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试题答案 > 从容地摔倒阅读答案

从容地摔倒阅读答案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6-21 05:48 | 移动端:从容地摔倒阅读答案

篇一:江西省四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当代山水画家的文化使命

陈仕彬

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 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礼记?中庸》云:“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正是以山高水长来形容仁爱之道。同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而庄子心目中的神人居“藐姑射之山”,“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则更是一种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老庄哲学,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受其影响。

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更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一大特色。佛教徒们“性好山泉,多处岩壑”(《高僧传》)。建于深山之中的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对山水的亲近不仅有利于僧人们的修悟,也是他们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的表现,于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便有了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

透过对儒道释哲学与山水关系的简单梳理我们不难看出,三者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即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并且将山水大美与主体人格塑造和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统一起来。而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以形媚道”,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中国山水画,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的山水画,为山水画家创造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为山水画的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它可以让欣赏者“澄怀观道”,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格的超越。

可以说,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山水画深刻影响和熏染着中国人的审美品格、生活方式和民族心理。毫无疑问,山水画精神的传承直接关系到中国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当代的山水画家,担负着“正本清源”,让山水画的精神内涵与艺术魅力发扬光大并且将传统山水画进行“创造性发展”的历史使命。

“正本清源”的“源”不仅仅是山水画艺术层面上的“源”,不仅仅是明清,是唐宋,甚至是春秋,它更是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是对“道”的体认。如龙瑞先生所言:“我们所谓的‘正本清源’,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中国文化核心思想进行的还原。”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创作,不仅表现天地山川的自然之美,还表现出画家的秉赋、襟抱和人格境界之美,从而让人们在山水画面前产生感动,产生震撼,产生共鸣,感受到艺术之美,进而感受到山水之美以及中国人生生不息感天悟地的人文精神之美,重新建立与山水自然的亲近与和谐的同构关系,最终深刻体验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之境,感受“天地境界”,实现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历经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山水文化基因正流淌在自己的文化血脉里不被大多数山水画家和大众所认识,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因此,当代山水画家应承担起“教育和传播”的责任,“志道”,“弘毅”,真正担负起任重道远的文化使命。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山水文化及山水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以山高水长来体现“仁爱”的哲学内涵,有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可见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

B.中国佛教和禅宗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在对山水的感受中提高自己的修悟,所以寺庙就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有机组成部分。

C.道家崇尚自然山水,追求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和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这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

D.儒道释对山水的态度在本质上有着相通之处,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最终使中国山水画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山水画能使欣赏者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格超越,是因为它为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

B.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其“以形媚道”的特点,实际上为山水画家和欣赏者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

C.为山水画家开辟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的正是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的中国山水画。

D.所有山水画家都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加之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进而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留下辉煌的成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创作,实现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C.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传承山水画精神内核,可以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B.“正本清源”的“源”,包含着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包含着对中国文化中“道”的体认和对中国文化核心思想进行的还原。

D.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言下之意,说的是当代的山水画家和大众对于中国优秀山水文化基因认识的缺失。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雎者,魏人也。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范雎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张禄。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秦相穰候①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

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魏使须贾于秦。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②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戹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秦昭王欲为范雎必报其仇。赵孝成王卒取魏齐头予秦。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乎。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槀请罪。后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而应侯曰益以不怿。(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①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为“穰侯”;②莝:cuò,铡碎的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阴事:隐秘的事情,机密。

B.雎详死详死:感觉(自己)快要死了。

C.范雎大供具 供具:摆设酒食。

D.与诸侯通,坐法诛 坐法:犯法判罪。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雎忍辱负重,坚韧顽强。他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励意志以奋发。在魏国被魏相魏齐屈打几乎致死,并不因此而气馁,入秦之后命运有了转机。

B.范雎机智过人,行事谨慎。须贾告发,魏齐严刑拷打,他用计逃过一劫;去秦国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怀疑,他藏起来,后来又下车步行,又逃过一劫。

C.范雎能言善辩,谋深虑远。因此信威于强秦,在国内打击外戚势力加强王室集权,在国外拓疆开土,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有一定功绩。

D.范雎睚眦必报,任人唯亲。先后逐穰侯,辱须贾,迫魏齐;在白起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情况下,荐郑安平任大将,后又荐王稽任河东守,造成恶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

文:

(2)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 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①金陵怀古 司空曙

