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微观世界纪录片赏析论文2000字

微观世界纪录片赏析论文2000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10 11:59:05 | 移动端:微观世界纪录片赏析论文2000字

篇一:微距世界的美丽 ——纪录片《微观世界》的分析报告

微距世界的美丽

——纪录片《微观世界》的分析报告

一、 作品简介

外文名称: Microcosmos: Le peuple de l'herbe

中文名称:微观世界 又名小宇宙、点虫虫、草丛里的居民 主要演员:蜜蜂、蚂蚁、甲虫、蜗牛、瓢虫 导演:雅克?贝汉(Jacques Perrin) 地区: 法国 片长: 73分钟 发布时间:1996年

《微观世界》是一部使用显微技巧拍摄的记录片,关注的是昆虫世界里的芸芸众生,其筹备时间长达20年,花费了的大量的精力和经费,日积月累、精雕细刻才得以形成73分钟的画面。本记录片没有故事情节,没有字幕,也没有解说,全靠画面本身来诠释。耐心梳理触角的甲虫、夜幕下的螳螂、被雨点打翻栖身之处的瓢虫,露出水面的新生蜻蜓等,无一不精致迷人,彰显微观世界的美丽。该片在1996年获得嘎纳电影节技术大奖,在1997年获得法国恺撒奖8项提名,并最终夺得最佳制片,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最佳音乐,最佳剪辑5项大奖。

二、 导演简介

雅克?贝汉1941年7月生于法国巴黎,6岁就开始在银幕上露面,是一名优秀而著名的演员,25岁就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然而他并不想仅仅只做一名演员,开始尝试担任制片,参与了《Z》、《专门通道》、《生命之外》等多部影片的制作,同样成绩斐然。《Z》在1969年荣获OSCAR最佳外语片奖,1975年《SECTION SPECIALE》(《特殊地带》)荣获法国影院大奖,同年他出品的《LA VICTOIRE EN CHANTANT》(《胜利欢歌》)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从1988年开始,他的目光转向了自然界,并出品了《LE PEUPLE SINGE》(《猴族》)。1990年,出品了《HORSLA VIE》(《生活之外》),并以此获得了1991年戛纳评委奖。 在1994年到1995年间,他开始了《微观世界》的制作。 1998年9月,他开始制作《喜马拉雅》,此片在1999年12月出品,获得两项恺撒奖和众多的国际奖项,并在2000年获奥斯卡提名。从1998年7月到2001年9月,他开始导演和制作《迁徙的鸟》,该片公映后获得巨大成功,同时也宣告了一位纪录片大师的诞生。《微观世界》、《喜马拉雅》和《迁徙的鸟》被认为是雅克?贝汉在影史上留名的杰作“天?地?人”三部曲。

三、 作品分析

(一)作品的主题表达和结构方式、

《微观世界》着力体现自然界微型生物的各种情况,把微生物界的情况放大,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给人以不同角度的感官体验,以此引发人们的思考来揭示生命的奥秘和意义。这在本片开头的旁白中就有所体现,“这是黎明时分,在地球的某一处隐藏着星球般巨大的世界。茂草变成了森林,小石头变像高山,小水滴形同汪洋大海,时间以不同的方式流逝,一小时就像过了一天,一天像过了一季,一季像过了一生。想要探究这个世界,我们须先保持静默,倾听和观赏这奇迹。” 在微型生物的眼里,茂草就是树林,小石头就是高山,小水滴形如汪洋大海。它们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大同小异,它们同样要为生存而辛勤工作,同样也要繁衍后代,需要爱情和家庭。本片在摄影师们放大的视角下,展示了昆虫们正如人类一样每天都在面对命运的挑战,在同一片蓝天下寻找自己的位置,启发我们试着去理解和尊重这些生命,哪怕它只是一只蜗牛,或一条毛毛虫。

本片采用描述策略和时间顺序结构方式,从黎明开始到太阳西落,草原昆虫们在的镜头中,逐一“粉墨登场”。从蜜蜂采花、蝴蝶钻出蛹壳、蜘蛛吐丝缠裹猎物、蜗牛互相拥抱、蚂蚁搬家、甲虫大战、孑孓变蚊虫飞出水面等精彩的场面面,都被十分细致生动地捕捉下来。没有一句台词,没有一句解说,除了自然界的风声、雨声、虫鸣声,但无论谁看了都会陷入深思。

