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试题答案 > 渐行渐远的炊烟阅读答案

渐行渐远的炊烟阅读答案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6-14 05:47 | 移动端:渐行渐远的炊烟阅读答案

篇一:江苏省太仓市2016届九年级5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2016年初三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20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场号、座位号、考试证号用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并用2B铅笔认真正确填涂考试证号下方的数字;

3. 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 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25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喜欢(chà;我喜欢满目 (cāng )(shuò

果累累的秋天,瞧,在它的召唤下,B;我喜欢洁白无(xiá ) 的冬天,瞧,在它的吹拂下,雪花高兴地在空中跳着华尔兹。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chà紫嫣红②满目(cāng )

③(shuò ④洁白无(xiá

(2)结合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A、B两处分别填写恰当的句子。(2分)

2.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采菊东篱下,。 《饮酒》)

② (晏殊《洗溪沙》)

③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④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⑥ (范仲淹《》)

⑦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 2016.5

⑧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名著阅读。

(1)下面关于名著的叙述,哪一项有错误?(2分)

A.格列佛在小人国发现他们用跳绳比赛的方式选拔官员,在飞岛国发现人们对数学和音 乐两门学科造诣精深,在慧胭国看到人兽颠倒的现象。(《格列佛游记》)

B.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埋怨悟空滥杀无辜,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将其赶回了花果山。 后来唐僧在宝象国遇险,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请出。(《西游记》)

C.衍太太怂恿别家小孩子吃冰、打旋,给鲁迅看下流书籍、教唆他变卖母亲首饰,散布 流言说他偷家里东西,给幼年的鲁迅带来不好的影响。(《朝花夕拾》)

D.“我不大佩服阿长”的原因,是她不允许我走动,否则就要告诉母亲;对我讲述长毛的故事,让我很害怕;睡相不好,常常挤得我无法入睡。(《朝花夕拾》)

(2)下面关于《水浒传》中人物的最终结局,正确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请参照示例,完 成表格。(4分)

①卢俊义 A.辞官务农,无疾而终

②宋江 B.被奸臣灌水银后落水而亡

③武松 C.被郑彪的铜砖砸死

④扈三娘 D.被高俅等人毒死

⑤柴进 E.在六和寺出家,八十岁圆寂

4. 下面文段中沙祖康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要回答。(3分)

在联合国第60届人权会上,美国代表攻击中国人权状况。中国代表团团长沙祖康风趣的说:“我们建议美国自己照照镜子。虽然中国并不富裕,但愿意向美国免费提供一面镜子。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我们将散发的《2003年美国人权状况白皮书》。但我在此建议大家不要在睡前读,因为那会让你做恶梦的。”

第二部分(45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5~6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诗歌第一句写景有哪些作用?(3分)

6.“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看似平淡,实则含义丰富,感情真挚。请简要分析。(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11题。

(甲)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 而起,视其击,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

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那?”

(节选自《捕蛇者说》) (乙)英公①虽贵为仆射②,其姊病,必亲为粥,釜燃辄焚其须③。姊曰:“仆妾多矣,何 为自苦如此?”勣(jī)曰:“岂为无人那!顾今姊年老,勣亦年老,虽欲久为姊粥,复可得乎?” (选自《隋唐嘉话》)

【注】①英公:唐朝名将李勣,被封为英国公,故称英公。②仆射:一种高级官衔。③须:胡须。

7.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2分)

来吾乡

谨食之 .

.有(《陋室铭》)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

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顾今姊年老 ..毒之乎 顾野有麦场(《狼》) ..

8. 下面哪一项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 (2分)

例句:虽欲久为姊粥 .

A.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

B.有好事者船载已入(《黔之驴》) .

C.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又安敢毒耶?

②何为自苦如此?

