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论文格式 > 农村空巢老人论文

农村空巢老人论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3:46 | 移动端:农村空巢老人论文

篇一:毕业论文空巢老人

毕业论文

“空巢老人”现状之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统家庭模式的分解,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步入了“空巢老人”的行列,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在生活和精神方面需要得到关心、帮助和慰籍。研究“空巢老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探讨利用社区这一窗口关爱“空巢老人”的途径:关心“空巢老人”健康;探索居家养老方式;发挥社会力量来关心“空巢老人”。

【 关 键 词】空巢老人 对策研究

引 言

21世纪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高速发展时期。“十一五”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持续增长,2010年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132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2.25%。伴随着老龄化、高龄化同时出现的“空巢化”具有快速发展之势。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老年人的平均空巢率已达56.1%。有关专家称,到“十二五”期末,我国“空巢老人”将达到80%。因此本文着重从社区这一角度探讨关爱“空巢老人”的途径。

一、当前“空巢”老人的基本状况 什么是“空巢”?单从字义上讲,空巢就是“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换句话说,空巢家庭即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老年空巢家庭”是指达到退休年龄,身边又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家庭,其中包括单身老年人的家庭和夫妇两人的家庭。据调查,在这些“空巢老人”中,不少“空巢老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享受着亲情的滋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但也有相当部分老人孤独无助,患病时没钱看病,健康状况堪忧。

(一)患病就医难

“空巢老人”在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寂寥生活的同时,最需要

“三大保障”,即:经济供养保障、医疗药费保障和生活照料保障。据了解,很多人没有医保,因病致贫现象突出。空巢老人不同程度地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人常见的病症。他们当中,参加医疗保险的老人仅占50%左右。目前,多数退休工人退休金普遍不高,这笔钱用于日常生活开支尚可,遇到重大疾病就捉襟见肘了。还有,老人一般得的都是“富贵病”,近一半的老人患病时自己买药治疗,药用久了,老人多半觉得花那么多钱也治不好病,还不如少吃或不吃药。由此对他们而言,参与医疗保险显得尤为重要。

(二)啃老现象不容乐观

据调查,虽然“空巢”老人子女中85%有收入,但70%的老人得不到子女的赡养或医疗费用资助。且由于子女下岗、购房或孙辈上学择校等原因,他们还得挤出微薄的退休金,帮助子女承担开支。

(三)孤单无助缺少交流

空巢感也就是孤独感,但这种孤独感里又增添了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的情感体验。有空巢感的老人,大都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他们中许多人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交往。有的老人在老伴离去后,由于子女反对或思想观念陈旧,不敢或拒绝再婚。他们本来就性格内向,整日里又一人独守空房,心理郁闷势必影响其自身健康状况。

(四)精神寂寞,郁郁寡欢

“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凉心态。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虽然有养老院,老人们都生活在一起,可是没有亲人的陪伴,

(五)生活条件有待改善

部分“空巢”老人的居住环境阴暗潮湿,日常卫生保洁不到位,还把日常用品堆放于床的周围,使原本狭小的空间显得紊乱窄小。他们年老体弱,还得买菜煮饭。为图方便省事,常常煮一顿吃三餐,有的还为省钱,排队购买降价打折食物。甚至有的老人还在使用被淘汰的煤炭炉。

二、造成“空巢老人”现象的原因

(一)养老方式受到制约

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在农村仍占主要地位。老年人最根本、最重要的是靠子女亲人的关爱。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老人们的养儿防老观念也在逐渐淡化,他们认为依靠社会提供养老帮助是今后养老趋势。虽然在养老观念上受诸多因素影响,但收入低是影响老人养老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

