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论文范文 > 论文格式 > 《波谢洪尼耶遗风》中独特的“多余人”式人物形象

《波谢洪尼耶遗风》中独特的“多余人”式人物形象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2-13 09:47:28 | 移动端:《波谢洪尼耶遗风》中独特的“多余人”式人物形象

《波谢洪尼耶遗风》中独特的“多余人”式人物形象 本文关键词:遗风,人物形象,多余,独特,谢洪

《波谢洪尼耶遗风》中独特的“多余人”式人物形象 本文简介:摘要:谢德林通过《波谢洪尼耶遗风》中的瓦连亭·布尔马,塑造了与其它同类作品中“多余人”式人物有所不同的艺术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其对沙俄农奴制度及其代表的旧时代的虽不十分积极却依然绝决的弃绝态度。    关键词:多余人;农奴制。    “多余人&

《波谢洪尼耶遗风》中独特的“多余人”式人物形象 本文内容:

摘要:谢德林通过《波谢洪尼耶遗风》中的瓦连亭·布尔马,塑造了与其它同类作品中“多余人”式人物有所不同的艺术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其对沙俄农奴制度及其代表的旧时代的虽不十分积极却依然绝决的弃绝态度。
  
  关键词:多余人;农奴制。
  
  “多余人”作为19世纪前半叶,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塑造的一群独特的文学形象,早在其形成之时即被广泛讨论。按照赫尔岑《往事与随想》中提出的,他们是彼时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出身贵族,生活优裕,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很多时候这种文化教育还包括具有俄罗斯特色的东正教文化熏陶。他们有高尚的理想,却疏离人民;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只能在愤世疾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
  
  瓦连亭·布尔马金是俄罗斯19世纪下半叶着名讽刺作家谢德林描写农奴制地主庄园的小说《波谢洪尼耶遗风》中塑造的人物群像之一。这本书写于19世纪80年代末,是作者生前最后一部作品,距离学界公认的“多余人”的最后代表――冈察洛夫的《奥勃洛莫夫》,也已有三十多年。笔者之所以关注这样一篇短篇小说的一个小贵族,是因为在看到他身上传统“多余人”因素中,隐隐透出了不那么传统的色彩。作者通过这个形像,在为旧时代送葬的同时,显示了新时代不可逆转地来临相比于那些鸿篇巨着中的人物,如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的罗亭、赫尔岑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的奥勃洛摩夫等,布尔马金无论是地位、学识、财富上无法与之相比。他只是“我们这个穷乡僻壤地方唯一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因为有两个妹妹要嫁,他放弃了父母田庄上他应得的一份祖产,他拥有的只是祖母去世时留给他的“一片规模不大、经营得却很完善的庄地,将近两百名农奴。”
  
  虽然如此,他具有“多余人”们共同的品性--对现实的抗拒与对人的同情。他是格朗诺夫斯基的学生,是别林斯基的热烈的崇拜者。他“是个心地纯洁、道德高尚、几乎是白玉无瑕的人”,“属于那些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理想家之列”.他认为“真、善、美,这是能使人生达到至善境界的三大要素,有了它,人就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自己不会为生活的苦难所毁。这样的理想能给人提供摆脱那充塞尘寰的假、恶、丑的避难所。理想使卓越的天性不受生活的桎梏所羁縻。什么叫没有理想的生活呢?就是那种为猥琐小事所腐蚀的生活,如是而已。斯特隆尼柯夫们、普斯托捷洛夫们、彼尔洪诺夫们①,就是满足于这种生活、自甘堕入这种生活泥淖中的人。”因此,他不和农奴主邻居们应酬,当他想和村长握手、村长却“卜通一声跪下去亲吻它”时,他惊惶地表示“我根本不是这个意思……请你别干这种蠢事!”
  
  布尔马金具有“多余人”们共同的特点,对“美”和“纯洁”的追求,有时候这种追求表现为自我空想。这一点在布尔马金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没落女地主卡列利亚·斯杰潘诺夫娜,连白面包和茶都吃不起,为了把女儿嫁出去,甚至让她们在河里戏水和洗澡,吸引骑兵团的军官。只有小女儿柳德米拉被布尔马金的父母收养。这是个虽然貌美却极端幼稚的女孩,对军官们的奉承纠缠全盘接受且甘之若饴。但在布尔马金眼里,这却是“纯真”的表现,是他崇拜的理想之一。当布尔马金向她表白:“我发誓把我整个儿奉献给您;如果我决心为您赴汤蹈火,把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的灵魂,置之度外”时,她却问:“您会常常带着我出去串门吗?您会给我缝漂亮衣裳吗?”“仿佛在她‘纯真’的内心深处只有这两句肺腑之言。”但布尔马金却认为这“显然是生活的微风还没吹到这个神秘的生物身上”,并表示“不,你不是蠢,你是圣洁!你是真,你是善,你是美,而这一切又都包藏在纯真之中!哦,圣洁!在我心里还只是初步酝酿着的东西,你已经把它体现出来,筑起了巍峨的大厦!”
  
  然而,现实给了布尔马金无情的打击。他寄托了无限美好想像的米洛奇卡②其实是个爱慕虚荣、贪图享受,完全不知理想、艺术为何物的女人。在莫斯科,她对恰洛夫扮演李尔王的尝试、别林斯基的近着、格朗诺夫斯基即将举行的学术辩论会等毫无兴趣,关心的只是洪亮的马车和西赫列尔时装店的华丽衣服,只为回乡后在那些气味相投的骑兵军官们面前炫耀一番。回乡后,“她成熟了”,整天同军官们打情骂俏。这使他十分痛苦。
  
  布尔马金的痛苦也是“多余人”们共同的痛苦--完全超越物质生活需要的形而上的纯粹精神的追求。当理想、或者说幻想破灭的时候,痛苦就如期而至。所以当村长向他报告那微小的家业已经因女主人的胡闹不堪重负时,他却只是反复地唠叨:“你了解我!你了解我的不幸多么深重!”“这就对了。可是你还说什么喂牲口的草料不够!……我哪里顾得上这个!唉,我的头……每天,亲爱的!每天每日,从早到晚……”
  
  然而,虽然布尔马金在小说中是19世纪40年代的人物,但毕竟作者是在80年代写出了本作。因此,虽然同样写了理想幻灭,在这个人物身上却具有与以往“多余人”相异之处。不同于同类人物的苦闷、彷徨、欲进不能、欲罢不忍等种种思想情绪,在小说结尾,布尔马金终于挣扎出了这种他所不能忍受的生活,到城里去办好了委托父亲代管产业的手续,趁妻子进城参加舞会的机会离开了家乡,在一个边远省份找到了中学教员的职务,用一种虽不十分积极却依然绝决的态度完成了对旧时代的弃绝。而米洛奇卡最后因债台高筑荡尽家产搬回没落的娘家,也让人想起书中另一位以善于剥削农奴的“模范主人”普斯托捷洛夫在农奴制废除后成了酒鬼,那朽烂的生活如同它所代表的同样朽烂的旧制度一样,确实是无可挽回地“该一死一了……”
  
  注释:
  
  ①《波谢洪尼耶遗风》中的地主们。  
  ②柳德米拉的爱称。
  
  参考文献:
  
  [1]谢德林。波谢洪尼耶遗风。上海译林出版社,1981-07.  
  [2]张雅平。东正教与俄罗斯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2-18.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波谢洪尼耶遗风》中独特的“多余人”式人物形象》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870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