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试题答案 > 五月的鲜花阅读答案

五月的鲜花阅读答案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07 07:24 | 移动端:五月的鲜花阅读答案

篇一:山东省济南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高三针对性训练

语 文

第I卷(3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句子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无误的一项是

A.1968年,嬉皮士裹着军绿色亮相时,体现的是他们与权力之间的矛盾与角(jiǎo)力。 2015年,.

你穿着军绿色上衣去吃饭,也传达出一种矛盾,但与军事毫无瓜葛(gé)。 .

B.在进口大片裹胁美式价值观横扫票房,“三观”可疑、剧情狗血的滥片横行无忌的节(jiē)骨眼上,.《智取威虎山》借隐喻式的结尾完成了本土英雄对舶来英雄的价值超越。

C.甲午战争的年代,中国还是一个旧式的王朝帝国。落后于时代和世界,失察于侵略者的野心和能量,以被腐败掏空的躯壳(qiào)去进行抗争,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

D.从收受千万元好处费的“村官”,到挪用上亿元资金的村会计,“小官巨腐”的症(zhèng)结就在于权力集中、缺乏监管,并警示我们“蚁害”不可小觑(qù)。 .

2.下列各组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希拉里在全国各地发表演讲、销售她新出版的回忆录,“吸金”“吸睛”的同时也磨炼了公关能力,实现了新一轮竞选的“软启动”。

B.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把英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称为“一场革命”,是“100年来英国最大的养老金改革。”

C.面对无处不在、让人欲罢不能的电子屏幕,人们更多的担忧是,长此以往,自己的视力和眼部健康是否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D.“五月的鲜花——我们的中国梦”文艺晚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受到观众好评,我台将于今晚重播《五月的鲜花》这台晚会。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按照税率法定原则,政府遭遇紧急情况时希望调整税率,只要突破法律的_____,就必 须提请全国人大决定。

(2)在北京偷挖18米地下室致道路塌陷的人大代表李宝俊却是“违建提案”的______人, 真是莫大讽刺。

(3)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逝世,各种悼念文章刷屏。其实他一生中最闪耀的时刻, ______都可以在《人民日报》上找到踪迹。

A.授权附议几乎B.授权复议简直

C.受权 附议 简直D.受权 复议 几乎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抗战剧《猎豹》中,面对苏联已攻占德国柏林,日寇关东军头目河野说:“苏联红军出兵中国指.

日可待,我们必须用细菌武器对付苏联。” ...

B.流行文化泥沙俱下,总有真金子,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如宋词在其繁盛的时代,却被文学家们认....

为“词为小道”,如今与唐诗双峰并峙。

C.教材中一些有深度的作品,之所以被很多人视为畏途,多源于文章被“大卸八块”为干瘪的“知识点”,令人因目无全牛而对这些课文心生畏惧。 ....

D.遍寻文明史,国家阅读风气的兴衰总与其文明程度休戚相关。凡读书蔚然成风之时,也必为思想....

活跃、文明进步、社会人心昂扬进取之世。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剧毒、高毒农药是“全面禁止”还是“逐步淘汰”,究竟怎样规定更符合公共利益,更有利于社会秩序规范,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B.现实中,我们常常遭遇这样的尴尬:一些地方出台“史上最严”控烟条例、养犬管理条例等等,林林总总,但落到实处的很少。

C.阅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观察、思考问题,去体味“高远境界”“责任使命”“大气格局”,使自己逐步登上智慧的殿堂。

D.2015年“审虎月”的到来彰显了党和国家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意味着依法反腐绝不是走过场,绝不是一阵风。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山水画的意境