辇路②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③,老作北朝臣。

【注释】①司空曙:唐代诗人。经历安史之乱,其身世与庾信相似。②辇路:皇帝乘车经过的道路。③庾开府:庾信,南朝梁著名诗人,因曾官开府仪同三司,故称。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最后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

8、诗歌前两句作者巧妙地使用了两组对比,请简要分析。(5分)

9、诗歌后两句使用了庾信的典故,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述。(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两句写裁剪荷叶做上衣,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暗喻自己品行高洁。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西汉兴隆的原因。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崩地陷后,在绝壁上凿孔架木筑成的通道像登天的梯子,极富浪漫色彩。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遇 见

(俄罗斯)拉丽萨·普罗斯库林娜

①地铁猛地停住了。

②她没来得及抓住扶手。如果不是被人扶住,她就摔倒了。她回过头,要感谢及时出手相助的人,但看到时,她心头一颤,感觉这张脸似曾相识。

③在拥挤的车厢里,他微笑着点头,她微笑着回应。她确定自己认错人了,再也不朝他那边看??到站后,她下了车,从容地四处张望一下,不再想刚才的事,心里盘算着明天要做什么,就回家了。

④每天都是如此。

⑤晚上,她在凉台的茶几上铺好桌布,把茶杯斟满,就在那里静静地坐着,听绿叶簌簌,听细雨潇潇,忘却了早已凉掉的茶。她自己也像杯中的茶一样失去了温度。

⑥今晚有些不同往常。她呷了一口茶,走进花园。暖湿的夜晚,久居花园的夜莺在动听地鸣唱,仿佛要把她从多年的噩梦中叫醒。

⑦她也曾经爱过,幸福过,后来他参军了,就如同所有十八九岁的男孩子。他写信,她回信。他经常来信,后来有一天,来信忽然中断了。她等待着,可是再也没有收到一封信,她鼓足勇气去了他家。

⑧他妈妈如此解释:“他爱上别人了,很快就会有孩子??”

⑨回到家,她把自己锁在房间哭了很久,不理会家人的敲门声。

⑩很快,他的父母搬走了。她依然在盼他的来信,盼他来解释为何如此。她依然不能相信这种无情的背叛。重阅以往的信件,她始终无法释怀,为什么青梅竹马的恋人会移情别恋?

?她终究没有等到他的来信,但会永远记得他。在一年之内她的父母相继去世,她变得更加孤独。她刻苦学习,全身心投入事业。她觉得一切都还在前方,她肯定会遇见命中注定的那个他,但是时光荏苒??

?清晨伴着屋顶的雨声到来。她想起今天是周六,无需出行。她走到台阶上,呼吸着花园里潮湿的新鲜空气,然后进屋做早餐。这个早晨,连花园里的鸟啼也有些不寻常,她忽然想歌唱,想变得更漂亮。久久被遗忘的喜悦感并没有变淡,反而使人不安。谜底很简单——她在想着昨天在地铁上遇见的那个男人。她吃着早餐,一边怨恨着自己的过于木讷,不会与男人交往,一边合计着出去散散心。 ?下雨了,轻风微拂着湿漉漉的树叶。今天她散步的时间比以往要长。她贪婪地呼吸着混合杂草清香的空气,思考着自己的生活。当然,许多事情都不如人意,但是应该承认,生活并没有抛弃她。她四处旅行,也并不缺乏异性的关注,但终究未能成家。后来就仅仅是活着,不再幻想,不再等待奇迹,不再期望幸福来敲门。

?散步归来,门前站着一对年轻男女。他们想在夏天租用她的别墅。她 觉得男子的样子非常熟悉,像是来自她遥远的年轻时代——他现在就站在这里,看着她。简单的问候之后,她不失时机地问了他父亲的名字。听到答案之后,她跌坐在了门旁的长椅上——腿软了。

?她一反常态,生硬地答复他们:“不租。”但随即补充了一句:“谁让你们来的?”问题一出口,她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礼,又问到:“就你们俩吗?有孩子吗?”感受到了她的敌意,年轻男子有些局促,但还是 礼貌地回答:“有个儿子,才一岁半。还有我父亲——他是个残疾人。”“残疾人。他怎么了?”年轻人有些激动地说:“阿富汗战争??在坎大哈负伤了,弹片留在身体里。医生不敢动手术。” “那你母亲在哪?”“去世很久了。”