10.甲文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11.用自己的话说说李勣身为仆射为什么还要亲自为姐姐熬粥。(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2~14题。

有一种境界叫“开水白菜”

王纯

①不知你有没有吃过一道菜:开水白菜。这道菜貌似简单至极,就是清水里泡着几棵白菜心,味道寡淡的样子,并不能激起人的食欲。据说周总理宴请外宾时,上了一道开水白菜。外宾看到这道菜时,迟迟不肯品尝。周总理几番邀请,外宾才勉强尝了一口,谁知这一尝就惊为菜中极品,大吃起来。

②其实,开水白菜美味的秘诀在于“开水”。这看似白开水的清汤,是将老母鸡、老母鸭、火腿、排骨、干贝等放入汤锅内,慢慢地熬至汤出鲜味。开水白菜清鲜淡雅,汤味浓醇,有不似珍肴胜似珍肴之感。

③看似平淡,实则是淡而有味,就像薄雾笼罩的远山,看似清浅悠远,里面却藏着万千风景。浓到极致是平淡,人生有味是清欢,这汤中颇有些禅意,蕴含着生活与人生的大境界。

④有一种境界叫“开水白菜”。以最朴素平凡的面目示人,却有着丰富而厚重的内涵。这种淡,不是寡淡苍白,而是洗净铅华后的真醇之味。这种淡,不是贫乏空洞,而是繁华落尽后的简约之风。 ⑤记得有一位作家,年轻时的文风颇为张扬铺张,仿佛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才情,所以极力浓墨重彩,层层铺陈,极尽华丽。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的文字越来越内敛,就像秋后的树,抖落了张扬之气,呈现出风骨和韵味。如今,他的文字大气老道,温和蕴藉,颇有谦和淡然的味道。 ⑥不过,如果没有当初的文字历程,恐怕他也难以修炼成淡然轻巧、自然天成的文风。浓墨重彩的阶段,恐怕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那是一种铺垫和过渡,慢慢才能意识到淡是真正的大境界。 ⑦不光是文字,人生也是如此。苏轼一生坎坷波折,仕途起落,宦海沉浮,他在命运的洪流中浮沉,人生五味都尝了个够,才品出“淡”是最真的滋味。“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他历经沧海后平静内心的写照。其实,谁不是这样?经历过酸甜苦辣,才懂得淡中的真味。

⑧人生如果能达到“开水白菜”的境界,实在是到达了佳境。返璞归真,让生命回归最舒适的状态,心境会明朗豁达,人会活得洒脱自在。杨绛先生曾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12. 开篇引用周总理宴请外宾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13. 选文第⑦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2分)

14. 下面关于选文结构层次的划分,哪一项是正确的?(3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9题。

白鹭飞处

唐利春

①那群白鹭,瞬间便点亮了我的目光。

②大顺,一个距重庆市涪陵城区45公里的革命老区重点乡镇,昔日连绵起伏的群山阻隔了它与外界的联系,却造就了优美的原始生态乡村形态和清新脱俗的隐士风骨。大顺村、大田村两个上榜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古村落,更散发着浓厚的山乡文化气息。

③大顺,在盛夏的静谧里,缭绕着一缕缕温暖的炊烟。太阳渐渐西下,一半沉落山下,一半孤傲地残留在山尖,霞光斜斜映射在村庄古朴的老屋上,爬满青藤的石墙上,开遍野花的山路上,整个山村染了色一般,映着红色的光晕。在绚烂的霞光里,让我眼睛定神闪亮的无疑是一群白鹭,沐着夕辉低低地飞,洁白而优美的身影成为一道道流动的风景。

④曾几何时,田埂上追逐蝴蝶的小女孩,惊飞起一片片白鹭,惊起水面的阵阵涟漪,永远定格在了童年的记忆里。白鹭已渐行渐远地淡出我们的视野好多年,成为一份久远的缅怀。

⑤披一身夕晖伫立大顺天宝湖畔,一片平阔尽情地朝远方苍茫着,湖面上波光粼粼,两岸青山绿树倒映其中。两个安静的垂钓人,突然抬手拉竿,丝线末端蹦跳的鱼儿,拍打着水花。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蹲在湖边,两只小脚踩在青黑色的鹅卵石上,一些淘气的鱼苗苗在她的脚边游来游去,她以写作业的认真态度,专心地洗着一条花裙子,一堆堆白色的泡沫从掌缝中顽皮地冒出来,破裂在清亮亮的湖水中。远处,几只白鹭时而轻点在静静流淌的碧水中,时而悠然自得地悠闲散步,时而静静地立在突出水面的木桩上,任阳光把白色的羽毛镀上一层金。

