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论文范文 > 论文格式 >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2-13 09:47:17 | 移动端: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本文关键词:探析,原动力,题材,工业,小说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本文简介:草明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以写工人而获得重要成就的作家之一,而她也始终执着于工业题材,为工人发声,可以称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代言人”。草明原名吴绚文,广东顺德人。在中学时期,即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她于1933年加入“左联”,早期作品多为反映广东一带女工的不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 本文内容:


  草明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以写工人而获得重要成就的作家之一,而她也始终执着于工业题材,为工人发声,可以称为 “中国工人阶级的代言人”。草明原名吴绚文,广东顺德人。在中学时期,即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她于 1933 年加入 “左联”,早期作品多为反映广东一带女工的不幸身世和痛苦经历,以及劳动妇女与命运的斗争,如 《没有了牙齿的》 《小玲妹》 《大冲围的农妇》等。1941 年,草明来到延安,在延安的时期成为她创作的转变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与毛泽东的三次见面都给草明以深刻、深远的影响。在经历延安整风运动后,体制内的党员和干部身份越过作家身份成为第一位,在她的作品中,理论传达的主观意图超越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描绘。即便如此,细腻的笔触和细致的观察让她的作品在今天重读也仍然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在报名要求前往东北解放区并辗转来到东北后,草明带着为政治传声的功用性目的,凭借她作家天性中的敏锐和在工厂中的实践经历开始为新中华工人阶级写作的旅程。在1948 年,她完成 《原动力》 这部着名的中篇小说,这也是第一部反映解放后中国工人的心路历程和生活变化的作品。较为真实的细节描写和相对丰富的人物性格让这部作品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被译为十多种外国文字。1950 年,她完成长篇小说 《火车头》,再加上 1959 年出版的长篇小说 《乘风破浪》和 1984 年出版的 《神州儿女》,这四部作品概括反映从东北解放后到改革开放整整四十年工人的变化和工业的发展。此外,她还写有 《延安人》 《女区长》 《今天》《无名女英雄》等多部短篇小说,出版 《新夫妇》《爱情》《草明短篇小说集》《延安人》《草明选集》《草明小说选》等六部小说集,既是一位笔耕不辍的勤勉作家,也是一位对我国工业题材文学有着拓荒之功的重要作家。

  《原动力》作为草明第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以工业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总结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和明显的政治宣传性,还将结合文本分析其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并总结它的开拓性与局限性。

  一、《原动力》的特殊性和政治宣传性

  1. 《原动力》 的作品特殊性

  首先,是时间上的特殊性。这部作品写于1948 年,东北地区的人民在经历痛苦的伪满洲国时期后,又经历一段国民党接管时期,年纪大一些的人还经历清朝的覆灭。这种朝不保夕、动荡难安的岁月造成普通群众怀疑一切、阳奉阴违、只求自保的心理。作家敏锐地捕捉到这种心理,并准确而又直白地加入这部小说中。值得注意的是,这部作品中并没有后来风行一时的“高大全”式人物,正面人物也有其弱点。草明借发电厂厂长王永明的话确定工人阶级的崇高地位,“关于技术上的,归吕厂长管,工会呢,全由你们两个负责。听着,工会搞得好搞不好全由你们两个负责! 至于吕厂长,还有两个工程师,你们在生活上好好照管他们。自然,他们的思想和你们工人是有很大距离的,但道理都无关紧要,只要他们把机器修好就行”[1]。我们可以把这部小说中的人物暂时分为管理层和普通工人两类,即使作者已经预先将工人阶级置于高位,我们仍然可以从工人阶级中的正面人物身上轻而易举地发现自保和从众心理等这些弱点。在作者着墨较多的重要人物的经历当中,我们又可以探究到这些弱点的根源。例如,老孙头就是作者着重塑造的一个人物,这位老工人德高望重、踏实肯干又机智灵活。在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人害死他的独生子,国民党接管工厂后又匆忙撤退并且试图破坏机器,这让他防备心很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我瞅清楚啦! 咱穷人,不劳动,饿死,劳动呢,累死或病死! 只有死路一条。什么苦尽甘来啦,什么没有走不完的路———我一概不信啦! ”老孙头的经历加上他的控诉让我们在他面对王永明的谈话时所表现出的犹豫以及最后的隐瞒都能够理解和同情。老孙头、刘月轩、吴祥泰等三人在小说最后获得工业界劳动英雄称号,他们分别代表普通工人、八路军成员和技术工人。

