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论文范文 > 论文格式 > 《菲德拉的婚姻》小说中的二元对立现象

《菲德拉的婚姻》小说中的二元对立现象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2-13 09:47:55 | 移动端:《菲德拉的婚姻》小说中的二元对立现象

《菲德拉的婚姻》小说中的二元对立现象 本文关键词:对立,德拉,现象,婚姻,小说

《菲德拉的婚姻》小说中的二元对立现象 本文简介:《菲德拉的婚姻》(TheMarriageofPhaedra)是美国现代女作家薇拉·凯瑟(1873-1947)早期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收录在《精灵花园》(TheTrollGar-den,1905)中。其它六篇分别是《弗莱维亚和她的艺术家们》、《雕塑家的葬礼》、《花园小屋》、《魂断荒漠》、

《菲德拉的婚姻》小说中的二元对立现象 本文内容:



  《菲德拉的婚姻》( The Marriage of Phaedra) 是美国现代女作家薇拉·凯瑟( 1873-1947) 早期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收录在《精灵花园》( The Troll Gar-den,1905) 中。其它六篇分别是《弗莱维亚和她的艺术家们》、《雕塑家的葬礼》、《花园小屋》、《魂断荒漠》、《瓦格纳作品音乐会》、《保罗事件》。《菲德拉的婚姻》是根据故事中的一幅画命名的,讲述的是伦敦画家特雷芬尔和艾伦女勋爵之间不匹配的婚姻悲剧。叙事者是美国画家麦克马斯特,故事是他根据特雷芬尔的仆人詹姆斯所提供出的零零散散的信息拼凑出来的。麦克马斯特非常仰慕特雷芬尔的才华,但由于种种原因未敢登门拜访,在他死后三年才下定决心前往伦敦观赏他未完成的画作《菲德拉的婚姻》并为其写传记,却不幸得知守寡的艾伦无视丈夫的遗愿,决定出售他的遗作和画室,准备嫁给格雷沙姆上尉。一心想要保护主人画作的詹姆斯不顾一切、冒险偷画的举措打动了麦克马斯特,于是麦克马斯特来到艾伦夫人的订婚典礼劝说她改变主意,却为时已晚,这幅画早已被利益熏心的犹太画商买走,带到了大洋彼岸的澳大利亚。评论家对《菲德拉的婚姻》赞誉之词不多,出现在一些零散的评论里,而且批评的声音多于赞美的声音。赫尔迈厄尼·李( Hermione Lee) 认为该篇是凯瑟模仿小说大师亨利·詹姆斯的见习之作,不仅语言生硬无味,而且人物死气沉沉[1]; 玛里琳·阿诺德( Marilyn Arnold) 认为它是《精灵花园》里最不容易让人记住的一个短篇[2].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菲德拉的婚姻》的表层文本仍然延续《精灵花园》集的主线书写,和其它六篇故事一脉相承,反映了凯瑟对艺术家身份、女性、婚姻的一种思考。

  “二元对立原则”最初是由语言学家索绪尔( Ferdinand de Saussure) 所提出来的重要的语言学理论,用于研究能指与所指、历时与共时、语言与言语、句段和联想之间的关系。后来布拉格学派的罗曼·雅各布森( Roman Jakobson) 发展了索绪尔二元对立的语言学理论,创造性运用它分析诗歌,形成了语言学诗学流派。20 世纪 60 年代,法国结构主义大师列维·斯特劳斯( Levi Strauss) 运用二元对立原则分析文学中的民间故事和神话,后来的评论家受到启发逐渐开始运用二元对立原则分析典型文本,以揭示蕴含在表层文本中的深层文本的涵义[3].《菲德拉的婚姻》的表层文本反映了男女之间、艺术家与非艺术家、情欲世界和理想世界的二元对立。这些二元对立项并非单纯的并置,故事的含义深藏于其中,其秩序被颠覆、被倒置,即女优于男,非艺术家优于艺术家,理想世界优于情欲世界。

  一、男女之间的二元对立。

  薇拉·凯瑟在创作早期认为“严肃的艺术应该是男性涉足的领域”[4],莎土比亚、福楼拜、詹姆斯等男性大师都是她敬仰、模仿的文学前辈。虽然在《精灵花园》中,凯瑟所塑造的女性大多不是艺术家,不过却或多或少的与艺术沾边,例如《弗莱维亚和她的艺术家们》中的弗莱维亚是艺术家的妻子; 《雕塑家的葬礼》中的莫瑞克夫人是雕塑家的母亲; 《花园小屋》中为了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嫁给富商,毅然放弃自己音乐梦想的卡罗琳; 《瓦格纳作品音乐会》中为了爱情与情人私奔而放弃音乐教学的乔治亚娜婶婶。若不是她们轻视或者抑制自己的艺术才华,或许能成为艺术家。