从我国绘画史上看,历唐以后,从五代至宋、元,山水画高度发展,画论也相应地开始触及山水画的特殊艺术境界问题。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画山水树石”一节中,曾有关于“意”的说法,但没有涉及意与象的关系问题。宋代是山水画的成熟时期,山水画理论也日趋形成。杰出的山水画家郭熙,在山水画的创作和鉴赏中,开始具体地阐发了“意”这一概念,并说“境界已熟,心乎以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源”,可以看出郭熙已经接触到山水画意境范畴的问题。元代山水画,在主观意兴表达方面,有了划时代的发展,但在画论中都还没有明确地提出“意境”的概念。至明代笪有光,才在其所撰的《画筌》中,第一次使用了“意境”一词。他不仅发展了荆浩的“真景”说而提出“实境”、“真境”、“神境”论,而且还对郭熙所触及到的“意”与“境”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有了进一步发挥,已经论述到山水画“境”范畴的一些问题。可以说,山水画意境说,是从笪有光开始正式提出。以后明、清两代画论中,对意境范畴中的一些问题,有了进一步阐发,构成了我国古典山水画论中的意境理论。

意境是所有艺术作品共同的不可缺少的要素。无论山水画,花鸟画还是人物画,在动与静之间,时间与空间之间,都要彰显意境;意境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目的,是艺术在立体方面的延伸,也是提升作品感染力的重要因素。元代山水画“四大家”赵孟頫、黄公望、王蒙、吴镇,他们似乎更多的继承了唐宋的传统,虽说风格不同,但就意境表现的主要倾向来说,则是一致的;在融汇富有个性和情致的笔墨与物象上,更多的是主观意识的表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就是典型的代表。把时间的坐标定格在明代,文徵明、沈周仍是元四家正续,唐寅、仇英虽然取法宋画,但整体意境倾向,也趋于主观。从明末的董其昌到清代的“四王”,包括极富创造性的朱耷、石涛等仍趋于这种类型。 纵观历代名作,留白成了创建意境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文人画在意境层面上的另一个升华。创造画之意境的手法有很多,运用这些手法之目的,是为了加强空间境想的感染力。留白就是造成这种感染力的手段之一,它留给观者再创造的空间。宋代的扇画中空白几乎占了画面的一半以上。如《秋林水鸟》《岩关古寺》,前者画的水畔一角,既没画水,也没有交待对崖,作者画的是山岫一

隅,既没有画远山,也没画云雾,但使观画者并不感到缺少什么,反而能产生远远超出画面的联想。画是空间艺术,在动态和静态的描绘中多以动中求静,静中求动,一直在生着,动着,在谐和而有规律的状态中活动着,使画面产生美学上的价值和观赏性。留白成了山水画的一种特殊语言,山水画在平远、深远、高远的空间建构中,不自觉的使留白成了创设趣味和意境的重要元素。

6.下面对文中山水画的“意境”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意境就是意与象的关系问题,是其二者的高度统一。

B.意境一词在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熙的画论中首次出现。

C.意境在元代山水画中主要体现在主观意兴表达方面。

D.意境在明、清两代的画论中得到进一步阐发,形成理论。

7.下面对艺术作品中“意境”所起的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所有的艺术类作品无一例外都需要意境这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B.意境是艺术作品吸引观众的重要表现,是提升作品感染力的重要因素。

C.元、明、清三代的山水画家在对意境的追求方面并不完全一致。

D.《富春山居图》中彰显的主观意识就是画家在意境追求上的体现。

8.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熙具体阐发了“意”,而笪有光则进一步论述了“境”,从而正式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说。

B.画是空间艺术,自古至今的画家们对意境的追求成为了绘画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

C.留白是山水画家增强自己画作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它给观赏者以无尽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D.本文阐述山水画意境理论产生的过程,画家对意境的追求以及达成这种意境的重要途径。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

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菇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段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

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

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

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阳:水的北面 .

B.舟车冠盖之冲. 冲:行驶

退:谦让

泽:遗风 C.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D.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 .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B. ①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 .

②其孰能讥之乎 .