⑥盛夏的大顺,微风起处,稻浪微微。黄豆苗摇曳着嫩绿的叶子,红的白的玉米穗子柔软地垂着,秘而不宣地昭示着又一个成熟的季节。走在蜿蜒的田埂上,不时被路旁的低草野花舔蹭着,篱笆、犬吠、院落,在眼前一一闪过。抻抻被露水打湿的裤管,轻轻推开一道虚掩的木门,小院墙根满是爬满架的豆角和绿油油的辣椒、紫彤彤的茄子,那竿竿的竹子插在菜地里,豆角和瓜的秧苗,叶尖儿卷起打着勾儿,顺势往上攀爬,几只愣头愣脑的小黄瓜,头顶一朵朵艳丽的小黄花在清风里荡漾着。坐在阶沿择豆角的老婆婆,银白的头发,但精神饱满,神态悠闲。她说,不喜欢跟着儿女搬到城里去住,是已经习惯了朝看白鹭飞、暮看白鹭归的乡村生活。自己已如白鹭一样,烦厌喧嚣的环境,喜欢大顺清澈的溪水、飘逸的炊烟、宁静的村落。她说,城里进屋就关门,出门就锁门,一幢楼,一层楼,甚至对门都不知道姓啥名谁。哪像在大顺,坦坦荡荡敞开大门敞开心扉过日子,只要不走远,可以不用关,开着也无妨,乡亲邻里一抬脚进来,可径直走进厨房咕嘟咕嘟喝水解渴。

篇二:江苏省镇江市2016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15~2016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测试试卷(二)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

很喜欢竹子,特别喜欢雨后翠竹的神韵,那是一种娇翠欲滴、引人xiá思的韵味。一场.

淅淅沥沥的春雨,将山乡厚重的郁闷浸化成沁人心脾的清新。久盼滋润的翠竹张开怀抱,尽.

情地接受暖暖春雨的温柔沐浴,饱饮着甘甜如yí的春雨。

(摘自老弦《竹韵》)

2.默写(8分)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②▲ ,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

③荡胸生曾云, ▲ 。 (杜甫《 望岳》)

④ ▲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⑤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李煜《相见欢》)

⑥子在川上曰:“ ▲ ,不舍昼夜。” (《论语》)

⑦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

⑧苔痕上阶绿,▲ 。 (刘禹锡《陋室铭》)

3.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华子良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

B.《西游记》中因石猴为大家寻到了水帘洞这个安身之所,众猴称他为“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C.祥子十八岁带着乡下的足壮与诚实来到北平,成了当时一流的人力车夫。他立志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经过三年努力,祥子终于凑足了100块钱,他马上用其中的96块钱买上了自己的新车,但不到半年,军阀乱兵就抢走了祥子的车并让他做苦力。

D.格列佛在大人国的第三年,陪同国王巡视边疆,由于思乡心切,他逃到不来夫斯古帝国,被路过的一艘船发现,格列佛获救后,乘船回到英国。

(2) 阅读《草房子》选段,在横线上填空。(1分)

她身材高高的,只是背已经驼了,只有粽子大的小脚上穿着一双绣了淡金色小花的黑布

鞋,

裤脚用蓝布条十分仔细地包裹着,拄着拐杖。这里的“她”是▲,她去世时,油麻地

小学的老师、学生一起为她送葬。

(3)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3分)

话说A当时在黄泥冈上被取了生辰纲去,如何回转去见得梁中书,就要在冈子上自寻个

死路,却待望黄泥岗下跃身一跳,猛可醒悟,拽住了脚,寻思道:“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比及今日寻个死处,不如日后等他拿得着时,却再理会!”