  《菲德拉的婚姻》中的女主人公艾伦是画家特雷芬尔的妻子,两人之间的对立冲突集中体现在婚后的生活当中。他们的婚姻在外人眼中看似幸福,实际上一点都不幸福。这种无形无影的婚姻战火无不弥漫在字里行间。两人隶属不同的社会阶层,艾伦属于英国贵族阶层,是一位拥有贵族头衔的女勋爵;特雷芬尔则是小烟草零售商的私生子,自幼在画招牌的人那里当学徒,一直游手好闲、桀骜不驯、目不识丁,后来进入夜校拜师吉利尼,吉利尼把这块泥坯重新塑造成一名自成流派的画家。艾伦叛逆、桀骜不驯、敢于下嫁给一个平民,公然藐视上层社会的统治秩序,使特雷芬尔通过婚姻得到了准男爵的头衔。

  两人排除万难最终走到一起,本应永远幸福的生活下去,凯瑟并没有让他们的婚姻延续童话故事的模式,而是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其真实的婚姻生活。由于两人背景、个性、爱好、品味、朋友圈的差异,他们婚后的生活简直是一个灾难,可谓是“冰”与“火”的争斗。特雷芬尔热情、狂热、有想象力,而艾伦冷漠、高傲、有杀伤力。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特雷芬尔的才华似乎吞噬了他最亲的人,甚至摧毁了他本人。他与艾伦的婚姻是失败的,而他的《婚姻》竟是呕心沥血未完之作,耗尽了他的精力导致了他的英年早逝。借用艾伦姐姐玛丽夫人的话,“他是个善于运用色彩的画家”,英国的上流社会无法真正理解并认同出身中产阶级的特雷芬尔所表现的“真正的艺术”; 不仅如此,玛丽还认为特雷芬尔粗暴的对待她的妹妹,“他肆意践踏过她心中的一切。女人不会从那种伤害中恢复过来,至少艾伦这样的女人不会。她们内心深处会继续留血”①。而艾伦的不幸在于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冲破了阶级的禁锢,屈尊下嫁给了一个画家。这个贵族出身的女子想在婚后改造丈夫,让她丈夫和她一样有社会修养。“他们的婚姻是建立在一种误会的基础之上,他没日没夜的工作,聚众狂欢,放荡粗野,侮辱她的朋友,把他的朋友强加于她”②。更要命的是两人对艺术的认知不同,艾伦无法欣赏丈夫的画作。她敢于在他面前坦白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让他把画扔掉,气得他大声谩骂并扔掉画笔。艾伦则小心且冷漠的提起裙子,目光镇定,高抬着下巴不紧不慢的走出画室。一方面妻子欣赏不了丈夫的画作,一方面丈夫因为对艺术的坚持不会为她做出如何改变和让步,继而恶化了他们之间的关系。经过这次争吵,她再也没有走进画室。

  两人之间的关系几乎决裂。艾伦唯一能做的就是反抗,这表现在丈夫生前与之冷战,在他死后,艾伦一边篡改丈夫的传记,一边修改他的遗嘱,把他的全部作品和画稿捐献给了 X 画廊。《婚姻》以高价卖给犹太画商。理由是特雷芬尔生前花掉了她相当大一部分财产,她要补充自己那份世袭家产。在故事结尾艾伦还宣布与没有收入的格雷沙姆上尉订婚,想再一次做回婚姻的主人。艾伦的行为一步步蔑视并颠覆夫权,在父权制的社会中她的举动是一种威胁,这也让仆人和麦克马斯特感到寒心。

  正如凯瑟所言“已婚的夜莺鸟很少会歌唱”( Married nightingales seldom sing) .凯瑟本人终身未婚,她在作品中对婚姻流露出悲观、质疑、不赞同的态度,不幸的婚姻在她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例如《菲德拉的婚姻》中画家和妻子一同缔造的水火不容的婚姻,《拓荒者》中亚历山德拉和卡尔友谊式的无性婚姻、弗兰克枪杀有婚外恋的妻子玛丽、《我的安东妮亚》中卡特的婚姻充满伤害和毁灭,为了不让妻子继承自己的财产,他决定让妻子比自己先死,残忍的杀害了她之后再自杀。《我致命的敌人》中主人公对丈夫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从这些描写当中可以看出凯瑟对待婚姻的态度,即婚姻所体现的联结意识是扼杀自我的根源。