  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这样设计的意图: 不仅技术人员需要改造,工人阶级也需要改造。这样的情节设置能更加真实地反映这时的复杂状况。其次,是女性作家书写工业题材作品的独特性。“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确的”[2]。的确,草明先生作为女性作家,已有其独特的视角,而她投身于东北解放区的工业建设的经历和她的女性观点于字里行间的渗透也增强 《原动力》这部作品的独特性。

  工业的刚性力量美与女性的细腻柔和美碰撞,产生独特的审美感受。草明对男性人物的描写大多是概念式的,如锯木工人李占春一出场,作者就交代他 “人老实,只是脾气有点倔”,陈祖庭刚露面,作者就告诉读者 “只是他的性子容易冲动,有浮躁的热情”。而对女性角色,作者却能不露声色,只通过细节或情态的描写让人物性格跃然纸上。如从张荣才对妻子的由 “怕”到“服”描写出张大嫂的 “能干又厉害”。在改选大会上,张大嫂被选为妇女小组组长后,“张大嫂子觉得很别扭,打了刘大嫂两下,拧了李大嫂一把,结果还是辞不掉,便只好挺着,在大伙的鼓掌声中讲了话……她说着,觉得好一点,敢抬起头来看看妇道们。‘妇道得有个名儿呀。咱妇道也解了放,该各个有个名儿。我娘家本姓唐,为啥姓他的张?’”忸怩的神态描写真实而可爱,其后的语言又分明得显现出她的泼辣和能干,同时,这也是草明作为女性作家、女性干部为男女平等、凸显女性地位和作用而发出的心声。在这部小说中,女性角色都是可敬可爱的,除了爱憎分明、泼辣能干的张大嫂,新过门的为了争取自己进妇女小组而违逆丈夫的朱自珍媳妇,还有王永明温柔耐心的妻子吕柳依。虽然她们性格各不相同,但都扮演一个耐心宽容的贤内助角色,即使看到丈夫的弱点,也能耐心引导且具有忍耐性。尤其是吕柳依这个人物,她的身上可以明显看到作者的影子,“她是美丽温柔的江南女性中比较勇敢的那种型”,当她要去玉带湖工作时,王永明拒绝了她,“那儿过去是匪窠,现在好一点,但还没肃清,女同志不方便”,草明也有申请下乡土改被劝止而被分配于发电厂的经历。作者将自己代入作品,以真情实感塑造这几个生动的女性形象,在增强小说的真实性的同时,也将女性柔和细腻的美注入作品。

  此外,南方作家笔下的东北也具有特殊性。草明是广东人,以南方作家的情致和笔调描写苍凉广袤的东北也让这部小说更为独特。在初读文本时,目录上前两章的名字就吸引笔者的注意,《冲不净的仇恨》这个标题中 “冲不净”所带给笔者的联想更多的是江南水乡绵绵不尽的细腻感觉,在这里却来形容玉带湖水奔流而下,带动水车发电。《和冰的斗争》这一章虽然在总共十章的小说中显得格外重要,但作者从众多的生活实践中选择这一件却应该是北方的冰天雪地带给她的冲击,若是一位北方作家,这种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极有可能被忽略过去。

  2. 明显的政治宣传性

  “作为经历过延安文艺整风运动的作家,草明与很多来自延安解放区的作家一样,其身份首先是体制内的党员和干部,然后才是作家,或者说是党员作家和干部作家,是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政治家、革命家与文艺家的主次关系地位和身份意识已经完成转换的政治化作家”[3]。以文学作品作为政治的传声筒也是 《原动力》这部小说的鲜明特性。

