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2000字的厨师论文

2000字的厨师论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08 14:15:56 | 移动端:2000字的厨师论文

篇一:2000字论文格式

百年世博与中国

一、百年世博与中国

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定期举行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集会,是世博会的最早形式。公元5世纪 ,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18世纪 ,随着新产品的不断出现 ,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 ,但只展不卖 ,以宣传, 展出新产品和成果为目的的展览会。1791 年捷克在首都布拉格首次举办了这样的展览会。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展览会的规模和参展的地域范围也逐步扩大 ,直至发展成为由许多国家参与的世界性博览会。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占据了“世博会之最”它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博会,象征着发展中国家也登上了世博会的舞台,世博会的发展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851年 ,英国宣布举办首届世界博览会 ,极具商业敏感与智慧的中国上海商人徐荣村获悉后 ,深感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很快命人精选了12 包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紧急用船运到伦敦 ,赶赴世博会参展,可谓是在第一时间进人世界文明发展的快行道。“荣记湖丝”最终荣获金、银大奖。尽管年头久矣 ,世人也不常提起 ,但这件事应该是被记入史册的,它充分证明了中国开明人士对世博会的热切关注。

贵州茅台酒在1915 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荣获金奖。茅台酒在展出的过程中,通过“酒香为媒”的轰动效应 ,成为世博会上的明星 ,直接由高级评审委员会授予荣誉勋章金奖。

古人云 “万事从头来 ,千思梳蓖起。”一把小小的中国传统梳蓖也曾在1915 年世博会上大放异彩。西方人被其古朴精致深深折服,“常州梳蓖”的名字就此留在了世博会荣誉奖项名单上。

1873年 ,中国清朝政府第一次以官方的名义组织并派代表出席了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但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当时的代表是洋人。1876年,中国第一次派出了中国人代表参展美国费城世博会。此后 ,中国陆续参加了多届世博会,新中国成立后共参加 次世博会。通过世博会展 见自我 ,走向世界,发现世界。

在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国家中, 中国第一个向国际展览局正式提交申请函,第一个递交《中办报告》,第一个接受国际展览局考察,并在国际展览局第129次、第130次、第131次、第132次全体大会上就申办世博会作陈述报告。

2002年12月3 日, 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全体大会 上,中国以 54票对韩国 34票的胜利 , 获得2010 年世博会的举办权。上海市成为举办2010 年世博会的城市。

而上海世博将成为一场高科技盛宴——纳入国家863科技项目的自动语言翻译系统将应用于世博多语言热线;整个世博园区覆盖首个IPV6试商用网络;还有准4G技术、非接触式手机支付、全球眼视频监控安保等新技术。

胡锦涛总书记殷切期望上海世博会“展示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文明、展示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展示我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

二、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1.促进文化的交流:在可达七千万的的庞大游客数量之下,隐藏着各种人士之间,各种民族之间,各个国家之间,不同的文化与习俗的交流。在世博会上,最重要的是礼貌待人,要尊重别人。这样,我们国家才会更被别人看得起。既然要尊重别人,首先要尊重别人的习俗。在博会上,你会看到,不同民族之间有互不相同的习俗,或许你会觉得可笑。但是,每一种习俗都有它自己的来历与意义,那就是它的文化。我们不但不能取笑别人,而且还尊重别人。在这么多人的世博会上,聚集了各国的文化,我们会学会更多我们所没见过的。同样,别人也会学习我们民族的文化与学习。这对于世界和平来说,有一定的作用。

2.推动经济的发展:在地理学中,有一种环境演变过程的整体性。具体来说,就是说一种东西的改变,往往会导致其他东西的改变;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也会带动它旁边区域的经济发展。这次上海世博会,给上海引入了大量的人流。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许多城市,都借助这个天载难逢的机会,来发展各自区域的经济。

这次世博会,推动发展的企业,多达几十个,这将会为上海的经济乃至我国的经济都会迅猛增长。上海世博园总规划师吴志强说:“这次世博展览会将会给中国带来超50年的影响。”他说的是不是有点夸大呢?经过调查,上海每年的GDP可增长2%,预计这次世博带来的新增消费达上千亿元,对于上海之前的GDP提高了65%。由此可见,吴志强之言并非夸大。

3.提升举办国的国家形象:世博会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从内容等角度来讲,设计的范围都非常广泛。由于不受国体限制,不受地域限制,也没有民族、宗教、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参展国家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就给主办国创造了足不出户便可宣传自己、广交朋友的机会。

