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见风使舵新解驳论文

见风使舵新解驳论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19 06:12:14 | 移动端:见风使舵新解驳论文

篇一:九年级语文短文两篇4

15、短文两篇

(一)谈读书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 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 沉。”……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

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

(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反面指出)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四、讨论与交流:

(1)学习本课后,对议论文的写作的认识体会。

(2)本课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很多,以小组为讨论单位,谈谈对这些内容的看法。

五、总结、归纳:

六、布置练习:摘抄有关“读书”方面的名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二)不求甚解

教学目标:

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 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 习惯;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2.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3.快速阅读《不求甚解》,边读边思考: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

4.学生自主提出有关的问题,分小组研讨。

①“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拓展训练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

果我们赋予“风” 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 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 威,敢于向权威挑战” 的新意。“滥竿充数” 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 的新意。)

篇二:九年级语文16单元创新测试题_3

九年级语文(上)1—6单元创新测试题—王明远

第一单元

姓名学号 总分

一、积累运用

1、将下面的诗句准确、规范、整洁的填写在下面田字格中。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根据拼音写汉字。

雨,被诗人fù( )予了生命的灵性:她像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那xǐ xǐ()沥沥mián mián()密密的雨点就是他探访大地的yǐn ()勤脚步。

3、文学常识填空。

(1)《沁园春.雪》是一首词,它的词牌名是 _______________ 题目是______________。

(2)《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__________(国别)浪漫主义诗人。

4、揣摩语境,续写两个句子,使它们构成一组排比句。

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看到“雷”“雪”“霜”,就问“为什么这些字有‘雨’呢”;看到“江”“河”

“海”,就问“为什么这些字有‘水’呢”;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别将下面括号中的句子概括为四字短语,使之与后面的语句构成对偶。

(1)(群山像飞舞的银蛇)__________________ ,原驰蜡象。

(2)(雄鹰搏击在长空) __________________ ,鱼翔浅底。 6、用“/”划分下列诗词句的朗读节奏。

(1)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蒙蒙胧胧。

(3)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了银装。

7、朗读下面的词句,在表格中填写历史人物姓名。

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柳条沾湿了雨,低垂得更厉害。)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

9、请你写出表现下列主题(或“日”或“月”;或“风”或“雨”;或“花”或“草”;或“燕”或“鹊”??)的两句诗,并注明其作者和诗题。

10、阅读下面的一首小诗,试从语言、内容、结构或写法等方面写两句品析的话。

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

11、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人们往往持否定的态度,但马南春却告诉我们:“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请运用求异思维,选择下面其中的一个辩题进行辨证分析,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1)“见风使舵”新解(2)“班门弄斧”辨(3)“滥竽充数”辨

二、阅读理解

(一)蝈蝈与蛐蛐

济慈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歌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音乐啊,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好话,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长得疲劳了,

便舒服的嬉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11、如果将全诗分为两部分,中间用空行隔开,那么空行应在什么地方?

12、写出是重点明主旨的句子。

13、蝈蝈是夏季的乐音,蛐蛐是冬季的歌者,试从诗中找出与之对应的诗句。

14、诗中用“蝈蝈的乐音”“蛐蛐的歌儿”“蝈蝈??鸣叫”反复点示,起到了什么作用?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把命运转换成使命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西齐弗的故事。

西齐弗因为在天庭犯了法,被天神惩罚,降到人世间受苦。天神对他的惩罚是:推一块石头上山。每天,西齐弗都要费很大的劲儿把那块石头推到山顶,然后回家休息,可是,在他休息时,石头又会从山顶滚下来,于是,西齐弗又把那块石头往山上推。这样,西齐弗所面对临的是:永无止境的失败。天神要惩罚西齐弗的,也就是折磨他的心灵,使它在“永无止境的失败”的命运中,受苦受难。