?她不说话了,年轻男子还在讲述:父母在战场相识,母亲为了救父亲而踩中地雷,炸断了脚骨。风不停地撩弄纷乱的枝叶,年轻人的话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来:“按照父亲的意愿,当年他们就结婚了,而母亲已经完全绝望。她不适合生育,却坚持生下我,不久就去世了。”“你父亲后来再婚了吗?”“没有。我从小和

篇二:《从容的摔倒》

董继兵《从容地摔倒》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①初擎单板滑雪时,经常控制不住身体平衡而摔倒。于是每每即将倒地时,便极力挣扎一番想重新调整,却总是事与愿违,反而摔得更疼更重,甚至造成运动损伤。

②后来父亲教导我:“该摔倒时就摔倒,顺其自然地从容摔倒既能避免伤痛,又可以减少体力消耗,提高滑行速度,从而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③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父亲的这番话在脑中不仅没有被遗忘,反而越发地清晰起来。因为父亲不仅教会了我滑雪的技巧,更让我懂得了一个看似浅显实则深刻精辟的人生道理。

④从容地摔倒,从容地直面生活的伤痛与逆境,往往是决定成败胜负的一种大智慧。 ⑤苦难与每个人如影相随。当你在追求梦想的奋斗过程中不幸遭受沉重打击与挫折,败局已然注定之时,命运的严峻大考方才真正开始。

⑥一种人将荣辱得失看得太重,无法承受可能面对的后果,于是缺乏理智地孤注一掷,心有不甘地冒险一搏,然而这种没有任何希望的徒劳“挣扎”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将失败的窟窿越捅越大,引发毁灭性的崩溃,酿成更为惨痛的悲剧。

⑦另一种人则在经过理性思考与冷静权衡之后,果断地快刀斩乱麻,心平气和地坦然“摔倒”,该低头就低头,摆脱一时的名利羁绊,以示弱的穷式痛定思痛,从头再来。这样能屈能伸从容豁达的举止与心态反倒使他们卸下了重负,得以养精蓄锐,重新赢得反败为胜的机会。

⑧因此,输得起,放得下,尊重客观形势与规律,懂得收敛与放弃,以退为进地迂回前行,无疑是任何一位成功者必备的修养与品性。

⑨乔布斯曾经被他亲手苦心创立的苹果公司扫地出门,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种奇耻大辱,必须“挣扎”一番,然而他却选择了离开,选择了再次创业。谈及此事,他的回答耐人寻味:“从苹果公司被炒是我这辈子遇到的最棒的事情,因为作为一个成功者的沉重感被作为一个创业者的轻松感所代替,对任何事情都不那么看重了。这让我觉得如此自由,进入了我生命中最富创造力的一个阶段。”

⑩正是这一具有远见卓识的从容“摔倒”,使他后来东山再起,重掌苹果,成就传奇般的辉煌一生。

⑩老子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战胜自己,首先就必须认清自身的弱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及时反省警醒,谦逊地接受他人的批评与建议,不争一时之气,不逞一时之勇,前车覆,后车诫,方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⑩从容地摔倒,自然是为了更快更强地站起来,如果只是一种精神颓废的退让,一种意志消极的逃避,一种自甘人后的懈怠,则与其本意背道而驰。这样昀人生必然乏善可陈,庸庸碌碌,无所作为。

⑩从容地摔倒,能够敏锐地把握住时机,绝不拖泥带水,优柔寡断,必须改变的是故步自封的僵化思维,必须汲取的是他人的经验与智慧,必须坚持的是勤勉奋发的求知态度。

宁静方能致远,好学方能进步,成功无偶然,投机取巧想走“捷径”,反而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⑩从容地摔倒,需要保持宠辱不惊、淡然如水的定力。花开花落两由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笑看风云变幻世事冷暖,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守住一份风骨,一份优雅,一份执着,一份冰清玉洁的品格与性情,这样的生活质朴却不失精致,散发出沁人心脾的幸福快乐之清香。

⑩从容地摔倒,体现出的是高瞻远瞩、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成大器者必然不拘小节,必然深明割舍之道。“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摔在低处,思想与灵魂已然上升到高点,上升到风轻云净的精彩境界。春华秋实,这样跌宕起伏的曲线描绘出的将是绚丽无比的生命风景。