4.推动重大科技创新:世博会是工业革命下科技进步的产物,它代表着当代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并被人们认识,从而得到普及推广的。

5.让生活更美好: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有史以来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是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鲜明的主题,伟大的理想!使这次世博会深受世界人民的欢迎,更受我国人民的欢迎。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以城市为目标,创建更美好的生活目标!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向往的目标,现在我国已经完成了带领人民奔小康的阶段,上海世博的主题,将会是我国前进的新一步。是我国人民的美好愿望,同样也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借助这次世博,我国中央有关人员都计划着怎样发展,人民向的美好愿望,也会随着世博的到来开始徐步前进。

同时,这次世博会使上海成为世界所向往的城市。使上海成为永久性的国际交流中心,成为日不落的世博会。

此后,上海世博会将列入中国史,成为中国人的一个骄傲,永远的骄傲。作为中国人民,我们都应该为这次世博感到自豪,在此,愿上海世博顺利举行到底,更希望上海世博的主题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立洁. 百年世博[J]. 三月风, 2010,(04).

【2】 张立洁. 中国与世博会的不解之缘[J]. 三月风, 2010,(04)

【3】 朱明东,李明强.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意义[J]. 中国民兵, 2010,(05) .

篇二:论文2000字

浅谈小学校长管理能力的提升

深泽县白庄乡宋家庄村小学刘亚玲 089

中小学是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基础,小学阶段教育则是基础的基础。当今的基础教育改革形势亟需小学校长从领导者自身、学校内部和外部三个方面入手并使各类要素形成合力,从而更好地来提升其领导力。

一、校长领导素质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一)校长要成为自觉的学习者

校长要成为自觉的学习者,意指校长有强烈的自觉意识,能随时调整自己,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要恰当,自觉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指导行动,把义务、权利、规范、情感、态度等内化为支配行为的观念。校长要始终有对自己所扮演的职业角色的自觉性,明确职业身份和专业发展要求,强化职业认同感,具有明确的自觉意识,安其位,行其职。

校长不仅要具备管理知识,而且还要具备沟通艺术和人力资源开发等能力。要挤出时间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与基本技能,通过学习政治、法律、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书籍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我修养。例如:当代教育思想、科学发展观与基础教育发展、教育法制基础、学校管理专题、中小学教育科研及应用、中外比较教育等;优秀中小学校长办学经验专题、教师聘任改革及其相关法律问题;中小学学校发展战略研究、ISO9001过程管理方法的应用;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与评价变革、新课程与学校发展等。此外,还要多与兄弟学校合作,组织学习、观摩、交流小组,加强校际联系,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比如:我校经常派代表跨学区评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业务能力。

(二)校长要在行动中提高反思能力

校长领导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必须在生活与工作中学习,在领导学校教育中实践,周而复始,不断提高,逐步完善。反思能力是一种实践思维,是行动后的思考,与实践行动密切关联。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学校办学和管理实践,是提升校长领导力的重要策略和路径。在学校实践中,校长认真地、持续不断地总结办学经验,反思以往的工作,敢于批判、否定自己,才可能在新的平台上实现自我超越。反思能力在校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没有行动后的思考,没有实践中的反思,校长难以自主发展,提高领导力也就是一句空话。

校长的领导力培养流程可分为“五步走”:第一步,学习、经历;第二步,尝试、实践;第三步,反思、领悟;第四步,自我规划、针对性训练;第五步,继续尝试、勇于实践。在这一循环往复过程中,将新学的知识和能力逐渐内化,自然融入,最终达到自身领导力的提高。比如:我校正校长年轻气盛,有时说话直,使一些教师虽令不行,还有的表面服从,内心抵触,我多次提出来,就是不听,天不怕,地不怕。后来导致自己身体不好了,经过碰壁,她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脾气有时不能太急。

(三)校长应该是正直的,具有包容性

领导应当是值得信赖的,展示出正直性,并且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技能和沟通技能。校长只有展示其思想、道德、品格和才学的魅力,表现出为人正直的风范,才可能具有感召力和号召力,才可能使教师心甘情愿地团结在他的周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校长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与学校其他成员充分交流,确立共同的愿景和目标,给大家一个发展的支点。同时,领导者还应当具有包容性,接受差异并欣赏别人的观念,承认并理解

