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论文格式 > 关于特色农业的论文

关于特色农业的论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57 | 移动端:关于特色农业的论文

篇一:对现代农业的思考(论文)

对***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学员

发展现代农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农村发展的根本出路。现代农业,是相对传统农业而言的。传统农业以小生产为特征,规模小,商品率低,科技含量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农经济”。现代农业是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发展现代农业,在过程上,是实现农业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产业化,在结果上,是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农业大市,要使***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快速、稳定发展。因此,以现代农业方式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已是摆在整个***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发展现代农业中存在的问题

中央2007年一号文件强调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指明了道路。***人民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收到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影响现代农业的质量和进程。

(一)在农业政策上,落实还不十分到位。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市有关单位和部门,积极落实各类政策,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4.4亿元,兑付了粮食直补资金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价格综合补贴,加大了市、县财政对农业的投资力度。但由于财力的制约,农业需要投资的地方较多,有些地方欠款较多等原因,支农资金显得杯水车薪。不仅如此,财政支农资金基本分散在十几个部门,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在金融方面,支农力度较小,农村信贷渠道狭窄,农村项目信贷困难,筹集资金较少,影响农业产、加、销

一条的建设进程。另一方面,***的农业基础设施程度较低,迫切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但由于资金的数量制约,对这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例如:农机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资料,现仍以农民自己购买农机为主要途径,不但造成农机结构和比例失调,也使农机资料出现粗放型增长。从而造成小型机械多,动力机械多,种植机械多,一般机械多,而大型机械、配套机械、高性能复合型机械相对较少。

(二)在农业科技上,成果转化应用较低。***全面推进科技兴农战略,建立了农业科技创新鼓励和奖励机制,加快用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武装农民。在还以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为主的***,发展现代农业还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持,但广大的城乡农业科技研发体系还不健全,从业人员不足,创研能力有限。就是研发出成果,也由于缺乏资金支持,缺少推广试验基地而使科研成果束之高阁。再就是农民观念落后,接受新成果的意识较差,有些试验成功的项目却不被农民所接受。从而造成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率不高,贡献率小。

(三)在产业结构上,调整还不到位。虽然农业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农、牧、林、渔产业值之比达到了61:33:4:2,粮食、棉花、蔬菜、肉类、蛋奶等分别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但是,与现代农业的标准还相差甚远。从总体看,目前很多地方在结构调整中重生产、轻市场的现象比较突出,产业、产品结构单一。农村经济结构仍然是以农业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粮食为主的单一结构模式,多种经营,特别是特色种植、养殖比重偏小。农业产值、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依靠种植业、依靠粮食。县域粮食作物结构矛盾突出,畜禽产品结构单一,缺少具有规模、市场占有率高的名优特新品种。在生产中不但缺乏自己的主导产业及产品,而且还缺乏区域分布和规模生产,不但缺乏生产的短期计划,而且缺乏生产的中长期规划,对生产的产品是否优

质,市场现状如何,容量多大,前景及效益如何,没有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以致在结构调整中,区域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未根据当地的资源、生产等优势进行因地制宜的生产,盲目跟风的现象比较突出。尚未形成较大规模,往往是遍地开花,不能形成一地一业的主导品牌优势。由于精品意识不强,栽培技术和品种更新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优质农作物发展不快,种植面积小,专用品种少,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四)在农产品市场上,体系还不完备。在市场建设方面,***以“销地交易”为主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多建于城郊,场地、设施配套较为齐全,而以“产地交易”为主的县区农产品市场,场地狭窄、简陋,基本没有保存、冷藏等配套设施,制约了外销能力,不能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是市场体系建设与改造的步伐与农业市场化进程不同步,大多数农产品市场交易设施陈旧,结算手段落后,信息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薄弱,销地终端市场仍以小地摊、大集贸为主,不具备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的基础和条件;二是市场自身非市场化运作。多数市场属于村、镇、街道主办的集体企业,许多市场还处于管委会管理阶段,没有进行企业化改制;三是大多数农产品市场的经营管理是以场地、设施出租等物业管理为主。市场本身不是农产品流通的主体,农产品市场实际上是“大市场、小业户”的格局,大市场掩盖下的千家万户的分散营销难以形成合力,使得农产品流通无序、效率低下。四是市场信息不畅通,缺乏系统化的农业信息收集、整理、发布体系,生产、流通存在很大的信息局限性和盲目性。五是流通主体素质低、规模小的。运销队伍自身素质低,组织化程度低,分散经营,信息独占,且运销能力低下,市场风险大,抗御风险能力差。