  除了上文提及的工人崇高阶级地位和高度思想水平的预置代表当时 “向工、农、兵学习”的主张以外,“共产党员走的是群众路线”也在小说中被反复提出,“没有走好群众路线”也是小说中的管理层所普遍犯下的错误。小说里王永明将第一次发电失败、机器受损归咎于自己“没有走群众路线”,“犯了官僚主义的第五种”,没能做到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 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管理层经过改造,重新回归群众路线,工人层也改变自身的或保守或怀疑的态度,信任八路军和共产党之后,发电才成功了,工业也发展了。在突出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时期里,比起单纯的口号和理论的堆砌,这种情节设置和人物性格的转变的确更能深入人心,起到宣传作用。

  在这部小说里,作者直白地赞扬八路军和共产党的生活作风和工作态度,这种直截了当的称颂在新时期里已不再有它的审美价值,不过其中有一个情节的设置却比正面和侧面称赞八路军、共产党的话语更能让人产生感触。陈祖庭这个人物身上有很大的弱点,不依靠群众,只看表面,又不能虚心地接受教育,因此,与普通工人之间有很大的隔阂,也让读者对他产生反感。但当喜欢攀附、受到陈祖庭青眼的老佟送他鱼作为礼物时,他并没有接受并强调党的作风。在笔者看来,一个集体里的成员即使良莠不齐,资质参差,但能坚守底线和原则就能让集体前进。同时,这也恰能表现八路军和共产党员生活作风的严谨所造成的广泛影响,也让读者认识到领导层中即使有的领导的工作方式有不妥之处,但只要他的工作态度正确,就值得改造。

  除了政策的宣传,文学作品还可以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在 《原动力》中,以日本人的残酷贪婪、国民党的懦弱愚蠢为陪衬,更能凸显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和睿智。文中常出现的 “伪满脑瓜”也警示东北地区的人民时刻审视自己、改善自己。

  二、《原动力》中的语言特色和人物特色

  这部作品最显着的语言特色就是东北方言和俚语的运用。这既是作家草明深入群众的体现,也是她刻意学习模仿的成果。大量方言的运用让这部小说更能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也更容易与读者拉近距离。而且这种纯朴憨厚、带着浓烈乡土气息的东北方言也更能准确地表现人物性格,适合被描画塑造的人物。在这部小说的人物中,李占春、老孙头、刘福等踏实肯干的工人阶级所说的话都带有比较明显的东北方言,如 “瞅” “不大离”“有点儿门道”等。同样是工人的老佟性格油滑,喜欢攀附,会笼络,作者特别点明他是“本屯人”,但他的语言却要更书面一些,比如,他出场说的第一句话: “日求三餐,夜求一宿,人们为的是这个。顺人家还不是为的自己———满洲国人就不明白这个道理。”与前面老孙头讲述自己儿子虎儿惨死的故事时所用的口吻腔调和周围听故事的人们所用的语言都不相同。再做一个对比,老佟向王永明介绍自己时说: “咱们这里还没有责任者,只是为了粮食,兄弟曾被大家推选做代表,到县衙门见过几次政委。未知长官是从哪来的?”老孙头向王永明汇报时: “慢慢就会好起来的。个把子偷懒的人,看看比别人占不了啥便宜,也会回过头来的。”两个人物语言的差别似乎已经代表作者的倾向,也引导读者的喜恶。

  《原动力》的语言也非常幽默,还有很多贴近生活的比喻,活泼诙谐也是其语言特色之一。其中有一处,埋首于技术研究的工程师、副厂长吕屏珍在生气时对惹怒他的工人说: “‘当你们也有了知识,会尊重知识的时候,全世界不都已达到文明之邦了吗?’……他认为自己的轻蔑的话会刺得人很痛。可是工人们听了……便拿他爱说的话来开玩笑……歪着嘴唇用力紧线的时候便说: ‘……当你们更紧一些的时候,全世界不是都达到了文明之邦了吗?’”在博人一笑的同时,我们除了能从中感觉到作者真的深入到工农群众当中,也能体味出作者所表达的: 光学技术不搞政治是行不通的; 埋首技术,脱离群众也是行不通的。

  此外,顺口溜式的歌谣也是这部小说的语言特色之一。全文出现两次歌谣: 一次是工人自发为机器刨冰时编出来的,这首歌谣反映民心所向,增加了劳动乐趣,表现工人劳动的气势。第二次出现是在最后一章,李占春写在墙报上的。