  二、艺术家与非艺术家的二元对立。

  故事中的艺术家是麦克马斯特和特雷芬尔,非艺术家是特雷芬尔的仆人詹姆斯。作为叙事者和故事的参与人,麦克马斯特讲述的故事是根据詹姆斯对画家主人断断续续的回忆拼凑出来的。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画家麦克马斯特( MacMaster) 的人名里“master”是“大师”的意思。事实上人非其名,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大师,而是一名对艺术认识浅薄的美国画家。他本人十分矫揉造作,举手投足之间彰显小资产阶级的情调; 作为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画家,他没有创作出什么好的作品,艺术成就远远不及特雷芬尔。在故事里作为特雷芬尔的仰慕者和后辈,他对艺术和人生、男人和女人的看法很传统。

  和麦克马斯对立的人物是非艺术家的詹姆斯。根据莎拉·奥布赖恩( Sharon O'Brien) 的观点,凯瑟是以自己的偶像作家亨利·詹姆斯为其命名的[5],詹姆斯是特雷芬尔画室的看守人。在故事的开头他的主人已经死去,詹姆斯一出场就穿着不合身的衣服,又宽又大,一看就知道他穿的是主人生前的旧衣。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逐渐得知他在年幼的时候被特雷芬尔收留,帮他打理画室,特雷芬尔教他调色,在不断相处的过程中内心或多或少的受到了特雷芬尔的影响,渐渐的理解了主人的画。两人的关系是主仆,也是朋友,又是志同道合的艺术追随者。

  詹姆斯来自社会底层,他同情主人不幸的婚姻,不喜欢艾伦夫人那伙傲慢的朋友,认为主人原本是个自由自在的绅士,过得很快活。可自从他迷上艾伦夫人,简直完全变了样,身子饿瘦了,脸色愁白了,人完全垮了。他认为“正是那幅画杀了主人; 正是那幅画毁了他”.主人因中风死去后,妥善保管《婚姻》成为詹姆斯的天职,这幅画在他心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当得知艾伦以高价卖掉《婚姻》时,他异常悲伤、沮丧。紧接着詹姆斯冒着坐牢的危险不顾一切后果偷走了这幅画,雇了一辆马车穿越浓雾笼罩的伦敦市,深夜来到麦克马斯特所住的旅馆,恳求这个美国人把画藏到巴黎,因为他不愿意主人呕心沥血的画被卖给对艺术无知的人。

  凯瑟运用反讽和二元对立倒置的手法表达了她对艺术的看法,通过詹姆斯盗画把平淡的娓娓述来的故事推向了高潮。试想作为一个局外人,一个称不上艺术家的业余爱好者居然是故事中唯一真正关心那幅画的人。也许和搞艺术的人呆得太久了,受到了画家潜移默化的影响,内心接受了其思想,詹姆斯才是真正关心画的命运的人,画比他自己的名声和生命更重要。而形成强烈对照的是,和詹姆斯相比,作为画家的麦克马斯特对《婚姻》的珍视度和保护意识远不及不是画家的詹姆斯。他劝说艾伦改变主意的言语远不如詹姆斯偷画的行动那么真切、那么自然、那么有力。事实上,故事一开头詹姆斯身着画家的旧衣,画家虽已死,詹姆斯在故事中俨然是画家的影子,他和画家一样对真正的艺术的热爱甚至超过了自己的生命。

  三、情欲世界和理想世界的二元对立。

  《婚姻》是特雷芬尔生前留下的一幅未完成的画作,是他的代表作。据说凯瑟在1902 年曾游历英国,在英国博物馆见到了以忒修斯为题材的画,受其影响把这个事件写到了故事当中。在《婚姻》的画中,画的是希腊神话故事。菲德拉是希腊神话英雄忒修斯( 杀死牛头人身怪物弥诺陶洛斯) 的妻子,被忒修斯强娶,此时的忒修斯已经不是翩翩少年英雄了,而是到了耄耋之年。不幸的是,她爱上了忒修斯的儿子希波吕托斯,被其拒绝后羞愤上吊自杀。临死前她留下一封信给忒修斯,诬陷继子强奸她,试图令其父子不和。特修斯不相信儿子的无罪声明,将其放逐。特雷芬尔根据神话传说改编了该故事,这幅画是他世界观的终极表达。画中的菲德拉从半揭起的面纱下朝希波吕托斯投去羞怯的一瞥,注定要遭受灵肉相争之苦。希波吕托斯是她和丈夫忒修斯之间的一根导火索,引来无尽的争吵。画是整个故事的缩影,希波吕托斯代表理想世界,而菲德拉代表情欲世界。

