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中国旅游地理论文3000字

中国旅游地理论文3000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02 09:27:08 | 移动端:中国旅游地理论文3000字

篇一:中国旅游地理论文

姓名:张俊雅

班级:10级物理一班

学号:1002114030

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洛阳旅游发展浅析

摘 要: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相对丰富而相应发展的产业。

近年来开放政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

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调

查显示,1994年我国旅游业收入为1600多亿元,跃居全球十大旅游目

的地中的第八位。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

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使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有必要分析旅游环

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方式和所造成的结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管

理、决策提供服务。

关键词:洛阳 龙门石窟环境污染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伊洛盆地,南临伊厥,背靠邙山,东有虎牢关,谷关, 四周为群山环绕。这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巨龙般的黄河穿过山陕峡谷,奔腾 咆哮,经洛阳之北滚滚东流,而洛阳恰似一颗珍珠系在这条巨龙的腰间。自古以 来,洛阳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历代帝王争相建都之地。近几年,洛阳的旅游业蒸 蒸日上。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是游客观赏的对象。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 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旅游行为的直接激发着,资源的 破坏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足程度。

一、旅游区概况

1.在全国旅游资源分类中,洛阳旅游资源在历史古迹、文化胜迹和历史文化名城类型中地位突出,以此为依托,洛阳市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洛阳市结合邻近的西安、郑州、开封及北京、南京、杭州等旅游城市,形成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旅游、文物古迹旅游、宗教旅游、古都旅游的旅游网络,这一网络是洛阳市未来旅游发展的基础。

2、处于全国区域旅游网络中的三级节点,洛阳市旅游业规模与经济实力相对较小,竞争力较弱。

从海内外游客人数、旅游收入等指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构成了我国旅游城市等级体系的第一层次,珠海、西安、厦门、杭州、天津、大连等旅游城市处于第二级,河南省的郑州、洛阳、开封等三个旅游城市均居于第三级。

3.洛阳旅游的空间联系与交通联系

a、空间联系

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游客量的大小,反映旅游城市(区域)间的空间联系强度,下面我们从河南省与洛阳市游客构成分析洛阳市与其它旅游城市间的空间联系。

(1)海外游客

根据海外旅游者抽样统计资料,河南省的海外旅游者主要来自北京、陕西(主要是西安)、上海三个地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27.4%、26.6%和24.1%,三者总计达77.7%;海外游客从河南省前往省外旅游目的地分别是西安、北京和上海,分别占调查人数的28.3%、20.8%和20.8%,三项合计占69.9%。在河南省内部,1997年郑州海外游客占全省海外游客的93%,而洛阳则仅为26%。说明目前洛阳市与我国重要旅游城市的联系强度相对较弱。

(2)国内游客

洛阳国内旅游市场调查表明:第一,洛阳市国内旅游空间联系分为三个级别,一级强度的城市为北京、西安、郑州、开封、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二级强度的城市为太原、武汉、合肥、济南、杭州、南京。第二,洛阳市入境游客中有39.2%来自郑州、开封或于郑州中转来洛阳,19.5%来自西安,离境游客中有26.4%去西安,25.1%前往郑州、开封或途经郑州。第三,在洛阳游客结构中,省内游客约占35.3%之多,居于第一,这些游客又以周边城市如郑州、三门峡、汝州、南阳等居多;邻近陕西省占10.0%,主要来自渭南地区;山西省占9.5%,主要来自山西南部运城、晋城等地。

b、旅游交通联系

旅游交通线路是旅游交通联系的主要通道。在全国旅游交通网络中,北京、郑州、西安等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这些城市的旅游交通区位和集散功能明显强于洛阳市。交通网络及其便捷性决定旅游客流方向,由于陇海铁路、西(安)开(封)高速、301国道在洛阳市域东西一字排开,故而形成的区际旅游联系与客流方向主要沿此交通干道东西拓展。目前,洛阳对外旅游交通联系已形成向东联系郑州、开封,向西通过豫西联系西安的网络雏形。相对而言,南北流向如与山西太原、湖北武汉等旅游城市的交通联系还比较弱。

值得指出的是,从空间距离上分析,相对郑州和西安而言,洛阳进入嵩山少林寺、仰韶村遗址和巩义宋陵景区更为便利。

c、河南省旅游空间格局

洛阳旅游空间定位必须结合河南旅游发展的布局规划,与周边地区、城

市及旅游景区结成联动网络。河南省旅游业在区域布局上将形成“一心五区”的空间格局。核心区由郑、汴、洛构成,围绕核心区分布着豫北、豫西、豫南、豫东和豫西南五个外围旅游区。其中,洛阳市在旅游核心区中处于显要的位置,旅游资源在品质和结构上具有竞争优势。与此同时,根据洛阳城市总体规划,洛阳市城市实际直接吸引范围已超出市域范围,还应包括豫西三门峡、汝州等地。