(二)家庭规模小型化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空巢”家庭的增多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必然现象,同时“空巢”时间在不断延长,这首先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家庭结构、代际关系和居住环境的一种变化的反映。在现代化过程中都经历了一个家庭规模变小,家庭结构小型化的现象,这主要是跟生育的下降密切相关。同时,也跟住房条件的改善和追求有质量的生活方式有关。我们国家由于人口的转变,家庭规模变小,“空巢”家庭增多呈现出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由于子女的减少,而普遍受教育,所以子女离开家庭、离开父母的时间较早。当子女离开父母的时候,父母就呈现出“空巢”状态。所以“空巢”老人现象有两种:一种是子女早在老年期之前就离开了父母,空巢的时间延续到老年期,还有一种是在老年期以后出现空巢。空巢家庭的出现首先是一个选择的结果。大多数的空巢家庭表现出来在经济上和健康状态上要相对好于非“空巢”家庭,尤其是在老年阶段。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空巢”家庭中的单个老人生活的状况,特别是丧偶而处于独立生活的“空巢”老人。同时,“空巢”老人并不见得都是弱势群体,但是“空巢”老人中有弱势人群,我们要特别关注其中由于健康状况下降,“空巢”老人的照料情况,在不能够及时得到子女或家庭其他成员支持的情况下,要有较好的社区服务跟进,以避免出现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

三、改善“空巢老人”状况的一些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及家庭小型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家中只有老人或只剩下老人和未成年小孩的家庭户(即空巢老人户)逐年增多。在现代城市里,“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已成为一大遗憾,俗话讲“远亲不如近邻”,关爱“空巢老人”已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不少地方都对养老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街道、社区、社会志愿者团体也对“空巢老人”的生活给予了多方帮助。针对街道“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建议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进一步解

放思想,在职能部门指导下,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把“守望工程”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事项开展,以社区作为工作的切入点,不断增强社区老龄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

(一)关心“空巢老人”健康

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社会保障体系。一要把符合条件的“空巢老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对低保边缘的困难“空巢老人”给予及时的救助,保障他们的晚年基本生活。二要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困难“空巢老人”家庭参保免交个人缴费部分,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将贫困“空巢老人”列入大病医疗救助对象。三要建立困难“空巢老人”养老补助。有条件的乡镇、村(社区),可尝试建立老龄事业专项基金或养老基金,用于困难老人的临时救助和生活补贴。

(二)探索居家养老方式

1、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最具有地缘和亲缘优势

中华民族家庭养老源远流长,主要是三方面:经济赡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形成了“百善孝为先”的中华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老年群体作为社区服务的重点对象,符合老年人“恋家”(把“小家庭”扩展到了社区这一“大家庭”)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老年人子女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社区“一老一小”的生活环境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其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以其经济、文化、社会等特性最具有地缘和亲缘优势。正如今年“两会”期间,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所说,“社区养老是目前缓解我国养老机构不足、城区土地有限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许多家庭两代人都能接受的,既可延续赡养老人的传统,又能减轻子女压力的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2、居家养老服务充分考虑了老年群体自身的需求

据统计我国九大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城市老年人一年中经常在住地附近活动的占50.1%,在市内活动的占15.6%,去外地活动占有1.4%。这说明,绝大多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空间除了家庭就是社区。社区成为最重要的养老环境和条件,对社区服务要求最多、需求最迫切、最实际的是老年群体。居家养老的目标就是在社区环境中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建立老年人之间的互助网络,协助老年人融入社区。在社区熟悉的环境中,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亲朋好友、熟人也能使老人精神愉悦。这些有利于恢复老年人正常的生活能力,使他们在社区里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关系。这些正体现了社会工作“以人

为本”的价值理念和“助人自助”的工作目标。作为我国社会工作率先探索并取得一定经验的社区养老服务,能够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三)鼓励“空巢老人”参加社区活动

各地要贯彻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组织广大老年人开展娱乐、健身、读报、看电视、上老年大学、短途旅游等各项活动,特别要鼓励、引导“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

1、创建“星级”老年活动中心

要按照“星级”老年活动中心标准,改变过去单一搓麻将现象,设置电视、聊天、健身、棋牌等多种活动项目,组织老年人学习政治时事,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消除孤独寂寞感。

2、成立老年文体组织

各社区都要成立老年人体育协会,与老年人协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组织广大老年人参加门球、气排球、健身球等各种文体活动,活跃老年人生活,锻炼老年人体魄。并经常组织开展小型文体比赛,促进群众性老年文化活动的开展。

