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试题答案 > 祖父和他的牛答案

祖父和他的牛答案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6-28 05:40 | 移动端:祖父和他的牛答案

篇一: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2016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模拟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2016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模拟试题 (卷面总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天网恢恢, ▲ 。 (《老子》)

(2) ▲ ,君子好逑。 (《诗经》)

(3)儿童散学归来早, ▲。(高鼎《村居》)

(4) ,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5)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6)▲,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瀚海阑干百丈冰, ▲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了却君王天下事, ▲ 。 (辛弃疾《破阵子》)

(9)我国的经济之所以能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国内安定的社会环境,用《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来形容这一现象,即▲ ,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答题。(5分)

这种草房子实际上是很贵重的。它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档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阳光一照, ,海风一吹,竞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用这种草盖成的房子,是经久不朽的。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那上面的草又用得很考究,很铺张,比这里的任何一个人家的选草都严格,房顶都厚,因此,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冬天是温暖的,夏天却又是凉爽的。

-------选自曹文轩《草房子》

(1)注音旺盛▲ 曝晒▲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改为▲

(3) 根据上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话是 ( ▲)

A黄澄澄似金线 B闪闪亮如铜丝C巍巍然若船桅D齐刷刷像竹林 结合语境,对以下句子中划线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 (2分)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桃花开过杏花开,杏花开过梨花开,百花相继开放的景象。

B.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鲁迅《故乡》)

理解:“厚障壁”表明“我”与中年闰土由于长期不见面,两个人之间产生了误会,关系越来越疏远。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 雪》) 理解:“风骚”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D.您讲的话也很有道理,不愧是法律界的中流砥柱,所以现在我用法律的名义,请您立刻进行宣判。(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理解:“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这里是夏洛克对鲍西娅的恭维,希望对方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判决。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

B.面对防不胜防的餐桌污染问题,众多人大代表呼吁有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提高食品的安全系数,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

C.在今年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有些记者认为,亚洲周边的安全取决于某些大国是否还抱有冷战思维。

D.美国业界调查机构认为,到2021年,世界3D打印机销售额将扩大至2012年的5倍,大约可达108亿美元左右。

5. 按要求重新排序,将以下4句话组成一段通畅的文字(2分)

A、又有波澜B、与西湖的静绿不同

C、俨然长江大河的气势 D、玄武湖的水是白的

甲:强调玄武湖水自身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突出玄武湖水与西湖的差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6分)

(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他所创作的《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海的女儿》《白雪公主》《夜莺》等作品享誉世界。

B.《红岩》中,华子良从许云峰挖出的地道逃出后,又带着队伍来解救难友,齐晓轩和刘思扬都在即将胜利的时刻牺牲了。

C.《简·爱》中里德太太临死前因为两件事向简·爱表示忏悔,一是背弃了把简·爱当作亲生孩子养大的诺言,一是隐瞒了简·爱的叔叔来信的事情。

D.《西游记》中许多人物都体现出人性与神性、魔性的结合,如孙悟空、猪八戒、罗刹女、镇元大仙、朱紫国王等。

(2)有人认为,《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不完全是外界因素造成的。请用小说中的有关情节证明此观点。(4分)

7.综合实践活动(8分)

盐海中学举行以“关注发展,建我盐城”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阅读相关材料,完成问题。

(1)【建设现代盐城·关注高架建设】请为下面的消息拟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5月13日凌晨1:30左右,随着青年路高架通榆河大桥中跨左幅混凝土的浇筑到位,桥中跨左右两幅全部合龙。盐城晚报记者从施工方了解到,大桥合龙标志着这座桥已经全面贯通,这也为市区内环高架年底的顺利通车奠定了重要基础。