  在电厂发展得欣欣向荣,工人干劲十足的时候,这首歌谣更增添喜乐的情绪。歌谣、号子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们在劳动时自发创作,也乐于创作的,这种歌谣更能直截了当地反映劳动者的生活状态、生活诉求和心理状态,这两首充满干劲儿的歌谣让读者们看到那个时期工人们对劳动充满激情的工作状态。

  这部小说中并没有出现高大全式的人物,每个人物都有自身的弱点,但总体来看,与推崇工人阶级、革命队伍和党员干部相比,作者笔下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是亟待改造的一类人物。最主要的技术人员杨家兄弟两个是伪满遗民,长于日本,狂妄刚愎; 工程师吕屏珍只知道低头查书,不与工人交流且对工人们充满蔑视。此外,前文已经提及这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是比较突出的亮点,不但真实生动,而且对男性的事业、生活、思想都起到很大的引导和帮助作用,拥有比男性人物更睿智且坚韧的人物性格。

  三、《原动力》的开拓性与局限性

  《原动力》是第一部描写东北解放区的工业发展的作品,已经具有其开拓性。它描写景物的文笔细腻,人物性格比较丰富,语言活泼又能贴合人物性格,这一切都让这部作品拥有同时代来说较高的文学性。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能打动人心的力量,而一切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都是因为它们真实地反映社会,反映人心,《原动力》正是如此。除了以自身经历为依据,为小说添加明显的自叙传色彩之外,注重细节描写也为小说添色。比如,王永明本想直接回玉带湖,但因为要买一点器材必须去一趟哈尔滨,这里特意解释这器材是 “不可缺少的云母片”,这样既避免牵强的感觉,又做到细节处的细致。再比如,作者描写整修发电厂时,“发电机轴承上翘冰坏啦,歪扭得不像样……用千斤顶来压它,才恢复了原状。螺丝钉锈住不动了,用扳子一转,钉头断掉,钉子便锈住在洞孔里。瞅着是个小事,但是要把钉子去掉,却费了工人们多少心思。”发电电压过大造成燃烧是稍有常识的人们都能设置出的情节,但这种在工业劳动中出现的细小的困难却必须是经过实践和观察才能够发现的,这样的描写更增强小说的可读性。

  但是,《原动力》这部小说也有它明显的局限性。每当人物出场,作者似乎等不及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方面来塑造人物性格,而总是率先为他们 “贴标签”,完全不给读者自行总结和评价的机会。不仅如此,作者还习惯给人物的话语 “加标注”: 张大嫂招呼李希贤进屋串门之后,作者解释道: “张大嫂自从加入了工会,当了小组长,在大伙跟前说过话之后,便觉得自己和老爷们平等起来了。说话时总喜欢 ‘你们,我们’地称呼着。”张荣才面对李希贤的挑唆时说: “伪满洲那时代钱多是多一些。”作者紧接着写道: “张荣才现在把满洲国改叫伪满了。”

  这样更是切断读者与人物之间的联系。此外,这部小说中还有一些语言不够准确严密,陈述时有流水账的倾向,有一些情节比较做作,像张大嫂发现老佟是奸细时明明愤怒激动,充满复仇情绪,可在向老孙头揭发时又变得犹豫怀疑起来,反而要再重复描写老孙头的慈爱诚恳才肯让脾气火爆泼辣的张大嫂开口揭发。再比如,王永明将准备破坏人民电业的罪人歼灭这件事是秘密进行的,可是在庆祝大会上向不明就里的工人们宣布时,“他的话被一阵突然爆发的鼓掌声所中断”,而不提工人们的惊诧和追问……这些都局限《原动力》的艺术水平。

  结语

  虽然由于时代、个人思想和个人际遇等多重因素让 《原动力》这部小说有它无法掩盖的瑕疵,然而,瑕不掩瑜。草明先生对工业题材小说所做的贡献,我们必须承认和尊敬, 《原动力》这部中篇小说更因为它的多重特殊性和相对同时期作品来说更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而在文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参 考 文 献]
  [1]草明. 原动力[M]. 上海: 新华书店,1949.
  [2]郁达夫. 过去集·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M]. 北京: 开明出版社,1996.
  [3]逄增玉. 工业题材小说中的“草明现象”[J]. 文学评论,2012( 5) .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探析》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868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