C. ①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 .

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D. ①以与其子孙游 .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11.全都符合苏轼认为张氏园亭“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的一项是

①陂田苍莽,行者倦厌②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

③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④果蔬可以饱邻里

⑤鱼鳖笋菇可以馈四方之宾客 ⑥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①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游记。它前面记游,后面议理,借题发挥,借事议理,环环相扣,逐层深入。

B.文章开头详细地描述了张氏园亭的地理位置、环境风貌、景物构筑、物产养殖等,突出“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C.苏轼提出“不必不仕”是因为“不仕”固然可以全身修性,但是没有尽到对君王、社稷的责任和义务。

D.苏轼从张氏园亭得到启发,认为一个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之中, 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田终老。

第Ⅱ卷(114分)

注意事项:

1.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前将答题卡上的项目填写清楚。

3.本卷10个小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10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3分)

②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4分)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3分)

14.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8分)

帐 夜

吴兆骞

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诗歌第二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2)结合诗歌尾联,对“空”字加以赏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荡胸生层云,________。

(2)亲小人,远贤臣,_____。 (杜甫《望岳》) (诸葛亮《出师表》)

(苏轼《前赤壁赋》)

(李白《蜀道难》)

(《论语·里仁》)

(《论语·泰伯章》) ③②①(3)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4)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5)见贤思齐焉,_________。

五、(12分) (6)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16.下面是济南市民购房需求调查统计表,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要求语言准确、简明。(4分)

篇二:初中毕业班语文试题

初四语文月考试题

(时间:2015.11.4)

一、积累与运用(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雾霾(mái) 峥嵘(róng) 恃才放旷(kuáng)...

B.星宿(xiù) 媲美(pì)遍稽群籍(jī) ..

C.慰藉(jiè) 猝然(cù)迷惘(mǎng) ...

D.褴褛(lǚ) 黝黑(yòu) 鳞次栉比(zhì) ...

2.下列词语字形错误的一项()

A.驽钝 契机 留滞 蓬蒿B.涟漪 荇藻 聒噪 敦厚

C.通霄达旦 提心掉胆 折中是非 D.癖性 桑梓 恻隐 明信片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学校是一个天然庇护所,它既安抚学生、传递温暖,....

也护佑公众、凝聚人心。

B.近年来,微博逐渐成为舆论引导的一线阵地,政府开设微博已蔚然成风。 ....

C.有的游客明明看到油菜地里“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

照留影,让人无可奈何。

D.尽管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但对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

的期盼,却有着一脉相承的连续性。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记者走进潍坊高密,参观莫言家乡,采访莫言亲人。

B.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C.“五月的鲜花”作为“五四”青年节的品牌节目,已经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D.普及灾害教育,就要真正将灾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之中,以强化公众的风险意识,提高应对灾难的能力。

5. 标点符号使用用误的一项是( )

A.实践,要靠理论来指导;理论,要靠实践来证明。

B.“??唔??阳春面??一碗??可以吗?”那女人怯怯地问。

C.虽是冬季,但这里牡丹、月季、茶花??等应有尽有。

D.一个光秃秃的地方有一块石碣,指明是“孔子小天下处”。

6.加点文言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没死以闻(禀告)。 B.黑质而白章(质地,指蛇的身体) ..

C.汗(出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D.向(从前)吾不为斯役。 ..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触龙说赵太后》选

自此书。

B.《捕蛇者说》作者是唐代代文学家柳宗元。

C.《威尼斯商人》的作者是英国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本文的主题是谴责残忍

和仇恨,赞颂友谊和仁爱。

D.《黄生借书说》选自《小仓山房文集》,作者是宋代作家袁枚。

8.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它为人类奉献的蜂蜜、蜂胶、蜂王浆……

_______

①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

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②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

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③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④爱

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A.①④②③ B.③①④② 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

二、诗词积累。(共7分)

9.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7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 ___。

(2)______________ ___,禅房花木深。

(3)王维《观猎》中,描写放鹰纵马壮观场面的诗句

是 , 。

(4) 黄梅时节家家雨,。 (5) ,各领风骚数百年。 (6) ,天地一沙鸥。

三、课内外文言文积累和阅读。(22分)

(一)课内积累(12分)

10.解释加点词语。(每小题1分,共6分)

(1)至而自谢 (2)则久已病矣 .