青年路高架通榆河大桥全长240米、桥主跨110米,是整个内环高架快速路网二期工程中主跨最大的一座桥梁。青年路高架通榆河大桥属青年路Q2标实施范畴,是青年路高架的最重要节点,由中交建设第三航务局承建,中跨对称浇筑,共有74个节块。目前,已建成的大桥主体无论内在质量,还是线形、外观都完全符合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目前大桥已经进入开始桥面系统施工环节。

(2)【建设厚德盐城·预约参观场馆】学校团委准备组织初二年级团员在下周六上午参观“盐城好人馆”,因前往参观的单位较多,需提前了解情况,进行预约。团委安排你打电话和好人馆负责人邵成云联系,请将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涉及学校及人名的用××代替)(3分)

(3)【建设平安盐城·安排禁毒讲座】学校邀请有关专家6月7日下午二节课下在学校礼堂为初一学生开设讲座,宣传禁毒知识。请你代学校政教处拟一则会议通知。(3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8分)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③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8.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4分)

9.李贺的《燕门太守行》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和本诗前两句作用有相同之外,但写景角度有所不同,试作简析。(4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10——13题。(14分)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①,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③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青:靛青 ②蓝:蓝草③輮(róu):通“揉”,使木弯曲以造车轮等物。

10.解释下面的加点词。(4分)

(1)无冻馁之患矣( ▲ ) (2)不必若余之手录( ▲ )

(3)輮使之然也( ▲) (4)虽有槁暴 ( ▲)

11.翻译以下两个句子。(4分)

(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分两处)。(2分)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3.(1)甲乙两段的写作手法有共同点,都用了▲ 手法;从所讲的道理来看,都

强调了学习需要▲ 。此外,甲文中指出如果太学生学无所成,肯定不是“ ▲”,乙文中指出君子要广泛学习,不断反思,以达到“▲”的目标。(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13分)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刘戟锋

①当初,许多人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年后,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

②凡事有利也有弊,有得必有失。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朝鲜日报》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

③数字化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管这类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洪钟,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被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碎片化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废心。

④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全方位报道为何让人产生信息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年大浪淘沙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为之欣喜,为之癫狂,为之焦虑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是否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

⑤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由于该小镇位于美国国家无线电静默区内,手机、路由器、电视、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统失灵。如果有人需要和外界传递消息,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与外部联系。据了解,从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 ⑥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可遇而不可求。在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也不是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

14.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论证思路。(4分)

答:▲

15.第②段划线句子起什么作用?(3分)

答:▲

16.第③段中画线词语中的“废”字具体指哪几方面内容?(3分)

答:▲

17.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搬到“绿岸”小镇?作者对此持何态度?(3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20分)

祖父和他的牛 赵 畅

①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对地处浙东四明山麓的小山村而言,耕牛就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没有耕牛,庄稼的收成就无法保障。因为家里养了牛,孩提时的祖父,白日便天天与牛在一起。

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③渐渐的,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是将牛牵到田塍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料。看着牛不慌不忙、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你看,这畜生又来了,拍死你!”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用他那长着老茧但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耕牛的臀部一侧。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他的战利品回来了。原来,他拍死了一只体积硕大的牛虻。他神情严肃地说:“这牛虻最讨厌,总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

④每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替耕牛洗澡。到了署天的晚上,祖父还会在牛棚一隅点上一堆驱坟蝇的草,以确保耕牛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好好恢复体力。冬天是耕牛歇息的时光,一般养牛者只是给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然而,祖父]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暖阳处找寻青草。即便是准备稻草,他也是精心挑选。牛棚的窗户破漏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自己动手去修。年三十的傍晚,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些蔬菜给牛吃。他笑呵呵地对家人说:“人要过年,可别忘了牛。没有牛的帮助,哪来丰收?”同样的牛,大凡经祖父打理过的总是长得格外的膘肥和健壮。按祖父的说法,那就是“一分投入一分产出,放水则必缩水”。