⑩细细想来,策略性地摔倒的确是一门艺术。

(选自《思维与智慧》

2012年第21期)

20.文章从初学单板滑雪的事写起,试说说这样写的作用。(2分)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概括文中为证明这一论点所列举的名人事例。(4分) 中心论点(2分):

名人事例(2分):

22.归纳文章第⑥⑦自然段的论证过程。(3分)

23.联系全文,简要说说要做到“从容地摔倒”应具备的品性。(4分)

24.请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文中出现的除外)。(2分)

参考答案:

20.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作为事实论据论证论点。

21.中心论点:从容地摔倒,从容地直面生活的伤痛与逆境,往往是决定成败胜负的一种大智慧。

名人事例:乔布斯从容地面对被自己创立的苹果公司扫地出门的“摔倒”,使他后来东山再起,重掌苹果公司。

22.先举出不能从容“摔倒”,把荣辱得失看得太重的一种人的情状,再举出能心平气和地坦然“摔倒”的另一种人的情状,前后形成正反对比论证,从而有力地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23 认清自身的弱点,谦逊地接受他人的批评与建议;敏锐地把握住时机,改变僵化的思维方式,汲取他人的经验与智慧;保持宠辱不惊、淡然如水的定力;拥有高瞻远瞩、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

24.示例:苏东波以宠辱不惊的淡定,从容面对人生中的多次被贬,坦然面对“摔倒”,从而成了一位享誉世界的文学家、书法家。

篇三:吉林省吉林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中高三复习第三次调研测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网络并不完美

余建斌

今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20周年,从互联网进入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普及程度看,全球互联网也就走过二三十年。互联网从最初的工具、渠道、平台的属性,变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空间。这样一种态势被人认同:“当前,互联网正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掀起一场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伟大变革。”

作为后来者的中国互联网,其地位和角色的重要性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凸显,按市值估算的阿里巴巴已成全球第二的互联网公司。全球互联网十大巨头里,中国占了四席。各种创业成功案例不断涌现,创新激情涌动,人们能清晰感受到,中国互联网和世界互联网一起,正在迈入一个美好时代。

然而,互联网不是只有完美的一面。如同白帽子的网络安全专家和黑帽子的网络黑客总是成对存在、互相对抗。互联网的发展仍然伴随着“黑色”的另一面:脆弱的网络安全,计算机和网络病毒的地下制作和交易链条,利用网络的诈骗活动,盗取和利用人们的隐私伤害名誉或牟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黑暗”阴影仍有扩大的可能。此外,世界上仍有许多人被困于信息的不毛之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被巨大的信息鸿沟所阻碍。

即便是两分钟之内网络零售成交额能超10亿元,社交通信软件能够覆盖几亿用户,中国互联网也还没有到沾沾自喜的时候。网络安全的普遍性难题仍然待解,在网络游戏和社交通信工具营造的虚拟世界里,利用木马病毒和各种诈骗手段牟取非法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各种虚假、误导信息依然层出不穷,凝结智慧和心血的知识产权仍然很难在网络世界中得到保护。在互联网的发展基石上,我国网民规模超过6亿,但互联网普及率仅为46.9%。其中,我国农村非网民人口仍有4.5亿,是未来互联网普及工作的重要方向。

我们要清醒看到,光是有一天几百亿元的网络销售奇迹还是远远不够,其中掺杂着不少假冒伪劣商品和用户的失望乃至投诉;许多的“类硅谷”创新仍是拿来主义,最好的专家仍然需要去美国硅谷寻找……可见,除了资本、市场的话语权,还需要有核心技术话语权上的奇迹,才能在推动互联网历史进步过程中创造出互联网的最大价值。

不过,网络虽不完美,但这恰恰给了人们拓展互联网价值和不断向上的空间和契机,对于投身互联网创新大潮、用信息技术改变世界的人来说,是身处美好时代。

(2014年11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互联网“黑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呈现出其不完美的一面。网络黑客总是与网络安全专家对抗,造

成互联网的不安全。

B.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黑暗”阴影也像它的成就一样一直在不断的扩大。

C.网络安全很脆弱,利用木马病毒和各种诈骗手段牟取非法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各种虚假、

误导信息依然层出不穷。

D.现在中国互联网的网络创新力量还不足,即便是有一些凝结智慧和心血的知识产权,也仍然

很难在网络世界中得到保护。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中国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的后起之秀,其地位和角色的重要性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突

