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论文范文 > 论文格式 > 学术经典的特征及其阅读价值

学术经典的特征及其阅读价值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2-13 09:48:00 | 移动端:学术经典的特征及其阅读价值

学术经典的特征及其阅读价值 本文关键词:特征,学术,价值,经典,阅读

学术经典的特征及其阅读价值 本文简介:我们需要对名着和经典做一点事先的界定.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名着等同于经典,而严格来说,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顾名思义,名着意在其名,也就是被人熟悉和传颂的程度,其名,也可能是因为其内容的品质,也有可能是因为情势所致,需要认真加以甄别.在历史上,确实存在一种作品,其内容和同类作品

学术经典的特征及其阅读价值 本文内容:

  我们需要对"名着"和"经典"做一点事先的界定.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名着"等同于"经典",而严格来说,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顾名思义,名着意在其"名",也就是被人熟悉和传颂的程度,其名,也可能是因为其内容的品质,也有可能是因为情势所致,需要认真加以甄别.在历史上,确实存在一种作品,其内容和同类作品相比并无特别优长之处,但因为某些特殊人物的喜爱,或者由于得到大众的追捧,爆得大名,忝列名着.此种情况下,名着未必就是经典.另一方面,确实有一些经典,很可能不是以上意义上的名着,它们并不针对大众而作,阅读范围也不是很广,一般人往往只知其名而未臻其实,不甚了了.概言之,名着未必是经典,经典也有可能不是名着,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

  经典,就其内容所指向的对象而言是可以分为至少三种类型的,精神信仰的经典、学术思想的经典和审美艺术的经典.三者之间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同时具备这三种类型特质的文献,必然是少之又少.以上讲的这三种类型都是具有全覆盖能力的作品.当然,在近代学科分化以来,不仅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都有了各自大领域意义上的经典,每一学科都有了自己的经典.也正因为这个缘故,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能够通读每个领域的经典作品了.

  今天我在这里要谈的"经典",是有严格限定的,既不是精神信仰方面的经典,也不是审美艺术方面的经典,而只是学术思想方面的经典,或者简单而言就是学术经典.

  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学术经典一般来讲有这么几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经典,它是一种建构世界的最原初而且常常是最成功的尝试.这个世界不仅是指外部世界,也包括内部世界,事实上常常是所谓的主客观连接起来加以构建的.康德以来,我们越来越认同的一个事实就是,世界的特征,或者说其秩序性,是被我们建构起来的.所谓"客观",只要不是指那种无任何意义的混沌,或者是康德意义上的"物自体",那都是人类的主观建构起来的.人类必须是通过一种身体和符号系统去建构世界,而他与非人类的其他物种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的符号化能力.正是这种能力让他得以建立起与世界的全新关系.我们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为这种构建世界的特别能力.人类文明之所以有今天的样貌,也是因为这种符号化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核心,正在于那些启发人类自我认识的作品所展示出的特殊思想和观念.他们既是迄今为止人类思想认识的总结、凝练和概括,也是在这个意义上,经典是文明的根砥.人类社会的文明是靠经典来建构的,没有这个经典就没有文明.

  第二个特征,经典还建构了我们的情感世界,塑造了我们对一种理想生活的心理倾向.这个特征在那些信仰和审美的经典中体现得比较明显,但是在学术经典中,我们仍然可以透过某种修辞策略体验到一种道德立场和情感倾向.会唤起读者的同感.我们在阅读经典的时候,可能并不是一开始就意识得到这个特征的,只有不断深入以后才能发现作者在其文本中融进去的道德立场和情感.在这个方面,马克斯·韦伯堪称典范.他的《学术与政治》便是如此.学术经典在建构我们的道德和审美能力方面,它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

  第三个特征,学术经典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具有十分有趣的开放特性,可以作多维度的解读.虽然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日益深化,但是它仍然无法取代用自然语言来写就的那些学术经典.主要的一点是,尽管自然语言不精确,或者说在定义对象的时候边界不可能很清晰.但正是文字概念的这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发挥了一种特殊的效果,那就是与读者的认知偏向形成互动,完成新的理解.这种新的理解,甚至可以是再创造.在这个方面,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个极为重要的案例.《资本论》作为经典,不仅提供了某种认知社会的理论秩序,也暗藏着强烈的道德情感.