⑤养了这多年的牛,牛会老,也会死,村里人称为“倒”。按照传统的习惯,以及当年的政策规定,牛只有“倒”了,才可宰牛并分配给各家各户。祖父祖母家,有时能分到一二斤牛肉。无论是宰牛的现场抑或家里烧煮牛肉之时,祖父总是在自言自语“罪过罪过”中远走,去亲戚家做客。

⑥祖父九十三岁以前还在放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他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因为牛,祖父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尽管农村而今实现了机械化耕田,这牛已然失去了它本来耕田的价值,但祖父还是像先前那样爱着他的牛,视其为伴,精心侍弄,毋敢懈怠。有一年,祖父将养了几年的一头牛转让给了附近村里的村民,可想不到,几个月后它竟偷偷跑了回来,细心的祖父发现这头牛的身上有几处伤痕。祖父爱怜不止,于是跟人家商量,又把它买了回来,直至善终。

⑦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在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淳朴认知。须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祖父走后,我记得最深的,恰恰是他赶着拖犁铧的老牛,耕耘在小山村无垠的土地上,翻飞一坨坨肥沃的泥土,像一种丰收的预告。

(选自《人民日报》, 2015年10月26日24版,有删节)

18. 文章围绕“祖父和他的牛”主要写了五件事,请结合下表的提示,简要概括其余的四件事。(4分)

19. 如果将第③段“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一句中用“盯”而不用“看”或“望”,为什么?(3分)

篇二: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呼兰河传》故事简介及人物形象分析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关于作者:萧红(1911—1943)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曾因不满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受尽颠沛流离之苦,个人感情生活也屡遭坎坷。先后辗转于哈尔滨、北京、青岛、上海、日本等地。1942年,31岁的肖红在历经艰辛之后,寂寞地病逝于战火纷飞的香港。在她不到十年的创作中,留下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中篇小说《生死场》、短篇小说《手》《牛车上》等大量作品,这些介乎小说与散文之间的独特作品,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和独特的生命体验,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于作品:《呼兰河传》创作始于1938年武汉,定稿于1940年12月的香港。1940年9月1日开始在香港《星岛日报》上连载,至12月27日截止;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历经重重变故,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的。是作者的后期代表作。它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以及“孤寂与苦闷”的情怀。著名文学家茅盾评价:“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二、故事简介

《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观察古老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

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

第三、四两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 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个独立的故事,三个不同的生活悲剧:

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的死,

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凌辱,

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

三、人物形象分析

1、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怎样的一个人?

一个仅仅十二岁而被称作十四岁的小姑娘;曾经“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曾经“看见我,也还偷着笑”;说碗碟很好看,想坐起来弹玻璃球玩;一点也不害羞,坐得笔直,走得风快,吃饭就吃三碗等。 说明她健康、天真、活泼的单纯的小孩子活泼。

2、小团圆媳妇婆婆

“用破棉把她蒙起来了”;“又把她给蒙起来了”;“把她的衣服撕掉了”;“团圆媳妇的婆婆也睡得打呼了”;“团圆媳妇的婆婆一边烧着还一边后悔,若早知道没有什么看热闹的人,那又何必给这扎彩人穿上真衣裳,??心里又悔又恨”;“说这团圆媳妇一定是妖怪”;再联系选段之外婆婆的那一大段语言描写:“她

来到我家,我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可是我也打过她,那是我要给她一个下马威。??不打得狠一点,她是不能够中用的。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让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打得是着点狠了,打昏过去了。可是只昏了一袋烟的工夫,就用冷水把她浇过来了。是打狠了一点,全身也都打青了,也还出了点血。可是立刻就打了鸡蛋青子给她擦上了。”

保守固执,遵从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麻木、残忍、愚昧

3、二伯-----处于奴隶地位,有时思想却是主子们的思想。作者着重揭示了二伯的病态心理和被扭曲了的性格。

4、冯歪嘴子----是《呼兰河传》第七章着重描述的人物 他是个敢于打破封建传统规矩的奴隶。他勇敢地追求爱情和幸福,要争得做人的权利,力图改变自己的命运,表现出生的坚强和勇气。 他敢于和王大姑娘自由恋爱结婚,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冯歪嘴子任凭人们奚落,平静地生活着。