(五)在农民综合素质上,相对较低。首先,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许多农民不会应用科学种田技术,按照传统的种植方法进行种植,在施肥、用药、管

理上,也是习惯用传统的方法,不懂科学管理;其次,农民观念比较落后,接受新的东西较慢,在科学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接受能力差,不懂市场经济规律,开拓意识不足。

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有之路,是***崛起的基础。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在推进现代农业中,应加大力度,从战略高度入手,在拓宽投资渠道、创造品牌、开发农村市场、产业结构调整、应用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做出努力:

(一)着力构筑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 现代农业是一个贯穿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的由多个产业链组成的产业群体。当前,***农业资源开发的主体是农户加企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都是各自为政分散经营,技术手段落后,功能单一,彼此之间缺乏合作协调,在收购和销售时经常出现相互抬价或压价的恶性竞争局面,致使特色农产品加工质量不稳定,假冒伪劣产品盛行,特色农产品加工工业很难做大做强。同时由于小农思想的影响,人们往往满足于小打小闹,小富即安。因此,鼓励和引导农民拓宽业务、扩大经营,延长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使其产销量稳定上升尤为重要。当前要做好:1.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服务引导的作用。在开发本地特色农业资源的过程中,要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建立健全专门的调控服务机构,认真考虑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及市场风险防范等问题,切实掌握农民生产和经营状况,避免特色农产品开发加工放任自流、盲目无序,真正建立和发展一些本地支柱产业;2.鼓励和支持工商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积极培植壮大骨干企业,全力营造规模优势,通过兴办基地、开拓市场、推广科技等手段,不断扩大优势产业的市场占有份额。3. 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环境,绝

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把生态保护和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新上项目要严把环保、安全、能耗关,不符合标准的一律限制生产和加工。

(二)积极开拓、完善农产品市场,加大信息服务力度。目前,农村市场仍趋于传统化、低级化,沿街叫卖、沿街为市、乱停乱放、脏乱差等现象较为普遍,农产品交易中的操纵市场、弄虚作假等问题还存在。由于市场制度的不健全和不完善所导致的农户和企业的大面积失信行为和非市场行为,引发了比较严重的连锁反应和负面效应,农副产品流通体制的落后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造成农民信息不灵,盲目生产、加工,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必须下决心整顿农村集贸市场,大力发展现代市场体系,强化信用的约束作用,形成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市场信用和政府信用的完整体系,下决心推进制度创新,下大力气改善市场环境,在市场建设中做到"办一个市场,兴一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地百姓"。同时,加大信息服务力度,为农民的种、养、加提供可靠的信息指导,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三)拓宽投资渠道,加大农业投入。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是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这就要求切实把资金投在拳头产品、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上,使之产生辐射四方的效应。继续捆绑使用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综合开发资金,确保重点投入,使产业建设抓出成效。市、县、乡财政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引进良种,试验示范,推广技术,并且用好用活专项资金。要创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条件,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经管谁收益”的原则,鼓励海外投资、民营资本以及协作、参股、合作、独资等形式参与现代农业建设。要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个人参股的新型农村信用担保机制,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和信用投资,吸

篇二:现代农业论文

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结课论文

浅析现代农业发展

——践行现代农业理念的探索

学 生:

学 号:10010

专 业:农学

班 级:40

任课教师:

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农业与生物系

2011年10月

摘 要

近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出现了许多喜人的进展。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主题,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把农村金融问题作为重要改革内容,这些都给我们释放出这样的强烈信号:我们已经开始更加系统、更加全方位地去解决“三农”问题,谋求这个领域发展从表面到更深层次的整体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和首要任务。

本文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现代农业的定义与特征。第二部分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第三部分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第四部分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现代农业;三农;农民收入

目 录

摘 要 .............................................................. I

引 言 .............................................................. 1

1 现代农业的定义及特征 ............................................. 2

1.1 现代农业的定义 ................................................... 2

1.2 现代农业的特征 ................................................... 2

2 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 .............................................. 4