  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开放性,一个多世纪以来,不断地被反复解读,而且被读出很多新的意蕴.立场迥异的学者,如萨特、阿尔都塞、宇野弘藏、广松涉等这些人都从中找到了自己所要的东西.一部经典之作,不同的人可以读出不同的东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境下读也会读出不同的东西.可以说,经典在展示某种确定性的同时,也在表现着不确定性、开放性和多样性.

  第四个特征,经典常常是历史选择的.一部作品是否能够成为经典,需要事件和时间的检验,所以经典之作不仅在通过观念而构建历史,它本身也是历史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经典与历史也是互动的.

  如果把以上这些特征作为大略的标准来衡量,那么,经典之作的数量不会很多.

  接下来,我也想以自己的体会为依据来谈谈在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经典.

  环顾时下的学术界,特别是社会科学界,以前那种高度重视经典阅读与理解方式,似乎已经不受欢迎,逐渐被边缘化.在所谓的社会科学相关专业中,本科生和硕士生自不必说,就连博士生,也不怎么重视读经典,更常见的做法不是向后看,而是向前看,即密切关注和阅读本专业的前沿文献,然后选择和锁定一两种方法应用到一个具体问题上,很快写出这个主题的论文.这种做法大行其道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见效快,适合于急功近利时代应付学术评估的需求;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没有很好思考经典阅读的价值和意义,也未下功夫去探索经典阅读的有效模式.长此以往,学术生态受到的损害将是极为严重的.快餐化的阅读其实最终还是会伤害学者的学术生命.这好比是一个人为了节约时间和钱财,每顿饭只吃方便面,最后造成营养失衡,健康受损.阅读经典的理由,简单来说就几点.

  首先,我们的学术传统是由经典开创和塑造的,任何学术进步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所进行的创新.一个学者不读经典,就无从理解这个学术传统,也不能正确地定位自己所研究问题的基本特性和历史坐标.学术界不读经典的后果有二,一是学问的"野",有不少所谓的学者,甚至是着名的学者,虽然着作等身,但其论着常常是自说自话.这样的学者,常常随意地杜撰概念或者偷换概念,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进行宏大叙事,从问题意识到论证方式,都没有来由.彼此之间根本无法在一个共同的学术传统下进行对话和批评.二是学问的"窄",对研究的问题,缺乏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就事论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两种倾向其实对学术进步都是十分不利的.在这个意义上,没有对经典的理解,就没有所谓的学术.我们选择学者这个道路,尤其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当中学问,说实在的就是六个字: "读经典,做调研".一定要深读经典,而且要深入地调研.我们的学科是怎么构成的,不就是一部又一部的经典来构成的吗.在经济学领域里工作的学者,如果不读《国富论》,不读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不读凯恩斯的《通论》,就根本不知道经济学的本性,也不会知道经济学演化的路径和今后可能的方向.经济学问题不是数学问题,而是人类经济生活该如何更加正确地加以理解的问题.你若完全不知道前人在这个问题上积累起来的智慧,数学好也无济于事.即使是要反叛传统,你也得先了解传统,你要革经典的命,首先也得读过经典,读懂经典.

  其次,一个学者的思想深度和学术气质常常取决于他阅读经典的数量和质量.经典之作,多半都是关于基本问题的理解,都是要引起我们深刻思考的.一个学者如果能够经常进行沉思,他的学术气质和思想深度一定会达到一个境界.他的学术品位也会提升到一个高度,会支撑他从事高水平的学术鉴赏和批评.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来说,一个好的学者,其水平不仅体现在他的那些研究性的作品中,从他的评论中也能较好地体现出来.一个熟悉经典并受过良好的学术训练的学者,一般也是不会允许自己在学术上进行粗制滥造的.他的作品未必以数量胜出,但其品质一定会有所保证.