这里的A是谁?他离开黄泥岗后,紧跟着做了什么?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3分)

①随着网络零售的兴起,使实体零售感受到顾客分流带来的冲击。②为了能够更好的发

展与生存,众多实体零售企业将推进O2O作为重中之重。大润发、步步高、苏宁、王府井等众多知名零售企业大力发展线上业务。③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零售企业的研发投入与高新技术企业一样,在持续不断的升高。全国人大代表王填建议完善消费行业税费管理,提升零售业持续发展能力。

(1)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删去▲。

(2)第②处不合逻辑,应将 ▲ 与 ▲互换位置。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将 ▲ 改为▲ 。

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互联网+”是指利用网络平台把互

联网和很多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例如:互联网+金融,从以在线理财、在线支付、电商小贷、P2P等为代表的细分互联网嫁接金融的模式进入大众视野以来,互联网金融已然成为了一个新金融行业,并为普通大众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理财选择。

材料二:“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移动了、应用于某个传统行业了,更加入了无所不

在的计算、数据、知识,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推动了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材料三:关于“互联网+”的落地措施,马化腾提出了多项建议。他建议,相比“互联

网+”行动计划推进程度,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还需全面提升;面对“互联网+”催生的创新业态,当前监管理念需要逐步转变;“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配套政策还要持续落地发挥实效;互联网+”时代面临更多的信息安全问题挑战。

(1)仔细阅读上面三则材料,并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2)当下,“互联网+”成为最流行的词语之一,但在“互联网+”面前,有人更喜欢“+互

联网”模式。你觉得“互联网+”和“+互联网”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3分)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8题。(6分)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藉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6.苏舜钦的这首诗写得“轻巧空灵”,试描述“石榴开遍透帘明”所展现的美景。(2分)

7.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的“夏意”。(2分)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13分)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 “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

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彩,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注释】羑(yǒu)里、翟、莒都是地名。

《史记·越王勾践

世家》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吴既赦越(▲ ) (2)女忘会稽之耻邪( ▲ ) ..

(3)其卒王霸(▲ ) (4)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2)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11.文中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表现了范蠡、 (3分)

12.越国最终灭了吴国,从选文来看,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共10分)

读书关乎心灵

胡晓红

①近日见三五好友在网上发表读书照片,并附几句评价。对此我最初只匆匆一扫,觉得朋友很勤奋,工作之余仍能把一些时间腾给读书,心中颇为赞赏。但是再关注他们读的书,发现其中成功学著作、名人自传、励志书籍居多,赞赏之意便少了几分。

②成功学著作风靡,已不是一两年的事了,自从它们诞生后,便成为图书市场的宠儿。但就如我们所看到的,读过励志书的人,并未在阅读之后精神焕发,然后志存高远、悬梁刺股、夜以继日。因为这些书讲述的,只是一个个他人成功的模式化故事,能起的作用大抵是暂时刺激一下阅读者的神经。我从心底认为,读书是关乎心灵的事,好书给人的馈赠往往也是思想和心灵上的。真正能够起到励志作用的书并非成功学著作,也不以励志为直接目的,而是通过帮助读者一步步建设心灵,使读者自觉地实现自我价值。

③首先,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好书不胜枚举。真正的书中良品,能让读书人了解知识的精深,胸怀与精神的清朗,因此我们看到很多博览群书的人,也仍自惭于自身的少知与浅薄。好书使得读书人不敢妄自尊大,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把精力放在学习求索上。读书人真正盼望的,是通过经年的努力与积累,让精神避免躁动和浅薄而接近澄澈。

④同时,好书能培养人的心性,砥砺人的品格。好书是写作者废寝忘食的真诚创作,凝结了作者尽心体察的智慧以及经年的积累。那些平实精到的表述,严谨克制的低回,深沉宁静的思想更能打动人、影响人,润物于无声。“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适用于形容它们对阅读者产生的自然却深邃的影响。好书往往是娓娓道来,并非套用统一的模式讲述类似的故事,因此每一次阅读都会成为一次心灵之旅。