(3)质于齐 (4)而乡邻之生日蹙..

(5)少时知岁月为可惜也 (6)子孙弃者无论焉 ...

11.翻译句子。(每句2分,共6分)

(1)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2)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3)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0分)

文段一:临皋闲题

临皋亭①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

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②园池,与此孰..

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③及助役钱④尔。 .

文段二: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⑤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

尚在木末⑥,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注释:①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②第:按一定等级建造

的大宅 院,此处是建造宅院的意思。③两税:夏秋两税。④助役钱:根据当时

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免于服役而支付的钱。⑤惠州:今属广东,苏轼曾贬

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⑥木末:树梢。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每题1分,共4分)

(1)与此孰胜 (2)虽兵阵相接 .

(3)饮食沐浴皆取焉 (4)余尝寓居惠州 .

13.下列加点的“若”与“若人悟此”中的“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若毒之乎 B.若业为吾所有 ..

C.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D.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

1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15.两则短文虽作于不同时期,但其中表达的情怀却有共同之处。请概括写出。

(2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议论文阅读(8分)

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

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

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

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

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

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

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

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

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

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

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

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

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

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

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

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

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

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

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

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

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

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

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17.文章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作用是什么?(3分)

18.文章第③段到第⑤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3分)16.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二)记叙文阅读(17分)

与陌生人交流

(1)从前的我家,离我就读的中学不远,上学的路程大约10分钟。每天清晨

我都要在途中的一家小吃店买早点。

(2)那年我13岁,念初中一年级。

(3)每日的清晨,我就带着一副空荡的脑子走在上学的路上,走到那家小吃

篇三:2013年淄博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word版

2013年淄博市初中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14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雾霾(mái) 眷念(juàn) 气冲斗牛(dǒu) ...

B. 羸弱(l?i) 媲美(pì)风雪载途(zài) ...

C. 酬和(ha)猝然(cù) 风姿绰约(chuò) ...

D. 褴褛 (lǚ)发酵(xiào) 鳞次栉比(zhì) ...2. 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

A. 驽钝 稔熟 口头禅 白驹过隙B. 徜徉 搏奕 里程碑 融会贯通

C. 憧憬 广袤 闭门羹 大庭广众 D. 桑梓 恻隐 明信片 断章取义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学校是一个天然庇护所,它既安抚学生、传递温暖,也护佑

公众、凝聚人心。

B. 近年来,微博逐渐成为舆论引导的一线阵地,政府开设微博已蔚然成风

C. 有的游客明明看到油菜地里“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照留影,让人无可奈何。

D. 从古时的大同理想到今日的中国梦,尽管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

化,但其中所蕴含的对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期盼,却有着一脉相承的连续性。

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报社组织了近80名中小学生记者走进潍坊高密,参观莫言家乡,采访莫言亲人。

B. 在当今社会,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C.“五月的鲜花”作为“五四”青年节的品牌节目,经过这几年的精心打造,已经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D. 普集灾害教育,就要真正将灾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之中,以强化公众的风险意识,提高其应对灾难的能力。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叶徒相似,其实(果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B.渔人甚异(认为??奇异)之。(《桃花源记》)

C.近塞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丢失)入胡。(《塞翁失马》)

D.所以动心忍性,曾(通“增”)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我们学过的《唐雎不辱使命》

《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均选自此书。

B.《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墨池记》是我国古典文学“记”类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其

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C.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清代文学家。郭沫若曾为蒲松龄故居写了“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对联。

D.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如《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故乡》中的杨二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浦夫妇等。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7.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它为人类奉献的蜂蜜、蜂胶、蜂王浆??_______ ① 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

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 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 ③ 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

④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A. ①④②③ B. ③①④② C. 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0分)

8. 默写填空(7分)

(1) 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3) 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4)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到,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为政》)

(5)唐诗中有许多描写大江大河或高山平原的诗句,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末“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请做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苏轼小品文两则,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一)临皋闲题

临皋亭①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②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

税③及助役钱④耳。

(二)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⑤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⑥,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

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⑦,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②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

院,此处是建造宅院的意思。 ③两税:夏秋两税。④助役钱:根据当时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免于服役而支付的钱。 ⑤惠州:今属广东,苏轼曾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⑥木末:树梢。 ⑦死法:死于军法。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 胜 ___________ .