(二)重点段落分镜头分析 1.蜗牛的幸福

在人们眼里一些不起眼的昆虫也拥有爱情,其甜蜜和缠绵丝毫不比人类逊色。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它们的幸福

见证了蜗牛们的爱情后,让人不禁感叹爱情的奇妙,不过并不是每一次的相遇都是愉快的,甚至还存在着激烈的“争吵”, 两只身披黑亮盔甲的虫子在枯木上的战斗就说明了这一点。

它们首尾相连像一列行驶中的“火车”,井然有序,就算前方有障碍物,它们也能巧妙地绕

行;屎壳郎也不闲着,后腿抓紧球,头朝下,用前腿走路,快速的把粪球运回家,不料途中出现意外,粪球被草根绊住了,只见它左转转,右瞧瞧,想尽一切办法把粪球艰难地从草根上解救下来,这让我们见识到了昆虫们的的可爱和小智慧,惊叹大自然是如此的神奇和美丽,竟然创造了这样一群“精灵”。

(三)音乐音效

音效上,全片多采用自然的声音,声音的快慢、轻重节奏和画面紧密结合。不同节奏的变化更加突显自然界的生存状态和斗争场景,把微观世界中各种生物生存情况表现得淋漓尽致。昆虫们所发出的声音经过放大,竟会产生如此奇异的音响,即安静又喧闹,给人以听觉上冲击和享受。在一些段落中的配乐,时而与昆虫的动作同步相伴,如千脚虫的爬行,使用了打击乐,听来非常逗趣;时而与情节配合,营造出紧张感,如和甲虫大战便动用了交响乐,

不但有节奏而且还产生出厚重的低频震撼力。

四、 总体评价

本片以无以伦比的摄影技术,独具匠心的拍摄角度,将森林下、草丛下的世界无数倍放大到观众的眼前, 昆虫、草叶、水滴无不纤毫毕现,这是由近距离摄影所捕捉到的壮美奇观。影片中优美的自然风光,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展现了昆虫们五彩缤纷的生活,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神奇的微观世界。小生命,大世界,这让我们用全新的眼光去审视他们的存在,《微观世界》不仅具有观赏的价值,而且具有教学科研价值。

篇二:纪录片赏析论文

纪录片赏析

——结课论文

论文要求:

1.结合本课程所学知识,自主选择中外纪录片史上的自己喜爱的纪录片进行评论,主题自拟,2500字

2.从纪录片本质属性,叙事结构,功能及其他角度,谈认识

有明确的主题思想或主旨,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能够围绕主题合理论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分析问题透彻。

论文正文:

经过一学期对纪录片的赏析学习,原来喜欢看动物纪录片的我这学期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纪录片,包括无声的《北方纳努克》、唯美的《微观世界》和《海洋》、赞美中国的《美丽中国》、宏伟壮丽的《故宫》,、大学生活的美好记录《我的大学》还有勾起我对高中无限回忆的《高三》等等。各种类型的纪录片有不一样的风格,最让我受触动的是《父亲》。接下来着重谈谈对此纪录片的感受。

《父亲》是李军虎导演根据陕西农民韩培印及儿子韩胜利一家的真实故事拍成的纪录片。它反映了当前的社会现实,家庭条件有差距的学生在上学和就业方面还是有更大的压力。韩胜利作为村里唯一的一名大学生来西安上大学,按理说是件十分令人高兴的事,家里却因为交不起昂贵的学费,到处借钱,终于凑够了学费。为了接下来的生活费,年近50岁的韩培印,和儿子一起来到西安,成为了一名农民工。从这里开始了真正的故事,在片子中,看似平淡的父子言谈间却传递着炽烈的情感。李军虎导演运用以小见大的记录手段从这简单的父子小生活中反映了很多有相似经历的社会现实。当儿子大学毕业时,老韩却希望落空。他发现,儿子的每月工资甚至比自己当农民工的还要低。但老韩依旧自豪地对别人说,“我儿子是大学生!” 这个片子以主人公韩赔印的小小的本子贯穿全片,在我看来这也是整部片子最为精彩的符号。小小的本子有很多韩培印借还账的记录,他也可以看作是老汉的日记本,还可以说是一本诗集,因为他写满了自己对儿子说的话,更多的是鼓励。但不管他是什么,这个小小的本子承载的是无疑是一个中国父亲的倾注在儿子身上的希望。从老汉略显歪斜的字体中似乎依稀保留着经历红色年代洗礼而特有的浪漫情结,虽然在现在许多人看来有点不现实,却是父亲的精神支柱。从父亲的话语里,我们能够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真切的情感表达,没有理由不为这位伟大而无私的父亲动容。