5、祖父

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40 分) 1、《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萧红)。 2、我们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课文(《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 这本小说。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 举,如( 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

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东二道街) 上。 5、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染铺),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6、呼兰河最有名的地方是(十字街)。

7、拔牙的洋医生的招牌撒谎那个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 的(一排牙齿)。 8、卖豆芽的(王寡妇)的儿子,掉河淹死了。 9、(七月十五)是鬼节,呼兰河上会(放河灯)。

10、这个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火烧云)。 11、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 全凭口头传诵。 12、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 13、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 14、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

15、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这叫做 (指腹为亲)。 16、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逛庙),也是无分男 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以(女子)最多。

17、小灵花就是(小姑娘)。胡家就是(胡仙)。胡仙就是(狐狸精)。 18、(野

台子戏)是在河边上唱的,一唱就是(三)天。 19、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蜂子)、(蝴蝶)、(蜻蜓)、( 蚂 蚱),样样都有。 20、呼兰河传》中,祖父用黄泥裹起来烧了给我吃的第一只是掉在井 里的(小猪),第二只是掉在井里的鸭子。 二、选择题。 1、《呼兰河传》是萧红在(B)写的。 A、呼兰河 B、香港 C、台湾 2、跳秧歌是在每年的(C)。

A、七月十五 B、八月十五 C、正月十五 3、“我”是母亲的第(A)个孩子。 A、

一 B、二 C、三

4、农业学校设在(B)里。

A、祖师庙 B、龙王庙 C、娘娘庙 5、“毛子人”在呼兰河指(C)。 A、本地人 B、外地人 C、外国人

6、跳大神时,大神旁边的二神都是(A) A、男人 B、女人 C、男人、女人都行 7、娘娘庙的泥像以( B )为多。 A、男子 B、女子 C、天王 D、妖魔 8、祖母喜欢养(A),结果把果树都给啃了。 A、羊 B、牛 C、猪 D、马

9、到我记忆的时候,果园就只有一棵樱桃树和一棵(C)。 A、桃树 B、梨树 C、李子树

10、祖母的内间里边,在墙上挂着一个很古怪很古怪的(B)。 A、字画 B、挂钟 C、匾 11、( C )在呼兰河的土语叫做“毛子人”。 A、老人 B、小孩儿 C、外国人 12、(B)好像变成我探险的地方了。 A、后园 B、储藏室 C、正房 13、我的祖母有(A)个女儿。 A、三 B、四 C、二 14、我一生下来,(B)给了我无限的爱。 A、爸爸 B、妈妈 C、祖父 D、祖母 15、祖母喜欢吃(B)的饺子。

A、青菜馅 B、韭菜馅 C、芹菜馅 16、二姑母的儿子曾经送给我一个(A)。 A、毛猴子 B、小兔子 C、小乌龟

17、祖母死了,人们都到(B)去报过庙。

A、娘娘庙 B、龙王庙8、下面属于萧红的作品是( A.《呼兰河传》 B.《生死场》 C.《初吻》 D.《小城三月》 18、关于《呼兰河传》,正确的说法有(A )。

A.是一篇回忆体的小说。B.是成年的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C.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19、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 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膝间了。她脸长得黑乎乎的,笑呵呵 的。她是(C)。 A、妈妈 B、二姑母 C、团圆媳妇 20、一下雨,破草房上就长出了(B)。 A、木耳 B、蘑菇 C、青草