综上所述,洛阳在全国历史文化旅游尤其是古都旅游网络中地位显赫。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旅游潜力末充分发挥,旅游业规模相对较小,仍以过境旅游为主要特征,这与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品质极不相称。从地缘上讲,洛阳与北京、西安、郑州、开封及周边规模较小的旅游城市如三门峡、汝州、山西晋城等构成竞争合作态势,洛阳区域旅游网络组织规划将根据这一竞争合作态势,提出规划目标,构建区域旅游空间竞争战略和策略。

二、存在问题

旅游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

2、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污水、污物随处可见;

3、一些热点旅游区超规模接待游客,旅游去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旅游气氛丧失,达不到旅游的目的;

4、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

造成旅游区环境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1、人类经济行为的不当破坏了旅游环境;

人类经济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可分为三方面:(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生产排放的废物及产生的噪音污染了旅游区的自然环境,扰乱了旅游区应有的宁静。结构一方面旅游区丧失了以往清新的空气、透明的水体、静谧的氛围;另一方面,游客游览的兴致因环境污染而降低,影响经济发展。(2)、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与农业生产方式破坏旅游区的自然生态平衡,旅游资源直接受到影响,例如森林砍伐、过度开采地下水、开山炸石等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游览水体水位下降、奇山丽景惨遭破坏等。(3)、在经济结果、生产力布局、城市发展规划中,忽视旅游资源的存在,使得区域经济结构类型、生产力布局方式、城市发展方向与旅游业正常、持续发展对环境的要求不相适应。如在云南的石林旅游区建设大型水泥厂,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建设灰窑、煤窑等。

2、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影响

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旅游过程产生的垃圾对景点环境的污染以及旅游活动本身对旅游景点自然生态平衡及旅游意境的影响。由于旅游区本身设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养不高,随着旅游活动规模的扩大,景点垃圾遗弃量日益增加。旅游区内大量垃圾随意抛洒堆积,破坏了自然景观,污染了景点水体,使旅游区水体富营养化。我国许多旅游区水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相当一部分旅游水体的透明度、色度、嗅味等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旅游水体标准,漂浮物、悬浮物、油污污染物已经影响游客感官,使其旅游兴致降低。

超过景点容纳量的超规模接待破坏了旅游区自然生态平衡。构成自然景观的生墩系统对旅游活动本身存在一定的承载能力,这种承载能力由生态系统的结构所确定,超过其承载能力的旅游活动将使旅游区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旅游区旅游功能丧失。主要表现在大量游人将旅游区土地踏实,使土壤板结,树木死亡;大量游人在山地爬山蹬踏,破坏了自然条件下长期形成的稳定落叶层和腐植层,造成水土流失,树木根系裸露,山草倒伏,从而对旅游区生态系统带来危害?? 不当的旅游活动本身所带来的问题是严重的,忽视这种影响,只注重短期效益,盲目扩大规模,无限制地接待游客,将对旅游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损害。

3、旅游开发和建设破坏旅游区环境

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有关设施建设与旅游区整体不协调,造成旅游资源、旅游区生态环境、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古迹复原处理的不当,新设项目与旅游区景观不协调,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有的且相当保留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和气氛,利于具体的旅游对象,其旅游价值主要表现在其本身所蕴含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风及其所蕴含的内涵,盲目开发,只会造成景点的不伦不类,进而丧失其旅游价值,使游客的兴致减退。

城市建设破坏旅游气氛,主要表现在新建建筑与旅游城市的整体建筑不协调。是本身作为旅游对象的城市失去其本来面目。

参考文献:

[1]李天元:旅游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16

[2]杨桂华陶犁:旅游资源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7

[3]陈忠晓王仰麟:生态旅游刍议[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4):56~59

[4]傅岳瑛刘琴:我国西部生态旅游的现状和开发建议[J].旅游管理,2002

(5):41~44

篇二:中国旅游地理论文

中国旅游地理论文

学 号:201390150039 专业班级:旅游1301

姓 名: 张景云

中国旅游地理之重庆

一、重庆的地貌

地貌是构成自然环境的主导因素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生产的基本条件。地貌不仅影响着自然环境中水文、气候、土壤等要素的空间分布及演化,而且

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重庆市地处我国四川盆地东部,属我国陆地地势第二级阶梯。东北部雄踞着大巴山地;东南部斜贯有巫山、大娄山等山脉;其西为红色方山丘陵;中部主要为低山与丘陵相间排列的平行岭谷类型组合。综观全市地貌结构,有下列特征