也许,本子中的数字记录的是父亲的辛酸史,本来可以在家里享受晚年生活,却为了供儿子读书借钱终日在工地忙碌,只为了向人借上20块钱点头哈腰,紧衣缩食每月之花一百多块钱。而支撑这一切的只是一个父亲望子成龙的简单梦想,希望在2013年左右也就是他60岁左右的时候全家去一趟北京,希望读完大学的儿子可以胜利有出息,不用打工,坐在办公室里工作。儿子的骄傲就是他的骄傲,父亲似乎从未犹豫的供了儿子一年又一年,花了十多万,却依然满脸笑容。

从记录的追踪知道韩胜利大学毕业后,父亲韩培印的梦想似乎只能成为梦想,残酷的说是化为了泡影。他所希望的儿子有份每月几千块的工作,最终的现实却是在青海西宁一个县城里工作每月只能赚上600元。我不知道父亲投入的十多万是否有意义,但或许,对于现实生活处于贫寒家庭的孩子的梦想在现实社会中都可能被敲击的支离破碎。个人认为儿子韩胜利在大学里内向、有些木讷、迷茫甚至后期的消极,丝毫没有父亲的理想主义。或许这样的评价有些残忍,对于一个出身苦寒的孩子,当我看到他在校园里捡拾塑料瓶维持生计,看到他在招聘会迷茫的一言不发,我能体会到其中的辛酸。我自己都不知道如果让我一个月只花200元的生活费,我还会这样指责他的不是吗?他在毕业时候做的采访,在现实的逼迫下他也努力的去争取好的工作好的未来,为此甚至想去当保安、服务员,但在他空洞的眼神里我没有看到如同他父亲一般的激情和理想。

当我看到影片结尾时父亲的一席话,他说自己还能活20年,以前认为人生是漫长而曲折的,现在却知道,依然是曲折,漫长却变成了短暂。他没有指望儿子把借的钱还上,每天依然在西安城打工,做苦力,我不知道他怎样看待儿子每月都不及自己征的微薄工资,但从他的眼神中我没有看到抱怨,我想这或许就是父爱吧,无私,不求回报。这是我更懂得珍惜身边的人,珍惜自己的父母,他们能够健康的陪伴自己的生活的日子是那么短暂。

影片到这里我却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一个读完4年大学的本科生竟然每月只赚600元要用15年的时间来还钱,这是否正常。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在接触到城市文明之后对于自我的认识和期望又会有怎样的转变,我的问题并非凭空而发。社会的不公平公平在教育上愈发显现并逐渐拉大,我看到的是无数如同韩赔印和韩胜利父子的故事。我曾看过报道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源占大学生比例逐年下降,高额的学费让许多农村家庭动摇,大学扩招造成的教育水平缩水导致农村毕业生就业困难,没有背景没有关系的贫寒大学生在就业中过程中愈发被动,而被逐渐拉大的城乡教育水平更是从源头让许多农村学生中途放弃学业走上打工大潮。