21、这粉房里的人吃蘑菇,总是和粉配在一道,汤少一点的叫(A)。 A、炖 B、炒 C、煮

22、粉房的人过河时,抛两个(A)到河里,河神高兴了,就不会把 他们淹死。 A、铜板 B、馒头 C、粉条

23、在晴天里唱一个《叹五更》的是(B)。 A、拉磨的 B、漏粉的 C、养猪的

24、粉房旁边的小偏房里住着一家的赶车的,那家喜欢(C)。 A、打着梆子 B、看戏 C、跳大神 25、我喜欢在蒿草嘴里搜索(B)吃。 A、草莓 B、天星星 C、野果

26、小团圆媳妇是一个(C)的姑娘。 A、十八岁 B、二十岁 C、十二岁

27、西院的(A)有个偏方,用二两黄连,半斤猪肉切碎,焙好,压 成面,用红纸包分成五包包起来,每次吃一包,来治小团圆媳妇的病。 A、杨老太太 B、周三奶奶 C、大孙子媳妇

28、老胡家又来个(B)的,特意从乡下赶来替小团圆媳妇看病。 A、跳大神 B、

抽帖儿 C、胡仙

29、抽帖儿的是一位(A)。 A、道人 B、郎中 C、和尚

30、他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他一和人在 一起,就一句话也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的,使人听了常常不 得要领。他是

(C)。 A、冯歪嘴子 B、磨坊掌柜 C、有二伯 三、判断题。

1、二姑母的儿子小名叫“小兰”。 (√)

2、祖父不怎样会理财,一切家务都由祖母管理。 (√) 3、人们都是先到娘娘庙去,打过钟,磕过头,才上老爷庙去。(×) 4、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蜂子)、(蝴蝶)、(蜻蜓)、( 蚂 蚱),样样都有。 (√) 5、县官下令,初一十五,一律把庙门锁起来,不准闲人进去。(×) 6、娘娘庙的泥像以女子为多。 (√)

7、娘娘庙的门口。卖泥人的特别多。 (×)

8、庙会一过,家家户户就都有一个不倒翁。 (√) 9、小团圆媳妇不是萧红小说中的人物。 (×) 10、七月十五盂兰会,呼兰河上会放河灯。 (√) 11、《呼兰河传》中,祖父用黄泥裹起来烧了给我吃的第一只是掉在 井里的鸭子。 (×) 12、《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呼兰河写的。 (×) 13、《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原名张乃莹。 (√)

14、在呼兰河这个小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 死一些骡马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 15、“我”家后花园的樱桃树年年结樱桃。( ×) 16、祖父教我的《千家诗》,全凭口头传诵。( √) 17、萧红在写完《呼兰河传》两年去世了。 (×) 18、野台子戏是在河边上唱的,一唱就是两天。 (×) 19、小团圆媳妇是一个12 岁的姑娘。 (√)

20、老胡家又来个跳大神的,特意从乡下赶来替小团圆媳妇看病。(×) 21、我喜欢在蒿草嘴里搜索草莓吃。 (×) 22、一下雨,破草房上就长出了蘑菇。 (√) 23、抽帖儿的是一位云游真人。 (√) 24、有二伯有家眷。 (×)

25、养猪的人家喜欢在一起唱着秦腔,拉着胡琴。 (√)

26、赶车的那户人家跳大神是为了给小团圆媳妇治病。 (×) 27、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赶集”。 (×) 28、《呼兰河传》主要是作者回忆童年时和慈爱的父亲在一起时的 快乐时光。 (×) 29、被誉为“30 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 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 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 幸者。 (√)

30、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

四、简答题。

1、小团圆媳妇最终因用滚烫的热水洗澡而死,你觉得究竟是谁害死 了小团圆媳妇? ( 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人们的愚昧、麻木、残忍等)

2 、文中“一切都是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 么样,就怎么样。”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3、童年的“我”有什么特点?“我”为什么对大花园这么喜爱?

(童年的“我”顽皮、稚气、好动、天真活泼、无拘无束。因为大花园 各种生物都充满了活力,自由自在地生长,这正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 天性。)

4、“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似的。”一

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在说明什么?