可是,西齐弗不肯任命。每次,在他推石头上山时,天神都打击他,告诉他不可能成功。但西齐弗不肯在成功和失败的圈套中被困住,一心想着:推石头上山是我的责任;只要我把石头推上山顶,沃的责任就尽到了;至于石头是否会滚下来,那不是我的事。

而且,当西齐弗努力的推石头上山时,他心中非常平静,他安慰自己:明天还有石头可推,明天就不会失业,明天还有希望。 天神因为无法再惩罚西齐弗,就放他回天庭。

西齐弗的命运可以解释我们一生中所遭受的许多事情,西齐弗的努力也可以使我们努力的写照,但是,西齐弗把命运转换成使命,是否已应该使我们的生活模式?个体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认同自己的存在,一是一件不简单的事,;个体能透视自己的命运,掌握自己的命运,更是件不容易的事。但是,更困难的是把命运转换为使命,因为这种使命的含义要比神话中它的内涵复杂的多,他不但要替自己的生存谋求出路,还要在感受失败痛苦中,替人类、替世界创造快乐与幸福。

16、天神给西齐弗设置了怎样的困境?

17、西齐弗是如何“把命运转换为使命”的?

18、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使命”?

19、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起什么作用?

20、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读完本文后的感悟。

(三) 人生两支笔

①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么写这本书的是两支笔。

②一支笔写成长,一支笔写衰老,但成长必须走向衰老。成长的时候不要怕,衰老的时候不要悔。

③一支笔写前进,一支笔写后退。大街、车站、机场,看那些来来往往的人群,谁能说得清,哪一个是为了前进,哪一个是在后退?有的后退是为了前进,有的前进却导致了后退。

④一支笔写快乐,一支笔写烦恼。如果说人生是一辆载重汽车,那么快乐和烦恼就是支撑他的车轮。有沉重,才会有轻松;有痛苦,才会有欢乐。我们期盼快乐,但不害怕烦恼。屈服于烦恼会更烦恼,战胜烦恼才能孕育新的快乐。

⑤一支笔写自己,一支笔写他人。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离开他人而独立生存。所以,在人生这本书上,应该写自己的梦幻,自己的奋斗,自己的辉煌;也应该写他人的价值,他人的慷慨,他人的奉献。因为越是抬高自己,就越是孤立。

⑥一支笔写未来,一支笔写过去。每个人都有未来,也只能寄希望于未来。因为无论过去多么成功,多么灿烂,都无法留住和挽回。所以,不管你过去写下的是亨通和腾达,还是辛酸和泪水,现在都需要拿起另一支笔,描绘下一个蓝图。

21、贯穿全文的一个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2、本文第⑥段给我们的暗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自定角度,自定内容,赏析本文的一个“美点”

24、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人生的两支笔”还能写什么?请用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25、文中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精彩语句。请摘录一句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操写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并写出你的心得体会。

四、以“感动”为话题作文。

第二单元

姓名 学号 总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从本单元的课文中任选一篇,从资料积累的角度出发,作一张积累卡片。

2 给下面成语中的黑体字注音。

亵渎( ) 骈进( ) 陨落( ) 诉讼( ) 睿智( )

扶掖( ) 灵柩( ) 枘凿( ) 一抔黄土( )

3、 将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断( )取义不二()门 ()羞成怒()尽职守

刻骨( )心 怒不可()强()不舍 重蹈覆( )

4、根据课文选词填空。

他以微笑战胜暴力 ,以( )战胜专制,以()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战胜顽固,以( )战胜愚昧。(a真理、b坚毅、c讥讽、d嘲笑)

5、品析下列语句的含义

(1)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出来!

