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论文范文 > 论文格式 > 夏目漱石“参禅”的思想动因探析

夏目漱石“参禅”的思想动因探析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2-13 09:47:17 | 移动端:夏目漱石“参禅”的思想动因探析

夏目漱石“参禅”的思想动因探析 本文关键词:参禅,动因,探析,思想,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参禅”的思想动因探析 本文简介:夏目漱石生于公元1867年1月5日,卒于1916年12月9日。是日本明治、大正时期着名作家。今年恰逢漱石逝世100周年,日本文坛欲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来纪念这位文学巨擎。所以在日本国内又掀起了研究漱石文学的高潮。2000年日本“朝日新闻”举办了一个“一千年来日本最受

夏目漱石“参禅”的思想动因探析 本文内容:


  夏目漱石生于公元 1867 年 1 月 5 日,卒于 1916 年 12 月 9 日。是日本明治、大正时期着名作家。今年恰逢漱石逝世 100 周年,日本文坛欲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来纪念这位文学巨擎。所以在日本国内又掀起了研究漱石文学的高潮。2000 年日本“朝日新闻”举办了一个“一千年来日本最受欢迎的日本文学家”的问卷调查当中,夏目漱石名列第一。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却列第九位和第十八位。可见漱石在日本人民心目中的地位,由此被称为“国民大作家”。其文学影响力被形容为“漱石山脉”。由于其社会影响力,日本政府将其头像印在 1984~2004 年之间发行的 1000 日元的纸币上。

  在漱石的文学影响下,众多学者对其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而成为日本文学界的显学。研究学者们发现在多部作品中,均出现了有关“参禅”的情节。如在作品《我是猫》、《门》、《草枕》、《行人》、《明暗》、《梦十夜》中除了有对禅宗公案的引用,也有以自己为原型的参禅经历的记述。另外漱石在创作后期还作了 207 首汉诗,据统计和禅相关的有 40 多首。在作品中出现如此多的参禅、修禅内容,一定具有特殊的思想原因。因此本文欲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漱石“参禅”的思想原因。

  1、武士家庭的传统思想影响

  漱石于公元 1867 年出生在江户时期新宿区,夏目家族在江户时期是个中级武士阶层。因此武士思想始终是家族思想。即使到了漱石祖辈,受明治维新新旧思想冲突的影响,漱石的爷爷心灰意冷,放任挥霍,使家族败落。但是家庭教育基础始终是传统的武士思想。

  所以武士思想在漱石的思想深处根深蒂固。由于日本武士思想是代日本文化表,所以日本传统武士在培养、学习过程当中,非常重视全方位能力的培养。其中对武士思想有严格的要求和控制。在《叶隐闻书》中记载“所谓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于生死两难之际,首先选择死。没什么大道理可言,此乃一念觉悟而勇往直前。”由于武士阶层在维护自己领主利益的过程中,生命朝不保夕。所以大部分武士为了排解思想压力,都把禅宗作为思想寄托。欲通过参禅的方式解决烦恼。所以对禅宗的依赖成为解决疑难问题的最后方法。这点在漱石的作品当中多次出现。作品“梦二夜”当中记载的就是武士为了增加自己的修为,向禅师参禅,老禅师用禅宗当中的入门级别的“公案”赵州和尚的“无”来考查武士是否有禅性。在考察的过程中,老禅师用“既然是武士,就一定能够参透 ' 禅 '”。这样的话语来“棒喝”武士,希望武士能够顺利的参透禅宗。得到思想的解脱。所以漱石在思想冲突无法排解的时候,会本能的回归到武士思想当中。

  2、多艮的少年生活经历

  着名教育学家乌申那斯基说过:“一个人即使活到 80 岁,也能看到他 5 岁时的样子”。经过科学的研究,幼儿时期的教育影响到孩子的性格特征的形成。家庭又是“制造人的性格的工厂”。所以家庭教育成为影响孩子性格形成的最直接因素。

  夏目漱石原名金之助,出生在明治维新的前一年,出生时母亲千枝已经四十一岁,父亲夏目直克已经五十四岁,面临这个小生命的诞生,高龄的直克的态度不是欢喜,而是充满着羞愧。另外漱石出生在“庚申之日申时”,日本人迷信的认为。出生在此时间的孩子,多半会因为生活拮据而成为江洋大盗。直克认为漱石的出生即代表着不善,虽然为了破除不善的预兆,给漱石取了“金之助”的名字,但心里的厌恶却一直存在于他的心里。加之第二年明治天皇为巩固政权并依据改革的需要,先后在 1868 年 4 月 6 日发布具有政治纲领性的《五条誓文》,6 月 11 日公布《政体书》后又颁布废除武士特权的《废刀令》。取消四民制,剥夺了小武士阶层的特权,使得小武士阶层彻底破产。夏目家族的生活条件每况日下,直克也把这种变化归罪于漱石的诞生。所以在漱石出生后就被送到四谷的旧家具店寄养,但由于家具店的经济原因,不久就被送回到夏目家。这导致漱石从小就没有得到母亲的照顾,身体一直不好。到漱石一岁多的时候,漱石被正式过继到曾受过直克照顾的盐源昌之助家,从此改姓盐源。

  盐源夫妻对漱石的生活照顾的还算周到,但是夫妻二人经常拿漱石开玩笑,使得漱石从小便认定自己是被家族抛弃而过寄给盐源家族的,这对漱石的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创伤,形成了漱石敏感的性格的基础。漱石的少年时期的记忆始终在几个不同的家庭间游走,所以漱石从小就时刻保持着敏感的神经,小心翼翼的做事。漱石能够轻易地看透,社会的表面现象,领会到事情的本质。