( (拟人 意在说明花园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都能与童年 的“我”进行情感的交流。)

5、你喜欢文中的祖父吗?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喜欢。他是一位性格和蔼、待人非常亲切,勤劳慈爱的人)

老人与海

【内容梗概】

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人 物】 圣地亚哥

海明威不仅描写了老人的坚强意志,而且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那就是对真诚的友谊和世界美好事物的向往,而这部分正是小说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老人唯一的朋友就是小男孩,他们两人相亲相爱,相互依存,相互照顾。当老人在捕鱼时,他曾几次叫小男孩的名字,足以证明小男孩可以给老人信心和力量。 此外,老人心中的家就是大海,在那里他可以找到友谊和深爱的东西。老人爱大海,他把大海看作是一位仁慈的,美丽的女性;他把鸟、鱼和海风看作是他的朋友。有时候,他跟他的朋友聊天,他也会喃喃自语。从他们的对话,可以看出老人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 就算是对大马林鱼,老人的情感也是一直在变化的。刚开始,老人是兴奋的,因为他终于可以结束他的噩运了,而且这样一条大鱼可以为他赚很多钱;但是渐渐地老人开始欣赏马林鱼的智慧和毅力了,甚至把它当作是一个伟大的敌人;到最后老人被感动了,他为马林鱼的死而感到难过。 圣地亚哥带着战利品返回途中,不幸又碰到鲨鱼群的围攻,老人在与鲨鱼群的搏斗中同样表现出硬汉子的“硬”。面对成群结队的鲨鱼群的围攻,老人用“坚定的力量和狠毒无比的心肠,在几乎没有希望的情况下与鲨鱼搏斗”,下定决心“我要跟它们斗到死”。所以老人不惜拿出血本,动用手头所有的武器去敲打去揍死迎面而来的鲨鱼。他同鲨鱼的搏斗比追捕大马林鱼还要惊险,当凶狠贪婪的鲨鱼接二连三地来围攻大鱼时,本已精疲力竭的老人,为了保存自己的劳动果实,重新振作起来,奋不顾身地迎战鲨鱼。开始他用鱼叉对付,鱼叉被受了伤的鲨鱼带走了,他就用绑在桨上的刀一个一个地结果它们,这时他满手血污,疲惫不堪,一点力气也没有了,而且鱼叉被带走了,刀子折断了,还有许多鲨鱼来围攻,老人仍然坚强不屈地支撑着。他在心里说:“只要我有桨,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想办法去揍死它们”。夜里大群鲨鱼又来纠缠,老人在没有锐利武器的情况下仍然奋力拼搏,他的大鱼虽然被吃光了,但鲨鱼被他打得不是死亡便是负伤逃窜。在这里,海明威运用反衬法来刻画圣地亚哥的性格。正如黑格尔所说的:人格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只

篇三:初三语文模拟试卷(有答案)

初三语文模拟试卷

(卷面总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天网恢恢, ▲ 。 (《老子》)

(2) ▲ ,君子好逑。 (《诗经》)

(3)儿童散学归来早, ▲。(高鼎《村居》)

(4) ,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5)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6)▲,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瀚海阑干百丈冰, ▲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了却君王天下事, ▲ 。 (辛弃疾《破阵子》)

(9)我国的经济之所以能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国内安定的社会环境,用《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来形容这一现象,即▲ ,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答题。(5分)

这种草房子实际上是很贵重的。它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档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阳光一照, ,海风一吹,竞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用这种草盖成的房子,是经久不朽的。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那上面的草又用得很考究,很铺张,比这里的任何一个人家的选草都严格,房顶都厚,因此,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冬天是温暖的,夏天却又是凉爽的。

-------选自曹文轩《草房子》

(1)注音旺盛▲ 曝晒▲.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改为▲

(3) 根据上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话是 ( ▲)

A黄澄澄似金线 B闪闪亮如铜丝C巍巍然若船桅D齐刷刷像竹林

3. 结合语境,对以下句子中划线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 (2分)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桃花开过杏花开,杏花开过梨花开,百花相继开放的景象。