(2)赤子孤独了,会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3)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称为真正的人。

6、提取下面的句式,自选话题,仿写一句话 。

他走的时候又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著作,还挑起过最荣耀的、也是最艰巨的责任 ,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句式提取: 仿写:

7、谢一句有关“做人与处事”的名言,并写一段话谈谈自己的理解。

名言:

理解:

8、《傅雷家书》中提到的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就是以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为原型的,你欣赏贝多芬的作品吗?试鞋处它的几首名曲或讲述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二阅读(50分)

(一) 敬业与乐业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的眼里看来,又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党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选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本段的主要内容是:

9、本段论述的大致思路是:

10、本杜在论据使用上的特点是:

11、本段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是:

12、细读本段划线的句子,试以 “教师”这一职业为例,说说自己对这句的理解。

(二) 拒绝句号

一定会有一些朋友 反对我这个标题。他们会说多好的句号阿! 句号表示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的完满,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脆把这溜圆的句号看成饱满的果实。他们还会问我,当你完成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在那最末一行画上一个句号时,难道你没有那种大功告成后的喜悦吗?

当然,这样的句号我也喜欢,但人生还有另一种句号。

打个比方,你在一条路上走,走着走着,忽然有一种“尽头感”,这句号 就是隐隐出现,如果你停下来,你足下就清晰的出现一个句号。这条路可不是做一件事时那短短的距离,它是人生追求的路,艺术探索的路和事业奋斗的路。这条路原本无止无休,你在任何一处都可以起步,踏上征程;你也可以在任何一处画个句号,退出来。无论什么都可与i成为句号的缘故,那筋疲力尽的放弃、自寻清闲的逃逸、江郎才尽的低头认输,乃至收获后的自满自足,甚至在目标达到之后,辉煌的成就也会化为一个句号,尽管这句号闪闪发光。句号就是停止,就是终结,就是事物最终变为有限的、死去的符号。

我说的就是这种句号。可怕的是,这种句号总是不知不觉的出现。你呢,也在不知不觉的完结。想想看,你曾经做过那些有益的事?它究竟是什么时候怎样放弃你而去的?句号往往又是和人的自足、人的彻悟、人的惰性连在一起的。所以句号大多是人心甘情愿 给自己画上的。人随时可能舒服舒服的自己画个句号,休止了自己。

因而,我害怕句号。我对句号保持着近乎神经质的警惕,在于句号的斗争中,我一边感到生命的活力,常常闻到自身肉搏后散发出热烘烘的清香;一边认识 到这原是生命存在所必须进行的奋争,也是与自身惰性与保守的对抗。当然,它何其艰难! 跨过每一个句号,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力量,其中一半是创造力。然而,只要在人生或艺术的道路上,消灭一个句号,便会开始一段崭新的充满诱惑的路。我们还会发现,被我们拒绝和消灭的句号,最终竟然会变成逗号。你是不是也会从中得到启发: 。

13、根据全文内容 ,试在文末横线上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14、有人喜欢句号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拒绝句号的原因又是什么?

15、能够显示第二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的两个关键词是:16、文中第四段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17、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也一定有过与“句号”进行斗争得经历吧?请举一例。

(三)寂寞时一种乐趣

记得上学时,一位老师曾语重心长地说过:“搞学问,就得甘于寂寞。”当时对这句话很不理解,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成为一名党的宣传干部后,对那句话也就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可和理解。

屈指数来,自己从事业余写作已30多年。从起初在为他报刊上的《汤峪温泉》的发表,到现在频频见诸于全国、省、市报刊杂志的“豆腐块”、“千字文”,笔耕不辍的过程虽说有难以名状的寂寞,但我仍感到生活的乐观充实,因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从写作中找寻乐趣。

有人曾说过:如果一个人能够沉浸在寂寞之中,那么他(她)便是一个拥有了无穷力量的人。事实上,如果一个人能与寂寞为伴,身处寂寞而不觉孤独,那么他(她)经过一番潜心努力之后,一定是能出些成绩的。

古今中外,大凡真正钻研学问的人,很少有难耐寂寞的。社交圈内不会产生科学家,麻将桌旁成就不了大文豪,噪杂环境中出不了高人一等的优秀者。就我所闻,有所成就的科学家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而文人墨客,则离不开文房四宝,在当今时代,还需配一台打字上网的电脑。