2.1 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历史必然性 ..................................... 4

2.2 发展现代农业具有现实紧迫性 ..................................... 4

2.3 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实践可行性 ..................................... 4

3 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 .............................................. 5

3.1 促进农民增收 ..................................................... 5

3.2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5

3.3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 5

3.4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 5

3.5 更好地服务“三农” .............................................. 5

4 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措施 .......................................... 7

4.1 优化产业布局 ..................................................... 7

4.2 实施规模经营 ..................................................... 7

4.3 加大资金投入 ..................................................... 7

4.4 实施营销战略 ..................................................... 7

结 论 .............................................................. 8

引 言

现代农业,相对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一般包括精准农业、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工厂化农业、订单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等类型。在我国,现代农业代表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农业现代化的具体探索,是农民伴随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走向未来的路径依赖。没有现代农业的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就没有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和农户生产行为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

现代农业潜力巨大,创新空间巨大,发展前景无限。而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必须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实用装备,先进的市场运作,而能够驾驭这些现代化生产力的必须是用当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新一代农民。因此,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党和政府持续提供宽松的政策支持的同时,最为关键的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善管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既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也是我们的战略任务,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希望!

1 现代农业的定义及特征

1.1 现代农业的定义

现代农业是运用现代经营理念、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管理方法对传统农业的现代改造,核心是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实质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具体体现。

1.2 现代农业的特征 第一,具备较高的综合生产率,包括较高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农业成为一个有较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这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标志。

第二,农业成为可持续发展产业。农业发展本身是可持续的,而且具有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广泛采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实现淡水、土地等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区域生态的良性循环,农业本身成为一个良好的可循环的生态系统。

第三,农业成为高度商业化的产业。农业主要为市场而生产,具有很高的商品率,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商业化是以市场体系为基础的,现代农业要求建立非常完善的市场体系,包括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离开了发达的市场体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农产品商品率一般都在90%以上,有的产业商品率可达到100%。

第四,实现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以比较完善的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物质装备为基础,集约化、高效率地使用各种现代生产投入要素,包括水、电力、农膜、肥料、农药、良种、农业机械等物质投入和农业劳动力投入,从而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目的。

第五,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生物技术和生产模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以适应市场对农产品需求优质化、多样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 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

第六,实现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广泛采用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形成比较完整的紧密联系、有机衔接的产业链条,具有很高的组织化程度。有相对稳定,高效的农产品销售和加工转化渠道,有高效率的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的组织体系,有高效率的现代农业管理体系。

篇三:中国农业发展史论文

中国农业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 要:农业对中国文明的重要性及影响,中国农业的起源,原始农业的发展,走中

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关键词:中国农业、起源、发展、未来趋势

中华文明的火炬何以长久不灭?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作出不同的回答。在这里,我们不打算评论这些解答,只想指出:农业正是形成中华文明长盛不衰这一现象的物质基础。

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社会的存在、文化的 发展,有赖于农业基础的稳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其本身农业保持长盛不衰,或能够从外部取得农产品可靠供应的条件下,其文化和历史就难以为继。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发达的农业,它在农艺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达到了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它的一系列发明创造不但领先于当时的世界,而且对东亚和西欧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率很高,但耕地种了几千年而地力不衰,外国人叹为奇迹。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农业固有的这种强大生命力,才使得中华文明的火炬得以长明不灭。由此可见农业的重要性,现在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中国农业的发展。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当时尚末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和伏羲氏“以佃以渔”的时代。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采集渔猎的强化,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威胁。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

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业。一般认为,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狩猎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畜牧业。中国古代有关“神农氏”的传说就反映了原始农业发生的那个时代。

我国农业发生最早的地区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土壤疏松肥沃,气候温暖干燥,为原始农业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考古学资料表明,黄河中游的磁山和裴李岗文化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遗址中发现大量粟类作物,有的窖穴堆积达2m以上。从出土工具看,不仅有石斧、石刀、石铲、石镰等种、管、收农具,还有石磨盘和石磨棒等粮食加工工具。此外,还表现有猪、狗、鸡的遗骸,说明当时已经形成农牧混合型农业经济。其后的仰韶文化以及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和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均表明黄河流域是我国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