B.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鲁迅《故乡》)

理解:“厚障壁”表明“我”与中年闰土由于长期不见面,两个人之间产生了误会,关系越来越疏远。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 雪》) 理解:“风骚”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D.您讲的话也很有道理,不愧是法律界的中流砥柱,所以现在我用法律的名义,请您立刻进行宣判。(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理解:“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这里是夏洛克对鲍西娅的恭维,希望对方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判决。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

B.面对防不胜防的餐桌污染问题,众多人大代表呼吁有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提高食品的安全系数,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

C.在今年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有些记者认为,亚洲周边的安全取决于某些大国是否还抱有冷战思维。

D.美国业界调查机构认为,到2021年,世界3D打印机销售额将扩大至2012年的5倍,大约可达108亿美元左右。

5. 按要求重新排序,将以下4句话组成一段通畅的文字(2分)

A、又有波澜B、与西湖的静绿不同

C、俨然长江大河的气势 D、玄武湖的水是白的

甲:强调玄武湖水自身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突出玄武湖水与西湖的差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6分)

(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他所创作的《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海的女儿》《白雪公主》《夜莺》等作品享誉世界。

B.《红岩》中,华子良从许云峰挖出的地道逃出后,又带着队伍来解救难友,齐晓轩和刘思扬都在即将胜利的时刻牺牲了。

C.《简·爱》中里德太太临死前因为两件事向简·爱表示忏悔,一是背弃了把简·爱当作亲生孩子养大的诺言,一是隐瞒了简·爱的叔叔来信的事情。

D.《西游记》中许多人物都体现出人性与神性、魔性的结合,如孙悟空、猪八戒、罗刹女、镇元大仙、朱紫国王等。

(2)有人认为,《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不完全是外界因素造成的。请用小说中的有关情节证明此观点。(4分)

7.综合实践活动(8分)

盐海中学举行以“关注发展,建我盐城”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阅读相关材料,完成问题。

(1)【建设现代盐城·关注高架建设】请为下面的消息拟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5月13日凌晨1:30左右,随着青年路高架通榆河大桥中跨左幅混凝土的浇筑到位,桥中跨左右两幅全部合龙。盐城晚报记者从施工方了解到,大桥合龙标志着这座桥已经全面贯通,这也为市区内环高架年底的顺利通车奠定了重要基础。

青年路高架通榆河大桥全长240米、桥主跨110米,是整个内环高架快速路网二期工程中主跨最大的一座桥梁。青年路高架通榆河大桥属青年路Q2标实施范畴,是青年路高架的最重要节点,由中交建设第三航务局承建,中跨对称浇筑,共有74个节块。目前,已建成的大桥主体无论内在质量,还是线形、外观都完全符合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目前大桥已经进入开始桥面系统施工环节。

(2)【建设厚德盐城·预约参观场馆】学校团委准备组织初二年级团员在下周六上午参观“盐城好人馆”,因前往参观的单位较多,需提前了解情况,进行预约。团委安排你打电话和好人馆负责人邵成云联系,请将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涉及学校及人名的用××代替)(3分)

(3)【建设平安盐城·安排禁毒讲座】学校邀请有关专家6月7日下午二节课下在学校礼堂为初一学生开设讲座,宣传禁毒知识。请你代学校政教处拟一则会议通知。(3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8分)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③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8.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4分)

9.李贺的《燕门太守行》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和本诗前两句作用有相同之外,但写景角度有所不同,试作简析。(4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10——13题。(14分)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①,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③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青:靛青 ②蓝:蓝草③輮(róu):通“揉”,使木弯曲以造车轮等物。

10.解释下面的加点词。(4分)

(1)无冻馁之患矣( ▲ ) (2)不必若余之手录( ▲ ) ..

(3)輮使之然也( ▲) (4)虽有槁暴 ( ▲) ..