3、设立老年大学教学点

老年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广大老年人都可以参加学习,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养生保健知识,既增长知识,又能消除孤独感,丰富晚年生活。各级政府要在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当地老年大学工作,就近设立教学点,争取更多的老年人参加学习。各教学点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在课前、课后开展各种趣味性文体活动,组织学员外出观光,调动学员积极性。

(四)在经济供养方面

空巢家庭的经济供养主要是指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老人年迈,退出工作岗位,经济来源成为困扰老人的重要因素。有些老人人有退休金保障,有些则不那么幸运。

1、以退休金为主

目前社会上一些老人的经济来源以离退休金为主。在60周岁及以上的受调查者中,以退休金、养老金为主要经济来源者高达97.4%。

2、辅之以其他经济来源

篇二:我国农村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分析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分析

作者:向雪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经商,使农村开始出现空巢家庭并逐渐呈上升趋势。空巢家庭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新出现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是仅仅刚开始,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必须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关键词 农村 空巢老人 养老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1社会经济的发展

1.1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产生

家庭联产承包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产生农村剩余劳动力打下了基础:一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土地奔向城市。并且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大大提高,改变了原来的单一农业种植生产方式。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不光提高劳动效率、增加产量,也减少了对纯劳动力的需求量,这就使得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农村空巢家庭数量逐渐增多。

1.2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收入差距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3:1,2010年该收入比为3.23:1。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近几年农民工数量继续增长,总量达25278万人。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2010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农民工的大量外出,使农村剩下大量的老人和留守儿童,其中大部分是空巢老人。

2思想观念的变化

2.1老人自身方面

2.1.1固有思想观念难以改变

一些到城市打拼的子女,逐渐在城市买了房子,安定了下来。大部分人都愿意把操劳一辈子的父母接到城里去享“清福”。但老一辈的父母已经习惯了农村的生活方式,有浓厚的乡土情怀,而城市里生活节奏快,人情关系淡薄,许多农村老人无法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不愿意去城市里生活。同时子女的生活习惯,一些老人也适应不了甚至是看不惯,为了不必要的矛盾,老人就继续留在了农村,独自生活。

2.1.2老人思想观念的改变

现在一部分老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已不再是传统的刻板的家长形象。一方面由于子女在外的长期成长和打工,一些老人已经习惯了独自生活。他们认为自己年轻的时候很辛劳,年老后就应该好好享受一下生活,不愿意去城里。另一方面老人也理解子女,现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子女在城市花销大,有能力、身体尚好的老人大都不愿意成为子女的负担,自愿选择空巢。

2.2从子女方面

一是自身经济条件的不允许。离开农村去城市里打拼的年轻人,收入上虽有所提高,但城市花销大。对于没有文化或一技之能的人来说,想在城市里买房定居下去,更是难上加难。对于这类空巢老人,只要他们身体还算硬朗,都会愿意继续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减轻在外打工子女的负担,养老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奢侈。

二是孝文化的弱化。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儒家文化,提倡“百善孝为先”、“父母在不远游”,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拜金主义等新观念的出现,敬老

爱老观念淡化,使传统的孝文化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3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3.1农村居民缴费能力不足

养老保险筹资能力与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支出后的剩余情况相关。要使农村居民通过向社会保险机构投保以获得老年生活保障,只有当农村居民收入在维持生存需要后仍有剩余时才可能实现。对于空巢的农村老人来说,身体机能下降,生活大都不富裕。子女在外打工如果经济条件不很好,还要给子女倒贴钱已补家用,更有甚者还要替子女抚养下一代。目前的农村老人对养老保障需求很大,新农保政策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但对于特殊的空巢老人,不能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没有明显的政策倾向。空巢老人收入过低,收入来源严重有限,没有足够的能力缴纳养老保险。

3.2新农保制度下养老金替代率低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后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我国长期以来就是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水平低。地方政府财政负担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有限。新农保政策规定,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新农保分为100到500元5个档次,其中“新农保”中基础养老金55元由国家财政全部负担,在整个养老待遇的结构比例中是较大的。但从替代率角度看55元的基础养老金待遇水平较低。以B 地为例,有 100元到500 元 5 个缴费档次,地方财政每人每年补贴 30 元,假设通货膨胀率等于当年人民币存款利率,缴费 15 年后,按 100 元最低缴费档的参保者 60 周岁后每月可以拿到 69 元, 按 500 元缴费档的每月能拿到 112 元。以 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 元为替代率基数, 缴费档次为 500 元一年的养老金替代率仅为 17%,与国际上的 50%~60%的替代率标准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韩霄.农村空巢家庭养老保障实证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2.