寂寞是一轮柔和宁静的明月,看上去别有一番情趣;寂寞是一池光洁如镜的清水,谁也不忍打破它的平静;寂寞是一曲无声的乐章,此时无声胜有声;寂寞是一次你死我活的战斗,可以考验出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如钢铁般的坚强;寂寞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这种境界只有乐于身处其中的人才能品味出其中独特的韵味。

说是寂寞,其实并不寂寞,寂寞是一种乐趣。报刊上众多作者的名字个个耳熟能详,看到他们富有个性魅力的文字就如同听到朋友们的耳语。征文领奖、通讯员表彰会上握手相见,推心臵腹的互相交流,谈笑风生中取长补短,不也是人生中幸福快乐的一景吗?

学问之树扎根时虽然苦,可它开放的花朵芳香,结下的果实甜美。如此观之,忍受寂寞并不困难,寂寞中有美丽、寂寞中有幸福、寂寞中有乐趣。写作,是心灵的倾诉,寂寞会变成快乐;读书,是生命的体验,会走出寂寞。伴随快乐边读边写,边写边读,谁说这不是人生的幸福呢?

18、说说标题“寂寞是一种乐趣”的含义。

19、结合语境理解句中加点词。

(1)笔耕不辍的过程虽说有种难以名状的寂寞,但我仍感到生活的充实。

(2)寂寞是一次你死我活的战斗,可以考验出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如钢铁般的坚强。

20、请你具体说说第四段的论证方法。

21、从修辞的角度,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

22、“学问之树扎根时虽然苦,可它开放的花朵芳香,结的果实甜美。”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不少于50字) 三、写作

23、两题任选其一

以“万恶懒为首”为题,写一篇6000字左右的议论文。

以“苦雨乐”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篇三:九年级语文短文两篇12

【指导思想】

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常识;

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想】

作为自读课,本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习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整体上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比较两篇短文的语言特点;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在自读中质疑、提问、主动探究;强调学生在比较阅读和拓展学习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各种渠道(网络、图书馆、家庭藏书??)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名言,两篇短文作者的有关情况。都是针对学生搜集的情况进行指导或补充。

2、学生将整理后的资料在小组间展示、交流,并进一步补充。

语音

1、狡黠 “xiá”不能读成“ jié”

2、咀嚼 “jǔjué”不能读成“ zuǐjiǎo”

3、诘难 “nàn”不能读成“ nán”

4、滞碍 “chì”不能读成“zhì”

5、死抠 “kōu”不能读成“qū”

6、豁然 “huò”不能读成“ huo”

7、相似 “sì”不能读成“ shì”

8、曲解 “qū”不能读成“ qǔ”

9、大而无当 “ dàng”不能读成“dāng”

10、迂腐 “yū”不能读成“ yú”

◎字形

1、怡情:“怡”不能写成“移”。

2、傅彩:“彩”不能写成“采”。

3、策划:“划”不能写成“化”或“画”。

4、蒸馏:“馏”不能写成“溜”。

5、辩论:“辩”不能写成“辨”。

6、辨异:“辨”不能写成“辩”。

7、胸肺:“肺”不能写成“月市”。

8、滥加粗暴:“滥”不能写成“烂”。

9、要诀:“诀”不能写成“决”。

10、独到:“到”不能写成“道”。

◎词语

1、藻饰:修饰文辞。

2、狡黠:狡诈。

3、诘难:诘间,为难。

4、滞碍:不通畅。

5、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6、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7、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8、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个大概,不作深入理解。

9、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字句的意义和正误。有时含有贬义,指过分注重文字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

10、豁然贯通:形容(久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明白过来,迎刃而解。

11、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12、开卷有益:读书有益处,有收获。

◎常识

驳论文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驳论点,即先举出对方的荒谬的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荒谬与真理之间的矛盾。二是通过批驳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不成立了。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点与论据之间列内在的逻辑联系,即所持论据不能证明论战,其论点不能由论据推出。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方式一:名言导入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知道是谁说的吗?(培根)而知识又从何而来?现在我们看看,在《谈读书》一文中,培根给我们谈了些什么?