②虽兵阵相接虽 ___________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若”与“若人悟此”中的“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若毒之乎 (《捕蛇者说》) B. 若夫淫雨霏霏 (《岳阳楼记》) ..

C.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D.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孙权劝学》) ..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4)联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谈谈你对《临皋闲题》中“闲者”一词的理解。(2分)

(5)两则短文虽作于不同时期,但其中表达的情怀却有共同之处。请概括写出。(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12分)

激发“到此一游”的文明耻感

李浩燃

①埃及卢克索神庙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上,刻划着汉字“丁××到此一游”。近日,有人在微博上贴出这样一幅刺目的照片,发布者“无地自容”的心情,也成为很多网友的一致感受。

②“没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神庙与汉字,两大文明竟以如此方式相遇,实在让人尴尬。不管是真心喜爱、跟风模仿还是年幼无知、出于炫耀,这种行为不仅污损了人类文明的瑰宝,也为中国游客添了一笔不良记录。

③相对大多数中国游客的有序有礼,少数人的不良表现更容易被放在公共外交的聚光灯下。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踩踏黄线、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因为这些行为,中国游客甚至在国外一家市场调研机构的调查中,名列“最差游客榜”第二名。当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从2000年的1000万人次快速增长至2012年的8300万人次,“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这句提醒更有特殊含义。 ....

④“到此一游”的风波,理应成为反思文明素养的契机。面对刻字,现场中国游客莫不感觉羞愧,甚至连导游也赶紧走开。微博热议、媒体讨论中,惭愧、耻辱的情绪,谴责、反省的主调,也让人看到整个社会对文明素质的强烈吁求、一个国家文明意识的自我审思。当事孩子的父母也主动联系媒体,流下忏悔泪水,坦言“孩子犯错误,主要责任在大人,是我

们监护不到位,平时教育做得不好”,公开道歉。未成年人犯错在所难免,应予以必要宽容并助其改正,但整个社会则应以此为镜、自我检视。

⑤的确,“到此一游”远涉重洋,也是国内不文明言行的不自觉“输出”。从被刻字弄得遍体鳞伤的长城,到赫然出现在故宫大水缸上的涂划,都是孩子耳濡目染的“活教材”。习惯了乱闯红灯,出了国可能也会“红绿色盲”;习惯了大声喧哗,在国外也难以主动调低音量。从这个角度说,文明习惯的养成不分海内外,文明素养的提升,更需要每个人的日常践行。

⑥有人说,最好的“到此一游”,是把旅途中所有的美好都刻在心上。而提升文明素养,也需在心上刻下这让人蒙羞的“到此一游”。在拥堵的公路上随意并道时,在地铁的长队里加塞插队时,在逃票成功洋洋得意时,在网络空间掐架骂娘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字就该闪动警示之光,提醒你触碰到了文明的红线。谨记“到此一游”激发的文明耻感,以此自戒自省,以此校言校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才能迈进一步。

⑦今日中国,吃饭穿衣已经不是问题,甚至海外奢侈品商店促销都会挂上汉语海报。然而,很多人也感觉,“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的确,现代化的过程中,怎能少了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识的现代化?国务院会议倡导“健康文明旅游方式”,政府机构出台“文明行为指南”,这些都让人看到,在社会管理者那里,文明素养、人的素质,已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必修课”。

⑧同样是神庙,雅典阿波罗神庙的一块石板上,刻着这样的铭文:认识你自己。反思埃及神庙刻字事件,以此为契机省察自我文明素养,才能在国际交往中赢得尊敬,更让我们在文明复兴之路上“递进一层”。