(一)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

重庆地貌形态类型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等五大类。中山、低山面积达24136㎞2,占全市总面积的75.9%;丘陵面积为10426㎞2,占17%;平原面积仅1971㎞2,占2.39%,构成以山地为主的地貌形态类型组合特。

(二)峡谷众多、地貌灾害频繁

重庆境内河流均属长江水系。长江自江津市的石羊乡流入后,呈“S”形蜿蜒至巫山县的碚石进入湖北省,境内河长600余㎞。长江北有嘉陵江、大宁河等支流;南有乌江、綦江等支流注入,构成纵、横谷交织的河网体系。当河流横切构造,多成峡谷. 除长江、嘉陵江峡谷外,还有乌江峡谷构成天险称著的乌江峡谷带,主要有三门峡、桐麻弯峡、盐井峡、龙门峡、新滩峡等;大宁河的龙门峡、巴务峡、滴翠峡、庙峡、剪刀峡、荆竹峡、月牙峡和小小三峡称著于世。

峡谷组成的岩性,多为侏罗系须家河组砂岩、三迭系或二迭系灰岩。背斜地层隆起,河流穿过剧烈下切;上述地层抗蚀强,两岸谷坡受其流水冲刷,侵蚀绶慢,使其形成峭壁陡峻的峡谷形态。

(三)灾害地貌

灾害地貌系指重力作用和人工活动的影响下,造成的地貌作用过程和地貌形态。重庆地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切割密度大,暴雨频率高,是我国灾害地貌多发区和重灾区。重庆也是灾害地貌类型多、发生频率高、灾害严重的特大城市。按其灾害地貌作用过程和形态特征可分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坡度、水文、人为因素是引起灾害地貌的主要因素。人工不合理开挖切坡,造成临空面,抗剪力降低,下滑力增大,易产生滑坡、崩塌;人工弃土、废渣堆积对坡地加载,增加下滑力,也可诱发地貌灾害。据重庆三峡库区调查,因人为因素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占总数的50%以上。

地貌发育过程实质是内、外营力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研究地貌成因不仅能揭示现代地表形态特征、展布规律和地貌发育史,并能预示今后地貌发育趋势,这对自然环境演化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重庆的气候

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宜居城市,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较热,七月八月日最高气温均在35度以上。极端气温最高41.9℃,最低-1.7℃,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因此有"巴山夜雨"之说,有山水园林之风光。重庆多雾,素有“雾重庆”之称。重庆雾多,是由于重庆地理环境形成的。重庆年平均雾日是104天,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年平均雾日只有94天,远东雾都的日本东京也只有55天。重庆是名符其实的“雾都”,而重庆璧山县的云雾山全年雾日多达204天,堪称“世界之最”。

重庆位于北半球副热带内陆地区,其气候特征恰如几句俗谚:春早气温不

稳定,夏长酷热多伏旱,秋凉绵绵阴雨天,冬暖少雪云雾多。重庆年平均气温为18℃。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7℃,最低极限气温为零下3.8℃。7月至8月份气温最高,多在27℃—38℃之间,最高极限气温可达43.8℃。因此,重庆与武汉、南京并称长江流域三大“火炉”。

重庆雨季集中在夏秋,年降雨量为1000—1100毫升。尤以夜雨为多,别有一番情趣,历代诗人常以“巴山夜雨”为题吟诗填词。重庆亦有“雾都”之称。每年秋末至春初多雾,年均雾日为68天。每逢雾日,满城云缠雾绕,大街小巷缥缈迷离,恍若仙境。重庆还是中国日照最少城市之一,年均日照时1259.5小时。7月至8月份略高,月均日照时230小时。其他月份在150小时以下。重庆三面环山,沟壑纵横,因此风速较小。但在夏季雷阵雨天气时,又一反常态,常常伴有大风,风速每秒可达10—27米。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两江交汇之处,气候与其他城市明显不同。冬季日照严重不足,属国内日照最少的地区(在世界上也属于日照最少的地区)。并且日照时间都集中在夏季里,冬季几乎无日照。夏季酷暑,冬季湿寒。重庆的住宅也没有保温、节能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改善生活条件已成为我们的最大需求。我们已不再能忍受“酷暑”和“湿寒”,希望通过相应的设备来改善解决冬季采暖、夏季制冷的问题。近年来,空调的普及率已非常高,人们普遍认为冷暖空调可同时解决制冷和制热的问题。可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空调的工作原理决定了用空调制冷是非常适合的,但空调制热时热效率低、能耗高,并且使用起来也很不舒适。这也就是为什么无论国内、国外,无论空调的普及率多高,空调始终不能取代“暖气”,成为一种采暖设备。调查实测表明,长江流域住宅冬季热环境差。室内气温低于10℃的频率为78%。平均温度只有