⑤人最可悲的是没有主心骨,寻不到自己。书籍在浸润心灵和感染精神后,最为重要的功劳是教人成为自己。好书助读书人自省自知,也使他们的心境变得更为开阔,学会更加尊重他人和环境,更加尊重自己。

⑥所谓成功的路径,并非励志书里说得那么单一,成功的真正定义,理应是在自身最喜欢的领域做出成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⑦读书关乎心灵,读书渐少又渴望成功的当代人,更需要好书的感染和浸润。心灵丰盈了,意念坚定了,励志的路才会真正好走。

(略有改

动)

13.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4.第①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5.根据文意在文中第③段划线处填上适当的句子。(2分)

16.文中作者说“读书关乎心灵,读书渐少又渴望成功的当代人,更需要好书的感染和浸润”,联系全文内容,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共16分)

那些记忆中的炊烟岁月

史浩霞

①在记忆的某个角落,炊烟总会和着青天飞翔,以缓慢抑或“强劲”的节奏。

②小时候,曾经把炊烟的舞姿想象成各种样子,缓缓的盘旋状的像藤萝,这时我就会进一步去想:天空中会不会真的生长着绿色的藤萝呢?在风中不断分散又聚合的,我曾把它想象成浴血的凤凰,或者从烟囱中冒出的小宇宙,这样想着,烟囱又成了霍金笔下的“黑洞”——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出口。思绪就这样一直随着炊烟以上升的姿态变换节奏,一会儿发现烟囱中冒出了浓浓雾霭;一会儿发现烟囱中飞出了巫婆的鬼脸;一会儿又发现烟囱中升起了朵朵白云和绵羊……

③总之,烟囱成了我眼中的万花筒,我想要什么,它就能变出什么。这时的炊烟是神奇而可爱的。在蓝天下,随太阳升起,随大红公鸡的鸣叫悠悠地发音,缓缓地鸣叫,在夕阳日暮下浅浅地升腾,袅袅婷婷般随着暮归的鸦雀和羊群降落树梢,淌过溪流,又随上升的夜暮飞离枝头,向更高的星空和月光飞去……这样的节奏和美,现在想来仍像甘醇的美酒,久久令人回味。

④长大后,发现炊烟就是炊烟,它只是一种有色有味的气体,可以随着风向变换各种姿态和节奏。控制他的生命的并不是日出或者日落,而是人类的惯常的饥饿。那不停的在风中变换的姿态也并非能生出多少“传奇”或者想象,姿态也只能是姿势变化所呈现的不同形态,并非具有幻想般的气质和境界。烟囱也只是烟囱,只是供炊烟冒出的口,就如人行走的道路或者门。并非幻想意义的黑洞或者滋生宇宙和另一个世界的窗口。但独自面对着漆黑的烟囱,我还是能在这个现实的黑洞中发现幻想的节奏——我那形象思维的幻想的小宇宙。