2、方式二:由名人读书故事导入

3、方式三:由中学生学习现象导入

二、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朗读课文,探讨。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1、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⑴ 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⑵ 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2、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3、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四、探究课文内涵

1、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

明确:怡情,傅彩和长才。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经验不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互相补充。

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

明确: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全凭观察得之”

4、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明确: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于完美。生动深刻,通俗易懂。5、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 另举一例。

明确:对比论证,正反全面,对比有力。

6、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②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7、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明确: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8、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

生1:《谈读书》是培根哲学智慧和治学经验的结晶。文中的观点很精辟,见解很深刻,特别是“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这一观点,实乃真知灼见。因为读书,我们从狭隘走向宽容,从无知走向通达,从单调走向丰富,从自我走向宇宙,我发自内心地道一声:我爱读书!

生2:前几天,看到一则网络消息:“”,青少年厌学现象严重,新读书无用论抬头。青少年往往被眼前的脑体倒挂、知识贬值等现象迷惑,感到读书无用、吃亏,再加上大学收费颇高,家庭不堪重负。辍学现象的产生有社会根源,也有辍学学生自身的因素。读了《谈读书》,我对此现象深感忧虑,缺少知识的滋养,这些辍学的孩子前景堪忧。

生3:“读书的态度——推敲细思”,这一点我做得很不够。书是读了不少,可都是囫囵吞枣,结果弄得自己精疲力竭,而又两手空空,岂不痛哉?

五.分析文章的说理的方式。

学生四人一组,交流提纲笔记,重点分析说理的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巡回指导并发现优秀提纲笔记。

展示学生优秀提纲笔记。并对一些重点进行分析。

⑴ 比喻说理:“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⑵ 排比说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⑶ 对比说理: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而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而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六、进一步研讨──找出文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老师可引导学生谈对“读史使人明智??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句话的理解,并模仿这一句式续写几句话。)

例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学习”,用比喻为了论证“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形象生动。)

例2: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蒸馏过的水”比喻“一本好书”,使读者懂得读书不能只读别人的笔记摘要,生动形象。用比喻的方法从反面强调好书一定要细细揣摩、深入钻研才能读出味道

(比喻论证: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射箭??漫步??骑术??,”用比喻的方法论证读书可以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板书设计】

读书的目的 比喻论证

谈读书 读书的方法 举例论证

读书的作用 对比论证

过渡:前文重点谈读书的益处,该怎样读书呢?有人说,读书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说应“不求甚解”,你知道“不求甚解”该怎么理解吗?看看马南政邨是怎样理解的

邓拓(1912—1966),笔名马南邦,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1966年在文革中迫害致死。重要作品为《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是马南邦的杂文集。1961年作者《北京晚报》要求,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利用工作之余为《燕山夜话》撰写的152篇专稿,主要是知识性的杂文,内容丰富,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旗帜鲜明,议论风生,也能切中时弊;短小精炼,语言流畅。是利用杂文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有益尝试,颇受人民的欢迎喜爱

七、快速阅读《不求甚解》,并思考

1.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自读,掌握本文的论证思路、方法,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

(1 )“不求甚解”是何意?作者是如何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的?

(2)请谈谈本文的论证思路。

(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为什么不少人批评“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学生讨论,明确:(1)“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只求懂得大意,不求深入理解。

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2)本文是一篇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佐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3)引证法。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

例证法。以普列汉普诺夫为例,从反面证明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而须理解精神实质。

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人。

(板书)

提示:按三段论的模式

树立靶子

分析陶渊明读书态度,指明“不求甚解”含义

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表明态度 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强调书必须反复读

八、拓展训练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1、“见风使舵”新解2、“班门弄斧”辩3、“滥竿充数”辩

(揭示: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竽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见风使舵新解驳论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0123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