好一个品种后,用记号笔在带绳的小标签上写上玉米品种名称及标号,将小标签放于穴盘一侧以便于区分;依次放置各个品种;将处理好的穴盘放入实验室外空地上并浇适量水,并做好试验记录

7月7日分别测不同玉米品种的苗高、叶数、茎粗、苗鲜重、根条数、主根长度、根鲜重、根体积以及玉米根系活力的测定即用分光光度计测660nm处的OD值。做好记录以备分析。

2.3 试验地玉米品种种植安排

2.3.1 玉米种植

播种时间为2010年6月15日播种;试验在河北工程大学试验农场玉米试验田进行,试验田为中产水平地块;不同玉米品种播种采用大田对比法,东西两边设置保护行(6

篇三:农学论文

水溶性壳聚糖浸种对小麦幼苗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中部地区生态果园能量系统的数学模拟 生物质燃料层热解过程的传热传质模型研究 真空玻璃盖板热管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的研制 太阳能双喷射式制冷系统性能计算分析 玉米秸秆成型燃料锅炉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联合收割机振动筛的动态仿真与参数优化 高产人参发根系的建立及发根中皂苷 Rb 1 的分离纯化 超高压提取山楂叶中黄酮类化合物 ISSR和RAPD-PCR技术对东北地区主推玉米品种的鉴别 3-乙基-5-吡唑酸乙酯的合成研究 圆盘式精密播种制钵机运动学优化设计 粮食产后处理模式的系统分析与优化 基于GPS模块的便携式农田面积测量仪 基于GIS的农业机械化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温室地下蓄热系统换热管道流速分布与蓄热性能研究 富铁土团聚体稳定性的表征及其物理学机制 抗坏血酸对杨梅花色苷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夏播菜用大豆感官品质性状核心种质构建方法的研究 大豆含水率电特性的试验研究 山区月平均气温的短序列订正方法研究 水稻苗重的耐冷性动态QTLs定位 华东型连栋塑料温室自然通风开窗度模型及试验研究 大修制拖拉机合理更新期计算问题的研究 桔皮提取物对斜纹夜蛾与甜菜夜蛾幼虫的生物活性作用 氮营养对褐飞虱在IR64稻株上取食和产卵行为的影响(英文) 温度对荞麦芽菜、叶片及籽粒芦丁含量的影响 水稻不同基因型吸收利用土壤钾素的差异 油菜籽三种氨基酸含量的胚、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以直接斑点免疫结合测定法检测灰飞虱体内的水稻条纹病毒 三种不同组成磷矿石的溶解特性比较 细辛醚对家蝇和淡色库蚊的生物活性 两种噁二唑类化合物对蔬菜害虫的生物活性研究 咪

鲜胺及其代谢物在水稻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及残留动态 油菜籽及土壤中异丙酯草醚残留量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利用MTT法测定杀虫剂对家蚕细胞的毒力 农药混剂配比研究的一种实用寻优方法初探 多功能氧化酶系与甜菜夜蛾对氯氟氰菊酯抗药性的关系 β-氨基丁酸诱导植物抗病作用及其机理 乙烯利-甲哌鎓复配剂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除草剂助剂对药液物理性状及对磺草酮药效的影响 己唑醇的光化学降解 微生物及环境因子对土壤中乙草胺持效性的影响 1,8-萘二甲酸酐对高浓度单嘧磺隆协迫下玉米的解毒作用 苍白杆菌B2 对甲基对硫磷降解途径研究 杀菌剂对辣椒疫霉菌的毒力及其所致番茄猝倒病的控制效果研究 葡聚六糖诱导烟草抗花叶病毒病的研究 蛇床子素对植物病原真菌抑制机制的初步研究 三环唑对稻瘟病菌再侵染的抑制作用初探 BAU-9403 对同工酶活性影响的研究——小麦化学杂交剂离体筛选初探 杂草对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抗药性研究进展 杀菌剂抗性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Witconol 象成虫的熏蒸作用比较 甲基二磺隆及吡唑解草酯对不同品种小麦ALS 酶的影响 苏云金杆菌对抗性及敏感小菜蛾的拒食活性 杀虫剂对韭菜迟眼蕈蚊毒力与药效相关性研究 紫草色素对番茄叶霉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研究 灰霉病菌对三种杀菌剂的抗性表现型分布及稳定性测定 枯草芽孢杆菌BS-208 和BS-209 菌株防治番茄灰霉病研究 植物源抗蚜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黄瓜霜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基线研究 三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黄胸散白蚁工蚁体内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机械能与界面张力在农药