出。

B.中国互联网发展迅猛,两分钟之内网络零售成交额能超10亿元,社交通信软件能够覆盖几

亿用户。

C.我国的网民规模巨大,但由于仍有4.5亿的农村非网民人口,才使得互联网普及率仅为46.9%,

这是未来工作的重要方向。

D.一天几百亿元的网络销售奇迹的确令人欣喜,但其中掺杂假冒伪劣商品的现象也必须引起大

家的重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照阿里巴巴已拥有的资产看,它已成全球第二的互联网公司,创业成功案例的涌现,创新

激情的涌动,让人们能感受到中国与世界互联网一起正在进入一个美好的时代。

B.世界上仍有许多人还不能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美好生活,这也给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创造了空间

和契机。

C.如果既能掌握资本、市场的话语权,又能拥有核心技术话语权,那么中国互联网才可能在互

联网的历史进步过程中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D.互联网正在掀起一场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伟大变革,对于投身互联网创新大潮、用信息技术

改变世界的人来说,未来是美好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少为县吏。年十七,与父共载船至钱唐,会海贼胡玉等从匏里①上掠取贾人财物,方于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船不敢进。坚谓父曰:“此贼可击,请讨之。”父曰:“非尔所图也。”坚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贼望见,以为官.

兵捕之,即委财物散走。坚追,斩得一级以还,父大惊。由是显闻,府召署假尉。坚历佐三县,所在有称,吏民亲附。乡里知旧,好事少年,往来者常数百人,坚接抚待养,有若子弟焉。

中平元年,黄巾贼帅张角起于魏郡,自称黄天泰平。天下响应,燔烧郡县,杀害长吏。汉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儁将兵讨击之。儁表请坚为佐军司马,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愿从。坚又募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许人,与儁并力奋击,所向无前。汝、颍贼困迫,走保宛城。坚身当一面,登城先入,众乃蚁附,遂大破之。儁具以状闻上,拜坚别部司马。 .

边章、韩遂作乱凉州。中郎将董卓拒讨无功。中平三年,遣司空张温行车骑将军,西讨章等。温.

表请坚与参军事,屯长安。章、遂闻大兵向至,党众离散,皆乞降。军还,拜坚议郎。时长沙贼区星自称将军,众万余人,攻围城邑,乃以坚为长沙太守。到郡亲率将士,施设方略,旬月之间,克破星等。汉朝录前后功,封坚乌程侯。

灵帝崩,卓擅朝政,横恣京城。诸州郡并兴义兵,欲以讨卓。坚亦举兵。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吏。遂治兵于鲁阳城。卓兵见坚士众甚整,不敢攻城,乃引还。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②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复进军大谷,拒雒九十里。卓寻徙都西入关,焚烧雒邑。

初平三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

(节选自《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

【注】①匏里:地名。②县示:悬挂昭示。

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尔所图也 图:谋取,对付 .

B.儁具以状闻上闻:使??听到 .

C.遣司空张温行车骑将军 行:兼摄,同时担任 .

D.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 逆:迎接 . 5.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

和亲邪?

B.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

乃和亲邪?

C.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

和亲邪?

D.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

亲邪?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坚年少有为。他十七岁当上县吏,在遇到贼人抢劫商人财物之际,独自上岸,以计吓退贼

人,并砍掉一个贼人首级,他由此声名大显。

B.孙坚关心国事,积极卫国。在辅佐管理郡县之时他就招揽数百个好事少年,准备为国家效力,

日后也成为孙坚讨伐黄巾军张角的中坚力量。

C.孙坚在汉朝立下功劳。中平三年他跟随司空张温平定凉州之乱,随后又在长沙太守任上打败

了在此作乱的区星等。孙坚因功被封为乌程侯。

D.孙坚威风凛凛知晓大义。中郎将董卓趁机擅权,孙坚也跟随各地兴义兵讨伐董卓。董卓的军

队很是惧怕孙坚的军队,孙坚也拒绝了董卓的和亲之念。

7.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坚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5分)

(2)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别 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①手,壮士即解腕②。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注】①螫:毒蛇咬人。②解腕:斩断手腕,以保全性命。

8.请指出诗歌颔联所运用的手法,并分析其作用。(5分)

9.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论语》中,曾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有抱负的人胸怀广阔、意志坚强