⑤此时的炊烟没有了儿时的魔力,它已变得苍老而瘦弱,就像我的村庄和母亲。此时的炊烟渐渐被镇子里建起的幢幢高楼所湮没,变得渺小和惨淡了,就像儿时晕散在村庄夜空的

篇三:李晓文《炊烟》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炊烟李晓文①炊烟总是喜欢站在瓦棱上向远处眺望,并且学母亲的样子,以手加额,温和地叫着我们的乳名,喊我们回家。有时,我们玩疯了,或者根本没听见,它们就会像蛇一样,一扭腰爬到云的上面,撒开两腿追赶我们失落在山坳里的脚印。我想,那一定是母亲叫它们来的,否则,它们怎么知道我们在哪座山哪条谷哪块坡地上砍柴扯草翻跟斗呢。在这个世界上,能给你这种感觉的,一定是你的母亲。②像母亲身上的衣裳,炊烟总是随了季节的更替而变换着颜色。暮春,当雨季刚刚开始,炊烟就把自己染成乳白色,且总是贴着瓦檐不肯升高,远远地看,就像给村庄浸上了一层淡淡的水墨。这时候的村庄,宁静,恬淡,有着小女孩一样的幻想。但炊烟里一定有煨土豆浓郁的芳香。农家四月,青黄不接,土豆却在此时懂事似的把自己奉献出来。金黄的土豆粉甜可口,无论是煮了蒸了煎了炒了煨了,都好吃。但我们最喜欢的还是母亲用红红的柴火灰慢慢焖熟的土豆,香气四溢,一层焦黄的皮逗得你直想掉口水,且顾不上吃相,一边撮了嘴吹土豆上的灰,一边在两个手中倒腾,恨不得一口把它吞入腹中。③到了盛夏,炊烟就把自己弄成蔚蓝色,带着几分神秘与骄傲,直直地往上升,好像邻家初长成的女孩,把心事写在脸上,却又故作沉静,目不斜视,待升到半空后,遇到了久盼的风,便脸红红地顾不得害羞,头也不回地跟人跑了。夏天是成熟的季节,炊烟里弥漫的一定是豆角、南瓜和青椒的甜香。这些带点土味儿的食物,总是在你最想念它们的时候,款款地待在那里,等着你去摘。母亲清早起来提一只空篮去菜园,大约半小时后,便带回一篮子水灵灵的蔬菜,且随手扔给你一条嫩生生的黄瓜。你也顾不上洗,在衣角上胡乱擦一下,便迫不及待地塞进口中,然后心满意足地拿了书本,赶了牛儿,一边高声念叨,一边晃着牛铃,悠然地走向绿茵深处。④秋天,稻子进了仓,红薯发了胀,母亲不再心慌。重阳节,母亲用清早打的井水淘了糯米,她要为父亲蒸一坛过年的老酒。酒是喜庆之物,当然得在重阳这天蒸好,取吉祥长寿之意。在家里,母亲是遮阳的房子,父亲便是那顶梁的柱,而酒则是一个乡下男人的精气神。因此,故乡秋天的炊烟里混合着米酒和烤红薯的醇香,也有着父亲的豪爽之气,因为父亲喝醉了酒,就会扯开破嗓,唱起那火辣辣的山歌。⑤四季炊烟,最本色的还数冬天。时间刚过早上六点,谁家的屋顶上便开始冒出了一缕淡淡的炊烟,接着是第二家,然后是一村子的瓦灰色。它们开始是悄悄地从窗棂上的气孔里溜出来的,慢慢地就在屋顶的积雪中钻了个孔,然后向两边扩散。母亲总能把生活安排得那样熨帖。想象一下,一家人围炉向火,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声吹牛,是不是应了古人那句话——其喜洋洋者也?炊烟在某种意义上是村庄高高扬起的一面写满母爱的旗帜! ⑥而现在正值黄昏,年迈的母亲在灶屋里忙碌。袅娜的炊烟又一次升起来了,它多像母亲年轻时水蛇一样曼妙的身姿啊!1.文章围绕“炊烟”,写了母亲在四季的哪些活动?请按四季的顺序逐一概括。(4分) 2.炊烟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3.第①自然段中的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4.第⑥自然段中的画线句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感?(2分) 5.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位农村妇女?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其性格。(3分) 答案:1.(4分) ①春天母亲用柴火焖土豆。 ②夏天母亲给我们烧豆角、南瓜和青椒。③秋天母亲为父亲蒸老酒。 ④冬天母亲为我们烧肉、温酒(或者母亲为我们准备丰盛的饭菜)。2.(4分)炊烟象征着母亲(母爱)。(2分,只答出“象征故乡和农村生活”得1分);炊烟是行文的线索(2分)。3.(3分)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炊烟与母亲联系起来写,为下文描写母亲做了铺垫。(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4.(2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尊敬、感激、惋惜之情。(答对任意两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5.(3分)勤劳、富有爱心、能干、聪明、贤惠。(意思对即可,答对任三点即可得满分)


渐行渐远的炊烟阅读答案》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4473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