水乳剂制备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松油烯-4-醇对家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杠柳的不同溶剂提取分离物对小菜蛾幼虫的拒食和毒杀作用 杀菌剂对水稻旱育秧立枯病的控制作用及其对秧苗的生理效应 丁草胺、乙氧氟草醚对杂草的毒力及混配的协同增效作用 2 甲4 氯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农药接触对农业劳动者健康危害的研究进展 二芳酰肼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异丙草胺·莠去津混配比例筛选及其悬乳剂的研究 西农No24 菌株发酵产物对反枝苋的除草活性初步研究 嘧菌酯对三种蔬菜病害的毒力、防效及安全性研究 抗梅岭霉素和阿维菌素二斑叶螨种群生命力和繁殖力的研究 甜菜夜蛾对三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抗性稳定性研究 农药常用有机溶剂对烟蚜、棉蚜和大豆蚜定居行为的影响 雾滴大小与施药液量对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叶片沉积的影响 速霸螨水乳剂在柑橘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锡兰肉桂丙酮提取物对棉铃虫的毒力及其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单轴等效线法评价精喹禾灵与灭草松相互作用的研究 几种苯甲酸类化合物对甜菜夜蛾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除草剂靶标酮醇酸还原异构酶(KARI) 研究进展 论农药的宏观毒理学 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研究进展 印楝素和阿维菌素的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 我国南方稻区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测定 细辛对黄胸散白蚁的毒效 植物提取物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活性的影响 噻虫嗪不同处理方法对烟粉虱的毒力及药效评价 甲磺隆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初步探索 微量氯氰菊酯对家蚕的毒性 阿维菌素和氟虫腈对粘虫的毒杀作用比较 番茄叶霉病菌对多菌灵、乙霉威及代森锰锌抗性检测 朱砂叶螨的

抗药性选育及其解毒酶活性研究 吡丙醚和烯虫酯对嗜卷书虱控制作用的研究 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研究进展 应用电导仪测定番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初步研究 20 种植物提取物对几种昆虫的拒食作用 溴虫腈对甜菜夜蛾的毒力及应用研究简报 戊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菌作用 氰氟草酯及其活性代谢物在水溶液中的光化学降解研究 降雨及助剂对咪唑乙烟酸药效的影响 几种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研究 精甲霜灵与外消旋体甲霜灵对掘氏疫霉菌的抑菌活性比较 西瓜种子带菌检测及杀菌剂消毒处理效果 多杀菌素对不同发育阶段甜菜夜蛾的毒力及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磷化氢熏蒸处理对嗜卷书虱不同虫态的致死作用 除草剂安全剂对作物细胞色素P450及其他酶活性和水平的影响 细胞色素P450s 酶系催化除草剂代谢的研究进展 辣椒碱对桃蚜的生物活性及其与几种杀虫剂的联合作用 南欧丹参花提取物杀菌活性初步研究 印楝素对鱼的毒性及在鱼类寄生虫病防治上的应用 添加有机物对莠去津污染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动态影响 甲磺隆结合态残留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莎阔丹除草剂在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艾蒿提取物及其不同柱层析馏分对甜菜夜蛾产卵行为的影响 测试条件对啶虫脒毒土柱防白蚁效果的影响 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多酚氧化酶和羧酸酯酶的影响 瓢虫防卫生物碱中的氮杂大环内酯 多杀菌素的研究进展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氰·莠水悬浮剂配方 莠去津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和淋溶动态 杂草种类、叶龄及药后降水时间对烟嘧磺隆药效的影响 二氢茉莉酸丙酯诱导烟草抗黑胫病作用研究 天然源化合物曲酸对小菜蛾酚氧化酶

抑制作用研究初报 天然芸苔素内酯缓解胺苯磺隆对后茬水稻药害的作用机理初探 不同食料对甜菜夜蛾药剂敏感性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甲胺磷对不同抗性水平褐飞虱品系种群增长的影响 硫酸铵对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中输导及除草活性的影响 α- [3- (2, 2-二氯乙烯基) -2, 2-二甲基环丙基甲酰氧基烷基]膦酸酯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助剂在除草剂应用中的作用及发展前景 M ilbem yc in s 的结构修饰 1-甲基环丙烯对室温贮存磨盘柿的保鲜作用 芥菜采后叶片中蛋白酶特性分析 水分胁迫对苹果组培苗究 基于计算机模拟的马铃薯挖掘铲参数优化与试验分析 不同光截获下番茄形态结构的动态模拟与比较 渗灌设备的研制与应用试验 影响山西省农机化水平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农牧交错带综合治理及生态保护型农业技术体系与模式研究进展 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园艺科技 转基因大豆发展及中国大豆产业对策 植病经济与病害生态治理 农业工程类学科教育与课程整合——庆祝中国农业大学百年校庆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作物行定位技术 苹果分选机输送定位机构的设计 烤烟烟叶成熟度与香气质量的关系 黑缘红瓢虫成虫人工饲料研究 小杂粮浅松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水杨酸处理对采后绿熟芒果炭疽病抗病性的诱导 小麦粉碱性水保持力和膨胀势与其他品质性状的相关研究 烟盲蝽田间种群动态及不同龄期与病毒病传播的关系 水稻钵苗输秧拔秧机构参数优化 美国农业科技体系及运行机制 新铁炮百合实生植株的生长发育 华北平原管花肉苁蓉引种试验研究 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快速测试仪器的开发 大气CO2 含量增


农学论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3666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