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为以水稻种植为特色的原始水田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是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距今已7000多年。在这里发现有稻谷、谷壳、稻秆、稻叶等遗存,厚20~50cm,此外还发现大量的石斧和骨耜。在相距不远、年代与之相近的桐乡罗家角遗址中还发现籼粳栽培稻并存。这些说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摇篮(图)。其后的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都是这一传统的继续。

南方地区农业起源较黄河、长江流域相对为晚,较典型的代表有广东曲江的石峡遗址、云南白羊村遗址和福建昙石山遗址,距今5000至3000年。

河北、内蒙古及东北一带北方地区的农业起源与黄河流域原始农业存在明显的渊源关系,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和新乐文化,距今6000至5000年。

二、原始农业的初步发展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一开始就具有不同的特点。总的来说,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活动大致可分为四个区域:黄河流域及其北部,从新石器早期就发展起了以种植粟、黍为主的旱地农业;长城以北和广大西部地区,狩猎经济较发达,出现游牧经济;长江流域广大地区逐渐发展成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南方和滨海地区农业发生虽早,但因人口稀少、生物资源丰富,采集和渔猎仍占相当大的比重。

新石器时代我国原始种植业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0000年至8000年前为原始刀耕或火耕阶段;8000年至5000年前为原始锄耕或耜耕阶段;5000年至4000年前为发达锄耕阶段。在生产工具上,这一时期完成了由“刀耕火种”向发达锄耕的进化;在耕作制度上,完成了由年年易地的生荒耕作制向连种三五年撂荒三五年的轮荒耕作制的转变,土地利用率较以前有了显著提高。作物种类有一定增加,北方旱作粟、黍常见,南方水稻籼、粳并存,大麻、苎麻成为人们衣着的主要原料,葫芦、白菜、芹菜、蚕豆、西瓜、甜瓜等也已开始栽培。因原始农业的发展,这一时期人们开始由以前游移和季节性的野营生活逐渐转入定居生活,男子在农业生产中渐居主要地位,从而实现了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的转变。

在原始畜牧业方面,经长期圈养驯化,家畜种类有所增加。河北武安磁山和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有家猪、家犬和家鸡的遗骨出土,说明七八千年前中原地区已有原始畜牧业。稍后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又有牛的遗骨出土。大汶口和龙山文化遗址中还发现马、山羊和绵羊的遗骸。至此,在我国北方马、牛、羊、鸡、犬、豕“六畜”俱全的畜牧业已具雏形。在中国南方,养猪之历史可上推至8000到10000年。浙江河姆渡遗址还出土有水牛和家犬的遗骨,说明六七千年前以饲养猪、狗、水牛为内容的南方畜牧业已初步发展。

1926年我国考古学者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一个半割的、似丝的茧壳”。1958年在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中又发现一批丝织物,说明早在五六千年前我国已开始养蚕缎丝,纺织技术已具相当水平。

三、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般认为,世界范围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是从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演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启动的。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各国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基础不同,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上也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如美国、加拿大等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它们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凭借发达的现代工业优势,大力发展农用机械取代人力和畜力,通过扩大单位农场种植面积和经营规模,提高农产品的总产量。二是如日本、荷兰等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它们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把科技进步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改良农作物品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加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等措施,提高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三是如法国、德国等土地、劳动力比较适中的国家,它们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既重视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又重视科学技术推广应用。

世界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史表明,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都非常注重立足本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唯有从实际出发才是取得成功的正确选择。

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我国也并不是一个新提法,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们就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但对什么是农业现代化、其基本内涵是什么等问题的认识,却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综合国内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经验,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基本国情,可以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作如下概括: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这样来理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第一,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科技贡献率低20~30个百分点。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通过增加资本投入、应用现代科技和装备、适度集中土地和强化组织管理等来提高农业效益。第二,现代农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商品,实现利润最大化。我国农户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均较低,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第三,以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我国有2.5亿左右农户,不仅数量多、规模小,而且结构、行为相似,要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衔接非常困难,因此,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社举办多种形式的龙头企业,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利润。第四,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如果吃饭问题解决不好,工业化、城镇化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将难以持续进行。因此,必须把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

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总的思路和措施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在具体工作中,尤其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所要求的那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使耕地向农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逐步实现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关于特色农业的论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2945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