组织生活的多样性是由人们的天赋、才能和技能的多样性构成的。领导者应该鼓励相反的意见,视其为生命力的重要源泉。

二、构建学校领导共同体

有效的领导力在实现学校改进的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若只依靠校长,还远远不够。随着学校所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校长虽然被描绘为学校内最重要的人,但把所有压力和责任都放在校长这一个职位上,给校长的领导力带来极大的挑战,这种做法也是不明智的。因此,能否在学校范围内进行领导力建设是考察校长领导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提出愿景,建立领导团队

管理学家科特指出:领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确定经营方向。因此,学校领导——校长,首先也必须确定愿景,然后采用一定的激励手段,发动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实现远景目标。领导者要与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制定本校的长、中、短期发展规划,较好地融合好组织愿景和个人愿景,让它成为指引全校师生前进的一盏明灯。团队协作是良好的校长团队领导力的基本要求。每个校长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校的治理与发展仅靠单个校长的能力是不够的,还取决于领导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树立全局观念,实际工作中多交流、多合作,在沟通中求同存异,信任包容伙伴,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才能共同出色完成学校领导工作。良好的领导文化是校长团队领导力的核心所在,它体现在领导行为及其模式上。惟有领导成员彼此真诚相待,营造一种和谐、共进的团队文化,校长团队领导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以学校愿景激励领导型教师

领导型教师是指承担相应的领导活动,并将这些活动运用于课堂、学校和社会中,从而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教师。关注领导型教师并非刻意培养某个教师,而是要形成一个教师领导共同体,因为这一共同体能否形成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兴衰成败。

共同愿景是由个人愿景汇聚而成,真正的愿景必须根植于个人的价值观、关切与热望中。校长需要发现主题并思考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挖掘本校与众不同之处:我对学校的希望是什么?本校独特之处如何?学校10年后的发展如何?学校发展为大家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校长需要定期回顾和更新观念,引领师生塑造学校的整体图象。学校愿景的建立应该由下而上,因为这不是校长一个人的愿景宣言,也不是少数人的愿景。动态地构建愿景是校长日常工作的中心要素,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

这种愿景会随着教育与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愿景的实现过程中,让教师成才,让每位教师形成领导力,让学校成为师生精神的家园。教师在学校愿景的形成与实现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创造者与实施者,将自己的教育理想主动纳入到学校愿景中去。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领导学生在校幸福地学习与生活,并由此而影响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与学习。

(三)“优化体制”,保障领导力发挥

良好的领导体制是校长领导力得以发挥的保障。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领导体制保证了领导工作的良性运转,有利于校长领导力的发挥和扩大,并保证其运行的正确方向。因此,校长应该采取措施,简政放权,拓展领导空间,构建一个民主的、动态的、立体的、互动的、人本的领导体制,让全校的师生员工在校长领导力的作用下,参与学校教育的决策、计划、组织,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中小学校能否成功应对新世纪的挑战,除了制度上的支持外,校长必须具有卓越的领导力,有领导力才有竞争力。

在校长领导实践中,存在着某种摩擦,它是各种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校长领导力的反作用力。可见,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摩擦才有利于校长团队领导力的提升。权责明晰、权力

制衡是校长团队领导力的保障,只有做到分工明晰、权责分明、权力制衡,才可能尽量避免领导行为中的“侵权”、“越权”、推诿或扯皮现象,有利于领导团队的和谐与协作。因此,校长应该经常性地检查各类分工的配合状况,及时调整或积极沟通相关领域;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做到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彼此合作,相互补台;坚持集体办公制度,通过集合众人智慧制定全局目标、处理具体实践问题、调节内部矛盾以实现精诚合作、和谐共进。

三、整合学校领导的外部支持系统

学校不是一个孤岛,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以及学生家长的支持,因此校长要有良好的社会协作意识,协调好学校与家长、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校长领导力,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一)争取社会优势资源

首先,要协调好与上级行政部门的关系。上级行政部门包含地方政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这些部门对学校都有十分重要的领导、指导作用。校长不应消极被动地等待上级的检查和指导,而应该积极主动地同上级沟通,主动提供学校信息并了解上级工作部署,主动实行双向信息沟通。

其次,校长应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广开言路,鼓励和支持校外专家人士对学校各种工作提出批评建议。校长应为学校争取最广泛的支持,除了行政部门,相关领域的专家的建议无疑会给校长领导学校发展的能力带来极大的帮助。例如:教育理论研究者所具备的相关教育理念、教育改革方案、教育前沿动态等都可以让校长更好地调整学校相关措施并使学校工作科学化、系统化;而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专家可以让学校的整体规划更具时代性及全局性。

(二)利用校长培训构建长效机制

校长培训是校长领导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使其培训的效果长效延续是一个值得校长深思的问题。