从现实生活来看,原来每当农村地区出了大学生,肯定是村里的大喜事。但就在近年来,

弃考现象在一些省份凸显,家长供读4年后的农村孩子并未前程似锦,事实上又要重新接受城市人的另眼相看,在自尊心被打击之后,他们难以启齿将自己的生活状况告诉父母,在就业状况令人堪忧的今天,没有背景非重点高校的农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令人担忧,但同时他们还承担着家庭的希望,承担着借债读书的压力,他们无法收拾行李回家,却同样无法在城市里生存。有的成为了蚁族,在城市里面前维持着生计,而供养他们读书的父母因读书而穷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想不通为何供着孩子读书的钱为何打了水漂,他们不明白为何孩子读书之后甚至没有但年连中学都没有读完出去打工的孩子出席。漂泊在异乡的大学生们没法和乡里乡亲交代,他们没法和父母交代,他们也同样不知道怎样和自己交代。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当高投入下接收高等教育之后的农村大学生面对的竟是这样惨淡的结局我们不仅要发问,这样的教育在哪里出了问题?

我真的害怕有一天我也要面对同样的问题,害怕当有一天,我会变得麻木抱怨失去梦想。在我还有梦想的时候真想自己好好拼一下,现在的努力就是明天争取机会的资本。我不想我的未来只能埋没在未来的社会现实压力下。经过这部片子我从内心萌生出一种斗志,我的未来还需要我的努力,还需要朝阳向上的态度,还需要不断奋取的精神呢。也许,《父亲》这部片子承载的是一个伟大的父爱所要面对的无奈的现实,但如何谓之无奈,当韩培印晚年看到那个本子的时候又会有着怎样的感慨呢?我不知道。我不想我的生活、我的家庭因为这样“无奈”的现实而无奈,我还可以奋斗,我不要做下一个韩胜利!我要充实我的大学!这或许也是该记录片真正的目的-----激励一代人!

篇三:纪录片赏析论文

纪录片赏析之《高三》

这学期我选修了纪录片赏析这门选修课,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和学习,对纪录片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也渐渐喜欢上了纪录片这种影视,它的真实性、人文性都深深地吸引我。在课堂上欣赏了很多优秀的纪录片,有《北方的纳努克》、《海洋》、《微观世界》、《姚明年》等,其中有很多画面十分精彩的,像《海洋》,也有反映政治的,如《华氏911》,但其中记忆最深刻的是《高三》这部并没有炫丽场景但和我距离是最近的纪录片。

《高三》讲诉的是中国福建省一所普通中学,一个山区小县城的年轻的学子们琐碎、重复的高三生活。一本作为独白,贯穿始终的学生林佳燕的日记,将隐藏在学子们机械近乎忙碌的学习生活背后的巨大压力爆发出来:身为父母的农民,从凌晨5点到晚上8点辛苦劳作,每天的收入仅仅是13元钱,而高三学生一学期的学费是2500元(不包生活和住宿费)。而父母的期望则是:“只要她喜欢的工作,我都支持她,如果钱不够,可以把房子卖掉,只要她愿意,当妈妈的愿意付出一切??”——一个苍老的女人对着镜头说道。懂事的学子悬梁刺骨,绝望的学子叛逆逃学。一个坏学生钟生明讲述了他为什么翻墙出逃,不上课,眷恋网吧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打游戏有多么好玩,而是可以凭借高超的技巧赚到钱,与其他行业一样,游戏靠的是信用和手艺??

影片选取了武平中学高三七班作为拍摄地,从高三学生一入学到高考结束后老师又成为新的高三班的班主任,一个轮回又重新开

始??真实的展现了高三生活的苦于乐,笑容与泪水。

关于拍摄方面大多选用近景中景,甚至特写镜头突出人物表情甚至人物内心。在对学生、老师和家长进行采访时,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他们的表情的微小变化,从而感受到他们的内心的心情。比如一个同学讲诉她的一个梦:在酒吧里认识一个人,然后和他到一个田里,指着葱对她说“你算那颗葱!”,说完了她露出了苦涩的笑容,从她那苦涩的笑容可以看出她的烦恼和心理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音乐方面全片共有两首歌曲:《那些花》和《北方的狼》。一个女生清唱的朴树的《那些花儿》有两次出现,第一次是片子刚开始,大家一无所知,在一起拍照,只有这首轻轻的歌曲响起,然后看到班牌--高三七班,第二次是在片中,高三的教室中,镜头慢慢划过堆满书和各种卷子的书桌,埋头苦读的学子,然后看到这个小女孩在唱这首歌,轻轻的柔柔的却唱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触,接着泪水就缓缓滑落??,伴随着音乐让观众的心情也跟着浮沉,有一种难过,一种不舍,一种无奈。而《北方的狼》是班主任最喜欢的一首歌,经常在班会上引用,告诉学生要有拼搏精神,要勇于向前,在高考的战场中取得胜利。但歌词中的“我只有咬着冷冷的牙,报以两声长啸”也让我们看到了高三学生的无奈和辛酸,他们只能通过高考这个方法才能出人头地。家人的期望、家庭的重压让他们不得不鼓起全身的力气去拼搏。