才能担大任,并借此鼓励门人要有理想还要有恒心。

(2)杜甫《登高》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诗句,表现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

衰的处境,也蕴含着要与生命进行顽强抗争的精神。

(3)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自己和百姓处在艰难

困苦之中而深感忧愁悲伤的情感,为后面抒发小人当道、君主不分贤愚忠奸奠定了感情基调。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遇 见

(俄罗斯)拉丽萨·普罗斯库林娜

①地铁猛地停住了。

②她没来得及抓住扶手。如果不是被人扶住,她就摔倒了。她回过头,要感谢及时出手相助的人,但看到时,她心头一颤,感觉这张脸似曾相识。

③在拥挤的车厢里,他微笑着点头,她微笑着回应。她确定自己认错人了,再也不朝他那边看……到站后,她下了车,从容地四处张望一下,不再想刚才的事,心里盘算着明天要做什么,就回家了。

④每天都是如此。

⑤晚上,她在凉台的茶几上铺好桌布,把茶杯斟满,就在那里静静地坐着,听绿叶簌簌,听细雨潇潇,忘却了早已凉掉的茶。她自己也像杯中的茶一样失去了温度。

⑥今晚有些不同往常。她呷了一口茶,走进花园。暖湿的夜晚,久居花园的夜莺在动听地鸣唱,仿佛要把她从多年的噩梦中叫醒。

⑦她也曾经爱过,幸福过,后来他参军了,就如同所有十八九岁的男孩子。他写信,她回信。他经常来信,后来有一天,来信忽然中断了。她等待着,可是再也没有收到一封信,她鼓足勇气去了他家。

⑧他妈妈如此解释:“他爱上别人了,很快就会有孩子……”

⑨回到家,她把自己锁在房间哭了很久,不理会家人的敲门声。

⑩很快,他的父母搬走了。她依然在盼他的来信,盼他来解释为何如此。她依然不能相信这种无情的背叛。重阅以往的信件,她始终无法释怀,为什么青梅竹马的恋人会移情别恋?

?她终究没有等到他的来信,但会永远记得他。在一年之内她的父母相继去世,她变得更加孤独。她刻苦学习,全身心投入事业。她觉得一切都还在前方,她肯定会遇见命中注定的那个他,但是时光荏苒……

?清晨伴着屋顶的雨声到来。她想起今天是周六,无需出行。她走到台阶上,呼吸着花园里潮湿的新鲜空气,然后进屋做早餐。这个早晨,连花园里的鸟啼也有些不寻常,她忽然想歌唱,想变得更漂亮。久久被遗忘的喜悦感并没有变淡,反而使人不安。谜底很简单——她在想着昨天在地铁上遇见的那个男人。她吃着早餐,一边怨恨着自己的过于木讷,不会与男人交往,一边合计着出去散散心。

?下雨了,轻风微拂着湿漉漉的树叶。今天她散步的时间比以往要长。她贪婪地呼吸着混合杂草清香的空气,思考着自己的生活。当然,许多事情都不如人意,但是应该承认,生活并没有抛弃她。她四处旅行,也并不缺乏异性的关注,但终究未能成家。后来就仅仅是活着,不再幻想,不再等待奇迹,不再期望幸福来敲门。

?散步归来,门前站着一对年轻男女。他们想在夏天租用她的别墅。她觉得男子的样子非常熟悉,像是来自她遥远的年轻时代——他现在就站在这里,看着她。简单的问候之后,她不失时机地问了他父亲的名字。听到答案之后,她跌坐在了门旁的长椅上——腿软了。

?她一反常态,生硬地答复他们:“不租。”但随即补充了一句:“谁让你们来的?”问题一出口,她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礼,又问到:“就你们俩吗?有孩子吗?”感受到了她的敌意,年轻男子有些局促,但还是礼貌地回答:“有个儿子,才一岁半。还有我父亲——他是个残疾人。”“残疾人。他怎么了?”年轻人有些激动地说:“阿富汗战争……在坎大哈负伤了,弹片留在身体里。医生不敢动手术。” “那你母亲在哪?”“去世很久了。”

?她不说话了,年轻男子还在讲述:父母在战场相识,母亲为了救父亲而踩中地雷,炸断了脚骨。风不停地撩弄纷乱的枝叶,年轻人的话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来:“按照父亲的意愿,当年他们就结婚了,而母亲已经完全绝望。她不适合生育,却坚持生下我,不久就去世了。”“你父亲后来再婚了吗?”“没有。我从小和爷爷奶奶在一起,而他经常住院。听说父亲有过未婚妻,父亲非常爱她。