目前的校长越来越注重培训在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同时,还能促进其管理学校的实效性。校长培训要以促进学校的发展为本,要具有明确的培训价值取向,要及时把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动态和新走向,要以“校长成长、学校发展、教育进步”为培训理念,要以“培训校长战略思维,提升校长治校能力”为培训总目标,这样的培训才会对校长领导力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校长作为学校主要领导者,应采取各种方式将其培训长效化。例如:通过石家庄市小学教学校长培训,使校长有信息化的良好通道,还应使培训资源为学校领导团队、教师等共享。

(三)提升家校的合力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而家长也可以成为学校领导的一个重要“智囊团”。学校可以成立“家长教育委员会”,多途径地调动家庭力量,广泛征集学校发展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只有在立体化办学和管理的理念下,校长才能提高管理效能,领导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篇三: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又是通过儒学的要义体现的。儒学传统中这一被传统社会奉为经典准则的“以修身为本”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现代社会。建设起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根本在于每个社会成员的素质状况。只有每个社会成员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整个社会才能达到文明和谐之境。因而每个社会成员的和谐人生乃是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要达到和谐的人生,自然应从“修身”开始。

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结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儒家文化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凝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即“和而不同”和“过犹不及”,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强调通过事物之变的把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之学的科学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它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对外兼容,这正是依靠儒学“和而不同”的精神而实现的。儒学在保持其学统传承的同时,总以“和而不同”的精神,以我为主地汇通、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儒家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强大吸收能力和它强大的同化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更加出色的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兼容之精神。

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的人文之化,中国突出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儒家学说则更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者和者。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血与水、源与流的关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总得说来,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通过儒学体现,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优秀的儒家文化价值

理念,“以儒治世“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现实的需要,促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价值选择,用历史的眼光和时代的精神去更好的保留、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中国的未来而奋斗。

《儒家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中对和“为贵的价值取向”和“思想与规范”的深入讲解,可以认识到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理念。 1、国家间相处的和谐理念:“和而不同” 。

“和而不同”简而言之是指承认“不同”,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从而在本质上达到相近或相似。“和”、“同”两个概念,都是讲同一性的,但内涵却有很大不同。“同”是指否认矛盾,不承认差异的同一性,而“和”则是承认有矛盾,有差异的同一性,因此“同”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而“和”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

儒家文化提倡的“和而不同”思想的要旨是:第一,事物是各各不同的;第二,不同事物互补互济;第三,整个局面因之而和谐。在与异民族相处时,儒家把这种“和”的观念置于具体的民族关系中,出现了“和而不同”的理念,这一点与西方的民族观念很不相同。今天,“和而不同”这一古老的观念仍然具有强大的活力,仍然可以成为现代国际社会发展的一项准则和一个目标。中国奉行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外交政策正是这一思想的鲜明体现。所以说,“和而不同”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理念。

2、国家内政外交的和平理想:行“仁政”、修“文德”。

“仁政” 爱民、“文德”教化是儒家思想在内政外交上的理想期求。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上的华夏民族和周边的夷、狄、戎、蛮等诸少数民族进入地缘政治时代。在处理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关系上,儒家主张修“文德”的对外政策。从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出发。显然,受着如此“仁政” 爱民、“文德”教化和平思想深远影响的中国决不会干涉别国内政,不会主动发动侵略其它民族、国家的战争,更不用说侵占其它国领土。所以,中国的崛起只会壮大国际社会上的和平力量。

3、国民个人修身的温和信条:“诚”、“敬”、“信 ” 。

2

儒家传统思想非常重视对国民自身进行修身的伦理道德教育。在此问题上,儒家强调“诚”“敬”“信 ”的和平修身信条,并形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对于保障国家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诚即真实无妄,敬即主一无适,信即真诚忠信,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没有诚、敬、信,人就不能称其为人,当然,没有诚信人类也无法和睦相处,更谈不上社会的繁荣昌盛。儒家思想主导思想潮流数千年,它所倡导个人要“诚”“敬”“信”的价值观使得中国民众自古形成热爱和平的历史传统和心理基础,也保证了它的崛起只会是“和平崛起”。近年来,由于中国信誉较好,其投资环境也日益受到国际投资者的青睐,成为吸引外资的大国。中华民族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是讲求诚信的,都是负责任的。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只要合理地开掘儒学传统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就会以新的方式与世界文化、现代文明并存,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将会建构一个更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

3


2000字的厨师论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9197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