刚开始看本片的时候,觉得其手法颇像电视台那种电视纪实节目的手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导演还是很好的把握了分寸。他的

镜头,基本上就是客观的纪录事实。没有加入过多主观的评论旁白去;没有什么过多的花哨效果,就是简单的淡入淡出;没有搞什么煽情背景音乐;也没有记者或主持人在镜头里面去搅局。《高三》全篇所做的,就是客观记录和呈现一段事实给观众看,但不附加编导者自己的任何评价和观点,一切留给观众自己思索,这是纪录片相对于其他故事片和电视节目突出的特点。虽然其中也有一两次拍摄者问话,但并不影响整体的真实性。

片中展现了很多方面,其中也给我蛮深的印象的就是那些学生思想工作的段落了:面临高考,学生各有各的想法.....于是,班主任对全班演讲,鼓励学生加油鼓劲;老师找学生去办公室谈话,希望能够平稳对待;学生在开班会;晚上书记找入党积极分子开会,路上老师拉住学生给她打气......我相信,凡是经历过那段时光的观众多少都会觉得真实的亲切,就像回到老师在耳边孜孜教导的时光,就像发生在自己的昨天。那些事情,不是曾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是曾发生在身边的同学身上。

影片的结尾也和一般的不同。送走这届高三的班主任走入教室,跟新一届高三的学生又开始了演讲......然后画面渐暗,升起来的是录取结果的字幕。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然后又点出了高考的最终结果。一届届的高三、一次次的高考,在不停的循环下去,让我不禁生起一种淡淡的忧伤。

观看《高三》的整个过程,我的思绪始终被牵动着,也会对一些本来很平常的事情发笑。就像我再一次经历了高三,而那些原来的压

力下感到沉重的东西,终于可以释怀了。我想,任何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都会被影片中那些熟悉的画面所触动,毫无抵抗力地被它们带回到自己的高三。差等生,中等生,优等生,都能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那段生活重心就只围绕着高考的日子,被导演真实的镜头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来。对于我们来说,那已经不是影片情节,确切地说,那根本就是我们回忆的重现。内容上没有半点虚假,形式上不加丝毫修饰,这种纪实手法的感染力是任何其他样式的电视节目所不能比拟的,也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虽然说这是一部纪录片,可我却更觉得像一部回忆录。因为在影片中,我可能找不到自己的脸,但是却一定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同学们每天早上6点起来早操、早自习,紧张地学习,不停地考试,每个人的桌子上摆满了厚厚的书本和试卷,晚上老师会来催还没有去睡觉的同学,说的还是那句话“这道题高考肯定不考!”。看着那一天天减少的倒计时剩余天数,紧张、压力随着高考的临近不停地增加,而最终会在高考的那几天一起释放。

伴随着这部《高三》纪录片,仿佛又在经历了一遍高三的生活,虽然疲倦、忙碌但是充实、有目标: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对于现在成为大学生的我来说,相对于高三的我多了自己的可支配的时间和更多的自由,但是似乎失去了那种自己可以为之付出自己全部的激情的目标和理由。回味高三的生涯,对自己现在的大学状态是一种反省,要找到那种激情和可以付之激情的目标。影片中班主任引用的汪国真的一首诗也是我很喜欢的: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只要我们确定方向,就昂首向前!

纪录片的欣赏让我了解真实的重要,但追求真实的不应该仅仅是记录片,而应该是每个人,每个社会。


微观世界纪录片赏析论文2000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1748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