她以前住在这一带。”她艰难地忍住想要夺眶而出的泪水,几乎哽咽着问道:“你爷爷奶奶还好吗?”年轻男子无奈地苦笑了一下:“如果他们还活着,我们也没有必要找个临时住所了。”

?她的心里对眼前这个孤苦伶仃的年轻男子陡然生出些许柔情。她故意不看他,严肃地说:“我可以把厢房租给你们,就在花园另一头,过去看看合不合适。”年轻男子显然没料到会有这样的转机,甚至因为终于找到住处而高兴得脸色微红:“谢谢您!不然我们还要继续奔波。我们这就把父亲和儿子叫过来。”

?这时她才发现,离大门十米远的地方站着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她的心脏几乎停止跳动了。她大声招呼他们:“喂,别站在那儿了。过来看看房子吧。”他们走过来了,老人一瘸一拐地领着小孩。

?小孩仰脸看着她,伸出手,奶声奶气地喊道:“奶奶,奶奶……”我还没当过母亲,就直接成了奶奶——她如此想着,抓住了孩子的手。她抬起头,透过满眼的泪水,看到了很久以前抛弃她的人。

?谁是她孤独的源泉?谁让她铭记一生,爱恋一生?!她看着他,认出了他就是昨天在地铁上遇见的人。 (转载于2015年第2期《读者》)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晚年“她”的生活就像杯中的凉茶一样,没有了温度,“她”对当年的爱情没有了渴望,没

有了对后来的奇迹与幸福的期盼,剩下的就只有活着。

B.小说中出现了几处简洁的环境描写,这几处景物描写都是衬托 “她”因生活的不幸而产生

了忧郁的情怀。

C.小说中“她”吃早餐、散步时的心理描写,交代了“她”在感情受到极大伤害之后,变得不

会与男人交往,所以在多年的生活中四处旅行,“她”始终没能成家。

D.小说中对“他”的出场只是寥寥几笔,但是通过侧面描写可见“他”不是因为移情别恋而中

断与“她”的感情,而还可见到“他”的善良。

E.小说的故事情节在周五和周六两个时间段集中展开,又在高潮中收尾,短小精悍,“她”的

形象刻画得鲜明,而“他”的形象模糊。

(2)请指出第7—11段中作者运用的叙述笔法,并分析其作用。(6分)

(3)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作品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4)小说的标题是“遇见”,请指出它都包含哪些层面的含意。(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由于香港的接待能力有限,近期将与内地有关部门商讨能否收紧“自由行”政策,以控制游客的自然增长。

“自由行”政策自2003年推出后,已进入第12个年头。其对香港特区与内地带来的好处,本来无须多说。但人们也看到,随着近年来赴港旅游、购物人数激增,香港特区部分人颇有怨言,从普遍欢迎到质疑乃至于反感。而另一方面,内地不少网民认为,这种反对声音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站不住脚。双方的争议与主张,在香港特区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游客事件中均有体现。

按理说,如果香港特区对游客的承受能力有限,或者内地人赴港旅游、购物确实影响到当地民生,作出政策微调可以理解。不过,任何问题往往总是复杂的,难以从单一因素进行考量。譬如“自由行”政策,若仅从经济层面考虑,自然给香港带来了不菲的旅游、消费收入,但对那些较少从中直接收益的当地居民,则可能更多感受到的是其对自身生活的影响;而从另一角度着眼,“自由行”政策不仅涉及经济,还是一个相对敏感的政治议题,极易成为不同利益主体表达主张的可选菜单。因此,“自由行”收紧与否,应从更多不同角度进行全面综合考量,以期获得利益均衡与政策平衡之效。

实际上,特区行政长官这番表示,亦非仅针对赴港游客增加“已对市民日常生活造成压力”,而且也是对近期当地发生的一些不满情绪的回应。如近日发生在香港屯门、沙田等地的反水货客抗议活动,就引起了不少反响和争论。而梁振英开出的政策解决“药方”,则是探讨有无收紧“自由行”可能。同时要看到,所谓收紧只是不赞成增加开放“自由行”城市的数目,而非在现有基础上做减


从容地摔倒阅读答案》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4606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