  直到 20 岁,漱石的两个哥哥因病相继离世,为维护夏目家族的荣誉,漱石才被父亲允许回到夏目家,改回夏目姓氏。虽回到家族中,但漱石内心深处没有回归的喜悦,却依然保持着戒备、警惕的心。少年的生活经历形成了夏目漱石敏感的神经、敏锐的观察力与理解力以及倔强、不圆滑的思维方式。缺乏关爱的少年生活影响了漱石的一生。虽然能够轻易地看透人们心里的想法。但却不能认同和容忍人们表面的善良与内心深处隐藏的虚伪所产生的巨大反差,漱石的思维方式影响了漱石始终充满矛盾的一生。

  3、汉学的影响

  漱石在少年时期缺乏关爱的时候,意外发现了家中长辈所收藏的中国山水画。这些写意山水画当中的渗透出来的“清静、悠远”的禅意,漱石轻易地理解了。在漱石幼小的心里,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在“梦二夜”当中提到了禅堂当中挂着“与谢芜村”的水墨风景画。于是在上小学的时候有意的选择了对汉学教育为主的“二松学舍”。在那里接受到了系统的汉学教育。体现出了夏目漱石对汉学的深厚感情。王维的诗作对夏目漱石参禅产生影响。通过对“二松学舍”教材《唐诗选》和《三体诗》进行统计得出,《唐诗选》中共选王维的诗三十一首。《三体诗》中也选了十五首王维的诗。另外在夏目漱石的藏书目录中,还有《唐贤三昧集》、《笺注唐贤诗集》、《王孟诗集》等书。在《唐贤三昧集》中,王维的诗有 113 首,占全书总数的四分之一还要多。《王孟诗集》是王维和孟浩然的全集。从王维诗的选本《唐贤三昧集》、《笺注唐贤诗集》到王维的全集的收藏,可见漱石对王维诗的喜爱。漱石喜欢的是王维的那种清淡自然的风格,漱石的汉诗也是力求表现那种脱俗的、恬淡宁静心境。其中“白云”意象的大量使用,是与王维的影响分不开的。在漱石修善寺大限后所作的汉诗中,大量的以“白云”做意象。

  漱石的汉诗中“白云”的意象共有十四处,主要是表现一种宁静的心境或者向往着宁静心境。“白云”成为他隐居生活的象征,同时也是一种向往宁静心境的表现。结合前人的研究以及我对漱石一生所创作的汉诗的分析结果,漱石受到中国诗人“王维”的影响极其大。王维在自己的诗当中多以白云作为写作内容,通过对白云的意象的运用,充分表达出“禅意”。漱石一生当中创作的诗作中,与修禅相关的有 40 首,利用白云作为相关写作内容的有 14 首,特别是在夏目漱石逝世前的一段时间内,创作出大量相关想要解脱的“禅”意诗。

  4、西方文化的冲击

  由于漱石对语言具有敏感性,漱石在帝国大学英文科成绩出类拔萃。并在 24 岁时受英文教师 I.M.狄克生教授之托,把日本最有代表性的文学随笔《方丈记》翻译成英文。其翻译作品意境优美,准确的体现出原着的精髓。受到狄克生教授的高度评价。漱石也因此后多英国文化充满信心。后漱石顺利的被国家推荐到英国进行为期两年的英文研究。离开日本之时,漱石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怀着骄傲的心情。但是到达英国后,漱石的所见所感和理想中的情形完全不同。

  到达英国后,漱石的导师并不重视这位来自东方的学生。不为漱石设定学习和研究的方向,而只是每周给漱石指定一些书籍研读,其它时间并不和漱石见面、讨论。与漱石出国之前的心理预期产生巨大的失落。内心的美好的憧憬瞬间回落到残酷的事实。在这种噩梦般的冲击下,使得拥有敏感好学特点的漱石内心深处产生严重的自卑。并因此患上严重抑郁症,达到近乎精神分裂的程度。面对英国教育体制、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却不能够适应。导致漱石回国以后,对英美文化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抵触。

  综上几种根植于漱石思想当中,截然不同的文化在漱石头脑中冲突着,漱石不能够将多种文化合理的调和。就是因为漱石心里存在着太多参不透的东西,他才对“梦二夜”当中武士内心的矛盾冲突和动作描写的如此准确、深刻。这实际上也是漱石内心中矛盾与冲突的表现。正向 1894 年漱石给正冈子规的书信当中提到的“要冷却一下脑中的岩浆”,在思想无法解脱的情况下于 1893 年和 1984 年连续两次来到圆觉寺参禅,以求通过参禅的方式来纾解思想当中文化冲突。所以,漱石一心参禅的原因就是想要调和占据头脑当中的不同文化。欲通过参禅从新的角度和高度来面对生活于思想当中的烦恼。

  参考文献
  [1]漱石全集.昭和六十年七月.岩波书店.
  [2][日]山本常朝 口述 / [日]田代阵基 笔录.叶隐闻书.李冬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
  [3]梦十夜.连载于日本[N].朝日新闻,1908 年 7 月 25 日到 8 月 5 日.
  [4]吴树文.门(日)夏目漱石[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7).
  [5]罗凤书.行人.夏目漱石 台北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3(9).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夏目漱石“参禅”的思想动因探析》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869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