8.5℃。

三、重庆的人文

(一)巴渝文化

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炼就一种顽强、坚韧和剽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称。巴人的军队参加周武王讨伐商(殷)纣王战争,总是一边唱着进军的歌谣,一边跳着冲锋的舞蹈,勇往直前,古代典籍之“武王伐纣,前歌后舞”。

巴渝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殷周时期,生活在长江上游巴山渝水的先民便以勇猛强悍和歌舞著称,就是在参战时,也“歌舞以凌殷人”。近年来的三峡库区考古发现,更雄辩地证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巴渝文化历史悠久、绚丽多彩,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暂且不说闻名中外的三峡一带的古迹胜地,也不说抗战时期陪都文人工荟萃将巴渝文化推到一个高峰,仅以解放后尤其近几年的文化为例,足以证明这一点。大足石刻在巴渝文化上耸起一座丰碑,从它每一刀、每一凿的痕迹里,我们似乎可以窥视到巴渝文化在千百年来发展的脉络。 那铜梁龙舞,那黔江摆手舞,那小河锣鼓,那川江号子,那巴渝吹打(接龙吹打、金桥吹打),那秀山花灯,那九龙楹联,那广场故事,那梁平三绝(梁山灯戏、梁平竹帘、梁平年画),又似乎在大足石刻里找到其踪影。

(二)红岩精神

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解放战争正

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从渣滓洞到白公馆,震撼人心的狱中斗争、城市地下党的活动,以及农村的武装斗争,向我们诠释了红岩精神的坚毅不屈。

红岩精神是革命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著追求的高度概括;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支柱。红岩精神永存!

(三)重庆名片

夜景、火锅、美女,是重庆的三大名片。

重庆三大名片之美女: “造化出尤物,码头得性情”,重庆美女是最闪亮的“城市名片”。重庆女人漂亮、妩媚,有句很流行的玩笑话可以证明:“到了北京才知官小,到了深圳才知钱少,到了重庆才知自己结婚太早”。美貌之外,重庆女人豪爽、自信、能干,不仅在本地各行各业尽领风骚,而且敢于闯荡天下。

重庆美女们,总是风风火火的穿行在大街小巷,而整个重庆就成了她们的大秀场。如果你想打望美女,首选之地非解放碑莫属。另外重庆的文化重镇沙坪坝,是重庆青春美女集中的地方。

重庆三大名片之夜景:重庆的夜景曾被列为世界三大城市夜景之一,与香港等著名城市并列。重庆是山中有城,城中露山,上下爬坡,道路蜿蜒盘旋。这样独特的城市风貌,让人无论站在哪个位置,都能欣赏到层层叠叠的灯光。初夜时分,以繁华区解放碑为中心,干道和桥梁华灯为纽带,万家民居灯火为背景,层见叠出,构成一片高低井然、错落有致、曲直相映、远近互衬的灯的海洋。车辆舟船流光,不停穿梭于茫茫灯海之中,且依稀飞起喇叭、汽笛、欢笑、笙歌之声,给夜山城平添无限动感与生机。

重庆三大名片之火锅:重庆火锅来源于民间,升华于庙堂,无论是贩夫走卒、达官显宦、文人骚客、商贾农工,还是红男绿女、黄发垂髫,其消费群体涵盖之广泛、人均消费次数之大,都是他地望尘莫及的。作为一种美食,火锅已成为重庆美食的代表和城市名片,以至于人们说:“到重庆若不吃火锅,那就等于没到过重庆!”

重庆正以其独特的一面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旅游,重庆非去不可!

篇三:中国旅游地理论文

四川乐山旅游资源类型、特点及开发保护建议

姓名:*** 学号:******** 班号:*******

摘要:本文在查阅相关网站和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四川乐山旅游资源的主要基本类型,其次,总结归纳了其主要旅游资源特点,最后,根据本学期所学,结合自己的初步思考和实际情况,提出了四川乐山主要旅游资源在开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初步建议。

关键词:四川乐山;旅游资源类型;旅游资源特色;旅游开发;保护建议

1、四川乐山概况

1.1位置

乐山市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四川盆地西南、成都平原南部。坐落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北与眉山接壤,东与自贡、宜宾毗邻,南与凉山相接,西与雅安连界,中心城区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仅100公里。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2°15′—104°15′、北纬28°28′—29°56′之间。

1.2政治、经济、文化

乐山市行政区划共辖4个区(五通桥区、市中区、沙湾区、金口河区)、1个开发区(乐山国家级高新产业区)、4个县(犍为、井研、夹江、沐川)、1个市(峨眉山市)和2个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d
中国旅游地理论文3000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0986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