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论文范文 > 论文格式 >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民族文化建构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民族文化建构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2-13 09:48:19 | 移动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民族文化建构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民族文化建构 本文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俄罗斯,民族文化,建构,文学中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民族文化建构 本文简介:内容提要: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反传统”的主流思潮不同,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与民族文化传统在创作理念及艺术形式上都是密切相关的。每一个俄罗斯后现代作家都有各自的艺术特质,他们作品的思想与审美价值都不尽相同,然而在他们各具特色的艺术创作中都体现着对俄罗斯文学传统的认同。主人公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民族文化建构 本文内容:

   内容提要: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反传统”的主流思潮不同,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与民族文化传统在创作理念及艺术形式上都是密切相关的。每一个俄罗斯后现代作家都有各自的艺术特质,他们作品的思想与审美价值都不尽相同,然而在他们各具特色的艺术创作中都体现着对俄罗斯文学传统的认同。主人公们在后现代语境中都具有双重性心理特质,既紧随后现代语境的潮流,又在潜意识中竭力挣脱专制和强权的羁绊,寻找俄罗斯民族的出路和心灵的自由。因此俄罗斯民族的血脉特质决定了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既有西方后现代思潮的特点,又闪耀着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它并没有停留在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浅层次的模仿和追捧上,而是凸现出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关键词: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 文学传统 民族性格
 作为俄苏文学自身发展而来的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又与民族文化传统具有不可剥离的内在联系,这一点似乎有悖于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所遵从的“反传统”思想。法国理论家利奥塔认为,“后现代”不应理解为和现代相断裂的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它不是位于现代之后,而是隶属于现代的一个部分。后现代主义不是穷途末路的现代主义,而是现代主义的新生状态“。 具体到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包含了一个非常宽泛的创作群体,其中每个作家都有各自的艺术特质,其作品的思想与审美价值都不尽相同。但在各具特色的艺术创作中,都体现了他们对文学传统的认同。从马卡宁、哈里托诺夫、彼特鲁舍夫斯卡娅、塔·托尔斯泰娅、弗·索罗金等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作家为代表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恰恰验证了利奥塔的说法。
  众所周知,俄国白银时代现代主义文学中先后出现的象征主义、阿克梅主义、未来主义诗歌流派,实质上都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从西欧嫁接到俄国文学上的产物。美学思想上,它们追求艺术的非理性、崇尚艺术的形式美,用唯美主义、形式主义取代传统的现实主义。俄国白银时代的现代主义者旗帜鲜明地开辟了与过去文学完全不同的艺术天地,给文学在表现和揭示情感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他们的个人体验,虽然表面上充满了低沉、消极的调子,但潜藏着他们对生活、命运强烈的追求和眷恋。尽管“白银时代”曾因苏联特殊的政治氛围迅速终结,但这种追寻真理的现代主义精神却一直烛照着后世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包括时隔半个多世纪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们。他们凭借前辈们的艺术理念才完成了对当代苏联社会生活的后现代式颠覆。无论是白银时代的现代主义文学,还是以后现代主义风格颠覆了强权主义话语模式的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都隐藏着作家特有的对民族历史、个人悲剧性命运的探索和体悟。这正是俄罗斯文学传统的影响所在。
  马卡宁的《损失》以令人窒息的画面喻示了苏联停滞时期沉闷的生活。《那儿曾有一对儿……》以跑步机上原地踏步的重复运动暗喻苏联整个历史进程的可悲。《铺着呢绒,中间放着长颈瓶的桌子》以异常凌乱的生活揭露苏联极权体制给人们带来的高压,主人公无数次面对由“桌子”围成的审判席,始终无法逃出生活的责难。《豁口》展示的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地上”和“地下”暗指苏联解体后混乱的社会现实和远离祖国过上美好生活的侨民,对祖国的眷恋使“地下”的人们放不下对亲人的想念,主人公来回穿梭于两个世界最终选择回到“地上”。作家打破了人们对苏联解体后“自由社会”及西方世界的美好幻想,用主人公最终获得的“盲人手杖”告诫人们要勇敢面对现实,摸索出俄罗斯人自己的生存之路。《地下人,或当代英雄》同样以后现代话语颠覆了俄罗斯文化大转型时期人们对民主自由的期望,主人公悲惨的境遇透露出俄罗斯知识分子坚守精神信仰的高尚情操。哈里托诺夫的小说《命运线》在纷杂无序的“碎纸片”背后显示出不同时代知识分子对真理的无悔追求。女作家彼特鲁舍夫斯卡娅摒弃现实主义文学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以贴近生活本色的个性化描述解构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幻想,表达出对“绝望人生”的关注。塔·托尔斯泰娅用后现代话语构筑了一个纯真的童话世界,在远离尘世的氛围中体现另一种人生,另一种社会态度。维·佩列文的小说更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民族文化建构充满了后现代艺术表现力,但仍然没有实现所谓的“价值零度”的创作准则。《百事一代》在对70 年代人荒诞成长历程的描述中透露着当代知识分子精神上的痛苦与迷惘。《夏伯阳与虚空》的主人公作为伪人格分裂的精神病患者不断游走在现实与虚幻之间,在内心深处不断思考着当代人的生存状态。而弗·索罗金的小说虽然充满了血腥、暴力和色情,但这些扭曲、夸张的描述中还透露出作家对人性形而上的思考,但这种思考被过多的血腥、暴力和色情描写所限。
  如果说后现代主义作家继承了白银时代俄国文学的创作理念,那么由 19 世纪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白银时代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构成的俄罗斯文学传统在创作形式上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的小说因对残酷现实的描述而被称为“极度的现实主义”佩列文的作品因具有佛学、玄学思想而被称作“后苏联超现实主义”; 而多甫拉托夫因作品带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被评论家称为“严肃的存在主义作家”。正如维克多·叶罗菲耶夫所说,“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寄生于过去的文化形式之上的”。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包含了诸多的传统文学因素。
  对于佩列文,评论家认为他的创作文本摒弃了文学传统倒像是后现代的网络游戏。这种说法有失偏颇,以佩列文的长篇小说《夏伯阳与虚空》为例。首先,小说明显以苏联早期作家富尔曼诺夫的《恰巴耶夫》( 又译为《夏伯阳》) 中的故事情节为背景,其中夏伯阳、女机枪手安尼卡就是《恰巴耶夫》中的人物形象。其次,主人公彼得曾是国内战争时期彼得堡的一位现代主义诗人,小说多处出现主人公的诗句,而这大多来自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故事发生在两个不同的时空,当主人公置身现实时,他是疯人院的病人。从结构上来看,这与布尔加科夫的《大师与玛格丽特》颇为相似。在“音乐鼻烟盒咖啡馆”这章里,佩列文将主人公安置于 20 年代彼得堡上流社会中,现实中的作家勃留索夫和阿·托尔斯泰相遇,他们与主人公彼得在咖啡馆里谈论着勃洛克的诗作《十二个》,同时,咖啡馆里上演着话剧《拉斯柯尔尼科夫和马尔美拉多夫》,这里的“马尔美拉多夫”指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中的女主人公“马尔美拉多娃”。小说中与传统文学作品“互文”部分俯拾即是。因此有评论家将佩列文称作“地地道道的俄罗斯作家兼思想家”或“类似于托尔斯泰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作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民族文化建构》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875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