[2] 孔倩文.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2.

[3] 李明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存在问题与对策[J].理论前沿,2009(11).

[4] 陈继.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成因的社会学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12).

篇三: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的同时,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的出现,“空巢”一词越来越被人们应用。在这个暑假中,为了了解更多的有关农村空巢老人的有关问题,我通过乡村调查以及网上参考、查阅书籍等,对此进行了简单的调查,通过浅析这些问题,我们的社会更应该有效地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关爱农村及贫困地区的老年人,共同营造尊老爱老的和谐社会以及友好的充满爱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空巢老人 健康状况 心里压力 社会帮助

引言:当前我县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县乡镇农村留守空巢老人逐年增多,在今年八月一号到十五号,我希望通过走访的形式对我县冶源镇的回头村、寺头镇的程子村的部分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进行简单的调查分析,以更好的了解农村的空巢老人生活与保障问题。 正文:一、农村空巢老人定义:农村空巢老人,一般是指生活在农村的由于子女工作生活离开农村不在家生活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为了得出更加深刻的结论,我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如下调查表

通过简单地分析,我发现,无论是回头村还是程子村,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加剧,在农村,空巢老人的性别结构中,女性空巢老人远远超过男性空巢老人;年龄方面,一般为六十以上老人为主。这些老人的文化长度一般较低,一般为单身或者贫困人口,经济状况方面,本人有独立收入的占少数,依靠子女及亲戚提供赡养经费的占大多数。这些农村空巢老人一般在家照顾孙辈,种责任田。

二、农村空巢老人成因分析

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结构发生改变,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二是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使老年群体越来越庞大。三是子女外出务工、创业、求学或移居外地,剩下老一代人成为留守故土的空巢老人。四是有女无儿户,女儿出嫁,剩下老人,形成空巢老人家庭。五是儿女孙辈或外出求学、不在身边。六是子女不孝,不赡养老人,不愿与老人生活在一起,使老人被“空巢”。

三、 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及现实困难:

(一)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问题使得农村养老体系面临巨大挑战:现实生活、日常照料服务、精神心理压力,在中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的出现,反映出当今社会需要改善原有的养老方式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推动新的适合老年人需要的体系、环境。目前中国已经明确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辅助的养老模式。空巢现象所折射出的传统养老方式的困境包括: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有待完善;护理服务亟需发展。

(二)、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现实困难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目前农村空巢老年人基本上不用担心吃、穿、住的问题,生活状况逐步好转。但由于大量年轻人口外出打工,绝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及精神压力日益增大。在生活、健康、心理、维权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

我县是以山区为主的地形,劳作是必不可少的。调查中发现,回头村和程子村的大多数空巢老人虽然已经年迈但却依旧承担着繁重的劳务,既要种好儿女的责任田,又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些年龄很大的老人仍在挥汗田间地头,特别是在贫困山区,问题更为突出。劳动压力依然沉重,为谋生计,不得不进行较大强度的劳动。

照料孙辈负担重。在调查中发现,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为了满足更多的经济需求,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大部分都把孩子留在农村,交给老人看管。农村老人承担了照顾留守儿童的任务。在程子村,老人们都承担着照顾孙辈的任务,他们既要照顾年老的自己又要照顾孙辈,老人们的负担很重。