  第三,阅读经典会有效地延长一个学者的学术寿命.如果学术是一棵树,那么经典就是它的根,根深才会叶茂.根扎深了,就会长成参天树.

  学者的本体工夫还是对经典的掌握,惟其如此,学术之树才会长青.另一个比喻,做学问很像是造房子,而读经典其实是在打地基.如果你今天不重视读经典,就像你将来的学术生命没有打好地基,你这个房子盖不高的,而且风一刮就倒.我们的博士教育现在有重大的缺陷,太大了,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应该读的经典没有读,应该认真读的没有认真读,博士生急于完成学业寻找工作.等待将来学术竞争正规化以后,再补课常常是事倍功半,而且临时抱佛脚,也来不及.根不扎深、地基不打好,一个学者的学术生命就不持久,他的学术影响力也不会持久.这一点是很多惨痛教训值得吸取的.我们年轻一代学者,一定不要过于迁就物质生活的需要,一定不要向变动不居的学术体制低头,要认准学术事业的核心和关键.

  这三点,也是我自己的一个切身体会,扪心自问,我自己从很早开始就注意读经典,而且是老老实实地读过不少经典的.年轻时候,我没有走弯路,今天感到很是庆幸.当我因为繁忙的公共事务而不再有以前那样美好的阅读时光,我还是得益于积累,实际上,现在我在学术上的作为,主要还是靠吃老本,靠年轻时代的刻苦阅读.

  补充一点自己的观察,我发现,喜爱阅读的女性,有一种迷人的美.对于一个女性学者而言,她的内在知性美常常来自于阅读和思考,阅读越是细致,思考越是深入,她的气质也越是美丽.认认真真的、深度的、扎实的阅读,会塑造一种真正内心强大的、宠辱不惊、泰然自若的淡定,一种自主而不依附、充实而不是空虚、从容而不是焦虑、沉着而不是浮躁的特殊气质.经典的阅读会塑造这种气质,所以,我想说,对于一个女学者来说,一本经典着作可以抵得上很多名牌护肤品和化妆品.

  总之,为了学术的品质、为了学者的品位、为了学术的寿命,我们需要阅读经典.

  当然,在一个流行快餐学术的时代,阅读经典,更像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呼吁.我们在座的诸位,都面临着一种来自现实的强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常常被有些人拿来为自己的学术机会主义行为做辩解,而在我看来,阅读经典其实是可以帮助我们应对这种压力的.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关于"压力"的看法,同样也是被某种"观念"建构起来的.如果我们有调整此种产生压力的观念的可能性,那么,"压力"其实也是可以被主观意志调控的.很多人选择更加急功近利的治学之路,其理由常常是强调外部原因或者客观因素.但是,什么是外部原因和客观因素,本质上是我们自己认知的产物.在历史上,有过多少比现在更加恶劣,更不利于学术的时代,文人食不果腹甚至流离失所,可是,在这些时代,仍然诞生了伟大的学者.

  在生活的逆境中,创造出了惊天学术成就的在历史上大有人在.斯宾诺莎、马克思、霍布斯等等,不胜枚举.所以,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态,是价值观的端正.古人所谓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齐治平等等,诚哉斯言! 学术史也是大浪淘沙的历史,一个优秀的学者往往不仅仅是由于其卓越的天赋,也是由于他严肃的人生选择.他视追求真理的快乐胜过物质生活的快乐,他视学术荣誉的价值重于自己的肉体生命."朝闻道,夕死可也",对于真正的学者而言,其学术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自己的生命体验融为一体,无法分开.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术经典的特征及其阅读价值》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873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