  《菲德拉的婚姻》关键之处在于“未完成画作”,构成了故事的潜文本( subtext) ,“unfinished”( 未完成的) 一词在全篇共出现了 9 次,凯瑟重复使用这个词意在表明《婚姻》这幅画没有完整的展现故事的情节,画家的想法并没有被完全公开。菲德拉和艾伦在反抗父权、报复对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作风不无相似之处。在潜文本中,画布上面的空白区域犹如不完整的故事,使我们能够读出隐匿在表层文本中女性的愤怒、反抗的声音,这是对传统观念的藐视和夫权的反抗。希波吕托斯拒绝了继母的爱,麦克马斯特和他相似,拒绝世俗的爱和肉欲,他刻意与对他颇有好感的艾伦的姐姐玛丽女勋爵拉开距离,甚至厌恶特雷芬尔追求女性,“仅仅这个男人棕红的肤色就会使艾伦那样的女人遭受各种各样的折磨”③,很明显是理想主义的化身。特雷芬尔犹如忒修斯本人,他喜欢女性,需要缔结婚姻。菲德拉和艾伦之间有强烈的相似性,首先他们都是男人的猎物,菲德拉是忒修斯用武力强娶的。正如苏珊·罗索夫斯基所说,特雷芬尔和艾伦的婚姻是其对艾伦的性侵犯或者强奸之后的一种伪装[6].当时艾伦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女,身边围绕着众多追求者,对一切感到不满意,觉得什么事情都平淡无奇。她对特雷芬尔炽烈的追求有点招架不住,他有明星般的魅力,强大的气势,使她在婚姻的抉择上被动大于主动。其次,菲德拉和艾伦从表面上是弱势群体,然而在面对试图控制自己的夫权时爆发出从未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力量。菲德拉乱伦的欲望摧毁了忒修斯一家的团结;艾伦执意篡改丈夫传记中的有关她的书写,以及无视丈夫的遗愿出售他的《婚姻》,都是对夫权的有力反抗。而这种反抗是彻头彻尾的,她的反抗本性体现在第二次婚姻上,她选择嫁给了“伦敦最受欢迎的军官”,实际上是一个没有收入、穿着军服的花花公子,在经济上处于掌控地位的艾伦无疑是对夫权的又一次挑战,展示了她对理想的婚姻的渴望和追求。

  四、结束语。

  凯瑟在《菲德拉的婚姻》中呈现的男与女、艺术家与非艺术家、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二元对立并非单纯的并置,在深层文本中这种秩序被质疑、被倒置,即女优于男,非艺术家优于艺术家,理想世界优于情欲世界,反映了凯瑟以一种崭新的、变革性的角度审视了婚姻中的男女关系,以及艺术家与非艺术家对待艺术的态度。正如詹姆斯·伍德雷斯( JamesWoodress) 所言,凯瑟终生未婚,却和艺术结婚。在凯瑟看来,艺术和婚姻是敌人,两者不可兼容[7].为了创作就必须要牺牲婚姻,选择婚姻就必须要放弃艺术。《菲德拉的婚姻》中的艾伦使用任何办法反抗特雷芬尔对她施加的压力,试图摆脱男人控制、不愿意做男人附属物,在婚姻中想要做回自己的主人。艾伦也是《精灵花园》中唯一一位有反抗男权意识、追求个性独立的强硬派女性,为凯瑟在中后期延续刻画坚忍女性如《拓荒者》里的亚历山德拉、《我的安东尼娅》中的安东尼娅、《云雀之歌》中的西娅等开辟了道路。

  参考文献:

  [1]Lee,Hermione. Willa Cather: Double Lives [M]. New York:Pantheon Books,1989: 74.

  [2]Arnold,Marilyn. Willa Cather's Short Fiction [M]. Athens:Ohio UP,1984: 56.

  [3]方汉泉 . 二元对立原则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 4) .

  [4]Slote,Bernice ( ed. ) The Kingdom of Art: Willa Cather'sFirst Principles and Critical Statements 1893 - 1896 [M].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66: 406.

  [5]O'Brien,Sharon. Willa Cather: The Emerging Voice [M].Oxford UP,1987: 278.

  [6]Rosowski,Susan J. The Voyage Perilous: Willa Cather's Ro-manticism [M]. 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86: 134.

  [7]Woodress,James. Willa Cather: A Literary Life [M]. 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87: 125.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菲德拉的婚姻》小说中的二元对立现象》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872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