生活照料困难。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活起居早已大不如从前。通过调查问卷发现,程子村的大部分老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甚满意,健康状况的下降,生活起居的困难使得多数老人更显孤苦无依。农村空巢老人日常生活既缺子女的照料,又乏他人照料。特别是丧偶、离异、无子女、失能或半失能的空巢老人,只能自己照顾自己,生活很无奈。在对寺头镇程子村调研时,我们了解到,有的单身空巢老人,一个人在家居住,有时候为了省事,他们有时好几天做一次饭,吃饭十分节约,甚至是吃点剩饭剩菜,他们只是为了充饥,根本谈不上生活质量。

经济限制,生病就医困难,医疗卫生得不到保障。问卷显示,虽然我县大部分老年人都参加了新农合,但是冶源镇的回头村是坐落在偏远的山区,老人一旦生病就医十分困难,且村里的卫生十分简陋落后,使得他们有病无法医治。另一个原因是老年人节俭成习惯,怕给子女添负担,尤其是生重病大病,担心沉重的医疗费用,使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往往是有病不去治,有病也不敢医。

精神压力巨大。随着老年人生命年龄的增大,子女不在身边,家庭的结构功能分化,特别是农村子女大多外出务工,常年很少回家。受身体状况和家务事的

影响,部分空巢老人不愿参与社会活动,也有部分空巢老年人由于缺乏文体娱乐活动场所,制约他们参与社会活动。调查中发现,农闲时节,空巢老人的休闲方式多是扎堆聊天。

合法权益保障困难。调查发现,无论是回头村还是程子村,老人们的法律权益意识非常淡薄,虽然农村老人的子女大部分是孝敬父母的。但由于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传统孝道弱化,养老意识逐渐淡薄,歧视、欺辱、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儿女相互扯皮、拒不赡养老人的失德忘本之举也不鲜见。

四、解决困难及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机构要强化老龄化工作,依法尽职责,完善保障制度

1、切实把农村老龄工作提上各级政府、部门议事日程。明确发展目标,抓好责任落实,使农村老龄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切实加强农村老龄工作机构建设。

2、要健全县级老龄工作机构。确保一个县市有人专职从事老龄工作。制定相应政策,严格规范程序,权责明确,认真落实。

(二)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1、加快推进农村老年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增进老年人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让老年人发挥应有的功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

2、支持建设农村老年娱乐健身设施以及活动中心。我县是山区为主,因此更有利于开辟新的适合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环境,为老年人提供娱乐、休闲、餐饮和临时休息场所,依山傍水让每一个老年人都可以心情愉悦。让老年人又健康愉悦的生活。

3、完善生活配套、公共服务等功能,开展农村为老服务。在确保农村“五保”对象自愿集中供养的基础上,拓展社会服务范围,重点对高龄、空巢、低保家庭的失能老人等特殊对象提供多种服务,逐步实现乡镇养老院向服务中心转型。

(三)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和救助制度。

一是加快新农保建设,现阶段加快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对农村空巢老人实施适当的优惠。县委、县政府加快实施新农保试点步伐,尽快实现全覆盖,让农村

老年人早日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优待政策。二是解决“五保”应保未保问题,提高五保供养标准。三是建立补贴制度

(四)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医疗机构建设。

由于我县大部分位于山区,,再加上空巢老人年老体弱,治病就医较困难,因此,每个村镇都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机构建设,发展更便民的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提升村级卫生室的设备技术,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就医需求。

(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环境。

一是大宣传尊老爱老思想,营造尊老敬老氛围。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敬老氛围,创造良好的助老环境。加强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宣传与教育,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二是建立帮扶机制,为空巢老人送温暖。结合开展新农村建设等活动,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与特困老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的帮扶服务,在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予以安慰,让农村老人精神愉快地生活。倡导社会互助,积极开展扶老助困志愿活动。三是转变土地政策,减轻空巢老人负担,把空巢老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让空巢老人更多地享受到愉悦幸福的生活。

结束语:作为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使越来越多的农村空巢老年人安享晚年,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且与构建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做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保障工作,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做好老龄工作的要求,是政府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期刊论文《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中国老年学杂200323我国农村新“空巢”家庭 人口研究第1期2004

穆光宗 家庭空巢化过程中的养老问题 南方人口第1期


农村空巢老人论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204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