(选自2013.5.27《人民日报》)

11.作者在文中针对“到此一游”这类不文明现象,提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3分)

12.第③段中作者说 “‘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这局提醒更有特殊含义。”“特殊含义”应该怎么理解?(4分)

13.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3分)

14.阅读第段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再补写两个事例,反思我们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并以此为镜,自戒自省。(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8分)

与陌生人交流

铁凝

①从前的我家,离我就读的中学不远,上学的路程大约10分钟。每天清晨我都要在途中的一家小吃店买早点。

②那年我13岁,念初中一年级。

③每个清晨,我就带着一副空荡的脑子走在上学的路上,走到那家小吃店门前。我要在这里吃馃子喝豆浆,馃子就是人们所说的油条。这个时候的小吃店,永远是热闹的,(A)一

口五印大锅支在门前,滚沸的卫生油将不断下锅的面团炸得吱吱叫着。当年,能吃到这油炸馃子已经是欢天喜地的事了。我排在等待馃子的队伍里,看炸馃子的师傅麻利、娴熟的动作。

④站在锅前的是位年轻姑娘,她手持一双长的竹筷,不失时机地翻动着,将够了火候的成品夹入锅旁的铜丝笸箩。她用不着看顾客,只低垂着眼睑做着自己的事,但她是愉快的,身形也因了这愉快的劳作而显得十分灵巧。当她偶尔因擦汗把脸抬起时,我发现她长得非常好看,新鲜的肤色,从白帽沿下掉出来的粟色头发,纯净、专注的眼光,她的一切??

⑤在我当时的生活中,她几乎就是美丽的代名词——一种活生生的可以感觉和捕捉的美丽。她使我空荡的大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以后的早晨,..

我站在队伍里开始了我细致入微的观察,观察她那两条辫子的梳法,她站立的姿态,她擦汗的手势,脚上的凉鞋,头上的白布帽。当我学着她的样子,将两条辫子紧紧并到脑后时,便觉得这已大大缩短了我与她之间的距离。

⑥后来我搬了家,不能再光顾哪家小吃店了。又是一些年过去,我又一次光顾那家小吃店。记得是秋后的一个下午,我乘坐的一辆面包车在那家小吃店前抛锚。(B)此时,门前只有一口安静的油锅。我走进店内,看见她独自在柜台里坐着,头上仍旧戴着那白帽,帽子已被油烟沤成了灰色。她目光涣散,不时打着大而乏的呵欠,脸上没有热情,却也没有不安和烦躁,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无所它求地交给了这家店。柜台里是打着蔫儿的凉拌黄瓜。我算着,无论如何她不过40来岁。

⑦下午的太阳使店内充满金黄的光亮,使那几张铺着干硬塑料布的餐桌也显得温暖、柔和。我莫名地生出一种愿望,非常想告诉这个坐在柜台里打着呵欠的女人,在许多年前我对她的崇拜。

⑧“小时候我常在这买馃子。”我说。

⑨“现在没有。”她漠然地告诉我。

⑩“那时候您天天站在锅前。”我说。

⑾“你要买什么?现在只有豆包。”她打断我。

⑿“您梳着两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穿着白凉鞋??”

⒀“你到底想干什么?”她几乎怪我打断了她的呆坐,索性别过脸不再看我。

⒁“我只是想告诉您,那时候我觉得您是最好看的人,我曾经学着您的样子打扮我自己。” ⒂“嗯?”她意外地转过脸来。面包车的喇叭响了,车子已经修好,司机在催我。我匆匆走出小吃店,为我这唐突的表白寻找动机。但我忘不了她那终于转向我的脸。我多么愿意相信,她相信了一个陌生人对她的赞美。

⒃不久,当又一个新鲜而嘈杂的早晨来临时,我又乘车经过这家小吃店。(C)门前的油锅又沸腾起来,还是她手持竹筷在锅里拨弄。她的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


五月的鲜花阅读答案》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3314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