11.翻译以下两个句子。(4分)

(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分两处)。(2分)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3.(1)甲乙两段的写作手法有共同点,都用了▲ 手法;从所讲的道理来看,

都强调了学习需要▲ 。此外,甲文中指出如果太学生学无所成,肯定不是“ ▲”,乙文中指出君子要广泛学习,不断反思,以达到“▲”的目标。(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13分)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刘戟锋

①当初,许多人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年后,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

②凡事有利也有弊,有得必有失。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朝鲜日报》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

③数字化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管这类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洪钟,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被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碎片化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废心。

④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全方位报道为何让人产生信息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年大浪淘沙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为之欣喜,为之癫狂,为之焦虑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是否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

⑤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由于该小镇位于美国国家无线电静默区内,手机、路由器、电视、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统失灵。如果有人需要和外界传递消息,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与外部联系。据了解,从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

⑥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可遇而不可求。在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也不是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

14.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论证思路。(4分)

答:▲

15.第②段划线句子起什么作用?(3分)

答:▲

16.第③段中画线词语中的“废”字具体指哪几方面内容?(3分)

答:▲

17.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搬到“绿岸”小镇?作者对此持何态度?(3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20分)

祖父和他的牛 赵 畅

①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对地处浙东四明山麓的小山村而言,耕牛就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没有耕牛,庄稼的收成就无法保障。因为家里养了牛,孩提时的祖父,

白日便天天与牛在一起。

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③渐渐的,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是将牛牵到田塍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料。看着牛不慌不忙、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你看,这畜生又来了,拍死你!”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用他那长着老茧但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耕牛的臀部一侧。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他的战利品回来了。原来,他拍死了一只体积硕大的牛虻。他神情严肃地说:“这牛虻最讨厌,总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

④每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替耕牛洗澡。到了署天的晚上,祖父还会在牛棚一隅点上一堆驱坟蝇的草,以确保耕牛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好好恢复体力。冬天是耕牛歇息的时光,一般养牛者只是给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然而,祖父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暖阳处找寻青草。即便是准备稻草,他也是精心挑选。牛棚的窗户破漏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自己动手去修。年三十的傍晚,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些蔬菜给牛吃。他笑呵呵地对家人说:“人要过年,可别忘了牛。没有牛的帮助,哪来丰收?”同样的牛,大凡经祖父打理过的总是长得格外的膘肥和健壮。按祖父的说法,那就是“一分投入一分产出,放水则必缩水”。

⑤养了这多年的牛,牛会老,也会死,村里人称为“倒”。按照传统的习惯,以及当年的政策规定,牛只有“倒”了,才可宰牛并分配给各家各户。祖父祖母家,有时能分到一二斤牛肉。无论是宰牛的现场抑或家里烧煮牛肉之时,祖父总是在自言自语“罪过罪过”中远走,去亲戚家做客。

⑥祖父九十三岁以前还在放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他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因为牛,祖父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尽管农村而今实现了机械化耕田,这牛已然失去了它本来耕田的价值,但祖父还是像先前那样爱着他的牛,视其为伴,精心侍弄,毋敢懈怠。有一年,祖父将养了几年的一头牛转让给了附近村里的村民,可想不到,几个月后它竟偷偷跑了回来,细心的祖父发现这头牛的身上有几处伤痕。祖父爱怜不止,于是跟人家商量,又把它买了回来,直至善终。

⑦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在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淳朴认知。须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祖父走后,我记得最深的,恰恰是他赶着拖犁铧的老牛,耕耘在小山村无垠的土地上,翻飞一坨坨肥沃的泥土,像一种丰收的预告。

(选自《人民日报》, 2015年10月26日24版,有删节)

18. 文章围绕“祖父和他的牛”主要写了五件事,请结合下表的提示,简要概括其余的四件

19. 如果将第③段“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一句中用“盯”而不


祖父和他的牛答案》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4718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